目录

两种乐的差别

《四法印讲记 第二法印·有漏皆苦(上)》 ︱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丨智圆法师 讲授 ︱

上文学习坏苦时,讲到“依靠贪著五欲享乐将造成难忍无量的恶趣等苦,并且混杂着能障碍趣入解脱道等的过失垢染的有漏安乐,利益微小,过患至大”。当时也做过一定观察,但金刚句的涵义极其深广,其中的主题是今天人类迫切需要求得明确认识的地方。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类偏离正法的轨道,受业果愚的愚弄,已经走到了贪欲炽盛、物欲横流、极其危险的地步。各种鼓说享乐的言论,如雨点般密集地散布在人心深处,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形成了人类内心牢固的乐执。各种各样的安乐假相时时引诱着人们贪婪地追求,丧失了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

针对今天的现状,考察人类的心理、行为取向,我们会发现,如何通达苦圣谛而破除乐执已成为摆在面前、极为迫切而重大的问题。

通达苦谛,就是生起苦苦、坏苦、行苦三方面的认识。苦苦容易认识,行苦行相微细,目前要力争在认识坏苦上有所突破。如果能认识有漏乐是“伪装的骗子”、“杂毒的美酒”,那就不会再被它蒙骗,从而破除乐执,并集中起散逸的心力,一心投入修行。

目前信息时代,媒体所起的作用非常强大。每天不知有多少杂染信息大面积地传入人心,繁殖生长。这样高强度、高密度地强化人们心中的乐执,一旦串习成性,白的也会看成黑的,假的也被认为是真的,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面对这种现状,反面的操作,就是从多角度反复地观察有漏乐受的真相,观察到它的苦性、它的无实义,由此在根本上松动牢固的乐执。

这就像一个坚固的堡垒,放一发炮弹顶多打出一个洞眼,没办法使它从根本上瓦解,但如果集中火力,从各方面狂轰烂炸,起先打出三个孔、五个洞,渐渐变成千疮百孔,也就从整体上完全动摇倒塌了。这便是观察修的原理,需要面面观、数数观。持续修习到一定程度,就会愈观愈明确,愈观愈有力量。角度多、数量多,转动心的次数就多,发起的正确心态就越猛利。心识转变的力量随着修习力的增长而增长,最终必然引发猛利的厌离心。

基于这一观察修的原理,我们选择《瑜伽师地论》中的一段作为补充资料。或许大家认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没必要讲这么多。但是我们应当深刻领会观察修的原理和方法(这方面在学习《广论》时也曾多次强调过),为了从心上引出对轮回的厌离心、对佛法的希求心,我们有必要多方面、详细地观察。

末法时代的凡夫,自身的观察力非常有限,如果不凭借大菩萨的论典作为指导,单凭自己在屋子里冥思苦想,很多时候困于狭小的心量,打不开思路。加上世间媒体散播的多数鼓吹享乐的言论,常常熏染,无形中把人的眼界缩小到只有一点,其他方方面面都看不到。这就像从小在贼窝里长大的人,认为打劫、偷盗就是人生的全部内容。或者从小生活在狼群里的人,只见过狼的思惟、行为习惯,只会学狼叫、吃生肉、四脚趴地走。如果没有从更多、更广的层面上拓开认识,那就很难生起脱离这种习惯状态的愿望。我们很多人的状态与此相似。

《瑜伽师地论》这样的宝典,它的特点就是以大菩萨极稀有的智慧能在你的心中开启广大智慧。比如比较二种乐差别的这一段,从二十个方面具体显示五欲乐和法乐的差别。这些是原本就存在的、非常明显的事实,但我们都像盲人一样,从没有发现或明确地体认过,以此导致我们内心的免疫力非常低下,一直严重地受错误见解的感染,造了不可计数的恶业。

平心而论,我们虽有佛教徒的名称,但内心深处未尝不贪著现代享乐。如果能接受大菩萨论典的指导,就会逐渐拓开见识。这就好比一个封闭的黑屋,打开一点,再打开一点,最后彻底打开,会看到极广阔的蓝天,见识变得非常宽广,自己的心也会从过去的狭隘当中走出来。这时候,任世间花样翻新,任邪魔使出浑身法数,都丝毫影响不了自己的心,这就是有了智慧的对治力,有了确然不拔的正确人生信念。

以下学习《瑜伽师地论》的相关内容,首先认识“圣财乐”和“非圣财乐”的涵义。

问:为什么要在财富上区分圣财和非圣财?

答:如果只存在五欲的财富,则不必在财富上区分圣与非圣的差别。但财富有很多层次,为了让人认识到什么是超出世间的财富,什么是成就圣道的财富,就有必要区分财富的圣与非圣。

问:追求圣财会失去很多快乐享受,这不是很吃亏吗?我只关心能否得到快乐这个问题。

答:如果没有金子只有铜,会认为铜是很贵重的。但在铜的旁边还有金子,就会取金子,这样做并不吃亏。

人们认为:没有钱,买不到吃的、穿的、用的,没有吃穿用,就没有快乐可言。所以享乐需要依靠财富,为了得到享乐,就要努力地奠定经济基础,去攒一大笔钱。

殊胜的法乐则是由圣财引生的,没有积聚圣财,就没有法乐。修道人和世间人的财富观不同,修道人为了成办自他现前与究竟的利乐,昼夜不懈地摄取圣法财富。

所谓圣财,是指修行人心中修集的证法功德。佛法把林林总总的心上的功德归纳为七种,叫做七圣财——信心的财富、持戒的财富、惭的财富、愧的财富、听闻的财富、施舍的财富、智慧的财富。实际上,展开来就包括一切内心的证法功德。

问:为什么信心等叫做财富呢?

答:信心等是能出生安乐的资本,是能成就道果的资本,所以称为财富。能生安乐的因素,并非像人们所认为的只有物质。世间人否认内心的布施、持戒、修持空性、慈悲等能得安乐,这是遗忘了最根本的安乐之源。

比如我们做好事时,内心喜悦,这不是享用五欲的喜乐,而是从善心发起的喜乐。做一点小善,安乐的深度就已经胜过物欲享受的快乐。由此意识到,心上得安乐可以无限地深入、无限地展开。朝此方向进入,终将现前最深广的、全体的安乐。

行持信心等七种出世法财能成就道果,所以称为圣财。具体是:

一、信财:以信心能决定受持正法,由此成为成佛的资粮。

二、戒财:戒是解脱的根本,能防非止恶,断除身口意的恶行而成为成佛资粮。

三、四、惭财和愧财:惭是自己有羞耻心,愧指对人有羞愧心,有惭有愧则不会造恶业,能发起向善之心,故成为成佛的资粮。

五、闻财:闻是三慧之一,由闻法能转入思维,由思维能转入修习,或者说,如果听闻佛法,就能由闻发起妙解、如说修行,成为成佛的资粮。

六、舍财:舍是施舍。能够以平等心、没有爱憎偏执,不论身命、资财,都随顺众生的希愿而施舍,以此成为成佛的资粮。

七、慧财:有些论中也称定慧财,定是摄心不散,止住妄念,慧是照了诸法,破除邪见,以此成为成佛的资粮。

以上种种圣财都是指心上的功德。心是万法的根源,智者通达此理,故直接在自心上积聚圣财。圣财引生安乐的能力远大于物质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