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净心引导讲记

《净心法要》 ︱ 益西彭措法师.译讲 ︱

甲三、修法旁支及撰文缘起

一、座间修行

虽然下座可以做礼拜、转绕、读诵等善法,但此处座间修法主要有三种。

(一) 于所缘行相修心

入座正修时,一心专注于所缘境,就像猛火把铁烧得通红一样。但如果下座后,在很长的时间当中,让心随便缘其它所缘境散乱、放逸,则观修的势力会被消减,就像通红的热铁离开火后又冷却变黑一样。

所以,座间应当做一些能辅助入座观修的助行,即须阅读显示“多体、无常、痛苦、无我”四种法义的经论、教言,如开示苦谛、四法印、四念处等的经论。这样在座间散乱的状态中,内心还能忆念观察多体、无常、痛苦、无我,则对入座正修可起到辅助作用。

(二) 护持戒律

座间应按学处内容,努力守护好所受的戒律。

(三) 积资净障

从多方面积累资粮,以四对治力忏悔自己的罪障。

二、正修时间安排

每天应在早晨起床、上午、下午和初夜,分四座观修。也就是:天初亮时,起床修第一座;上午十点左右,修第二座;下午三、四点钟左右,修第三座;夜晚八点左右,修最后一座。

因为在这些时段中分别念较少,心容易安静下来投入观修,所以选择在这些时辰入座。

如果事务多、时间少,可减少到早、晚修两座,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每天观修的座数与时间。

三、观修四法的时间等

观修四种观法的时间分为两个阶段来说:

(一) 四观熟练的阶段; (二) 四观未达熟练的阶段。

如果对四观修习纯熟,就应在一座之中依次观修多体、无常、苦、无我,在前一观的相续快要消失时,转到下一观。一轮结束后,又从多体观开始,这样轮番观修。

若初学者最初无法在一座中修完四观,就需循序渐进,在一个阶段中用若干天观修一个内容,譬如安排一段时间观察多体。一般人执色蕴或识蕴为一体的习气比较坚固,故应在这两方面多花时间观修,比如:分别用十天观修色蕴、识蕴为多体,用七天观修其它三种蕴为多体。如此,对每一观中每一分的内容,都应按引导文所说如理观修,观至一定量时,再换观修的内容。

等到四个观法依次串习纯熟时,再综合起来,于一座中一次性地修习四观。

又入座之后,如同野火炽燃一般,观修之轮不停地转动,令心无机会产生无意义的分别念,而尽力护持好相续。

“野火炽燃”,比喻连续不断。草原上着火时,火焰接连不断地从一根草蔓延至另一根草。我们入座观修时也应如此,心识不断缘着观修的内容转动,不让无意义的分别念产生,尽力护持好相续。

如果其间心生疲倦,则什么也不想,空荡荡地放舍而休息。

如果内心疲倦、没有心力观察时,就放舍下来,什么都不想,让心自然放松地休息。

又起心动念时,应当再三这样想:生起其它无意义的分别念有什么用呢?对于如理作意的方面应当用心。

这是教我们杂念生起时对治的方法。

起心动念时,要反复这样想:生起无意义的分别念,对自己没有任何利益。无始以来,众生由于颠倒邪念而数数轮回,现在如果仍然随着分别念走,则将无法脱离生死。一次非理作意就是一次生死的因缘,一次如理作意就是一次趣向解脱的因缘,故应在如理作意方面善加用心。

由此,某时一缘专注时,将会无勤产生强大的定解之力,并且在心散逸时的座间,心中也会自然浮现出前面观想的内容,而成就大的义利。

这是说专修的作用。

如果能缘一个所缘境,持续不断地专心观修,当观修的力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无勤引生强大的定解力;而且,这种串习的影响力会延续到座间,即在下座五根外散时,心中也会自然浮现座上观想的内容。

以上这些经藏中的修行次第,不论智愚都不难了解,除了这唯一具有大义的串习之外,不必观待理论上的寻思勤作。如果加以串习,则能通达诸法的扼要。

这是教诫要依法实修。

本文中所说的源自经藏的修行次第,并没有艰深难懂之处,关键是要持续不断地串习,这是具有极大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切都是由串习而成:我们缘五取蕴产生常乐我净的邪执,这是由无始以来颠倒串习所造成的,现在要反过来遣除邪执,同样要持续地串习,一旦串习到量时,无需勤作心中自然任运显现五蕴支离破碎的行相,由此即能强有力地压制烦恼。

相反,如果不实际串习而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说食数宝是不会获得真实受用的,在面对轮回的境现时,仍将颠倒地执著常乐我净而积集轮回的习气。所以,没有精勤串习,没有熟练四种观法,单凭口上说说是无法胜过颠倒习气的。

故而对此:

言不为主修为主,若修不语心内知,

不修仅说如鹦鹉,故应如此而观修。

“说”不是主要,“修”才是主要。若能修持,即使不说,心中也会明白法的内涵,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反之,没有真修实证,只是口中重复文句、夸夸其谈,这和鹦鹉学舌没有两样。所以,应按引导文循序渐进地如法观修。

班玛江称诚劝请,并献纸等作助缘,

麦彭尊者以略义,一饮茶间而挥就。

此颂介绍撰写本文的缘起。

因为班玛江称劝请并奉献纸等成就助缘,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喝一碗茶的时间当中,以意义简略的方式快速写完了这篇引导文。

茫嘎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