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解脱正道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七》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癸五、抉择能趣解脱道性者分二:一、连结 二、真实抉择道的体性

【第四抉择能趣解脱道性者。】

第四、抉择堪能趣入解脱的正道的体性。

子一、连结分四:一、于轮回苦须生厌离之理 二、怖畏今后仍须轮回而应精勤摧灭 三、唯有出离心尚不足,必须摧坏轮回之因——烦恼 四、珍爱摧坏烦恼的无谬圆满之道

丑一、于轮回苦须生厌离之理

【如室利胜逝友云:“沉溺三有流,苦海无边底,喜掉无厌畏,何物在我心?”】

印度班智达室利胜逝友在《寄月王书》中说:沉溺在无边、无底的三有苦流中,却仍然欢喜、放逸,无厌、无惧,是何物在我的心中作祟?

“无边”,指苦漫长、广大:时间上,往前追溯见不到苦的初始,往后观察见不到苦的边际;种类上,三苦、八苦、六道诸苦,无量无边。“无底”,是形容苦的深度,从微不足道的头痛苦一直到无间地狱极其难忍的剧苦。身处在如此无边、无底的大苦海中,不时袭来众苦的波涛,内心却毫不在乎,无有畏惧,恒时在造集苦因中欢喜、放逸,是何物蒙蔽了我的内心?

【“贫难求护坏,离及病老衰。”】

“贫”:物质与内心贫乏,缺乏安乐;“难求”:求不得苦;“护”:获得后担心失坏的守护之苦;“坏”:毁坏时不堪接受破灭的忧苦;“离”:爱别离的忧苦;“病老衰”:疾病、老朽及世间诸圆满衰败之苦。

【“入恒炽然火,觉乐宁非狂?”】

呆在这烈火恒时炽燃的火宅中,还感觉是安乐,岂不是颠狂?

此中,“所入”是纯苦无乐的境地,只有饱受从“贫乏”到“衰败”之间的无量诸苦;“恒”:表示苦恼刹那不断;“炽燃”:形容苦炽盛;“火”:比喻苦为自性,全无清凉;“觉乐”,指视苦性取蕴为乐,如疯子般喜欢呆在火中,不明苦谛的人都是这样颠倒。

又云:“噫世具眼盲,虽现前常见,后仍不略思,汝心岂金刚?”

又说:噫!举世都是睁眼的盲人,现前虽常见苦、集(苦、集遍在有漏身中),却仍不略做思惟,难道你的心是金刚吗?

平时生点小病,都会想方设法治疗,现在遭遇到生死大苦,为什么不思惟解脱之法呢?

“噫”,是见举世不思苦集而发出悲叹;“世具眼盲”,是指虽具双眼,却不认识取蕴苦性、苦因之集、苦与苦因的寂灭及能得寂灭的正道。

【当自策励,修习生死所有过患。】

因此,应善自鞭策,励力观修生死所具的过患。再不能散乱了,否则仍将如疯人般执苦为乐,如金刚般无动于衷。

以下以七童女因缘显示修苦所应达到的结果,策励学人朝此方向努力。七童女是支支王的女儿,她们深厌轮回,向父王祈求出家。以下是她们自述对世间的观感:

如《七童女因缘论》云:“见住世动摇 1 ,如水中月影,观欲如嗔蛇,盘身举头影。”】

如《七童女因缘论》所说:我等观见情器世间念念动摇,如同水中月影为风鼓荡,刹那不住。又观见五欲如同嗔怒的毒蛇正盘身举头的身影。

【“见此诸众生,苦火遍烧然,大王我等乐,出离往尸林。”】

见三有一切众生恒时被苦火周遍燃烧,父王啊!我等欣求出离世间,往赴尸林,修解脱道。

以下显示“水月”、“蛇影”、“大火”三喻的意义:

【依正世间,刹那不住,灭坏无常,犹如水月为风所动。】

器情世间刹那不住,灭坏无常,就像水月被风吹动,波动不已。

比如,水月对其自身波动的大小、方向、形状,能否自主呢?

当风往西吹时,水月能向东波动吗?当风猛烈吹动时,水月能微微荡漾吗?显然都不能。水月毫无自在,完全随风而转。

“水月”,比喻器情世间;“风”,比喻业及烦恼;“水月不停波动”,比喻世间诸法随惑业力而转,刹那不住,是为行苦。

《入中论自释》云:“一切众生无明大水,被非理作意邪分别风鼓动不息,随自业转如同月影,刹那刹那受无常苦及自性空。”

【诸欲尘者利小害大,等同毒蛇身所现影。】

世间种种欲尘利小害大,因此等同毒蛇所现的身影。

“欲尘”,指世间能引生贪欲的色、声、香、味、触;“利小”,指受用五欲时有少许乐受;“害大”,指从长远观察,损害极大,如刀口舔蜜,终有割舌之患。意即,由受用五欲为缘,必将增长贪爱;又由增长贪爱集生死因,必将长夜驰骋生死,经无量劫,感受难忍诸苦。因此,色等欲尘就像毒蛇所现的身影。

试想,如果一个人见到昂首吐舌的蛇影,他的心顿时就会提到嗓子眼上。为什么会如此恐惧呢?因为他知道下一刻将发生悲惨的事情。虽然在目睹毒蛇身影的当下,并没有遭到毒蛇伤害,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被毒蛇咬噬而死,因此便极生恐惧。同样的道理,虽然眼下受用五欲时,没有苦受,但因为生起了贪欲,因此就必将流转生死。

七童女修苦有很深的感受,因此见到令人心醉的种种欲乐时,就像见到一条条昂首吐舌、正扑来吞噬自己的蛇影一样。

【又见五趣炽然三苦大火烧恼。】

又见五趣器情恒时被炽燃三苦大火焚烧恼乱。

【由见是故,厌舍三有,生如北方孩童之心,欣乐欲得出离解脱。】

由于察见三有的真相——毫无自在随惑业流转的行苦,受用妙欲利小害大,三苦之火遍布烧恼,因此深深地厌舍三有,生起如北方孩童般的心,欲求出离解脱。(七童女观察到生死流转的过患,再也不能平心静气地安住了,因此迫切地向父王祈求出家。)

此处,“由见是故”是因,“厌舍三有”是果。

【北方孩童者,传说北方炒面稀贵,于日日中惟食蔓菁。】

“北方孩童”是讲,传说西藏北方海拔高、气候冷,不能生长青稞,糌粑要从远地驮运而来,因此当地的糌粑稀少而昂贵,一般家庭买不起,只有天天吃蔓菁这类低劣食物。

【孩童饥饿,欲食炒面 2 ,向母索之,母无炒面,给以生蔓菁 3 ,云我不要此。】

有个北方孩童饿了嘴馋,想吃糌粑,向母亲索要。母亲没有糌粑,给他生蔓菁,小孩说:我不要!

1、“动摇”,即刹那坏灭。

2、炒面:糌粑。

3、 蔓菁:形状像萝卜,是白色、圆形的食物。康区这一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还以之为食,以后生活条件好了,蔓菁就成为牦牛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