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慧灯之光(第四册)

  • 作者: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6820
  • 分享到:

诸行无常的修法

无常的修法分两种:一个是微观的无常,一个是宏观的无常。《普贤上师言教》当中讲的都是宏观的无常,微观的无常一般不怎么强调,但是今天这两个无常都要讲。

首先,什么是宏观,什么是微观呢?在日常生活中看得到、听得到、摸得到的事物,都叫宏观。而微观则是我们的眼、耳、鼻、舌没有办法感觉到,但从理论上能知道它的存在的事物。无论微观也好,宏观也好,都离不开无常。

我们为什么要修无常呢?在讲三法印理论的时候已经讲过,因为我们有常执,就会导致很多的烦恼,所以要修无常。为什么要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去修呢?为了让我们彻底明白一切事物的无常性,为了彻底地推翻我们的常执,所以要全方位修无常。

怎么样修呢?打坐的时候,前期的预备都是一样的,皈依、发菩提心、排污气、祈祷释迦牟尼佛……这些都做完以后,就通过上次讲的那些逻辑来抉择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的,都是无常的。不但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它是无常的,而且从非常细微的微观角度来说也是一刹那、一刹那的。

上次讲过,佛说:一刹那是指针尖穿过很薄很薄的一张花瓣所需的时间,但是,这个一刹那,我们还可以分为成千上万个阶段。我们可以想像,本身这么短的时间再分为十万个、百万个等分的话,其中一个阶段是多么的短暂,然而,即使在这么短的时间当中,每一个物质都在变化,佛经之中称之为生灭,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运动。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我可以把这本书从右手放到左手,但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当我右手的书到了左手时候,这是不是一本书呢?它实际上已经不是原来的那本书了。因为右手的这本书在右手这个位置上就已经消失,永远不会再有了。那左手的这本书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本书的产生因缘是:首先,在右手的那本书在右手的位置上毁灭了,随之在第二个位置上产生了新的书;在第二个位置上的书毁灭了以后,第三个位置又产生一本新书;第三个位置上的这本书毁灭了以后,第四个位置上又产生一本新书,就这样生生灭灭,逐渐逐渐地过来,当书到了左手的时候,刚才右手里面的书早已经不在了。书从右手的位置迁移到左手的位置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运动。当然,运动还是比较宏观的概念,但佛教的意思不是指宏观意义上的运动,因为原来的书自身已经不在了,既然自身都已经不存在,又运动什么呢?那么,现在我手里的这本书是什么呢?这是缘起法的作用,在因缘和合的条件下,重新诞生了一本这样的书。当然,我们的眼睛看不见这些过程和因缘,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只是把这本书从右手移动到左手。

再比如,如果把一个蜡烛或其他有光的东西在黑暗中转一圈的话,虽然我们的眼睛明明看见的,是一个光亮的圆圈,但我们心里都知道,这不是一个圆圈,它只是一个个有光的点,而不是一个连续的光圈,那为什么我们会看见这个光圈呢?因为光点运动的速度快,速度快了以后,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圆圈,如果这个速度很慢的话,我们看到的,就是它在一步一步地移动。

电影胶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它的转速降下来以后,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就不再是连续的画面,而是一张一张地往前走,或者往后倒的图片,但是,当它的转速提高到一秒钟达24帧图片以上时,画面就不再是一个个跳动的图片,而成为连续的画面,但我们的肉眼却抓不到这一个个分开的图片。

这本书也是这样,在微观世界当中,它从来就没有动过,因为它的诞生和它的毁灭是同时的,但我们的常识却与之完全相反。从我们的常识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直存在的,因为我们以前学的这些知识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理解这种刹那的无常。当现在这些细微的细节被还原出来以后,宏观的感觉和终究的事实就会发生冲突。

我们反过来观察自己也是这样,我们一般会认为,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同样一个人,但这也是宏观上的概念;从微观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大错特错,因为所有的物质都是一刹那一刹那地生灭;而从更深层次的境界来说,宏观微观的观点都不正确,只是相对来说,微观的观点比较正确而已。

修的时候必须去思维,这样思维以后,就能非常清楚地知道,虽然我们的肉眼能看见闪电的闪动、河流的奔腾,还有火焰的跳动,能感觉到这些东西在很短时间内的变化,但我们的眼睛却看不到这些静止的物质,例如墙壁呀、书呀等等的一刹那的生灭,此时此刻不是用我们的眼睛去看,而是用我们的智慧去思维,最后深深地体会到、感觉到一切有为法、一切物质、一切有因有果的东西都在一秒钟的千分之一或者的万分之一等那么短的时间当中生生灭灭的时候,就让心专注在这个境界中,让心和无常的感觉无二无别,变成一味一体,亦即让无常的感觉变成我们心的一部分或者心的本体、意识的本体。那个时候不再想别的东西,而在这个境界当中停下来,让心安住,能安住多长时间就安住多长时间。停下来的时候,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要有一个侧面的监督,但不要去正面监督。

正面的监督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如果有一个念头在观察:我的意识有没有安住,我的意识有没有在想什么别的东西,就属于正面的监督。安住的时候不能有这些东西,一旦有观察的念头,就会扰乱这个境界,所以要从侧面来监督。

其实本来并没有正面监督、侧面监督这样的词,但为了让你们比较清楚地了解其含义,所以我才用了侧面这个词来形容。所谓侧面的意思,就是不要有明显的念头:我的心有没有散乱,有没有在想别的东西。

一些人也许会怀疑这种说法:我们每个人不是只有一个心吗?一个心同时既是被监督者又是监督者,这怎么可能呢?难道我们有两个意识吗?并非如此。我们并没有两个意识的相续,但我们的心就是有这种功能,可以一方面安住在这个境界当中,一方面同时从侧面来进行监督,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

如果有这种监督,当冒出其他杂念的时候,我们就立即能发现;如果没有这种监督,心就会先冒出一个小的杂念,但我们自己却不能感觉到,这种念头越来越扩大,越来越扩大,过了5分钟、10分钟以后,连我们自己都没有办法控制了。

当有了监督以后,如果冒出一个杂念,我们立即就能放弃这个念头,放弃了以后,如果我们的心还能处于原来的状态当中,就不需要观察,而继续安住。如果原来的感受已经消失了的话,就不要再强迫自己安住,而要重新去观察。

有些时候可以观察自己的相续,有些时候可以观察外界,所有的有为法都是我们修无常的对境。就这样一个一个地观察,当我们在每一样东西上面都获得了无常的感受之后,就在这个境界中安住下来,这是细微无常的修法。

至于其他的无常理论,在因明的《释量论》等论著里面讲得很多,弥勒菩萨的《经庄严论》里面也讲得很好,但我们要有一定的知识才能理解这些内容。刚才我们讲的内容说跟因明有关系也可以,说没有关系也可以,这些都是比较容易了解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方法去观察,就暂时不需要理论,最后我们需要的,就是一切法都是无常的这种感受,这种感受是最关键的。

第二个修法是宏观的无常修法,宏观无常的修法很简单,就是《普贤上师言教》中讲过的人生无常、死亡无常等等。有些时候观察外境,有些时候观察众生,有些时候观察高僧大德,有些时候观察春、夏、秋、冬等季节的变化,从各种各样的对境方方面面去思维无常。

修这些无常不需要逻辑,平时我们都能看得见这些无常,但是,凡夫往往只是在看到了一些非常意外的无常的时候,心里才会有一些不同的感觉,比如恐惧等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因为不修行,就不会再有什么感觉了。我们一生中看到了太多太多的无常,大家都麻木了,没什么感觉了。不修行的话就会这样,所以我们就要去修行、去体会,大家要重视这些观察方法,这样就很容易深深地感受到一切有为法是无常的,靠不住的。外面的山河大地也好,物质世界也好,包括我们自己的生命、财产、名利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靠不住的。

这本书当下是这样子,但它的过去我们说不清楚,它的未来也未必是这样,因为它不是永恒的东西。人也是这样,今天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明天、后天是不是,谁都没有把握,时间越远越没有把握,财产、名利等等都是这样。通过修行与思维,最后感觉到所有的东西都是靠不住的,都是无常的,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是出离心的基础,当然,它还不是真正的出离心。

前几天讲了无常以后,有些人觉得非常悲观:自己以前认为非常了不起的名利等等现在看起来什么意思都没有,包括我们的生命都没有把握,都没有意义,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这样的结果是好还是不好呢?是好的。因为,当我们意识到万法无常的时候,才能真正放下这些世俗的东西,从此以后,即使遇到家里的亲人死了、破产了、家破人亡等悲惨景况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过分痛苦的感觉,而会意识到,世间万物本来就是这样子,今天我终于看到了无常。如果无常修得好的话,那个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解脱方面。

前几天我们也讲过,《普贤上师言教》在讲完人生难得、寿命无常等等之后,马上讲到解脱的功德,解脱的利益,为什么要讲解脱的利益呢?因为,如果不了知解脱的利益,就会在通达无常等等之后,觉得人生没有什么目标,就会感到悲观失望;当知道解脱才是永恒的安乐,解脱才是靠得住的之后,就不但不会悲观,反而会很乐观、很开心,因为我们终于发觉了生存的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那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寻求解脱上面来。这个时候就培养出了一个真正的出离心。修持无常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这样的结果。

修法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长短都可以。修完了之后不要忘记回向。

有漏皆苦的修法

有漏皆苦的修法跟《普贤上师言教》讲的内容完全一样,没有什么新内容。一般而言,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观察。整个六道轮回,都充满了苦苦、变苦、行苦这三种苦;然后分别观察六道轮回的痛苦——地狱的痛苦、饿鬼的痛苦、旁生的痛苦等等,这样思维的结果,是深深地体会到整个六道轮回充满了痛苦,没有一个地方不痛苦。

那个时候,我们的心本身就变成了一切法是痛苦的那种感受。之后安住在这个境界当中,能保持多久就保持多久。如果能保持五分钟的话,这个五分钟的阶段就叫作修有漏皆苦。

如果生起杂念,就要设法断除这个杂念,断除杂念之后,如果还可以继续保持那种状态的话,就不用重新观察。如果在杂念放弃的同时,前面讲的体会也消失了的话,就只有重新观察。

无常和痛苦的修法虽然只是很普通、很基础的修法,但是,一旦我们缺少了这两个修法,则无论修什么法都不会成功。

不了解的人一听说佛教里面讲一切法都是痛苦的,轮回充满痛苦,人生充满痛苦等等的时候,就认为佛教是悲观的、消极的等等,其实佛教徒根本不悲观,世间人反倒是最为悲观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