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慧灯之光(第六册)

  • 作者: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四、信仰—幸福的来源

另外,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在其它生活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有信仰和没有信仰的人幸福感是不一样的,有信仰的人的幸福感会远远超出没有信仰的人的幸福感。

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有信仰的人可以在混乱的社会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身份,在精神上有一个依处,明确了生存的目标;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是有信仰的人会适当地控制自己的物欲,多多少少地知道物质不可能给人类带来最终的幸福,他们的欲望相对来说不是那么严重,因而相对比较幸福。

五、幸福的途径

我以前也说过,释迦牟尼佛不但在空性、无我、光明这方面是超凡绝伦的,仅仅在追求世间的暂时幸福方面,都是无可比拟的。只有佛陀的思想,才是跨世纪的伟大思想。

以后我们要尽量地过这样的生活,只要有车开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有名车;只要有表带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有名表;只要有衣服穿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有名牌……少欲知足当然不是叫你不要穿衣服,不要吃饭,那是不可能的。

戒律有一个不能逾越的原则,就是不能要求凡夫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佛陀非常透彻地了解凡夫的心态,凡夫什么可以做到,什么做不到,他很清楚,所以佛不会有过分的要求。他不会说,所有人一定要过艰苦的日子,而是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把时间节约下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没有这样做,首先我们永远也不会幸福,其次我们永远也做不出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大家务必要三思!

《亲友书》中有个偈颂是这样说的:“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佛陀谆谆告诫后人:在所有的财产中,知足少欲是最为殊胜的,所以应该恒常知足少欲。知足的人即使没有财产,也是真正的富翁,因为只有这种人才能获得究竟的大安乐。

《环球科学》杂志2007年第4期中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如何变得幸福》,文中指出:“1不要专注于目标;2抽空当当志愿者;3习惯适度;

4争取满足;5练习活在当下。”其中也没有说要挣很多钱、穿名牌、开名车……可见我们以前的观念都陷入了误区。

释迦牟尼佛非常了解物质、金钱与人的欲望之间的关系,没有钱的时候,人是什么样;如果有了钱,人的心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所以他才给我们量身定制了这样的生活模式。

凡夫却不知道自己的心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的趋势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只认为物质生活会带来幸福,因为我们今生没有很多钱,没有当过超级富翁,虽然前世当过,但早就忘了,所以对物质没有一个真正确定的定义。当物质生活跟我们有一定距离的时候,多数人会想往物质财富,认为只有金钱才是消灭一切苦难的万能解药。

真正有意义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只有到佛教里面去找答案。其他诸如哲学等世间学科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往往认为,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他们的人生意义,就是及时行乐,趁着活蹦乱跳的时候,要抓住当下,尽情享受,然而,尽管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浪费了自己的生命,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破坏了生存的环境,结果还是不幸福。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他们寻找幸福的方法出了问题。

对多数人来说,了知这些是有很大必要的。继续追求物质生活?还是换一种更有意义的活法,这对我们的人生去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得到这样的人身,听到殊胜的佛法,还有一定的时间去修行,这是我们极为难得的一次机会。除此之外,世间的任何其它东西都不会如此难得,不要说世间人很羡慕的名利、财富等等,哪怕是珍贵无比的如意宝,我们前世都曾经拥有过,将来也一样会拥有,但这些东西并没有给我们今天留下任何好的结果。

我们一定要知道,就像汽车的用途不是燃烧燃料而是运输,燃烧燃料只是汽车的“生存方式”,在消耗燃料的同时,汽车也要管运输一样,人的用途也不是吃喝玩乐,吃喝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之一,但不是人类生存的最终目标。

什么是人类的最终目标呢?对没有信仰的人来说,这个答案永远也找不到;但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现有的机会,好好地修行,更好地服务一切众生!

略说八关斋戒

很多人在守八关斋戒,但却对八关斋戒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

八关斋戒可以从种类、差别、授戒者、受戒者、受戒时间、受戒方式、学处与功德八个方面来阐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