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慧灯之光(第八册)

  • 作者: 慈诚罗珠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4)清净罪业

遇到巨大痛苦时,相信因果轮回的人就会去思索:虽然我这辈子没有做错过什么错事,但痛苦不可能无因无缘地从天而降。每个痛苦都有一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因为我过去造了罪,现在才会承受这个果报;仅仅这么小的一点痛苦,都把我折腾得这么厉害。如果有一天更严重的罪业果报成熟了,我将如何面对?如果现在仍不悔改、继续造罪,以后还将承受更大且无穷无尽的果报,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将永远无法摆脱轮回。就像生病必须清除病根一样,如果不要有痛苦,就必须清净过去所造的杀、盗、淫、妄等罪业。

清净罪业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未受果报之前忏悔罪过,从而消除业障,以后不再承受果报;二是接受罪业成熟后的果报,从而消除往昔所欠的业报。

痛苦在无形中告诉我们:面对痛苦本身,就是偿还果报。就像粮食成熟的时候,它的种子也不存在了一样。感受痛苦以后,很多罪业也随之而清净了。承受就是消业,幸亏自己的业没有成熟在地狱、饿鬼、畜生道中,而是成熟在人间,这应该是好事,我应该为此而高兴。若我懂得取舍,就可以利用这个痛苦,做很多对今生来世有帮助的事情,而且能让我意识到清净罪业是多么的重要,之后会全力以赴地以四对治力修金刚萨垛,把悲痛转化为解脱的顺缘。

另外还应该想到:这个罪业的果报是如此地残忍和难受,虽然给我带来了一些好东西,但我还是不希望这样的痛苦重演。那所有的众生也不会希望这样的痛苦降临,我们还应该为救脱众生的苦难而发菩提心。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长期的闻思修,就是为了面临生老病死等痛苦。虽然学习因明、中观等五部大论很好,我们非常赞叹,但这些理论对现实生活的支撑力究竟有多大?我们需要思考一下。如果没有证悟空性,这些都无法发挥作用。遇到痛苦的时候,即使理论学得再好,也一样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修行、生活都会乱套。而此处介绍的方法,却是很基础的修法,对实际生活非常实用,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以致用。希望我们遇到痛苦的时候,都能即时采用这种方法,这样就能无所畏惧地面对困难了。

修的时候,专修一种,还是每种都修,可以自己安排,怎么修都可以。但在一座当中,最好只修一个法。

(5)痛苦转化为行善的动力

在承受痛苦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转念一想:好在自己还是在承受人间的痛苦,如果真有一天,自己必须面对地狱、饿鬼道、旁生道的痛苦了,那又该如何应付呢?所以我应该为眼前的痛苦而庆幸。

想不接受痛苦,就一定要积累福德,制造不痛苦的因,那就是行善,这是因果的自然规律。

虽然平时我们也懂得这些道理,但在面临痛苦的沉重打击之后,才能深深体会到世间轮回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幸福,而是苦难重重。这样就能把痛苦转为行善的动力。本来学佛的人在行善、断恶方面就比较精进。通过体验痛苦,就会更加努力地精进修行。

(6)痛苦转化为慈悲心

大乘佛法的灵魂,是菩提心;菩提心的基础,是慈悲心。没有慈悲心,就不可能有菩提心。

什么东西能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产生慈悲心呢?那就是痛苦。当深深体会到轮回众生都会面临巨大痛苦,自己哪怕再痛苦,还听过一些佛法,懂得一些佛教道理,知道所有的痛苦都是自作自受,是过去罪业造成的因,可以用因果道理来安慰自己,但其他众生却不懂这些道理,所以就会仇恨满腹、怨恨不休,同时更是痛苦不堪,更没有自由回避和逃避痛苦。这时,我们就很容易产生同情心和慈悲心,诚心诚意地希望所有众生远离痛苦,愿意将自己的幸福与他众的痛苦相交换,就叫做慈悲心。

此时最重要的,就是修悲心。在修悲心的过程中,会有两种结果和利益:第一,在修慈悲心的过程中,因为懂得了这些道理,所以能减轻我们的痛苦;第二,通过面对痛苦而产生大悲心,再面临痛苦时,也能应对自如了。

从很多人目前的现状来看,我们最急于要学的,既不是大圆满或其他密宗大法,也不是中观和因明等高深理论,而是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病痛、衰老、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和谐等等。

这些修法平时要认真对待,如果平时不修,遇到痛苦的时候,临时抱佛脚,就不会有任何效果了。

(7)痛苦转为利他心

痛苦的根源,是自己从无始以来直到现在都有的爱我执。在任何问题上,首先把自己的事情作为头等大事,一切为自己考虑——为自己的幸福,去破坏他人的幸福;为自己的健康,去毁坏他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丝毫没有利益众生和爱护众生的心。为了这个爱我执,造了罄竹难书的罪业。如今感受的痛苦,只是无数果报汪洋之一滴,但对我的打击都如此沉重,让我伤痕累累、无力直面。

我们清楚,所有痛苦的来源,就是爱我执。因为有了爱我执,就一定会造业,会为了自己的种种利益去杀盗淫妄,之后必将面临成熟的果报。承受果报之际,又不懂得一切都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而将一切都怪罪于他人,继而产生无法遏制的仇恨,并因仇恨而继续造业,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永无休止的苦难轮回。如果不想再感受痛苦,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有爱我执,一直都为自己算计,不替他众着想。从此以后我要无私利他,关爱、护持一切众生。

《入行论》中有自他相换和自轻他重的修法,大家一定要修。其中首先讲的道理就是:遇到痛苦时,要去寻找痛苦的根源。其中会有客观因素,但它不是制造痛苦的根本因缘,而只是一个助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己制造的罪业。凡夫都有贪心,加上过去的因,罪业就会成熟。所谓贪心,就是爱我执,它就像种庄稼的肥料,能促使罪业果报的成熟。而阿罗汉那样的成就者,虽然也有业的习气或种子没有完全清净,但因为阿罗汉断除了贪心,所以这些业不会让他流转轮回。我们常说要发菩提心,要自他相换,但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都是事事处处为自己打算,所以生生世世都很倒霉、很受挫,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爱我执。尽管凡夫不可能一下子就断除爱我执,但通过菩提心的修法,就能逐步减少爱我执。

以后不管遇到巨大或轻微的痛苦,都应观修自他相换:将呼吸作为载体,呼气的时候,把自身过去、现在、未来所造的所有善根,再加上目前肉体与精神上的所有幸福和快乐,都通过呼出去的气,分享给天下所有的众生,然后观想所有众生都得到了自己所有的幸福;吸气的时候,将众生所有精神与肉体上的痛苦,都变成黑色的气体,吸到自己的体内,并融入到驻扎在心脏内部的爱我执上面,并将爱我执彻底摧毁。所有众生的痛苦都由自己一人承担,让所有众生都远离痛苦,最后再修无我。这是一个普通的自他相换修法。

另外,每次受到痛苦的时候,都要诚心实意地发愿:愿以我这次的痛苦,能代替所有众生的痛苦。希望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人感受这种痛苦。能够毫无造作地发愿最好,实在做不到,则即使是造作的也非常有功德。许多佛经里讲过,这个修法的功德是无量的。以后遇到痛苦的时候,都要这样发自内心去观修,这样痛苦就可以变成修法的助缘,我们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排斥痛苦了。因为有了痛苦,才可以代替所有众生的痛苦,才有资格去发心、发愿。虽然自己承受痛苦还是难以忍受,但如果能成为修行的助缘,我们就会甘愿去承受。经过长期的修行,就会养成习惯,即使是在晚上做梦的时候,都会这样去观修。在这种情况下感受痛苦,都是值得的。

无始以来,我们承受过无数次痛苦,却从来没有通过这个痛苦减少众生的痛苦,或积累过什么资粮,没有发过菩提心,只是白白地承受痛苦而已。现在通过这个痛苦,可以对众生发菩提心,还可以自他相换,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啊!

以上七个修法,都是简便易行且见效快捷的重要修法,不但要打坐去修,还应兼以平时的训练。任何一个修法,都应持之以恒,并坚守先易后难的次第。先从比较小的轻微痛苦入手,经过天长日久的积累,才有可能把一个巨大的痛苦转为道用。若能按此原则长期坚持修下去,效果会非常明显,遇到痛苦的时候,就能显示出强劲的力量。

修法的目的,不能太自私。如果仅仅只在遇到痛苦的时候,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而去修这些法,也会有一些作用,但意义不是很大,因为这是出于自私心,并不是为了真正发菩提心、慈悲心而修。

出座以后,应该回向:祈祷上师三宝,让我能顺利成功地面对这次痛苦,并将痛苦转化为出离心、菩提心、慈悲心等等。

很多佛教徒天天念护法,希望自己一切顺利,就是因为我们内心非常脆弱,不敢面对任何痛苦。当修法比较成功,内心不再脆弱的时候,还可以祈祷上师三宝赐给自己痛苦、压力和不顺,请护法神给自己制造一些违缘,以强化自己的心力,提高修行的境界。

以上内容,是出座以后的修法,也即世俗谛当中的修法。

很多人以为,烧香拜佛或捐钱做慈善就是佛法融入生活,其实这些只是佛法融入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最肤浅、最表面的一部分。真正的佛法融入生活,就是修皈依、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与空性见等等,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这些方法,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

(二)胜义谛的方法

只有在证悟空性以后,才能真正以胜义谛的方法对治痛苦。证悟空性的人,能深深体会到,现实生活就像一场梦。在梦里梦到父母或亲人死亡,悲恸欲绝、生不如死之际,若能突然从梦中醒来,则不需要任何对治与安慰,痛苦一下子就消失无踪了。如果不知道自己生活在梦中,或理论上知道,却没有亲身的感受,痛苦就不是那么容易化解;但在尚未证悟空性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训练、观修:通过中观的推理方式,把给自己制造痛苦的外境,或者感受痛苦的内心断定为空性。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痛苦和幸福本身,只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是精神的一种表现,并不仅仅是敌人、灾难等外境造成的。外界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物质都没有痛苦,痛苦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当中。如果没有感受,痛苦也没有立足之地,因而也就不可能成立。一切都如梦如幻,都是心的一种现象而已。

有智慧的人,是往内追求幸福,寻找痛苦的根源。他们知道:外界物质只是临时的助缘,幸福和痛苦的种子缘起,在自己的内心当中。因为方向正确,所以最终彻底断除了痛苦,得到了绝对的幸福与自由——解脱。而凡夫却会往外寻找根源。因为寻找的方向错了,所以永远无法了断痛苦,于是世世代代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就是凡夫和圣者的差别,

不是仅仅通过逻辑或者理论来推断、说服自己,而是让心静下来,用闭关入座的方式去观察自心。心里不要有任何杂念,不追究过去,也不迎接未来。本来过去的心已经消失不复存在;未来的心尚未诞生,如果有一颗心,那只会是当下一瞬间的心。那我去看看它是否存在呢?如果之前的加行修得好,就能在观察的同时一下子明白,当下的心就是光明、空性。虚幻的痛苦表象背后的本来面目,也像《定解宝灯论》中所讲的一样,像藏地高原清澈、纯净的虚空,一切都是空性。阿底峡尊者在中观论著里面也讲过:心的本性,就像秋天的天空。秋天的虚空,是如此的碧蓝通彻、一无所有。在这一瞬间,所谓的痛苦早已化为烟云,荡然无存且无影无踪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