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 作者: 蔡礼旭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 分享到:
诸位同修,礼敬诸佛从哪里下手?每天念一遍,下手处没找到,第一步也没跨出去,那我们就每天看着那个目标,离它还是那么遥远。所以下手处第一步在哪?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绝对不能一天接一天过去,我们这第一步迟迟未迈啊!那当生成佛的机缘可就当面错过啦!诸位同修,礼敬诸佛从哪里下手?你们假如答不出来,我下次就不来了。因为三天的课程,末学很惭愧讲得不好。从哪里下手?从每个众生?《弟子规》从哪里下手?(听众:孝),你身旁的二尊菩萨你都不会孝,还大谈阔论我要度一切众生,那叫自欺欺人。所以一个人要成就道业,孔夫子说的“夫孝德之本也”,一个人道德的本在哪?在孝道。佛陀告诉我们,在《观无量寿经》当中提到,三世诸佛净业正因,第一福在哪?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陀也好,孔夫子也好,甚至于道家的教诲也好,通通从哪里下手?孝道啊!所以普贤菩萨叫我们礼敬诸佛从哪里下手?从孝道下手。
第一步知道迈向孝道,这一步跨出去要非常稳健才能跨第二步。那请问,我们孝顺父母从哪里开始下手才是真正礼敬父母?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什么才是真正实质的孝养父母?礼敬父母?普贤十愿在哪?诸位同修翻开《弟子规》第一页,普贤十愿第一个礼敬诸佛,第一步先礼敬父母,从对父母的讲话态度、从对父母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礼敬,那你就落到实处了。而当一个人修学佛法处处落到实质上,保证不出三个月,你一定有“学而时习之”的乐趣,因为你会法喜充满,因为你会时时觉得我在遵循佛陀教诲,你自己会很踏实。
我们看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当一个为人子做到这一句话,有没有礼敬父母?有啊!有一个同修很有意思,他说他念《无量寿经》、念《法华经》之前还没有接受《弟子规》的教诲。因为末学是三月份才到深圳去,这些同修学佛也有几年的时间,结果后来我去了之后就跟他们讲《弟子规》。这位老师就讲了一段话,他说:我以前念大乘佛法觉得自己善根深厚,结果《弟子规》听了几节课后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好。诸位同修,是读大乘经典觉得善根深厚好,还是读《弟子规》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到好?您觉得呢?孔夫子给我们一个教诲,一个人道业要成,要“知耻近乎勇”,要知道错在哪,要有勇气改,你的道业才能成啊!不然每天抱着“我善根深厚”,结果该依教奉行的教诲都没有做,我相信佛菩萨一定在那里摇头,一定笑我们学佛学呆了。
我们看第一句,要扪心自问,今后要往普贤十愿的路上走。句句话听完之后绝对不能起一个念头说“做不到”,一定要起一个念头说“勇猛精进,努力做到”。其实那个恐惧是虚幻的,当你的勇气真正踏出去的时候,那个幻象就不见了。而当你一次一次对治你的习气把它克服,你慢慢会感觉法喜充满。因为战胜别人一千次不如战胜自己的习气一次。礼敬重点在内心的恭敬,所以当我们恭敬心现前的时候,对父母讲话一定是客客气气,绝对不会恶言相向。所以当我们对父母讲话的口气不好,那已经生瞋恚、已经愚痴了。所以第一点要时时刻刻警惕自己,要用一颗恭敬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命,行勿懒”。答应父母的事绝对不能后悔或者找借口,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对外面的人不能失信,家里人还可以,有没有这个现象?反正家里人我对他失信,他也不会发脾气。外面人一失信,我的荷包就不见了。所以你看我们的存心都在分别执著,而真正点点滴滴照顾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人。你更应该礼敬的是谁?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人啊!人啊,不要搞颠倒!所以“父母呼,应勿缓”,老婆呼、老公呼,应勿缓。恭敬心,一切处。为什么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因为普贤的礼敬是对一切人。礼敬一切众生,那种状态跟佛已经无二无别。所以我们念这句经文,诸位同修,您能够面对一切人,跟他对应的时候都能恭恭敬敬吗?不起傲慢,你每天都在修普贤行。你每天不要赶着回家念二个小时的经!念经是手段,让你把这些教诲时时提起来,更重要的是把经典落实!所以老和尚一次很有意思,有一个同修遵从老和尚的教诲,把《无量寿经》念了3000遍,跑去问老和尚:“老和尚,我已经念了3000遍了,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老和尚说:“再念3000遍。”所以真正重要的是记住教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马上提起来做出依教奉行的行为,实质在落实啊!这是第一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