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现观庄严论》讲记三十八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上师仁波切宣讲于2018年9月21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现观庄严智度窍诀论》。全论分四部分,今天是

己一、(广讲自在之因果)可分为二:一、广讲自在之因 —— 正等加行;二、广讲自在之果 —— 顶加行。
庚一、(广讲自在之因 —— 正等加行)可分为二:一、相续中所生之殊胜加行;二、相续中生起殊胜加行之观修次第。
辛二、(相续中生起殊胜加行之观修次第)可分为三:一、相续中生起殊胜加行之时段;二、生起所依之补特伽罗;三、彼等补特伽罗之观修次第。
壬三、(相续中生起殊胜加行的彼等补特伽罗之观修次第)可分为三:一、能获得作为能依的佛陀法身之甚深有境 —— (生死涅槃平等加行);二、报身之因 —— 所依清净刹土之广大有境(加行);三、于彼刹土行持事业的化身之因 —— 双运善巧方便加行。
癸一、(能获得作为能依的佛陀法身之甚深有境 —— 生死涅槃平等加行)可分为二:一、宣说正论;二、驳斥争议。

此处讲三个加行,三个加行都是三清净地菩萨的修持,可以说是三身直接的因。其中第一个,轮涅平等加行,是获得法身的甚深有境。从有境的角度讲,轮涅平等的智慧。

子一、(宣说正论):
诸法同梦故 不分别有静

因为在八地菩萨的境界中,轮涅诸法显而无自性,如同梦境一般的缘故,所以诸法皆为各别自证之境。

八地以上,三清净地的菩萨,住于八地菩萨的境界中,轮涅一切法无有自性。轮涅平等也是从这个角度讲的,不管是属于轮回的法还是属于涅槃的法,不管是清净的显现还是不清净的显现,一切法都如梦境,没有自性。

没有自性,是远离言思的意思,也可以说远离能取所取。真正要现见个别自证之境,是要远离言思,无法通过我们的思维方式去照见,也无法通过言语来表达。从这个角度讲,轮涅才可以成为一体。

由于在现空平等、不可言说的法界当中,除了同一的体相之外,根本不存在一丝一毫的差异,故而对三有与寂静不作取舍、差异之相的分别,便是有寂平等加行,虽然在胜义中,法性平等性不存在生灭、增减、染净的分别,但对于尚未证达这一切的具有一切束缚之补特伽罗而言,因自己的分别念作怪,所以也存在着产生与毁灭、杂染与清净、束缚与解脱,善恶之业的聚积以及善恶之业自身的果报也会随之而出现。

三有指的是轮回,寂静指的是涅槃,也可以叫轮涅平等加行。从诸法的本体上讲,不做取舍,但是本体上没有取舍,不等于没有取舍。对凡夫而言,没有证达真理,有业的束缚,自己有分别执着,就还有染净、苦乐、生灭。那么,束缚和解脱,善恶因果,都是事实存在的,无欺存在。如果没有分别念就没有这些。

子二、(驳斥争议):
无业等问难 如经已尽答

如果他方提出争议:假如诸法如同梦境,那么白天所聚积的善恶之业,也应当像梦境诸业一般无利无害,或者成为不圆满之业道。

对方的意思,既然在空性中业不成立,继而无法产生相应的果报。说是如梦如幻,在梦里做善事也好,做恶业也罢,都不产生果;那么白天无论做善事,还是造恶业,也都不应该造业,不应该产生相应的果报。

另外,对方还提出了以“等”字所概括的问难,如果在梦中梦见杀生等等,也应当像白天一般成为圆满之业道。答复:按照佛经当中所宣说的内容,已经足以将上述问难彻底解决,也就是说,诸法自身本体根本不存在成立不成立的谛实与虚假,只是根据因尚未证达此理而具有束缚的补特伽罗自己分别念耽执的强弱程度不同,才会有上述自果出现与否的情形。

将前面的陈述反过来,与白天造业一样,梦里也应该造业,能产生业的果报。麦彭仁波切在这里解释:白天和晚上,从本体角度讲都一样不存在,都不可得,但从补特伽罗分别执着的角度来讲,还是有区别的。

梦境,晚上做梦,梦里会出现一些情景,但早晚都会从梦中醒来,时间不会太长,之后就会知道一切是假的,也不会分别、执着,纠缠不放。而白天就不同了,白天遇到的情景,会去分别、执着,可能一直会持续到我们开悟见性。这两种情况站在补特伽罗的角度讲,是有区别的。因此,二者是否造业,是否产生业之果报,存在着区别。其实,按小乘教理,梦中发生事情,等于没发生,不会造业,也不会有任何的业果。但是按大乘教理,梦中也会造业,也会产生业果报,但是与白天或者平时,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这就像因为在醒来之时,就可以了知梦中景象的虚伪性,所以即便在梦中梦见自己得到宝藏,却谁也不会固执地认为自己真正得到了宝藏一样。既然梦中的景象与白昼的现象毫无区别,则万一某个耽执的印持者存在,以其就可以圆满业道本身,所以,梦中的景象又怎能不成立呢?如果不成立,则白天的现象也同样不应该成立。这是对此问题的答复。

其他白天晚上的区别在于补特伽罗自己分别执着的程度不同,有的弱,有的强,所以结果不同。这两个境,从本体的角度来分析都一样。对梦境会有像对白天一样执着的人,是极其罕见的。

如果对方又提出:因为佛经中也认为醒觉与梦境二者都不存在业与思维,因而耽执程度的差别也不可成立。如果有这样的补特伽罗存在,对于他来说,梦与白天都一样,也都不会造业,因为思想是迷乱的,有障碍的,等于不存在,也无法产生相应的结果。所以,这也是不存在的。这是对方的疑惑。

这一切并不矛盾,因为此段佛经所述之理,是从胜义的角度而言的。而且,佛经当中也以“尔时具寿舍利子问善现言,若菩萨摩诃萨梦中行此三三摩地,于深般若波罗蜜多有增益不?” 来就此义提出疑问,并随之回答道:“善现答言,若菩萨摩诃萨昼时行此三三摩地,于深般若波罗蜜多有增益者,彼梦中行岂无增益?[亦有增益。]”意思是说,若能毫无迷乱地趋入外境,又怎么可能存在什么白天与晚上的差别呢?

前面我们讲过,因为情景不同,耽着的程度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从胜义的角度讲确实是这样,但从世俗的角度讲不是这样。增益是增长、提升之意。梦里行持三摩地,功德境界会增长、提升吗?如果能毫无迷乱地趋入外境,即使是在梦中,境界也可以增长。

同样,在舍利子询问:“若菩萨摩诃萨梦中行持布施等积累资粮之行,可圆满资粮否?”

梦中行持布施、持戒,会不会圆满资粮?这里有麦彭仁波切的解释。即使在梦中,也毫不迷乱,那就不是普通的梦了。如果毫不迷乱,白天和晚上有什么区别?如果迷乱,就有区别。

善现的意思其实前面已经回答了,但由于某种必要,故而将该问题推给了弥勒:“弥勒菩萨乃即生成就者,此当问彼”,所以又如此这般地向弥勒菩萨提出了疑问,谁知弥勒菩萨却答非所问:“嗟?以‘弥勒’之名而答乎?”

佛经里也讲的很清楚,但没有直接回答。弥勒菩萨是最后有者,是即身成就者,是未来佛,所以就问他吧。善现为什么不回答?第一个原因是已经回答了,不用再回答了。第二个是有必要把这个“球”踢给弥勒。如果这样回答下去,众生的分别、邪见太多了,由未来产生的佛慢慢解除他们的疑惑,有这样的必要。但弥勒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你是让我以弥勒的名字回答吗?”其实,“弥勒”的名字本体上是空性的,没有一个实有的自性,但是在世俗名言中可以如实地起到作用。一切法都是这样,世俗上无欺存在,但并非以自性成立。

此段佛经的意思是为了表明,既然已经宣示了生死涅槃都不成立的观点没有任何太过,如果还没有圆满证达上述问题的答案,则只有靠未来佛[弥勒菩萨]来扫除此等所调诸众相续中无边无际的邪分别念了。未来佛也不仅仅是弥勒佛,而是所有的未来佛。

之所以可用前面所答复的内容来回答该疑问,是因为假设梦中行持布施与白天作布施一样可以圆满资粮,则梦中的布施对境等等这一切,也应当像醒觉之时一样可以成立随后的耽执之境,但这却是不成立的。麦彭仁波切为什么说不成立?因为对于一般的补特伽罗而言,白天行持布施的对境是可以耽着的,但是梦中布施的对境是难以正确耽着的;既然没有正确的对境,所以梦中布施不能增上、圆满资粮。但如果补特伽罗能够在梦中也不迷乱,那么即使在梦中也能增上、圆满资粮。

假如对方又提出:既然如此,则诸菩萨依靠证达白天的一切现象与梦境相同,故而无有耽执,就可以不积累任何业了吗?

自宗回答:以此证悟不会积累任何有漏之业,因其无有耽执,没有分别执着,所以不存在对有漏之法的希求等等的缘故。

假如对方又问:这样一来,岂不成了无漏之业也不应积累了吗?

我们这样解释:诸大菩萨虽然无有耽执,却不会不利益其他具有耽执的众生。依靠因果无欺的力量,彼等菩萨也不可能不圆满资粮。对方的意思是,如果菩萨没有实执,就不能积累有漏的业,那么无漏的业也不能积累了。其实,菩萨无耽着地饶益有情,这本身就是积累无漏之业。

众生分别执着,把自己束缚了,菩萨不可能见死不救。自己没有分别执着,没有心理障碍,肯定会帮助他人,利益众生的。他帮助、利益他人,因果不虚,资粮自然就圆满了。诸大德要的不是世间的名闻利养,他弘法利生,真心实意,这些名闻利养自然就会圆满。这个是无法逃避的。因为因果无欺之力量,因果是不虚的,作为佛弟子应该相信善恶因果不虚的真理。

癸二、(报身之因 —— 所依清净刹土之广大有境):

前面讲智慧和境界已达到了圆满。所断彻底断除了,断证的功德就圆满了。

成佛要有刹土,为自己成佛的所在地,这也是要靠修持的。到八地、九地菩萨时,就会圆满这个资粮。自己的刹土要清净,无论是外器还是内情,一切都要清净,但是刹土清净是观待自己而言的。

如有情世间 器世未清净
修治令清净 即严净佛土

如同对作为有情类的三恶道众生以及其他道的众生等不清净内有情世间一样,依靠现见外器世间尚未清净的石块、荆棘、悬崖等等这一切,从而发愿以修治而令器情世间有如极乐世界、文殊庄严刹等佛刹一般清净,通过能成就此愿的不断积累资粮,而使自己成佛的佛土得以庄严清净,即是清净刹土加行。

阿弥陀佛发过愿:我将来成佛时,我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他特意去参观了很多刹土,最后综合性的设计出了自己想要的刹土。自己要发愿的,与阿弥陀佛相比,释迦摩尼没有发这样的发愿。阿弥陀佛的世界是清净的,无论观待自己还是观待他人都是清净的,而释迦牟尼佛的世界观待自己是清净的,观待他人不是清净的。这是他们的区别。

这跟佛、菩萨的愿力有关系。自己要这样发愿:我将来成佛时,我的刹土或世界是怎样的,需要自己设计、规划、发愿。只发愿没有用,还要积累资粮。发愿谁都会,但是要修持像极乐世界那样的刹土就有点难了。发愿我要怎样的世界、刹土,我要修持,也是可以的,但是需要积累资粮。好比要盖一栋楼房,规划、设计、方案都具备了,但是没有材料和钱也不行。

虽然印度的阿巴亚论师认为:“因为阿阇黎圣解脱军说过,生死涅槃平等加行与清净刹土加行二者属于无学道,佛的境界,所以狮子贤论师将其安立为殊胜道的观点是不合理的。”其实,阿阇黎圣解脱军的密意是,彼等圣者从此以后便无有所学,或者已经位于果地,因而,阿阇黎狮子贤的见解是符合此意的。

但是麦彭仁波切的观点认为阿巴亚论师的观点是错误的,狮子贤论师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圣解脱军是有密意的。圆满成熟修炼,都圆满究竟之后,就没有什么可学修的了。从这个角度讲的,真正彻底圆满之后,就是无学道,只有成佛的时候才是彻底圆满、究竟,但是之前就有这些功德了,三清净地的时已经比较明显了,因为三清净地和佛的境界差不多。

癸三、(于彼刹土行持事业的化身之因 —— 双运善巧方便加行)可分为二:一、本体;二、分类。
子一、(本体):
境及此加行

彼等菩萨在圆满行持三解脱门,以及三十七菩提道品等法的同时,又在厉力成办各种利益众生事业的彼等趋入之境,以及能了知行持彼等的时与非时,再加上依靠形形色色的修持方式来修习加行,这就是善巧方便加行之本体。

菩萨知道时机,即现在没有到时机,或已经到了时机。掌握这些都很难。有些人来问:“我出家的因缘到了没有?”这都很难知道,只有三清净地的菩萨才有这个能力。以下是麦彭仁波切的观点:

简言之,由于空性与大悲是圆融双运、并行不悖的,所以,自身圆满佛陀之法,与成熟其他众生之间,并不会一者排斥另一者,而是相辅相成、互为助缘的关系,这就是善巧方便加行的本体。

大乘都是如此,自他二利互不矛盾,是相融的。菩萨自己功德要圆满,同时还要利益众生。而我们却是,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时就耽误了自己的修行,或者自己找一个没人的地方,独居一处修行,这样又耽误了利益众生,很难做到二者兼顾。

菩萨做这些也不难,自己功德圆满,也不放过利益众生的机会。因为他知道时机,什么时候应该去利益什么样的众生。自己的功德要圆满,修持也有多种方法。我们幸亏遇到了密法,方便法门多,积累资粮的方法也很多,但是都不懂得珍惜。

子二、(分类):
超过诸魔怨 无住如愿力
及不共行相 无著无所得
无相尽诸愿 相状与无量
十方便善巧

总共讲了十种。从十种分类的角度,进一步宣讲善巧分别加行。

如果要对善巧方便加行进行分类,真可谓数不胜数,但归纳其主要意义,则有如下十种:

(一)超过四种魔众怨敌以及声缘二地之加行。

所谓四种魔众怨敌包括:作为痛苦所依近取五蕴之蕴魔(五蕴属于轮回,业和烦恼产生五蕴魔);作为三界诸烦恼之烦恼魔;自所居世界迁移至另一世界的死主魔,即投生;对超离于以上三者的善法作阻碍的天子魔。

不堕入声闻和缘觉的境界,以及超越四魔众。成佛的时候要断除四种魔,我们修断法的时候,就是特别对治这四魔。如果把四魔彻底断除了,就成佛了。四魔有粗大的,也有细微的。细微的四魔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断除,而粗大的四魔在七地以下基本都断掉了。七地以下还有细微的四魔,这些是阿罗汉、声闻、缘觉无法断除的。他们虽然都是圣者、证悟者,但是都具足四魔——细微的四魔,不是粗大的四魔。菩萨在加行道的时候就把天魔断得差不多,修到见道的时候就已经把蕴魔和死魔断除了,所以再也不会轮回了。见道的时候烦恼障也断了,但是没有彻底断除,到八地的时候才彻底断除。所以到八地时粗大的四魔已经断除了,还有不可思议的生死等细微的四种魔还没断除。最终细微的四魔彻底断掉了,就成佛了。

(二)以二谛双运无住二边的境界、智慧而行持众生之利。

(三)在成办所调诸众利益方面,能如同往昔所发之愿般产生巨大威力。之前仅仅是发愿,不一定有很大的威力,到这个时候,发的愿都已经圆满,所以有巨大威力。

(四)虽然通达了作为真实边际之空性,却故意不现前的,与声缘诸众不共的行相。菩萨完全可以进入寂灭,但二利还没有彻底圆满,所以特地为众生要成佛,不会进入寂灭的状态。

(五)对禅定等道以及果法不贪著品味的无著。

(六)以空性解脱门,而使人法二我悉无所得。人是指自我,法是指其他缘法,二者都不可得,都是空性的。

(七)以无相解脱门,而无执于有寂之相的加行。不执着轮回相和涅槃相。

如果对方提出:既然如此,则仅仅以不见任何法,就能现前无实之涅槃了。

并非如此,这样的状态不是究竟的涅槃。因为在不执著诸相的同时,也能现见一切法,即通常说的如如不动、了了分明。故而以单纯的无实之心来现前,则是对无实的相执,还是一种执着。

(八)以无愿解脱门,而不住于仅以无实来区分的涅槃,以及作为有为法之轮回二者,从而灭尽希忧果位诸愿的加行。

(九)因善于宣讲自己所通达的,深奥广大不共的甚深空性之法等等,即是不退转之相状,故有在宣说不退转相方面极其擅长的加行。意思是特别能宣讲不退转之相——空性之理。

(十)对作为方便善巧对境的一切所知皆能趋入的无量智慧加行。

以上所述,即为十种方便善巧加行。从本体角度讲是一个,从分类角度讲有十种。

轮涅平等加行、清净刹土加行、善巧方便加行,这三个加行,八地之前也不是没有,而是从八地以上的菩萨修行中安立的三清净地的修持和境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 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 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