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于何处还净

《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讲记》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

总之,从它离绝一切戏论,没有任何二边之相,叫做空如来藏;从自性上具足无量无数的德相,就叫做不空如来藏。它不是因缘所生,所以永远不坏,被称为“金刚体性”或者“无为而住”。“无为”就是非因缘所作,没有任何增减、变异。“而住”则指自性原本如如而住,没有任何动摇的相。由于性体上法尔自成、本来成就,从不失坏、亏减,也没有任何增加,故称“法尔自成而住”。具体本性有多少种功德呢?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尽未来际也演说不尽,就因为它无限无量,故而叫做“无量恒沙性功德法”,可归摄在智、悲、力三者当中,因此称为“智悲力功德”,也就是“自性光明”的涵义。

“此并非自体不空之谛实,亦非如兔角般毕竟无之空无,而是现空无二的法界自住,即于此处还净也。”这样的光明界,既不是实有或假有,也不是一种空无。

它远离一切相状,没有任何此者彼者实法的体性,所以不能说它实有或可得(住在任何边上);同时又不是顽空或单空(没有明分的空,没有灵知妙用的空);更不是像兔角那样的毕竟无或断灭空(完全断灭了的空)。因为有灵知,能随缘变现、妙用无边,所以是不住空、有两边。

傅大士在《心王铭》里形容为“水中盐味,色里胶青”。水中的盐味,看不见、摸不着,没有任何色相可得。但品尝它,就能感知到咸味,以此比喻自性本非空无。它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妙体。你说它有,寻找时却毫不可得;你说它无,恒沙妙用却历历现前。

它完全离绝了戏论,任何此者彼者的定相都不可得,也不落在任何时方所摄的某一分相上。

这便是“什么都不是,什么都能现”。因此无法为其定相。如果它固定在某一种相上,那就成了实法,被定死在那里,还怎么可能变现一切呢?只能是除了彼定相之外,什么也显现不了。但自性能够现起一切相用,由此可知是离戏的妙体,一切边都不住,此即是“现空无二的法界自住”。也就是说,不是由因缘让它这么住,而是法尔如是本住。“住”也只是名言的表达,其实没有任何能住、所住。法尔如是,从没有断、续之相,称为“自住”。

这光明法界就是障尘还净之处。最初由于一念无明,迷头认影,把自心所现的影相执为真实,之后缘境不断地分别、计较、起惑、攀缘、逐取,从此出现惑业苦的轮回,如同陷入迷梦一般。尽管迷惑颠倒,光明界却恒时不增不减、不受任何破坏。其中,入生死迷梦,就叫做杂染或障垢;寂灭妄现,还归本源,就叫做还净。所以,并不是在空间里的移动叫做还归,而是迷乱即入生死、悟达即是还归,所谓“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诸法本来清净,原本如此,不存在任何相对的相,所以也叫做“绝待真心”。

“对此,以白色晶镜即无垢晶镜之相状表示。”对此无垢光明界,用白色的水晶镜,即无垢的水晶镜来作表示。

水晶镜有两个相:一是清净,本身没有一点尘垢,或者没有任何红黄蓝绿等相。这表示本来清净、没有任何二边戏论相。二是光明,也就是什么相都没有,却有了了然的明分,并非顽空或死寂。

古德常说的“净裸裸、赤洒洒”,就是指自性清净,诸相不可得;同时又不是顽空,它有了了灵知的明分。这叫做“明空不二”,所表诠的就是自性光明界。

此处用譬喻表示,是因为它没有一切所缘的相。“表示”,就是用一种表示法指示,以弦外之音让心有灵犀的人在指示下会悟本性。见世间的心能所相对,以能取妄识取种种相。但真实中,一切相对的二边全然无有,没有任何法可以执著。超越了一切心识缘取、语言所表诠的相,因此称为不可思议。

譬喻只是相似的诠表。应当言下知归、契归本性。否则,如果还要执著水晶镜有一定空间,或者是一种物质的相状,就已经离题千里了。

白色水晶镜表示自性清净的法界或“自性涅槃”、“本来清净”、“自性光明”等。“清净”和“光明”只是名言上的表达,不能由此执为分开的两种实体。法界本自不二,没有任何“二”可得。为了方便初学者理解,才先说“空”,再说“明”,实际上空明不二,现量证得时也不是只证单方面。

此明空不二的法界便是三世诸佛的本源,也是众生和佛本来平等的本体。对此,“迷即众生,悟即是佛”,众生和佛犹如酒醉和酒醒般,只是迷和悟的差别。法界本来没有任何二边的戏论,诸如圣凡、染净、苦乐、有无等,丝毫都不可得,叫做“绝待”。凡夫对此愚痴不知。反之,懂得此义才能通达经论所说本来无佛无众生、无染净增减等含义。

再者,因为光明法界绝待、不落任何边际,所以本来圆融,故而圆摄十方三世一切法。时间、空间等全是众生的错觉。就真实来说,“无二亦无三”,一切无不是此光明法界。真正证得了它,就回归了本来。

总之,纯真无妄、圆融不二的本来法界就是我们的本性,是原始佛、法身、如来藏。

(上师如意宝的《忠言心之明点》非常殊胜,加持力极大。尤其观修班应重点辅导、讨论此忏悔颂,以消化这些很深的法义。这样用心修学会得到很大利益,因为本道歌是法王上师最重视的教言。)

虽然由一念迷惑,落在生死迷梦当中,但本有的清净从未失去。当前所现的这一切妄相,在真实中丝毫没有。

在这一点上断定之后发现轮回的一切都是迷梦,都是妄现。所谓“妄现”就是指根本没有。真实中没有这种虚幻的显现,如果认为有,就还落在执实的见解里面。其实,一切抉择为空性,就是指轮回本来没有。

佛法的关要就是“知无、知有”,也就是知本有、知妄无。“妄”指客尘。由一念无明所幻起的一切迷梦都是本来无有的客尘法。此“无”也是彻底没有。所以,不能认为现起的幻相虽然不实,却有一种虚幻的存在。很多人常常喜欢说诸法无实、虚幻等等。但从他说话的语气来看,其实根本不懂得虚幻的涵义。他认为虽然不是实法,但有一种虚法,也就是还执著一种虚幻的“有”。以此见解必然无法息灭一切法见而证得究竟空性。

相反,如果能识得客尘法本来没有,就能真正息灭一切法见,认知到诸如染净、凡圣、有无等等,都是法见,真实中根本没有。之后再见到任何事物,就能确定完全是幻事,从而放下执著。所谓“一切不住”,正是这个道理。

真正达到“一切不住”时,自然还归本有。如《金刚经》所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诸相”包含幻心现起的一切戏论。无论佛相、法相、染相、净相、善相、恶相、此相、彼相、高相、低相等等,凡是心所缘的事,都属于这里所说的“诸相”。

就像镜子里呈现的所有影像都是假相。现出美好、清净、庄严的像是假相,现出丑陋、污秽、鄙恶的像也同样是假相,并无二致。与比喻相同,对于心前的一切相也应当一概认定为虚妄。虽然现出高低、美丑、善恶、染净等各种相,但没有一种不是虚假。并不是说一部分真实、一部分虚假。

由此可知,妙体上没有半点尘,它是本来清净,如同水晶的镜子一般。妙体里面没有任何相可得,因此叫做本来清净。假如有相,无论是善相、圣相、净相等等,就都成为一种虚妄,不能称作本来清净。因为即使清净,也已经成了跟“染”相对的“净”,成了客尘的体性,不是不变的本性。

妙体虽然了无一相,但也不是像兔角一样的顽空、断空。“断空”指突然灭掉,无所存留。“顽空”指一种冥顽不灵的空,没有明分、没有妙用。然而,本性时时处处都在起妙用,具有无量无数的性功德法。

我们常常用“零”来表示它。正因为是零,没有任何定相可得,所以是无量,是无穷大。这种大是绝待的“大”。也就是无法言说,只能用“大”来赞叹。很多人认为,在有量的范围里才能说“大”,殊不知无量才是最大。正因为没有任何可限定的量,一切才能从中现起,才是不观待任何有量的“大”。“说似一物即不中”,就是这个道理。不能认为它是此是彼。因为远离一切戏论、没有固定的相,又能说它是什么呢?

稀奇的是,就在它什么都不是的同时,便能显现一切妙用,此证明具有离绝戏论的无量性功德法。本性的任何一种功德都无可言说,正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大宝藏。

这便是灵明佛性,也是本来面目,是不被任何时方妄相所拘的生命的本源——自性光明界。“光明”不是眼前所见的光明,那些相对、虚假的幻影,都不是我们的本来。“界”,也不是分别心想像的、某个范围里的某种界限,而是指万法出生的根源,是诸法之母、众圣之源、染净之本。一切无不从此出生,所以称为“界”。

佛经中说:“法身流转五道名为众生。”其实,法身从未动摇,只是从它被陷在迷妄里一直不能回来,而假名为“流转”。我们迷失在虚妄的轮回幻梦里,法身本具的恒沙妙用现为无量无数的惑业苦并不断地妄念相续,这便是“众生”。

什么时候一念觉悟、梦境消尽,顿时就回归本来。六祖悟道时连说五个“何期自性”,也是由此而感叹。就是说本性现成、原本如此,非由因缘造作。妄心一旦息灭,法尔自住的真性就显露出来。因此,成佛不是外求,自性本来即佛。错乱地向外求佛果,只会越求越远。

所以,上师在此明确说到,还净之处就是指自心光明界。业障等都是客尘、幻梦。净除障碍,回归本有,自性光明现前,就叫做成佛。

需时时净障也是这一道理。神秀大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其中前两句是指自心光明界。“明镜台”则如同这里所说的无垢水晶镜。“心如明镜台”是说自心如同明镜般本来清净,但随迷、悟的因缘,幻起种种轮涅万法。“身是菩提树”是说众生本身就是菩提,是圆满正等觉。只因一念迷惑,起现妄念,之后不断地发生各种虚妄的造作,就出现了“尘”,自心由此入于幻梦。为了现前本来清净的光明界,需要“时时勤拂拭”,即时时保持觉照,妄念一旦现起,马上就净除它。否则以妄念的错乱力,会障蔽现前本来清净的光明界。

修行人就要这样时时注意起心动念,常常观照,不使迷失。因为,如果堕在无明中让妄心放逸、散乱,不约束身语意三门,过去的业障也不作励力忏悔还净,会导致罪业越积越深,很难开发本性。阿底峡尊者这样的大德,也是时时防护自心。传记里讲到,尊者每当发现自心犯了密乘戒,即使走在路上,也会立即停下,拿出曼茶盘修法忏悔。这就是“勿使惹尘埃”的具体表现。

种种业的错乱力量都会障蔽本性开发。如果不加以修治,就会在虚妄的幻梦里不断堕落、沉沦。当深陷罪业深渊、无力自拔的时候,必定堕入恶趣,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因此,好的修行人虽证悟诸法空性,但会更加谨慎地取舍因果。

总之,要想彻底还净业障,首先需在见解上“知真本有、知妄本无”。“本有”指自心光明界是大无为法,人人原本具足,不会以业障等因缘出现任何失坏或增加。“本无”是说,一念迷惑幻起的虚妄现相就像梦境,无论出现多少幻相、现的时间有多长,全都像空花一样丝毫不存在。

知道它本来没有,就不再担忧业障难消。因为,假如业障真实,已经混在本性当中成为一体,那肯定没办法拔除、没办法彻底清净。但实际上是,无论罪业如何显现,本性丝毫不被染污。只是业的显现使自性犹如蒙尘般,无法显露无量性德,从而假说被染污、被蒙蔽。

所谓“一念回光,便同本得”“千年暗室一灯能破”“百辆车薪一火能烧”,都是这个道理。业障等幻相再多,由于是虚妄的缘故,在因缘和合时就能破除,从而还归清净。不会因为幻梦的时间太长,而无法消尽。可以这样体会:做十分钟的梦或做三小时的梦,醒时都是刹那间苏醒。因为梦境虚妄,真实之中根本没有,也就不会因幻梦的长短而有能否醒来的差别。同样,生死大梦正梦之时就了不可得,梦醒的时候,也不是消了什么实法。不会因为它是一个长劫大梦,就不能一时顿醒。所以,只要觉悟,立即就能还归自性,恢复本来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