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龙钦宁体 共同前行实修引导讲记(一) 暇满难得
《系列二.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实修引导讲记一· 暇满难得》 ︱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思维难得之譬喻者,大浪汹涌的海面上漂浮着一孔轭木,它刹那不停地漂动。海底有一盲龟,每过百年浮上海面一次,二者相遇后龟颈恰入轭木孔中,而得到人身所依较此更难。佛说人身如此难得。
思维难得有譬喻和数量两分。人身的难得很难用数字来表达,它超越了人类的数量计算范围。它的比例实在太小了,只有以佛眼见到它的难得性,之后用极恰当的譬喻来为我们说明。我们透过譬喻了解这一点,关键是要认识譬喻的真实性,它不是一种虚拟。只有在譬喻和数量的差别上生起定解,真正相信这一点,相信佛的语言,相信现象中的实情,才会真实了解人身是多么稀有难得。
在众多譬喻中,最著名的是“盲龟值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漂浮着一段单孔轭木,海面浩淼无涯,在海风的吹动下不断涌起,轭木也就刹那不停地漂动。海底有一只盲龟,它面前一片漆黑,看不到外在事物,一百年才浮出海面一次。盲龟碰上轭木并且龟颈套入孔中,这是机率极小的事件。
试想,如果海面有限,或许可以碰到;风平浪静,轭木静止,或许也能遇到;盲龟眼睛复明,能看到轭木,有意识朝那一方向游去,也有可能遇到。但是,海面无边无际;不断地风起浪涌,轭木刹那不停地漂转;盲龟眼前一片漆黑,根本不知道轭木在哪里;再者,百年探头一次,没遇到就又要沉下去。如此算来,盲龟值遇轭木孔的机率实在太小,而人身较此更为难得。世尊正是以一切智眼亲见人身之难得,才以此譬喻说明其中状况。
也就是说,在恶趣死后,极难得到人身,基本上全部继续转生恶趣;在善趣死后,得人身也基本不可能,几乎是全军覆没。譬如地球上70多亿人死后几乎都不得人身,绝大多数往恶趣奔而已。或者,地球上水、陆、空各类旁生,下至蚂蚁、鱼虾等,死后更是绝大多数得不到人身。再说,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数上趣下趣的众生,死后也都是几乎不得人身。
或者就一个生命体来说,也是旷劫以来一直得不到人身。《提谓经》中讲,好比从八万四千由旬高的须弥山顶垂下一根细丝线,有人在须弥山底用一根针去迎接它,周围有极大的随蓝风在吹刮,这根线刚好穿过针孔的机率极小,几乎不可能,而得到人身比此更难。也就是说,众生时时起恶心,多数得不到人身,更遑论是暇满人身。得暇满要以持戒为因,修福德为缘,加上清净愿的结合,如是积聚众多因素,于是恰好在缘起点上受取人中胎生而得人身。而且,又要过去无数种善缘在此时积聚修法的缘起,也就是根身、环境、业行、信心,以及所处的时期、教法等等,方方面面的因缘汇聚,才能以八暇十满之身趣向正法。
众生过去大多造下非法邪因,相续当中不顺合缘起正道、不顺合法道的邪思分别非常多。比如观察一位未入法道的凡夫,他一天24小时会起动无数个非法念头,无非是贪嗔痴慢、损人利己、狂妄邪癖、持颠倒见等等。从他的发愿来看,沦为禽兽毫不奇怪,因为只想享乐,想得到男女之乐、五欲之乐等,从没发过清净愿;五戒十善更是根本不肯守持,他只知道任性胡为。如此看来,众生心中多数是种下恶趣因。佛在《阿含经》中也说,失人身者如整个大地的土尘,得人身者如指甲上的土尘,可见极其困难。
我们应当透过对缘起的观照,逐步相信人身难得,相信世尊的话语。比如佛在《念处经》、《涅槃经》、《阿含经》、《提谓经》等许多经教当中都讲到人身难得,历代菩萨祖师们也都异口同声如是说,他们不可能说妄语。就佛而言,没有任何无明的遮蔽,完全照见整个法界中众生受生的情形。佛的一切智智能在一刹那间了知地球上所有水分子的数量,知道地球上所有植被叶子的数量,乃至无数刹海里众生的心念、受生的情形等等。在佛的天眼前,下至毫毛般的细节都无余毕现,对众生从无始至今,累世当中的受生情形,也是一眼洞明,当然能现量彻见众生得人身的比例,只不过这种数量没办法具体表达,所以佛用善巧的譬喻来实际为我们指证,它比盲龟值入轭木孔还要困难。
因此,这实在是法界中极稀有的事件,是比昙花一现还要困难无数倍的事件。自己无数生中一直在恶趣轮转,往昔好不容易得到一次善趣身,却也不是珍贵的暇满身,而唯有这一次得到了,难道就这样白白浪费吗?已经深入宝山,难道又空手而返,回到恶趣老家吗?人寿有限,只有屈指可数的光阴,如果珍惜它,便可以获得永久的胜利,超出生死、得到永恒的安乐;如果浪费它,用宝贵的人身起烦恼造恶,把自己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恶趣深渊,那就实在是太愚痴了!
我们能否得到解脱,只看今生;我们能否实现永久的利益,也只看今生;我们能否在轮回中打赢这场翻身仗,从无明黑暗、不断随惑业流转的悲惨状况中回转过来,只看今生;我们能否恢复佛性,开发出无边的智悲力,救度遍法界、尽虚空的一切苦难有情,还是看今生;我们能否即生往生极乐世界,还是只看这一次。我们算不算是真正有心的人,就看能不能认识到人身之珍贵、难得。
一想到这次机缘实在是万劫难遇,自己就应当百倍珍惜现前的光阴。由于我们珍惜心的不断提升,自然不愿浪费一分一秒,不会把万金不换的宝贵光阴,浪费在无意义的世间追求,或各种庸俗娱乐散乱,或造杀盗淫妄大恶业等,乃至都不去希求不究竟的人天福报以及小乘果位。真正珍惜人身就要把一生的心思全部用于最殊胜的法道上面,来求取一种究竟的大义。我们应当如是思维。
思维数量之差别者,从有情数量及逐层比较来看,得人身也仅是可能。即地狱有情若比夜空繁星,饿鬼有情则如白昼星星;饿鬼有情若比夜空繁星,旁生有情则如白昼星星;旁生有情若比夜空繁星,善趣有情则如白昼星星。仅此一点而已。
思维人身难得的第二个方法,是在数量差别上,逐层比较来了解其稀有,最终得出结论:得人身只是一种可能性。
如何来了解数量以及逐层比较呢?此处尊者已为我们指明轨道。如果把地狱有情比喻成夜晚的繁星,那么饿鬼有情就像白天的星星。当然,并不是说地狱有情只有夜晚繁星那么多,譬如星光璀璨的夏夜,再多也只不过许多千万而已,而地狱有情却是无量无数。这一比拟只为显示比例,地狱有情占绝大多数,饿鬼有情与其相比寥若晨星。白天基本看不到星星,但是夜晚星辰繁多。可见,相对地狱有情来说,饿鬼非常少,也许是它的无量千万分之一。
如果把饿鬼有情比喻成夜晚繁星,那么旁生有情就像白天的星星,极其罕见。按比例来搭配,譬如差不多一万个饿鬼搭配一个旁生,旁生其实非常少,好比鹤立鸡群。再把旁生比喻成夜晚繁星,则善趣有情犹如白天星星,两相比较,善趣有情又是极其稀少。可见,越是低等的生命数量就越多。也就是说,心识一旦沦落就很难回转,错乱中再添加错乱,恶业中再造下恶业,堕落率是非常之高。
不妨将这种逐级比较,想像为金字塔型,下部多数是地狱众生,较上一级是饿鬼,相对占据很小的比例;在这一小部分比例当中,旁生又只占其中很小的比例;在旁生极微小的数量里,善趣有情又占极小的比例;在极小比例的善趣有情中,人又占极小比例。通过以上逐层递级比较,不难了知得人身者仅有少许。
借助其他比喻也可显示这一道理。譬如地球上的无数沙砾中,金砾数量极少,其地狱有情多如地球沙砾,饿鬼有情少如金砾;如果把饿鬼有情比成地球沙砾,那么旁生有情好比其中金砾;如果把旁生有情比成沙砾,善趣有情则好比金砾。如是层层比较,不难了解人身所占比例之小。
或者譬如鸟中凤凰。全世界大大小小的鸟有无量无数,其中凤凰极少。同样逐层比较:地狱有情好比地球上的鸟类,饿鬼有情就好比其中的凤凰;将饿鬼有情比作地球鸟类,则旁生有情好比其中的凤凰;将旁生有情比成地球鸟类,善趣有情就好比其中的凤凰。如此看来,善趣有情实在是罕见,所占比例实在是太小。
或者用数量比拟。譬如有一万个地狱有情才能有一个饿鬼,饿鬼就是地狱有情的万分之一;有一万个饿鬼才能有一个旁生,旁生就占地狱有情的一亿分之一;有一万个旁生才能有一个善趣有情,善趣有情就是地狱有情的一万亿分之一。如是类推了解,得人身者实在太稀少了。
也就是说,有情几乎尽皆沉陷,能浮上来的很少很少。如果已经堕落到非常深重的地狱受苦状态,要逐渐上升到业力稍轻、受苦轻一些的饿鬼界,其实特别困难,比例也非常小;要在饿鬼的状态中进一步提升,得到受苦更轻、生命形态比较高级的猪马牛羊等身,或者成为其他猛兽、水族等等,同样也非常困难。也就是说,从非法恶性状态中非常难以逆转回心。堕落如顺流而下、大山崩裂,而超升则如逆流而上、攀登险崖,其中艰难,可想而知。
从旁生的状态升华作人更是极其稀有。人类的根身、智慧、慈悲、德性,实在是太殊胜、太难得,就好比从无数杂质中锤炼出精华,再凿成一个如意宝一样难得。其他处在妄动当中的恶趣众生,如同玉杯一旦被砸碎,恢复的机率只是一种可能性,恶趣众生也几乎不能再得人身。人身即是如此可贵。恶业都是颠倒性、堕落性、粉碎性的法,它会崩裂,使灵性变得残缺、昏蒙,难以逆转。当心识随着无明的流动,不断地狂妄、颠倒之后,再回转恢复其实非常困难。如《念处经》中说,的确大多数众生都沉在地狱里,那是金字塔的底端,真正得人身就如金字塔的尖端般稀有。
这的确不是耸人听闻,事实便是绝无仅有、只是一种可能性。在整个众生界的数量和比例当中,升华再升华、淘汰再淘汰,最终才有微乎其微的得到人身的可能,实在太难得了。
这情形对于现见之法——一人身上内外诸虫如何安住,观察此点即可了知。
我们可以从具体事例上观察。譬如我作为一个人,但在我一个人的身上有特别多的虫子、细菌等低等的生命和业障众生。
或者以自身为起始,一直扩大到100平方米,在此范围里有多少生命?仅仅蚂蚁以及其他虫类就已经非常众多,然而其中只有我一个人。很多众生都堕成各种形态,唯独得不到人身。所谓“七佛以来,犹是蚁子”,在七尊佛出世以来的多劫当中都未能脱离蚂蚁身,可见有多难。它们就一直处在如是蚂蚁的习性里钻不出来。它们能听懂说法吗?蚂蚁容易行善吗?蚂蚁知道三宝是什么吗?知道因果律是什么吗?蚂蚁知道内心的法则吗?蚂蚁能够礼拜一次,念一句经咒佛号吗?不可能。有情一旦堕下去,乃至万劫不得翻身,竟是如此可怕!再观察跟人类有些关联的鬼类,譬如在一个城市里的饿鬼,如果以具天眼者来看,其实也非常众多。
诸如此类,我们应当了解,堕落的生命特别多,人身实在太稀有。彼等旁生或恶趣有情,或者一些山中的精怪、非人类,它们都特别羡慕得到人身,也明知人身对于自己而言非常难得,简直像登天一样。我们如今既然已经得到人身,就应当认识和珍惜这一点。
人群中,也对于远离佛法光明和从法中失坏的人们作衡量,则如法行者极稀少故。对于总的普通人身所依及特别具法人身的难得,善观察后,对暇满难得发起定解。
以上观察善恶趣之间的数量差别后,再回到人中观察具法人身和不具法人身的数量差别。也就是,对于不具佛法而处在冥暗中的人,以及先前曾入佛法后来失坏的人进行衡量,发现这两类人占绝大多数,而如法的行者极其稀少,是难得中的难得。如是观察后,会更加珍惜目前的机缘。
这一点可以结合周遭所见的人类情形进行思维。如今城市当中真正行法的人的确如凤毛麟角。譬如一个社区里住有几千人,其中恐怕只能找出几个佛教徒,最多也只有几十;而这些佛教徒中,多数是整天被俗事缠绕,或者只是为求一些世俗福报,他们根本不了解佛法到底是何义;有些虽然幸运地进入佛教团体,但除了能够闻思、了解一些经义以外,还不懂得如何趣入实修;再者,在一些佛教团体中具有完备条件的人也很少,能有福报、善根、机缘长期闻思佛法,取得各层见地,之后又有愿力精心精意来修道的人就更少了。
譬如上海市两千多万人,学佛的却没多少。如果举办一场居士大会,在人海当中他们也只是极少分子,更何况是真正进入佛法闻思修法轨的呢?多数人只是结下法缘,只有少数真正进入佛法的法道。在进入法道者当中,真正取得见解的又有多少人呢?他们大多数人没什么希求,只是听听而已。取得见地以后,真正长期付诸实修的又有多少呢?那更是极少数,很多人即使学习一些佛法,精力大多也都分散在世间法里。或者即使万幸没有什么世间法的干扰,他的精力仍然放在积累知识或者举办佛教活动、慈善事业等等上面,真正一心修法的人非常罕见。
不但是今天,自古以来即使在佛门里,真正有前行修量的人也是凤毛麟角。当巴桑吉来西藏时说:“没见到西藏人有念死的。”古代的西藏社会尚且如此,何况今日?对于修行人,不必看他表面上的威仪、谈吐如何,而是要看他内心。真正能念暇满、念无常,放下世间事务的人其实极少。譬如仲敦巴尊者所说,如果没有舍弃今生,那么诵经、行道、坐禅等都不足为贵。注重外在形式,内心黏著在世法上面,不可能有什么修心的内涵,也并不具有实义,甚至配不上一个修行者的名称。
修法需要从下士、中士、上士一路升进,但真正检查品质时,发现如法修行者极其稀少。譬如修下士法,须有精进为善之心,以善意待人的情操、胸怀,一举一动全部依法行持,并非按照自己的私心、邪见或者自以为是的想法等。如是真正找到一个标准按照下士道来修法的人,尚且非常不易,那么真正一心求解脱的人数量就更少;实际发起菩提心,念念为众生、为菩提的人,就更是少中又少;真正住在空性见地中的,简直更是稀有……依此观察,发现真正趣入法道的人的确极其稀有。
同时我们也应善加观察,自身的修为能够达到哪一层次。当然从外缘上,我们并不是远离佛法的痴暗中人,然而从内心来看,我们还是常常处在痴暗之中。心中偏离佛法的时候,就完全随顺自己的愚痴性,这叫“离法光明”,处在如暗夜般的业果愚和真实义愚当中,而且这种状况在我们心中时时都会浮现。我们处在一种“明”、“暗”交替当中,当能够运用正法的时候,心中点燃了明灯;当趣入邪道或者随顺习性无明力而转时,就处在痴暗之中。从内在现起“明”、“暗”的比例来看,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我们应该检点,是燃起法光的时间多,还是处于法暗的时间多?事在人为,修行完全要靠自己把握,我们应该时时在心中燃起正法的明灯,才能真正使暇满具有意义。
再者,有的虽然能入于正法,但很快又会失坏。也就是人们会随着内心或外缘的情况,常常在学法过程中现起一些障难。可见,真正具法的人身其实很少。微观上体察,我们自身每一天是不是处在具法的人生内涵当中呢?如果是,当然应当修随喜,并更加百倍自勉而精进;如果没有处在佛法的光明中,或者已从法中失坏,就应该赶紧提起警觉,马上回心缘念佛法。即使有一天没有闻思修正法,我们也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过的也是罪恶的生活。
通过以上不仅了解到人身难得,而且应当认识:普通的人身所依尚且像盲龟值木一样难得,何况是具法的人身所依呢?宏观上,只要看看人群当中修法者的比例,也不难发现暇满人身其实非常难得。再从自心是否具法的内涵上观察,也会发现比例更小。正因为比例小,就更要抓住机会,尽量争取真正修行的机会。如是慢慢争取、积聚力量,终究或能突破障缘,逐渐积累起修法的因缘。
如果我们不了知两股业流的对峙,一味随着过去的非法之业漂流而转,离法就会越来越远,甚至被冲入非法深渊。反之,如果能够拼命抓牢正法的因缘,也会逐渐蓄积正面的势力,去往光明法道。
以此缘故,了解人身难得以后,就要尽量用它来进行有意义的修法,好似一生百时只得一饭,每次都如是作意思维而起珍惜心,落实到每一天、每一次机缘上都善加珍惜:只有这一次了,我无论如何都要争取!
思考题
1、在相信佛语的基础上思维盲龟值木等喻,对人身难得发起定解。
2、善观察以下有情的数量差别,对暇满难得发起定解:
(1)地狱有情与饿鬼有情;饿鬼有情与旁生有情;旁生有情与善趣有情;(并思维:为何在数量上有如此差别?)
(2)一个人与他身上的内外诸虫;
(3)如法行者与远离佛法光明、从法中失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