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二·暇满难得

《系列三.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二-暇满难得》 ︱ 嘉维尼固尊者 讲授 华智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文 ︱

已。假使后两个中只少一个,那也只有四个,一样没办法启动。譬如,水、米、火、锅等当中,缺少火缘便无法做成米饭,这就是缘起之理,应当要产生定解。而且以具有缘起定解的缘故,缺少“火缘”时,我们暂且不必忙其他,不是拼命用妄想去“做饭”,而是需要去寻找“火”,为了得到“火”,又需要了知能生火的因缘在何处,从而在因缘上积极准备。如是,为得果法需要准备因缘,因缘不具足果法也难以出生,光凭想象没有用处。

五自圆满中,业不颠倒很难做到,只要身口意稍做不善业,或所作是为求现世活计,那么虽然外在被称为贤者、智者等,无论有多少称号,实际也全是业行颠倒的状况。他不是在修真实法,而是搞世间法、做生意、做明星,走在求现世法的轨道上,内心毫无正法,岂不就是无暇吗?心里的机制是求现世法,外面如何装模作样地修法,也没有一点利益。为了赢得修法的宝贵机缘,一定要及时破除求现世的心,否则没必要来修法,而且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搞出名堂。到时候不必埋怨说:我怎么修法不出成果?因为内心求的是世间法,世间法都放不下,哪里可能会有佛法成就。

再者,五他圆满中的佛出世、佛说法、圣教住世即使都具足,如果自己不入圣教门,未被善知识摄持,也就只有三个。由于因缘欠缺,在法道上必定一无所得。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数学运算,以三比五得出百分之六十的成果,而是五种因缘中缺少两个就毫无结果。缘起的铁律便是如此,我们不可抱有任何幻想。

不妨观察:自己真的入门了吗?对于此处的入门,普贤上师举出三种标准来说明。

首先,看到轮回全无实义,出现不虚伪的出离心,才是真正入于解脱道,出现了解脱道的内涵。如果没有出离心,再忙也算不上是出世法,只能说尽是轮回因。如阿底峡尊者所说,即使身住三律仪,如果心不从轮回出离,也仍然是积累轮回之因。

如果没有冷静地审视自身的缘起,人往往在自欺中,说上很多漂亮话包装自己,内在却没有少许法的内涵。譬如,缘起上缺失了水或者米,能做出饭吗?即使有一个特大高压锅,或者煤气也特别充足,但有什么用呢?同样,即使说得一口流利的佛教高级理论,跟无数个大德合过影,拥有各种佛教界的光荣称号,然而内在缺乏出离心的话,又能对自己修真实法起到什么作用?因缘欠缺的缘故,尚且没有入门,是属于圣教门外的人,他却以为自己是个高级成就者。现代的这种人太多了。

其次,入大乘门,必须要有不虚伪的菩提心。否则,再如何忙也都是在大乘以外,根本谈不上什么达到即生成佛。毕竟,凭着空想不可能成办佛果。

还有,自己对三宝有无法夺转的胜解信,唯一以三宝为依。佛是无上导师,法是无上救护,僧是无上助伴,一心皈依、遇到命难也不退失,这才是入于佛教门、成为名副其实的佛教徒。如果没有信心,表面上如何讲经说法、身著法衣、做佛教事业等等,也不一定是已入圣教之门。连门都没入,忙其他会有结果吗?

由此可见:对于暇满原来需要如是详加观察。从前都是想当然地以为天生就具足暇满,现在看来,能在暇满上打几分呢?如果观察到有欠缺,就说明修法的条件不足,既然没有条件,为什么还要盲目修行?好像完全不修还不情愿,一定要像模像样地干一番,最后却只能发现一无所获。

因此,首先如实、客观、无谬地了解三十四暇满每一者的体性,之后检查自己是具足何者,缺失何者。如果完全具足,就要赶紧以修法来摄取菩提、取坚实义。如同水、米、火、柴、锅等聚合时,就可以以此因缘摄取果法的饭食。如果欠缺因缘,就不必盲目冲动地天天希求高法大法,或者内心不平衡地抱怨:别人能得到,我为什么得不到?我要跟他一样拼命修大法。然而,我们应当了知,正法岂是外在能拿到的东西?它是因缘聚合后才在相续中现前。为此,我们需要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并积极地弥补自身缺失,将修法的因——暇满准备齐全。

由从以上的学习很容易认识到,之前我们尽犯些低级错误,因都不具足还要忙碌、折腾。第六意识任性、自由、充满想象,不顺合正理,往往是要按照自己的一套来干,或者与别人在外相上攀比,别人怎样我也可以怎样等等,然而这些并不理智。下至做饭、开车等小事,修行人也应该要非常理智地观察、处理,何况是走菩提道的大事呢?尚未开启缘起的智慧,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也不知道该如何用功。其实,每个人情况不同,有的缺信心,有的缺出离,有的业行颠倒等等,我们不应当盲目地东施效颦,而应当在自身上一一纠正,在欠缺上一一补足,这些才是有意义地忙碌。

【思考题】

1、 观察自己用手机上网时,烦恼是怎样猛利现行的?如何避免此种无暇?

2、 观察暇满:

(1) 什么是“入于法的影像”?

(2) 为什么入法前须观察自己是否具足三十四暇满功德?

(3) 观察后,具足应如何?不具足应如何?

(4) 结合烧茶喻思维:为什么仅缺一个暇满功德,也从根本上没有修真实法的缘分?

(5) 为什么自身难以具足十满?

(6) 如何观察自己是否具足暇满?

死尽偷心

“偷心”一词,在古德教言里经常出现,按现代用语,就是投机取巧的心理,或者不想经由正当途径,却只想占便宜、走捷径、空怀幻想等的心理。既然是用“偷”字,我们应当感受到它的严重性和警发性。

毕竟,偷是不光彩的。它向我们表达了一种内涵:人应该以正当的行业进行清净的谋生并获取报酬。然而偏偏有人想要不必劳作就大发横财,这种企图不劳而获、非分获取的投机心理即是“偷心”。为什么要批判它呢?偷心是第六意识的伎俩,它和天理不符,和因果律不符,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表现,是业果愚的表现。不符合真理的缘故,结果只是造下恶业,让自己堕落而已。因不具足的缘故,犹如蒸沙煮饭般永远不可能出现果法。也就是说,除了积下一身罪业,不可能实现他不合实际的发财美梦,也不可能依靠捷径突然得到什么。

1、金刚句的流露

普贤上师不可能随便说话,他不是凡人,这一点从他境界中流露的诸多金刚语就不难有所认知。他断定地看到事实、看到真理、看到缘起的走向,所以说出来的话决定不同。它金刚一般的语言的力量、摄持度能将偷心顿时绞死,同时把行人推入正道。因此,我们要视他的语言为真佛传教,殷重地受持这一部法海中的奇珍。

2、倚天长剑

祖师的金刚句犹如倚天长剑,让偷心、机心、自以为是等恶心逃窜无地。尺度最高、长到天际的倚天长剑一旦飞下,能遍及所有范围,将所有不为人知的情况一网打尽,以铁定的缘起律,让我们没办法偷出去、逃出去、躲过去等等,这些都不可能,所以叫做“逃窜无地”,它能使行人生起深刻的定解,能够顿然摄持我们的心,并将其安置于真实的修道当中。学习这部法后,行人们会开始歇下偷心等,逐渐老实地听受祖师教导,成为一名真正的修行人,这就是它的力量。

3、不善观十六无暇就全错了

祖师首先要把我们安置在善加观察十六种无暇上面。凡夫的心很顽固、任性、难调,不但其他人不易摄持,即使是自己都无法控制。无始以来的各种偷心、邪性、任性、自我主张非常强盛,成为我们内心王国中的最坏分子,而且随时准备溜走,丝毫也不肯肩负责任,常常是马上抗拒或者抵赖、躲闪、溜之大吉,这就是我们狡诈的心态。然而,祖师的倚天长剑飞来时它们一个也躲不过去。具体是怎样的呢?因为他的剑飞上去时飞到最高,飞下去时达到最低,上下范围全部周遍,让人无可逃逸、无所遁形。假使还有一分公正,肯服从道理的,就应当即刻投降,否则,斩魔剑挥下时无疑将碎尸万段。

祖师的剑时而飞到最高处:虽然你有暇满和行法的影子,但是连座上的尊主、伞下的上师、静处的修法者、游方的舍世者,自以为很不错的他们,也全部被无暇的因素所控制而落于虚假当中,并不是行在真实的法道上。长剑从上飞下,令人无有可逃之地。任何人再也不可能自以为是地说:我是尊主、是上师、是修法人、是舍世者。不必心存侥幸,因为这些也未必有暇。如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