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启下义以喻宣说
《宝性论讲记 一(未定稿)》 ︱ 弥勒菩萨 / 造颂 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 ︱ 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壬二、群蜂中蜜之喻义分三:
一、群蜂中蜜之喻;
二、烦恼中佛性之义;
三、喻义对应。
癸一、群蜂中蜜之喻:
譬如上妙美味蜜,为诸群蜂所围绕,
须者见已设方便,驱散群蜂而取蜜。
譬如,蜂蜜有非常甜蜜、可口、纯正美妙的味道,但被一群蜜蜂所包围,这样虽有自然的美味,但也无法受用,非常可惜。有位智者很有眼光,也很有善巧方便,他见到在蜂群中有自然的妙味,只要驱散群蜂就可以得到,所以智者就用烟薰等各种方便把群蜂驱散,之后就获取蜂蜜享用如是美味。
癸二、烦恼中佛性之义:
大仙一切智眼见,犹如蜂蜜之佛性,
彼之障垢如蜜蜂,善作彻底断除业。
与上述比喻相同,如是大仙人佛陀以现量见一切所知相的智慧眼见到像蜂蜜一样的各别自证智慧佛性,以及像群蜂一样佛性上的障垢烦恼及烦恼当中的习气等,就很善巧地宣说了能彻底断除烦恼障垢的殊胜妙道,善作现前法身的事业,这就是意义。
癸三、喻义对应:
譬如蜜为百千万,蜜蜂障覆须求人,
驱散彼等诸群蜂,随意而作蜂蜜事。
如是众生所具有,无漏智慧如蜂蜜,
善巧摧毁如蜂惑,智者佛陀如丈夫。
这里通过五种对应来讲:
①“百千万蜜蜂”对应“客尘的烦恼”;
②“被群蜂遮障的美蜜”对应“被烦恼所障的各别自证智如来藏”;
③“取蜜的丈夫”对应“智者佛陀”;
④“驱散的群蜂”对应“善巧摧毁客尘烦恼的佛事业”;
⑤“随意而作蜂蜜事”是指得到蜂蜜之后可以随意让别人受用或者配制为良药等,对应“众生现前各别自证的智慧以后可以普遍利益世间的一切众生”。
佛在《如来藏经》中说:“譬如淳蜜在岩树中,无数群蜂围绕守护,时有一人巧智方便,先除彼蜂,乃取其蜜,随意食用惠及远近。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如彼淳蜜在于岩树,为诸烦恼之所覆蔽。亦如彼蜜群蜂守护。我以佛眼如实观之,以善方便随应说法,灭除烦恼,开佛知见,普为世间施作佛事。”意即:(就象淳蜜在岩树中,被无数的群蜂围绕,有一个有智慧方便先把群蜂驱散,然后取到了淳蜜,这个美蜜可以让人随意受用,让人真实满足,让远近的很多人都得到滋养。一切众生具有法身的种性,一切众生具有法性如来藏就象淳蜜在岩树当中,如来藏被烦恼覆蔽,就象美蜜被群蜂包围,我以佛眼如是见到这样而且以善巧方便随众生意乐说法,灭除客尘的烦恼,令开佛知见、悟佛知见,这样众生现前各别自证智慧如来藏之后,就可以普遍为世间作种种的佛事)。
壬三、皮壳中果实之喻义分三:
一、皮壳中果实之喻;
二、烦恼中佛性之义;
三、喻义对应。
癸一、皮壳中果实之喻:
譬如具壳之果实,众人不能得受用,
凡欲食用果实者,去除皮壳取果实。
具有皮壳的果实如米谷、花生等,这些果实都被坚硬的皮壳包着的时候,人们就无法受用,当去掉皮壳以后,米粒等就可以做成大米饭,凡是想受用香喷喷的大米饭之人就要去除皮壳取出米粒。
比喻的要点,
①不论米粒是否被皮壳包住,但米粒的品质没有丝毫的差异;
②对于受用者来讲,是否去掉皮壳有很大的差别,没有去掉皮壳的时候,虽有果实,但仍不得受用,一旦去掉皮壳就可以真正受用到果实的美味,这是比喻所讲的关要。
癸二、烦恼中佛性之义:
如是众生所具有,佛性为诸惑垢杂,
乃至未脱烦恼垢,三有不能作佛事。
如是众生所具有的佛性被烦恼障垢所染污,乃至尚未从杂染的烦恼障垢中脱离,佛陀不可思议的事业仍不可能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显示而作。相反,如果远离了障垢就会放射出佛事业的种种光芒,所谓放射佛事业之光,就是指对不同根机的众生,宣说相应他们意乐的种种广大经教,诸如三藏十二部等。如是便能了知一切众生具有佛性如来藏,只不过暂时被种种的烦恼垢染所遮障而已。乃至没有脱离种种烦恼的垢障之间,佛陀不可思议的事业没办法在三有六道中直接显示或开展起来,也无法直接让众生证悟如来藏的本性。但是佛毕竟具足大悲心与种种善巧方便,所以,随顺不同众生的根机、意乐,给他们宣说相应的种种法门,直接间接让他们悟入法性如来藏的本体,这是佛以善巧方便演说深广经教等方便相。
癸三、喻义对应:
譬如稻谷麦等粮,果未脱壳具芒者,
倘若果实未善治,众人不能享美味。
如是众具法自在,未离烦恼之佛身,
于为烦恼所逼众,不能赐予法喜味。
“芒”就是稻谷小麦等皮壳外面一段顶端的芒刺。“具芒者”是指果实倘若没有善治,也就是还没有处理好,人们就不能享受到真正的美味。这两个偈颂的内容可用三个方面对应来讲:
①“稻谷小麦等皮壳”对应“烦恼缠”;
②“没有脱离皮壳的稻谷小麦等的果实”对应“本具的法自在如来藏没有从烦恼缠中得到解脱的佛身”。
③“没有脱离皮壳的果实不能让饥渴的人们受用”,对应“没有从烦恼中解脱的佛身不能起到利益众生的作用,对被烦恼所逼的众生不能成为赐予法喜妙味的自性”。
所以,皮壳比喻烦恼缠,没有脱离皮壳的果实比喻在烦恼缠中存在的如来藏,具有皮壳的果实不能受用,比喻在烦恼缠中的佛身不能赐予法喜妙味。
壬四、粪中金之喻义分三:
一、粪中金之喻;
二、烦恼中佛性之义;
三、喻义对应。
癸一、粪中金之喻:
譬如有人行路时,黄金遗失粪秽中,
具有不坏之黄金,于此安住百千年。
具净天眼见金已,以语告示余人言,
此中现有真金在,汝当还净起金用。
就象一个带着巨大黄金的人在人流往来不断的道路上行走,在行走的时候因为忘失正念就把黄金失落在不净粪当中了。黄金虽然掉落在不净粪中,但以不清净的粪秽也不能令黄金有丝毫的腐坏,黄金虽在不净粪中安住,纵然经过了百千年却没有人知道在不净的粪坑中居然有不变的真金,后来具有清净天眼的人看到此不净粪坑中有黄金的存在,并将之告知于人说:“在这粪坑中有一块巨大的黄金,你们赶紧将黄金捞出来洗干净后好好的利用它,把它本有的作用发挥出来,用来造阿弥陀佛像或释迦牟尼佛的像或者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像或者用来打制各种庄严的饰品。”如是对别人作了认真的交待,他们也知道了这里有真金的存在,并将黄金打捞出来,洗净后做成很多装饰品或成为殊胜的供养物等。
癸二、烦恼中佛性之义:
如是能仁明然见,陷溺烦恼粪秽中,
众生功德欲令净,于诸众生澍法雨。
能仁佛陀现量见到一切众生所具有的如来藏功德法被隐没在烦恼的粪秽当中,为了清净众生如粪秽般的烦恼垢障,能现前真如法性的本体,佛陀于一切众生宣讲了象妙雨一般的圣法。
癸三、喻义对应:
譬如腐烂粪秽中,坠入黄金天眼见,
为令清净胜美金,认真显示于他人。
如是佛陀已明见,烦恼不净大粪中,
堕入有情圆觉宝,令净于众说圣法。
颂词中的内容通过四种对应来讲解:
①“腐烂恶臭的不净粪”对应“烦恼杂染”;
② “粪中坠入的黄金”对应“烦恼中坠入的圆满正觉精华”;
③“见黄金的天眼”对应“见正觉真如的佛眼”;
④“为了让黄金清净对他人认真显示”对应“为了让佛性上的障垢清净对一切有情宣说深广的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