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附录: 力倡修学正法念处经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五)》 ︱ 宗喀巴大师 造丨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念处经》它将带着我们像佛当年带着难陀去地狱里那样,有触目惊心之感,会感觉到这真正是现实,还有那么多正受苦的有情,还有那么多由恶劣心识而变现出来的极其巨大、恐怖、难以想象的苦的境界。这样从等活地狱下来,逐个的看下来,就已经加上了几十倍的量。这样才让我们真正感觉到这个世界的底层有一个巨大的地狱,一堕下去受到的是极度的刑罚,比人间的酷刑不知道严重多少倍,无法想象的,无法忍受的。

而且经过的岁月是那么漫长,在地狱里受了不见边际的那么长的苦以后,还是得不到人身,或者即使得到人身也是生于边地,然后又堕落下去。

看到这种现实之后,才真正地会发起人身难得的珍惜心,才知道此生唯一要投入修法,只有这样才会有自救的路。

接着会有饿鬼、畜生各种各样的描述,那些都是真实苦的展示等等。诸如此类,我们了解了《念处经》,才会有龙树菩萨《亲友书》里所说的那些修行的内涵,才会知道为什么日日要思维地狱苦,才知道为什么要思维三恶趣的苦发悲心、发厌患心,这些才有具体的内涵。

总而言之,真正要在修行上入道,《念住经》可谓是首要,无论是要生归依心、生谨慎持戒取舍因果的心、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无尽的归依、无尽的悲愿、无尽的菩萨行,全部都要基于这个《念处经》。否则我们忘失这个根本,就像在十月怀胎时没有养成,就不可能有后后的少年、成年,所以基础是最重要的,它的养育就像十月怀胎。

而真正地激发出积极行善的心,知道善业的功德能量,也唯有通过《念处经》才会具体地认识。世间虽然儒道二家也是真正地以人天的圣道为根本,但是巨大的因果事实只有在《念处经》里才能看到。譬如布施茶饭、修桥、施药,做一些慈善事业等等,这些善行果报会达到哪里呢?会达到天界。从四天王天一层一层地往上讲,讲到欲界诸天的成百上千种的现象,这就是《念处经》给我们的启发。通过它就看到了一个善心是怎么出现那么长、那么多、那么好的果报,这样才能坚定我们发起行善的意乐,立定志愿一心在善行上走,从而建立起获取人天身的善行基础。

所以人只有断恶才能脱恶趣,这要由《念处经》来启发;人只有行善才能保住人天身,这也要由《念处经》来启发。唯有善行升华才能得到更高的天身,只有在善行纯洁的基础上,再透视到整个轮回全是苦的自性,从而发起普遍厌患的心,从这里才有三乘出世的道。否则凭着简单的空谈、想当然的认为、表里不一的虚假,是是没有用处的。

《念处经》的确会给人以善的鼓舞,因为善的报酬实在太大,而且黑白两界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恶趣是苦长、深重,善趣乐长、悦意。这些也不是两三句总结的话就能让你成熟的,所谓要点的指示是教你行进的道路,这已经是为恩甚大了,而我们必须得按照这样的指示去在佛语中寻求了解。这样心会成熟,眼光会高远,志向会纯洁,这一切都要由《念处经》的思维结合在观念的转化,意乐、行为的转变上,才会有上升之路。

就本人的体会而言,修心的引导文要结合具体的经教来融会贯通,得到它的精义。

通常讲修罗苦、天苦都只是在要点上描述,或者截取一两个场面来说。如果没有学《念处经》,缺乏佛现量观照下给我们如是的指示,就领略不到它的背景,那么多战争的苦相、放逸的苦相、衰损堕落的苦相等等,对具体的细节都不了解,我感觉还是难以引发定解。而且“认识”需要由量变累积成质变,数量上只是很轻很薄的那么一点,就不可能得到确认。但是反过来,如果能深入《念处经》,就对修罗苦、天苦增加了几十倍量的了解,认识一定会打开,这就符合认识的缘起。

譬如认识修罗的斗争苦,在《念处经》里非常详尽地描述了世界上最大级别的战争。所谓的天阿之战,牵涉到了四层阿修罗界与四天王天到三十三天之间的战争瓜葛,而且战争的程度、战斗的场面,以及一级一级进行的具体过程都讲述的清清楚楚,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时会发自内心的感叹,原来世上还有这样大的战争。

修罗为什么说是战争之苦?就是因为活在这样酷烈的战争当中,心识那么不安,结局那么悲惨。这样依靠佛语现量的指示,在非常多的细节、过程上多用了几十倍的量,才真正认识到修罗的苦。

如果不走这条具体的路线,只是依靠相关的引导,就像看地图一样,每一次看到的都是很粗略、缺乏细节的,不能展开大见识。或者依靠一些不可靠的、掺了很多水分的资料,也无法产生真实的认识。还不如直接入到佛语里,一次就开卷有益,然后再多讲几遍,看几遍,思维几遍,那很快就积成了观念,在心中有一个永不磨灭的对于阿修罗苦的认识。

天界的放逸苦、堕落苦、死衰苦等,同样要依于《念处经》得到了解。通常讲到天人五衰之苦,或者天人怎么放逸在欲尘中,或者临死时天女怎么在远处对他祝福,他又如何心怀恐惧,等等,都是截取要点的总结性的说法。对天苦生起信解,必须依靠如血肉般丰富的佛语才能获得。在《念处经》里可以读到、看到、领略到从四天王天往上好多重欲天的境界。例如天人的欲妙是何等的丰富、美满、令人沉醉,天人的一生是怎样在享乐当中虚度。这样就能感受到他苦在哪里,暇满为何珍贵,他后边际的结局如何。有了这些细节上非常具体的认识,再看引导文,只要一句话马上就能理解它的关要。在此基础上思维串习就能形成定解。这是由于亲自以心顺着佛语游历了彼方各种各样的境界,必须要透过观察认识来得到定解,不能忽略它的因,而它的因非常完整、具体地蕴含在《念处经》里。

你与其去看一些残缺不全、模糊不准确的杂书,不如直接深入《念处经》,佛语给予你准确的指示,心上的感受立即就不同,的确是开卷有益。只要看过一回,得到的认识比不看者妄想一百回要高明得多,感受会非常深刻。这都是由于自己随顺教导,的确按照宗喀巴大师所说,要在这里多多地思维,数数地观阅,就会有这个结果。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我们的思维也无由运行,因此这是必须要看、要思维的。

可以说我们走佛道最初一步的关键,就是要认识六道、认识轮回、认识整个世间的苦,没有这种认识,就绝对没有真实的佛法。

三主要道以出离为首,没有出离,小乘、大乘、密乘都无法发展。怎么才能出现真正的道心以及修行?根本全在《念处经》上。一切增上生的功德都是从认识恶趣苦开始;一切的决定胜证道的功德,全部要从认识轮回苦开始,否则就没有发起的因缘。因为佛法的心不同于世间的心,首先一定要开拓广大的见识,没有以见识看清楚是引不起意乐和行为的。所以正见作为开首,而正见要通过如量如理地了知,而且要不断地在心中确认、增长力量,才能达成,所以修行不讲次第,随便地逾越是有很多问题的。

闻思《念处经》才能让我们真正出现六道轮回的观念。忽略了恶趣和上面的修罗和天界,就使得这个轮回的圆环只局限在人类的这一个环节上面,这就没办法合成一个如同圆环一般旋转的六道的观念,也不知道上界和下界之间是怎么上升又怎么下降,或者即使上升也还是局限在这个升降的循环里,这些认识是没办法形成的。这是因为心没有得到佛法的指点,它没有能力看到那么广阔的世间界,看不到从前到后的整个过程。

所以,一般的世间人都难以养成完整的轮回观念,而我们虽然说是学了很高深的佛法,但真正检查起来,是不是有了六道轮回的观念呢?恐怕很多人都是没有的,或者只是表面的理解。所以我们所谓的学佛法就只是学学教理,有所了解而已。

如果没有轮回的观念,哪里会有出离呢?所谓出离就是从轮回出离,轮回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出离什么呢?而轮回又要首先从宏观的方面,再从中提出它的十二缘起的法则,了解到苦集的运转机制、循环的机制等。没有这样一个大的了解,也很难得到观念的力量。

譬如我们平常看到的六道轮回图、十二缘起图都有两级,一级是往下的,一般画的是人下堕到鬼、畜、地狱当中,以黑的来表示。一端是白的,表示人往上升,升到天界等。这样一个完整的轮回图,不通过《念处经》是无法形成的。在我本人的看来,假使不深入《念处经》,就是十年、二十年也根本不能有一个完整的、深刻的轮回观念,这是事实。

如果一开始就轻视这个部分,只是简单的了解就满足,那提起轮回来,心里就只有祖师大德们总结性的两三句话。说到修罗就是斗争苦,说到天就是放逸散乱苦。再追问天到底怎么散乱的?不知道。又说天界是坏苦的自性,最后五衰现时像堕地狱一样痛苦。但是没有对他在生时享受极乐的描述,又怎么会真正地生出定解呢?没有这种认识,怎么会畏惧生天呢?天界不是蛮好玩的。

再者,没有这种认识,怎么会有一个普厌三界,视天界为地狱,把升天视为堕落,看成是一种缓期执行枪决之前的享乐?这些观念是没办法有的。又怎么会有非常长远的眼光,看到世间的各大宗教或者种种的修天、修仙的法门,他们最终到达之处只是这一点,还是一个苦,毕竟堕落?怎么会有这样长远的眼光,一下子看穿了,不仅超过了一般世间现世主义者的认识,而且超过了所有其它宗教来世升天主义者的认识?甚至一眼就看到了八万劫之后的那种衰变结果,从而心中发起厌舍,一心就是向往解脱。这种认识是不会出来的。

但是经过《念处经》对天界的很多番的认识,就逐渐地在心里得出这个结论。这种结论是由具体的认识而形成的,它是自动自觉地出现的殊胜智慧。这样就非常有希望达成一个彻底地出离心。这都在于以广阔的认识启发出特别大的心量、特别大的欲乐一心要求解脱,才知道所谓解脱道的意义,才知道自己埋没在这种轮回的怪圈里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这轮回从头到尾、从下到上没有一样可乐的,这才会有普厌轮回的心。为什么说到轮回不光是下界恶趣非常地不喜欢,像病痛一样,连上界善趣的欲乐也是非常苦的?这些都要从具体的认识来达到。

所以,总的来说有两个非常大的关键,三恶趣的苦一定要认识清楚,就不会局限在眼前的暂时享乐,而一下子陷入无边无底的苦的深渊。那个时候会想要尽量地防护不要堕到恶趣里去,然后对上界的苦通过《念处经》的教量、比量取得真正的认识,一心寻求永灭轮回的道,而不是在轮回里再寻求什么。

也就是先前已经熏好了这么多的认识,在心中已经有了正确的视界的途径,而且由于它的量多,它的文字好,描写得细腻、真实,一下子就会有感受、就会有触动的。这些基础培养好了以后,之后这种基础成了带动下士、中士、上士一切修行的关要,那的确无论是修闲暇、无常、归依、苦、四谛、十二缘起、悲心、发愿等等都有了坚实的基础,是非常充实的,非常具体的,非常存在心续中有一种力量的,一起来就有这种情怀、有这种意乐的。而不只是留在抽象的上面,时间长了,自己也感觉有口无心,或者单凭那样抽象的概念,是起不了心的,也维持不久的,也不会由衷发出一种力量的。

所以这些都是忽略不得的,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非常重要的素材,就是在我们心中蕴育而能够出现正见,蕴育而能够出现修道情怀,各种道心的重要的燃料、重要的营养品、补足品。没有燃料,怎么能起火?没有这些东西,怎么能燃起修道之火呢?没有这些养料,怎么能滋养慧命法身呢?这些大家都要好好想一想。以这些原因,宗喀巴大师的确婆心切切地说“定须观阅”、“数数观阅”、“应当思维”,这些都有很深的修道的道理。

我们修道首先要有一个迫切的愿望,就是我要先了解清楚这个世界的真相。如果真相都没搞清或者搞错了,那一错到底,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头、经历多少曲折,那太不值得。观念一旦错了,苦乐认定错了,有意义无意义认定错了,那这样无论做多少,只有负结果、负能量,没有一点正确的结果。这样就会让我们浪费无数生。所以不要以为“我做的难道还不对”?应该知道我做的全是错的。

我感觉一开始就要知道这个叫做六道轮回,这是个苦地方,完全是纯乎其纯的苦,对这里心存幻想,盲目的追求,只是自找苦吃而已。但是这个认识一下子是没有办法深入人心的,虽然表面在听,也不反对,但内心是根本不接受的。如果心里真接受,绝不可能还在轮回里求什么乐,抱着什么希望,是一心要出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