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附录: 力倡修学正法念处经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五)》 ︱ 宗喀巴大师 造丨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再说对于整个轮回苦的归纳性、法则性的认识就在三苦上面。苦苦需要由三恶趣苦来认识,那的确十分广大、惨酷、数量繁多,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才知道那个苦是如何地深重,对于下面这一圈可以感觉是一个苦苦的世界。之后就从四天王天一直到六欲天的范围,会知道它是一个坏苦的世界,没有比这更具体入微了,那个抛物线式的坏苦的描述,怎么会知道呢?

那就是《念处经》告诉我们,开始是人间怎么努力地行善,之后以上升的力量到了天界,而且变现出天宫那么多五欲的景象,那么多的美好享受。然而他到了峰顶之后,很快就面临着死又滑落下来。这样一个抛物线的模式,通过研习《念处经》会在心里很明显地出来。永嘉大师的那句话真正地会受持为至理名言,的确“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世不如意”,它就叫抛物线苦的方式。那个就是整个的要对于坏苦发生一个巨大的认识,采取对待世间法的一种退让的态度,一种不求的态度,就靠《念处经》中这么多的教育来发生。的确从四天王天一级级往上,享受越来越高级,他的品位越来越往上升,但是到了最后全都堕下来。也正是从这里我们一下子会感觉到,世间修仙家、道家、梵天、印度诸教派等等,他们想求一个生天的果报,认为上面真是很好、很长,但是自己通过《念处经》得到一个认识:“我不要走这条路,因为它的享乐是暂时的”。的确就跟《四百论》所说的一样,它是在坠落的半空中得到的一点乐受,但是最后跌到地上时,苦不堪言。智者的认识上就能够超越这种有漏有为的圈圈,自己想到“这个不是我希求的,我一定要求生净土,我要超出世间”,这都是基于对坏苦和行苦的认识。

坏苦有两个要点,一个是无常,凡是世间兴盛的法、美好的法、圆满的法,最终全部坏灭。第二个是坏灭时它会反弹,心中的忧苦非常地炽盛,它是从过去的贪著力发展出来的。只要这两个透了,坏苦的定解一定会出来。这个通过《念处经》这么具体的一个一个去了解的时候,观念会更深,会更坚实。这样一个坏苦的剑一旦非常深、非常坚固地出现了,这个时候的如理作意才可能出来。见到世间这种低级的小乐,他就会感觉这么一点点骗人的乐里面含着剧毒,会想,“我才不要吃这个骗小孩的含毒的巧克力,或者骗小孩的含毒的肯德基、麦当劳,我绝对不要”。

这种观念是首先要一下子打开见识,让你尽量去看,看个够,反正你是有观察思维的能力,你想判别,就让你去判别。所以知识分子最好学这个了,让你判别个够。就像你过去对于世间的法一直都会制造各种概念,赋予美好的定义,比如时尚、前卫、温馨、美妙、高级、幸福等等。这套东西已经编织了那么庞大的一个颠倒系统,现在就尽情地去看。既然觉得这个好,如果比它还要放大一百、一千、一万、一亿倍,那当然是更好了,那么就到天界去看看,跟那个一比,人间就像一个蚂蚁窝的乐受一样,好没劲,看到天上的时候黯然失色。就像那么美的难陀的娘子叫做白莲花,他是爱得不愿意片刻离开的,等到了天上一看,这个母猴子我不要了。那么好嘛你喜欢美色,那天女就是最大的美色了,那的确美女如云。你喜欢享受,喜欢风景、豪宅,那天上的宫殿、欢喜园那是多美好啊!你喜欢遨翔太空,那天上的宫殿全部都是航天飞机,走起来的时候都是宫殿跟着走的。那天界的欢喜园一叶一花一香一色太美好了,就让你去看个够。你看完了以后才知道,一个一个都是有为法、有漏法出现的欺诳相,它只不过是幻现一场,过后就荡然无存了,然后招得死时不如意、招得来生不如意。那个天人临死时的苦相的确是非常惨的,当那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这是没意义的。然而他的那么长的天上的光景一点点法的内涵没有,何等的可怜!而且多少的天人就堕落到下界,有很多堕落到恶趣里的。这样子看了才知道,所谓的坏苦是什么,竟然比它放大了百千万倍的情况全都是坏苦,那么说到现世人生当中这么一点蚁穴蜂巢般的乐还有什么可臭美的呢?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这种对比就能非常明显地看出这个世界苦的状态,这些都需要充足的材料。就像世间作宣传工作,它需要摆出很多的证据、很多的场面、很多的典型,然后也是有很多决断的语气来引诱你的。如果没有这些,我们心中将会有永不消失的乐颠倒,你会有永不消失的乐的迷梦、乐的妄想。谁来给你解决,除非你自己,连佛来也没有超过这之上的教导的。佛只有教你看到这是苦,教你不要乐著,告诉你这是要吃苦头的,何必吃毒呢?虽然面前有一点假的幻受,但是最终要得到毁坏五脏六腑漫长打滚的后果,智者该取这种东西吗?

就像这样,对《念处经》的天界整个的认识了以后,才知道它的确活在一个最大的放逸苦、坏苦、衰灭苦当中,那种级别太大了,你要想享个够,你将来就苦个够。就像这样,才发现,这个业力法则不好玩的,这个缘起法则是很决定的。

再者《念处经》给你一个能够超越古今的眼光,能够一举看破的眼光,能够再不迷惑的眼光,这样子我们心中才有归依法,才有不变的原则,才能真正持一个出离心,从而才有出离道的真实一步。否则都是一些说着很高很大的法,都是连谈大乘都小了一点,之后心中其实满腹装的都是庸俗的现世法的颠倒乐执。说到真正的心,真正都不堪检查,那心里一念念起的就是男女、饮食、衣服、妆扮、豪宅、小车、名誉、风景、享乐、影视等等,贪得无厌,一个接一个一点都不想减少的。这样的心配着这样外在的虚假表现,会是什么结果呢?心中真实地回向是回向现世法,是回向轮回,回向恶趣,难道凭着口头的虚假就能够晃过阎罗王的铁掌吗?就能够晃过因果定律的审视吗?就能晃过真正内心的法则吗?这是没办法骗过去的。如果没有《念处经》,如果没有这样的详审确定的认识,又怎么能让我们顽固了无数辈子的心回头是岸,怎么会想到,我要真正地彻底地变掉自己呢?怎么会认识到过去全部都是错呢?这是不太可能的。

另外一个就是对于坏苦的原则范围非常地清晰,因为天界里每一幕享乐的境况都叫做坏苦。当时的所缘境,包括色声香味触、园林、天女、妙触、妙饰等等,这些是所缘境的范畴。当时天人的感受心态以及相关的一切心所,属于内心心识方面的范畴,整个的所有的这一套都叫做坏苦,为什么呢?后边际看得非常清楚,最终都是要衰、要死。到了死的一刻这些就什么也没有了。

这个时候对于整个坏苦会有一种广大具体的认识,在他的现实的世界里一对应就知道,无论你感觉是怎么样的好、怎么样的美、怎么样的陶醉、怎么样的自以为是,获得了成功、荣耀等等,全部都在坏苦里面,只要一相比就很清楚了。而且天人的心不像人的心妄动大,他是非常地享受,但是那全部都是苦。

再者,对于行苦的认识就是一个一直携带苦因的状态,在看似太平无事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实都是苦因随逐的状况。到最后,他的忧虑、他的烦噪、他的恐惧以及后世的情形就都爆发出来了。只不过先前埋在那里,在因缘还没聚合的时候,是一种苦因携带的状态,这种叫做行苦。尤其天人巨大的时空境界一出来,就非常清晰地认识到他像一支箭一样,靠着最初的推力往前一直射向苦的结局,只不过前面它一直是苦因,一直往那上面去走。所以对于这些认识了以后就知道所谓三苦的内涵,这个一知道了,就真正通达了苦谛。

学《正法念处经》重要,无非是看到业和果的关系,就发生断恶和行善两方面的欲,才会趣入人天的善道,在这之上才会发生三乘圣道。《念处经》就已经确定了它的法则,然后给出了具体的业感缘起的显示。比如十恶业是怎么生到地狱、饿鬼、旁生,十善业又怎么生到上界天当中,这里面的异熟果、等流果、士用果从前到后一路发生的情景描述得很清楚,所以它是真正确立业果正见非常重要的经典。

学了以后会发生真畏惧、真欣乐,这是结合真正的现实来说的,不是停留在口头的空论上,一定要发生心行上的变化。再者,整个世界就是业在支配这一点,透过《念处经》会得到深刻的了解,进一步它唯心变现的法则也容易透入。也就是全部读下来以后,就不会再有无因生、邪因生这类的邪见,不会以为它是某一个造物主或者人格化的神或者无因无缘自由出来的。就看到贯穿轮回的一条线索就是业,由业怎么在支配,怎么在显现,而唯一自救的道路也是净化业。诸佛只能给我们指明真相以及顺合缘起的大道,无法代替我们自身发生心理、行为上的转变,所以一定要去学《念处经》才可能建立起一个极大的世界观,以及由此发生的如理的观念。

对于受熏非常严重,已经有各种错乱知见堆积在心的我们来说,没有《念处经》这样的大部头详详细细、有条不紊、一段一段地开示、展示引领我们去看的话,恐怕要发生观念的转变相当不容易。但是经过这一番以后,心里就已经装下了足够多的真相,会发生足够多的心里的观感和认识。这些集合起来就有希望建立业果正见,而它就成为一切白法的根本,从这以上才有所谓的正道可言,所以它是一个引发业果正见的根本素材。

在已经破掉了以前熏下的常的执著、乐的执著、我的执著以及各种不顺应缘起的那些侥幸、偶然、无因等等的邪见以后,我们见解的天地就打开了,这个时候就真正可以开始在三士道上行进了。由于过去的邪见的大厦已经倾塌了,取而代之的是因果正见、四谛正见,在这之上我们可以顺利地迈入大乘的修行。

大乘的根源是大悲心,它建立在对于苦的认识上,再推己及人就会发生广大的大悲,这种意乐如何达成?必须要对于六道轮回苦有一种特别深、特别广、特别透彻的了解,知道那无非是苦,知道那种苦的轮转无休无止,这样才有了大悲心所缘的对境,从这里会出生真正出世间大乘的大悲。所以它一定要建立在一个真实的对轮回的认识上,因此它成为引发大乘意乐的根本前行。

要用心学天界苦

欲界天的苦处还是要讲一部分,因为这样了解后对轮回就有了完整的认识,将来修苦谛就有具体内涵。譬如要修《净心法要》,观察蕴从无始至无终之间在六道里连绵不断的苦,没有《念处经》的基础就很难有具体内容。学好了《念处经》,想到天人的苦、阿修罗的苦,在蕴相上怎么转,怎么不断地出各种苦、乐、舍受等等,就知道五取蕴全是苦性,可以深入、具量地思维下去。离开这些,修法就很难进行下去,难以引发普厌三有的圆满出离心。

为什么要有人传讲呢?要知道,一般人一开始难以连成片,很难依自力通过文字过程、字面认识过程、思维过程等从头到尾连下来,所以需要有人带。这样讲一遍、听一遍,就有了心理上的过程。由别人带着整个看了一遍,以后自己再看、再学、再思维就容易多了,能很快深入契合到法义上。什么事情都有很多步骤,如果前面的步骤没有纳入,后面就无法进行,会出现中断、切断的情况。传的意思是,传者心中经过了若干过程,已经把它连成片了,有了连绵不断的真实心意,之后给别人讲,听者听到就受了熏,知道前前后后的状况。由别人带着走过这个过程,以后自己就可以上道了,可以反复思维、深化,集成心中的正见,有这个缘起上的可能。或者也可以给别人讲解等等,这些都会很顺利。基于这是修道根本性的基础,所以不可或缺。

在描述天界状况,传达坏苦、行苦方面,没有比《念处经》更细腻、更真实的了。它不是一星半点地讲讲,那没办法集成观念,而是讲了很多例子,只要一路学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对天界苦就开始有了具体认识。如果不这样进行,即使过了二十年,一说到天人苦,心里还是没东西、很空洞,不会有这种观念;说到六道轮回,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说到普遍出离三有,也很难由衷地立愿等等。基于这些方面,对于《念处经》里的天界苦需要讲一部分。

而且,在《念处经》里,佛用了极大篇幅讲述天上的欲乐、期间的放逸以及最后堕落的苦,所以,这是非常大的主题,它意味着世界上层看似是乐,实际全是苦。看透了上层以后,会认定整个三有世间完全是苦,不再抱有希望,以为里面有乐可得,因此,学这部分可以全面瓦解掉乐颠倒执著。

我们心中的乐执有它的一套系统,想要乐,不想要苦,而在乐的认定上很有问题,这就是乐执的来源。透过佛语了解了天界的欲乐,看到从前到后的整个过程,之后就开始能真正认定它是苦性。再拿人世间的小欲乐与之相比,那真是不值一提,就像黄金旁边的瓦砾一样,这时,对于人间的风景、物质、权势,爱情,各种美味、妙衣、交通工具、电子网络等的爱著心就会退下来。也就是通过比较,发现天界是那么富丽堂皇,具足五欲妙乐,人间的享受比不上天人的一个指甲,然后会知道,追求世间享乐,只是被乐执诳骗、受了乐颠倒心的诱惑而已,从而放下耽著世间的心,所以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