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光显圣教者圣者法王如意宝广传 ——善法堂天鼓妙音讲记
《圣者法王如意宝广传讲记 (一)》 ︱ 丹增嘉措活佛 ◎ 撰写丨益西彭措堪布 ◎ 译讲 ︱
3、无比
又有:
卫藏拉萨金殿上 出家僧侣排排聚
戴金帽者甚好看 身披法衣最庄严
具修德者无伦比
卫藏拉萨金殿中 青年才俊排排聚
精明聪慧甚妙善 能言善辩最稀奇
实为勇敢无伦比
卫藏拉萨金殿下 年轻姑娘排排聚
松耳珊瑚甚夺目 华丽毛毡最绚丽
实为俱生无伦比
在那藏地中央,称为“卫藏中心”的拉萨有三层金殿。金殿的上层,大群小群的僧人们的行列中,戴金帽的喇嘛想“我是很好看的”,又有身上披着法衣的人想“我很庄严”,然而,只有那内在具有修德的人是没有可比的。在那卫藏拉萨金殿的中层殿里,有大群小群的男子们的行列,那些心识聪明的人想“我是很好的”,又有口里具有如簧般口才的人想“我很优秀的”,然而,那个具有无比勇健的男子,他是无可比的。在那卫藏拉萨金殿的下层殿里,有大群小群的姑娘们的行列,有的头戴着昂贵的松耳石、珊瑚等首饰,她想“我是女子中最好看的”,又有身穿着高级毛料的氆氇髦衣者,她想“我是最出众的”,然而,只有那色身上具足各种妙相的女子才是无可比的。
这里僧人、男子、女人表示一切人类。所谓的高下不在外而在内,这是教导我们要重本质不要重外表。我们如果明白的话,它的确揭示了深刻的意义。卫藏是藏地的中心,拉萨是中心的中心,金殿表示最辉煌的场所,其实这表示世界的中心,人们最推崇、最效仿的地方。“人群集聚”表示一类一类的人就在这里展现。人们各有自己评判的标准,“好”和“优”表示自我或者时代风气所推出的标准。然而它并非真的优秀,这就是众人的迷惑处,只是看外表,尤其末世,更是在外面讲一些形象、场面、各种包装;而“无比”是真实处。
就三类的人来说,出家者为上,因此在上层金殿里。所谓重外相,就是戴着很好的金帽,看起来自己也感觉非常地庄严,或者披着法衣觉得我是很优秀的,衣衫褴褛的人不被人重视,实际上有道才尊贵。所谓“身贫道不贫”,那个内在具有修的功德的僧人才是无可比的,因为要比的就是内在的修德。
其次,就男子而言,以勇力为相。男子要有力量,像藏人所说的“九个头、十八个嘴”,这并不是优秀。有些人认为“我有九个头,有各种各样的心机巧计、聪明智谋”等等。他认为这个是很好的,别人都没有他反应快,或者没有他狡滑、有心计,其实这个不算是好。有些人能言善辩,好像有十八个舌头,左说右说都没有障碍的,其实这也没有什么意思,所谓巧言令色不是优,口很会说不代表男子的相。如果男子具有勇力、气魄,这个才是最好的,无比的勇就是无比的男子。
再者,就女人来说,世人的眼光也很颠倒。假使自己有很好的饰品或者华丽的服装,她就认为自己最好看了,但是她不知道那个包装里面的是什么。其实,真实地具有相好才是最好的,要看身材、五官、协调的比例、俱生的皮肤等等,这个才是最好的。
以上教导了要重的是内涵。
(三)深意 分二:
1、总的指示道歌的作用;2、举例说明
1、总的指示道歌的作用
以此等作了例举,聊天时她说:“现在好多都忘了,想不起来了。”
当时老阿姨说:“这是一些例子,大多数都忘了。那个时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两天就对歌,唱得太多了,实际上大多数现在都记不起来了。”
像这样,的确法王无碍的辩才脱口就出,而且唱的都是有很深涵义的道歌。这也是智慧无碍,一切万物都在说法,他看到什么都是法,看到什么都是在说缘起、说法性,说各种各样的法。所以,所谓的“法”不局限在书本的文字上,水鸟树林皆宣妙法,男女老少都在说法,僧俗男女都是在我们面前展示的各种各样的法,因此是唱不完的。
像这样,与玩伴女孩们对歌的情形,从某方面认为是有个特殊的必要和原因。在许多圣者的传记里记载,他们年幼的时候跟小孩子一起对歌或者唱歌,听后很好地了达了诸法的实相,这类情形的故事很多。
这里活佛说,像这样,跟玩伴的女孩们对歌的情况,从某个方面来讲,认为这是有特殊的必要和原因。而且,很多圣者的传记里都记载有,他们很小的时候跟小孩子们一起来对歌,或者独自地唱歌,利根者听了以后,就会有对于诸法实相很好了达的情况,这种事迹非常得多。
这里总的来说,有一种特殊的缘起上的必要和原因。所谓的我们去读这个世界,去领会诸法的实相,时时刻刻都在面门上显露的,各层面的法都是有的,而生命的灵性在触及到这些的时候都有感发。对歌、唱歌的时候,这个心就是处在一种灵动的状态。比如,一人唱一人听的时候,一听就很容易明白。往往在听到某种歌的时候,就会产生跟平常不一样的效果。在那种没有什么预计的,随机地这么来的时候,一下子就会了达很多事情,这个方式很重要。以汉地来说,也有禅和子久参不悟,忽然闻到歌妓唱歌或者听到情歌等的时候,当下契悟的也有不少,或者听到送葬唱的哀歌的时候也有开悟的。就像这样要明白,其实各种的歌它都有各层面的涵义。在宣说一个事情的时候,比如说当说到轮回苦的时候,也会对苦有所觉悟;或者讲到无常的时候,忽然之间也会觉得这些都是无常的等等。这在缘起上是一种容易发生觉悟的方式。
2、举例说明 分二:(1)无常;(2)唯心
(1)无常
比如,以前达隆唐巴钦波法脉下有个学子,叫做“阿果吉波”,他小时候遇见五个唱歌的女子,那时一个女子这样唱道:
微生犹如日光许 有阴影魔紧随后
薄命如花一度开 有秋霜魔从后袭
听闻这些歌的当下,他便了达歌词喻示寿命不定,故需放下此生的俗务,一心不散地修行。
譬如,以前达隆唐巴钦波法脉里有一个叫“阿果吉波”的学子,那个时候他很小,有一天奇遇五个唱歌的女子。那时候,有一个女子就这样唱道:“寿命就像日光一般存在,对此,有像阴影一样的魔从后面袭来;寿命就像鲜花一般存在,对此,有像秋霜一样的魔从后面袭来。”诸如此类,他在听到的无间,马上就明白了这首歌所表示的涵义:寿命是这么不定,所以要放下此生世间的俗务,无散乱地修道。他就明白这一点。
这歌词的涵义是,寿命就是乍现的一度辉煌的日光,然而只有这么一点点,死魔的阴影紧随在后,马上就要吞噬掉这寿命。这个寿命看起来就像鲜花一样,可是也没有几日红,对此像秋霜一样的死魔从后面袭来,瞬间就会使它凋零败落。他就感觉这个寿命不定,特别无常,只有一点点寿数。虽然得到一个暇满的人身,就像太阳出来了,很光辉,又像花儿开了一样,很是美丽,这个就是我们此世的年华,但是从决定死和死期不定两个方面,就会一层比一层更深刻地感觉到无常的紧迫。
从死决定来说,生在这样的末世,人寿不满百年,所以没有多少年的光景。从恶趣里爬出来,经过了中阴,这个时候好像迎来一个灿烂的白天一样。我们到了这人世间,当六根开张的时候,就看到了一个这样的世界。然后,岁月一天一天在流逝好像太阳逐渐地在升,八九点钟像我们的青少年时期;到了中午日在中天的时候,好比我们到了青壮年;再过后就往西边斜而日落西山。这么一看,好像是一个暇满的灿烂光景,实际上很快就有黑暗到来,紧随在后的就是衰残的老年,很快又就被吞噬了,最后死一到的时候整个就没有了。因此,只不过就像这样的一点时间可供我们利用。
再说,这生命像花一样地开了,这其实是讲,由于过去世很多的福德、善愿,今生得一个暇满身,的确像花一样开了。虽然开的时候很鲜艳,但它是有为法,到了秋霜一来的时候,瞬间就凋零了。因此,它也只是一段很短暂的美好时光,这是不定的,不可能很常很坚的。因此,他马上就明白,应该放下这一生的世间俗务,无散乱地一心专注于修道来求得解脱。因为此生的意义就是,这样的好年华是要一心地用来修道,无常法毕竟都是要灭的。
再者,从死期不定这个方面来说,我们仅有的一点寿量,就像日落西山剩的一点余晖,而如阴影般的死一步比一步接近了,因此寿命瞬间就可能没有了。再者,我们此时感觉好像生命的年华是很好的,其实也就像娇嫩的花朵一样,只是暂时开一开,秋天已经来了,秋霜一现的时候马上就打落了。这个时候就知道,这个寿命非常地脆弱,是不常的、不坚的,死缘一现就会灭掉,因此趁着这有限的光阴,应当心不散乱在虚假的现世法里,而是一心修道。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就知道我的人生应该这么做。
(2)唯心
另一个女子唱道:
山羊无毒口中唐绰甜 雏鸟无糙足下荆棘软
游鱼无衣处中河水暖 飞鸟无坠道上虚空安
听闻这些歌时,随即出现如是了悟:众有情随作何业皆是各自之受用,故观待各自而言为真实,因是其自现故悉为真实,于究竟地皆为大乐之法性。圣者们的传记中,其他诸如此类的事迹还有很多。
又有一个女子这样唱:“对于山羊无毒的口来说,毒果唐绰是很甘甜的;对于雏鸟细软的脚丫不存在什么粗糙的垫来说,荆棘是柔软的;对于无衣的游鱼的住处来说,河水是很温暖的;对于翱翔空中无有坠落的鸟儿来说,虚空是很安适的”。
当他听到这些歌词的时候,马上就发生了各层面的了悟。这里说的是两层:一、名言;二、胜义。
名言上它的意思就是,有情不管做什么,都是它各自受用的缘故,相对于各自的所现来说都是真实无欺的,因为就是它自心所现,因此,一切就是按照那样现出来的。所谓的甜、软、暖、安,虽然针对人类而言现的是毒、硬、冷、险,但是从山羊到飞鸟,它们的所现的确就是那样。这是第一层涵义。实际这说的就是,一切都是自心所现。名言中的真实性就全是唯识了,对于这些众生来说,的确真实就是这么现的。那么这样我们就知道,原来在名言中也没有什么心外的法,并不是心外独立存在一种固定自性的东西。所谓名言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在识中熏习了什么样的习气,就按照那种习性现出那种境相、那种受用,而这一切都是丝毫无欺的,这是缘起律的真实性。
不仅如此,还有更深层的究竟真实际的了悟,就会知道,所有这一切的显现都是大乐的法的自性。所谓“一切法的自性”,就是这个妙明的本心;所谓“大乐”,是本来就没有迁变的,这一切都是这个不变的心在随缘起用。因此,真正知道的话,相即是性,事即是理,涌现出的一切的波就是水。就像金子随缘打造出各种的器,器器皆金,真心随缘所现的一切相其实全是性,不知者就著在那些相上,知者知道它就是本性。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说相即是性呢?因为并不是像我们妄识前所看到的那种虚妄的相,其实它正在现生灭的时候本来就没有生灭,正在有这样那样的时候本来就没有这些妄相,既然没有妄相,那当下就是实相。因此就要知道,所有的这些都是大乐的本性,法的本性无非就是这个妙明的本心,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别的了。所谓一真一切真,法法皆是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