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宗分

《无量寿经大疏(四)未定稿》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有人问:以上说到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佛智慧法门,那么它究竟达到了哪种不可思议的程度呢?以下佛就用一个极大量的比喻,来让我们明白佛智慧的深度和广度。

【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

净慧知本空,亿劫思佛智,

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

佛慧无边际,如是致清净。】

这两颂是这样假设一种情况,来说明佛智慧的量:假使一切人都证了菩提,用他们的清净智慧,共同在亿万劫中思维阿弥陀佛的智慧法门,并且穷尽智慧力极度地讲说,一直到涅槃为止,都还不知道佛智慧的量度,因为佛的智慧没有边际,如是离尽了客尘障碍,到达了最极清净的地位。

这是通过五种相来表达佛智法门不可思议:一、“假使一切人”,指人数极多;二、“具足皆得道”,指证德极殊胜;三、“净慧知本空”,指认识极深;四、“亿劫思佛智”,指思维的时劫极长远;五、“穷力极讲说”,指极度地宣讲。虽然这样,穷尽寿量,也仍然不了知佛智的少分。最后两句是总结赞叹佛智慧如海。“海”,表无边际。佛智慧横遍十方,所以是“无边”;竖穷三际,因此说“无际”。佛智慧无边际,因此大悲无边际,遍入众生心,无不救度。“如是致清净”,是赞叹已经证到了离垢妙极法身,穷彻了法性的底源,因此一切人都难以测知,所以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了知”。

下面我们再仔细地讲解经文:

这里的“一切人”,是指法界一切众生。这要想到法界中有多少世界,世界里有多少众生,小小地球上就有几十亿人,加起来无量无边。“具足皆得道”,就是他们全部都证了菩提。(常常说的“悟道”“得道”“成道”,这些“道”字都不是指能够得果的因地的修行,而是指万法的本体或本源。所谓悟了“道”,就是指见了本性,见了万法的本源。我们现在说的“宇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其实就是指时空所摄的有为法的现象。而问到这些现象从何而来,就是在探究万法的本源。发心要证到这个本源,叫“求道”。比如参禅参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父母已生后表示有为法,是本体随缘变出来的现相,而参到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就是指见了万法的本性或本源,这叫悟了道。就像佛在腊八的清晨见明星而彻悟,就是证得了本体,叫做“得道”。)

像这样,这一切得道的圣者,以无漏的清净智慧,亲证了万法本空或本无自性,这叫“净慧知本空”。(就是说,一切法不是在本性外别有它的自体存在。我们凡夫都处在愚蒙当中,万法显现了,就认为在显现的那里有它的自体存在,这样就认为在自己心外有各种各样内外法的实体可得,这样的心都是虚妄的分别,不是无漏的清净慧。得道的圣人见了本性,就晓得一切都是它,并不是在这个本性外有这个法那个法的自体,这样就知道凡是分别心所知所见的一切法,都没有自性或自体存在,这就叫“净慧知本空”。)

“亿劫思佛智”,就是这些“净慧知本空”的圣者们,不是看虚妄的假相,而是能了知甚深的真如,但是他们经过了亿万劫思维佛的智慧,也测不到少分。就是在无数劫里(汉译),穷尽自己的辩才,滔滔不绝地演说这个佛智不思议法门,比如佛的大威德力、西方净土的十玄境界、法门的奇特因果等等,即使这无数圣者穷尽了他们的寿量,还是不知道佛智慧的量。

这就看出,这个佛智慧不可思议法门远远超出了这无数圣者了知的量。这才知道净土法门有无比深广的境界,它的后台就是阿弥陀佛最不可思议的智慧。只要你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就会对这个法门产生极大的信心,会对往生西方亲近阿弥陀佛,生起真正的欲求。而且知道了这个背景,就会用最大的诚心来和阿弥陀佛的智慧相应,会彻底地一心归命阿弥陀佛的智慧,这就到了归依的根本点上。这是因为自己深知没有比佛的智慧更深广、微妙的了,自己已经胜解了佛的智慧证到了极处,是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从这里会发生坚定的信念。

只要自己一心跟阿弥陀佛的智慧相合,佛一定做最恰当、最直接的加持。然后自己完全能定下心来,没有任何怀疑、顾虑,会全心全意地走这条依靠佛智慧加被的极为奇特不可思议的妙道。(这里的“妙”就是到了法门极妙的地方,就是指一心和佛的智慧相应。一旦领到了佛恩,就迅速成证,没有更直接、简要的了。所以《大集经》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有了这样的对佛智慧的信心和恭敬,就会开始全心地交付,就是时时会发自内心极恳切地念阿弥陀佛。这样就有至心信乐的内涵,然后信愿行就顺理成章地生起,就是会主动至心信乐地念佛,来和佛智慧相合,会一心想求得佛智慧的摄受。

而且想到这每一念阿弥陀佛,都是和最不可思议的佛智慧在接触、在联合,这有多么殊胜!想到这每念一声佛都不可思议,就会有极其踊跃、欢喜的心。这就是由高度的胜解发起了猛利的欲乐,然后就会至诚地念佛,所以信愿行就是在这个根本上发起来的。

这个法门的根源一旦打开,这样的话,像《西方发愿文》里的那些发愿就自然会在你心里出现。比如一心恳切地求阿弥陀佛摄受,求阿弥陀佛证知我、哀愍我、加被我,求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能到阿弥陀佛的宝严国土,能得到阿弥陀佛的灌顶,得到佛光明的照触,佛来摸顶,让自己顿时就空掉烦恼、破掉无明、开悟本性。然后又是祈愿临终的时候怎么得佛放光接引,怎么生到佛国,花一开就见佛闻法,证到无生法忍等等,一切都归到跟阿弥陀佛智慧的相应上。

这样就算你心里在真正地祈愿,而不再是有口无心。这以后你的心就完全转掉了,再也不像以前的心态,叫你来修,还有很多的不甘心,总觉得这是很低、很浅的法,“我怎么甘心就学这个?我有能力的话,一定要搞个好一点的!”总之就是不肯修,心里怕吃亏。但真的起了信心,那就成了完全相反的心态,就怕自己错过了这次机会,所以会不断地在佛前祈求摄受,生怕做不到阿弥陀佛的弟子,生不到佛国净土,这样才真正有了祈祷的内涵。这都来源于你对这个佛智慧不思议法门有了真实的了解,之后就认识了它的殊胜,也就非常肯修这个法,念念都非常想得到这不可思议的利益,这样一切心态都会转变。

这也不怪大家。很多人以前对于弥陀法门极其深广的背景,基本上没有什么认识,只是一种很肤浅的认识,是自己想出来的一套看法,这种看法跟真实的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甚至因为自身的业障,会出现很多排斥、藐视、疏远等的奇怪心理。总的就是心里有无知、邪解、疑惑三个大障碍,就把你的心给封闭住了,怎么也生不起信心,怎么也起不来猛利的欲乐,一点积极性也没有,根本不往这上靠,就像野兽面前放青草那样,瞧都不瞧,非得要别人强迫,才勉强念一点。在很多人心里,这是百分之百的副课,他想:“我不是来听这个的,你要讲嘛我就忍一下。”或者“你上面讲什么跟我无关”,他自己埋头看别的书。或者想:“那是给其他老太太讲的,这是有必要、有密意的,不是跟我讲的。”像这样,你再怎么推,他都稳如泰山、纹丝不动,真是很有“定解”啊!凡是了义的,全当成不了义。净土上说什么,他都认为是在说不了义的。这就是一种曲解,可以看出他没有真实的信愿,这种状况完全是无知,还自以为得意。

讲到这里,我想起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说到的六种信心——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所以信心的内涵非常深。具足了六信,那就是完全的信心,这就是成就净土的大根本。这个信心一起来,净土的门就直接打开了,跟佛智慧直接相应的妙道就进入了。又想到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判定信愿是慧行,持名是行行,前者像眼睛,后者像脚,说到慧行是前导,行行是正修,就像目足并运。这个判定是很殊胜,直接命中靶心,就是要由拣择的智慧来开发信愿。虽然要完全具足六信,会有一定难度,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这并非不可能,可以十分肯定地说,这些信心都完全能够开出来,只要在净土经教上长期努力,就一定会充分地打开。而且可以十分断定地说,只要有一定的慧根,然后一字一句按规矩学好《无量寿经》,这就是引生净土信愿最直接、最有力的途径。真正学得相应,就会在信愿上得到很大长进。这也是我们凡夫一生修学当中极重要的一个进步,对于成就自己往生,可以说做了最直接的帮助。《无量寿经》号称净土第一经,有佛语圣言量的直接加持,你会从这里得到真实的信心。凡是从头到尾认真学下来的人,一定会在信愿上得到非常大的开发,上等的会极大地打开净土的大门,由此就变得非常有希望了,感觉离净土非常近了,马上就要去佛国了。真正信愿起来了,你会感觉这件事已经非常近了,好像比去哪里都近。但是信愿没起来的话,那就感觉是太遥远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远和近都在于自己的心。就是感觉自己的心已经跟佛很亲了,已经有了很深的信心,佛在心里的位置很重,那就非常近了。只要一举念就可以到净土,净土就在眼前,连一步距离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