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名义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一》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克珠杰尊者在宗大师的传记中写道:“在雪域佛法行将毁灭、名存实亡时,有些僧人竟然连出家所用的衣钵等名称也未曾听过,因尊者发心的威力,极力整顿佛教戒律。后来,一切僧众用具得以恢复,这都是尊者的恩德。”

因此,由自身严持净戒,将其他有情也安置于三乘戒律中,令清净戒广泛弘扬于中土和边地,也是宗大师无与伦比的功德。

戊十、讲论无与伦比

虽然有些前代论师宣讲了《二观察续》等,但宗大师从幼小时起就以自力宣说《二观察续》等,并在其一生当中,对一切显密教法平等讲述、弘扬,树立了显密融合的宗风。

宗大师说法有三种不共之处:

一、曾于一次法会中,每日讲论十五座,历经三月连续不断,其中有两部小论提早讲完,大师立即补充两部,因此此次法会前后共宣讲十七部大论,具体为弥勒五论、中观五论 [1] 、《集论》、《俱舍论》、《戒律》、《释量论》、《入行论》、《入中论》及《四百论》。印藏两地以前从没有出现如此的讲法情形。

二、无论在讲解哪部论典时,都树立该论的无垢自宗,不掺杂其他观点而讲述。

三、如是讲说也能利益未来的修行者。

戊十一、辩论无与伦比

宗大师的任何一种善说,都无法以真实理论妨害。这是大师辩论究竟的征象。

大师在求学圆满时期,曾去过萨迦寺、贡塘寺、桑朴寺等著名道场,依论典立宗答辩。当时以大师的能力,同时可立十多部难论之宗,但因当时各道场精通其他难论的人才比较少,故大师只依《集论》、《释量论》、《俱舍论》和戒律立宗。大师智慧高超、辩才无碍,解释各方问难,势如破竹。

大师住世期间,也有人认为他的教法不合理,但与他辩论的人一个也没有,这也是宗大师辩论究竟的一种征象。噶玛贡炯曾说:“我与罗桑扎巴无法辩论。”此即大师辩论之无与伦比。

戊十二、造论无与伦比

宗大师在造论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一、针对于三种士夫,宣说了次第完整的菩提道,如《三主要道论》、《菩提道次第略论》、《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密集金刚广疏》等。

二、一切著作都是在自己通达意义之后再撰写的。

三、所撰论著之义,无法驳斥。

四、具有与其他论典不共的特点。

五、所造论典为诸智者欢喜接受。

戊十三、培养弟子无与伦比

在宗大师的弟子中,通达三藏、行通三学、精修三士道及生圆次第的人,多如繁星,不可计数。其中弘扬佛教事业最为广大的有八大弟子,即:贾曹杰、克珠杰、扎巴坚赞、江扬却结、释迦益西、多敦·江白嘉措、吉尊·喜饶僧格、根敦朱巴。贾曹杰和克珠杰先后住持噶丹寺,继承大师法位,奠定了黄教基础,是宗大师弟子中弘扬大师教法最大的功臣。宗大师、贾曹杰、克珠杰三人,被后人尊称为“师徒三尊”。

戊十四、佛教事业无与伦比

正月初一至十五,是释迦佛在舍卫国现大神变降伏六群外道的吉日。昔日印度诸大法王每逢此时,都广设无量胜妙供品,供养三宝,诵经发愿,将福德施予无量众生。后来佛法传至西藏初期,西藏诸大法王也能遵照印度传统,广兴供养,然而到了末法时期,供养法会也逐渐隐没。

宗喀巴大师为令圣教永住,弘扬于十方世界,也为使有情积福,获得无尽恩泽,因此发广大心,于1409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重建大神变祈愿法会。

当年正月初一,大师亲自向拉萨大昭寺的释迦佛像奉献一顶纯金打造的五佛冠,佛冠上镶有许多贵重的珍珠宝石,工艺精巧,形量端严,恰如佛在经中所授记般:未来于西藏雪域,将有名为罗桑扎巴的人,将我的化身佛像庄严为报身形象。

除了重兴祈愿大法会之外,宗大师在显密教法的讲辩著及闻思修等方面,也作了极伟大的事业,这些都是现量可知的事实。

戊十五、总集无与伦比

虽然所有的智者总集起来,可以达到与宗大师平等,但以每位智者各自的方面,则无法相等。纵然是八大菩萨和龙树菩萨等也无法相比,虽然在功德方面可以相比,但此等大菩萨并非示现凡夫相,理应具足功德,而宗大师示现为凡夫相,却能行持诸佛事业。对于有缘所化来说,宗大师的恩德无与伦比,由于是在有缘众生前现凡夫相而行佛陀事业,因此宛如天众中的大梵天王、人众中的转轮圣王、众星中的晈月、群峰中的须弥山王。

戊十六、如是宣说之必要

大凡佛教诸宗的创始者,都内具证悟功德,现见本尊,并且历代祖师传承的加持已融入其内心,能广作弘法利生事业。对于后学者来说,极有必要了解自己所学教派传承上师的传记。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作为后学者需要获得传承上师的加持,而传承上师的加持融入自相续,又唯一依赖于自己的信心,而生起信心的方便,即是由多方面了解传承上师的稀有功德。(了解得深入,自然生长信心,能与传承上师及其教授获得相应。)其次,修行者要有一个皈依处,恒时以恭敬心和猛利的信心向此殊胜皈依处祈祷而修学。再者,初发菩提心,中间积资粮,最终成就佛果,其间一切缘起都需要依赖上师聚合,因此上师是修行最重要的助缘。因此,首先了解上师的稀有传记,具有极大利益。

丁二、造论者名称

宗喀巴大师 造

“宗喀”是大师的诞生之地,距离青海西宁五十余里。为示尊重,以地名尊称大师为“宗喀巴”。

“大师”之义:从内在具足教证二法的方面来说,当时至尊宗喀巴大师已成为教法和窍诀的主人,而且在尊者相续中无余集聚了一切证法;从外在显现的事业而言,尊者的家族种姓十分圆满,福德极为广大,而且身为德高望重的法王,成为大众普遍敬仰的怙主,因此尊称为“大师”。

丁三、造论的时处及经过

这部《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于公元1402年,宗喀巴大师46岁时所撰著的。造论地点为拉萨近郊的惹珍寺,该寺由噶当派初祖仲敦巴着手兴建,日后成为噶当派教授的根本道场。

当年,宗喀巴大师在阿底峡尊者圣像前虔诚发愿,祈祷加持能显扬圣教、饶益有情,由此感得释迦佛乃至虚空幢大师在内的一切传承祖师显现身相。一个月间,每天都亲见阿底峡尊者及仲敦巴、博朵瓦、霞惹瓦等,赐予无量教授教诫。

到最后一天,仲敦巴等融入阿底峡尊者的身体中,尊者为大师摩顶加持,并安慰道:“将来汝于圣教行持广大事业,修菩提行,饶益众生,我会帮助你。”说完便消失不见。

[1] 《中论》、《回诤论》、《六十正理论》、《七十空性论》、《精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