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藏传净土论

  • 作者: 乔美仁波切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因此,甚至乞丐们也应从乞袋、乞碗中取出饮食来上供下施。如果以善良的心念作供养,那么供品无有多少之别。此类公案如下:
从前,舍卫城有一个四处流浪、仅靠乞食维生的贫女名叫年嘎母。她看到国王、大施主等富裕的人们宴请佛陀及其眷属并供有许多酥油灯后,心想:我往昔造了什么恶业而转为劣种的呢?现在虽然已有幸遇到三宝这样殊胜的福田,却无有可积累福德的财食。想到这儿,她十分沮丧。一天,她到处乞讨结果得到了一枚铜钱,于是她用那枚铜钱买了一点儿酥油。尔后,兴高采烈地去经堂做了一盏酥油灯供在佛前,并发愿说:“今为乞丐的我将这盏小小的酥油灯供养佛陀,以此福德愿我将来具有智慧灯并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之后便离开了。当时,大目犍连尊者去经堂收灯器,发现其余的大油灯全部已燃尽,只有年嘎母的那盏小小酥油灯如同刚点燃般地燃烧着。他想:白天点灯没有意义,也很浪费,应在晚上佛陀传法时再点。想到这里,他便去熄灭那盏酥油灯,结果用了种种办法也未能熄灭。世尊看见后说:“目犍连,停下来吧!身为声闻的您是无法熄灭那盏灯的,因为这盏灯是以利益诸多众生的广大发心供养的。”并授记道:“年嘎母于未来时成佛,佛号灯光如来。”她也获得了成佛授记。
此外,舍卫城有一位施主生了一个具相之子,刚出生时空中花雨纷纷,他长大以后出家为僧,最终证得阿罗汉果位,这是他往昔成为身无分文的贫女时见到一片遍满鲜花的草原以信心(意念)供养三宝的果报。此后她在九十一世中转生于富贵之家,并且每次刚出生时都是天降花雨。
另有一位老贫民,去耕地时带了一罐稀粥。他看到当地的人们供养佛陀而积累福德后,想到自己因造恶业而落到这种地步,便一筹莫展。世尊知晓后,来到他面前接受他的稀粥。老人欢喜地将一罐稀粥献在佛陀的钵盂里。佛陀作了加持后稀饭变成了许许多多,佛陀及其眷属尽情享用,并作回向后离去。当时老人所拥有的那一块田地里长满了金穗。胜光王(知道后)夺为己有,给了那位老人一些青稞穗田,结果这些青稞穗都变成了金穗,而胜光王抢去的金穗却变成了青稞穗。仅仅以供养一罐稀粥的福德,便彻底消除了那位老人今生的贫穷之苦。
从前,在一个边远山村举行的节日宴会上,许多大施主的妻子个个身着盛装,附佩饰品,在尽情嬉戏。一位乞女见此情景后不禁为自己的贫困而忧伤。当时一位独觉比丘来到此处,那位乞女生起信心,暗想:我是因为往昔未曾对如此之人作供养才导致如今沦落为乞,如果这位比丘接受,那么我乞袋里的这少量乞食,自己吃了也无有用处,不如供养这位比丘。这时,那位比丘手捧钵盂前来接受,她以信心、欢喜心供养了食物,并发愿说:“愿我生生世世不再受苦。”由此,她许多世代中都转为富贵之人,最后于释迦牟尼佛时,转生为一位富裕婆罗门的妻子,净除了所有恶业,于恰嘎尊者前闻法获得解脱。
对于殊胜的对境,供养小小的物品也会获得广大之果。昔日,圆满正等觉佛陀的衣服上破了个小洞。一位婆罗门见后从自己的白布上剪下一块供养佛陀,并说:“请您老人家用这块布补好衣服。”世尊接受了,那位婆罗门无比欢喜,以此善根他也获得了未来成佛的授记。
若如此积累资粮,则会获得相应于因的如是果报。此类公案:
往昔,一位婆罗门的妻子因供养了一位独觉极为甘美的饮食,而于五百世中转为犹如天女所触般的身体,来世成为胜光王的王妃,名叫畅旦玛(具鬘母)。
婆罗门的另一位妻子,因供养色香味俱全的食品,而于五百世中转生为相貌端严之人,后世成为胜光王的另一位王妃,名叫雅策玛。
往昔,迦叶佛涅槃后,眷属们建造遗塔时,一位商主之女在佛塔中柱上系了一面镜子,由此在多生累世中转为相貌庄严的富贵之人。后来转生为舍卫城一位施主的女儿,身体生来就有如太阳般的光芒。因此取名为贤光母。
又有一位名叫斗得(力部)的施主生了一个福德广大具相的儿子,耳朵上天生便带有价值连城的珍宝耳饰,这是因为:昔日,迦叶佛的遗塔濒临坍塌,当时身为商主的他将自己的一个珍宝耳饰供养用来修复佛塔,以此福德在世世代代中与生俱来就佩有珍宝耳饰。
阿罗汉阿那律尊者的“天眼第一”是如何由来的呢?往昔,人寿四万岁时,拘留孙佛涅槃后,为其遗体举行法会时,许多盗贼来到那里。当时,盗贼首领的鞋子破了,看到佛塔内殿里燃着油灯,他便走进去补鞋子。这时,酥油灯暗下来了,于是他加了一个灯芯,使灯火更加盛燃,依此看见了佛像,他生起信心而将酥油灯供在佛像前并发愿说:“以此善根愿我具有天眼。”由此在许多生世中获得天眼。
从前,一位贫女无有可供佛之物,于是她将所割的草卖掉,以所得的两枚金币供养佛陀,从而生生世世中两手掌心所出现的金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此外,来自南方的五百仙人在前往中部地区的途中,因得不到水而口干舌燥,他们来到一棵树下向树神祈求道:“请赐予我们水吧!”从那棵树里出来一位右臂佩带珍宝饰品手拿金瓶的天人,以八功德水 使他们得到满足,之后便融入那棵树中。那些仙人问:“您是谁呀?以何业力转生于此的?”从树中发出声音:“你们南赡部洲的人很难相信,所以还是不说为好。”他们说:“我们已现量见到您了,怎么会不相信呢?请说吧!”树神说:“那么,请你们听好:我曾经转生为舍卫城的陶师时,一次来自各个地区的乞女们问我:给孤独施主的家在哪里?当时我伸出右手为她们指点。她们获得了财食而生起欢喜心。以此善业,我转生于四大天王的天界中,现住于此树中为疲惫干渴的人们提供净水,并且我的手臂也成了以珍宝饰品装饰的。”仙人们听后赞叹而去。
此外,有一对夫妻生下一个相貌丑陋、遍体疤痕的女孩,父母秘密将其养大后逐出家门。她流浪到某个地方,悲伤地坐在那里。阿难尊者见后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悲伤呢?”她详细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于是阿难尊者给了她妙香并说:“你将此妙香涂在如来的舍利塔上可治愈你的麻风病,净除你的罪障。”那个女孩依照尊者所说的话去做了,结果身体的疾病与丑陋的相貌全部不复存在,变得如天女般美丽。
舍利子尊者是“智慧第一”,他的非凡智慧来源是这样的:他前世曾经转生为一位婆罗门的妻子名叫寂静女,当时一位独觉比丘补法衣无有针和剪刀,她供养比丘一根针与一把剪刀并发愿。
阿难尊者通达三藏并具有不忘陀罗尼的才能是因为供养了一阿罗汉一钵斋饭并发愿:“犹如此钵盛满食物一样,愿我的相续充满正法;犹如此钵纹丝不动、稳固置于垫上一般,愿我的相续牢记不忘所闻之法。”
所以,大家无论供养什么供品,相应发愿也很重要。如颂云:“何者发何愿,将获如是果。”然而,此时主要强调应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如果得以往生极乐世界,那么自然会具足一切福德妙相。还有诸如此类不可思议的公案。
如果精勤上供下施,那么具足福德的人好似如意宝一般无勤之中自然而然如愿以偿,并且能够完全满足自他一切众生的希求,就像往昔福力王子、善义王子、大施商主、阿育王等人的传记(中所说的)那样。如经云:“一切世间诸安乐,皆由供养三宝生,故当恒勤供三宝。”
本来,所有众生无一不希求今生来世的幸福安乐、受用圆满。而幸福安乐、财产受用必须通过上供下施才能获得。如《入中论》中云:“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佛先说布施论。”又如《因缘品》中说:“诸福真奇妙,其果极善妙,无似福解脱,是故当积福。”有人甚至连一把青稞也不供施却奢望获得心中所想的一切所需,这种贪心将毁灭一切希求,结果一无所得。恰似“未曾击鼓无成就,未经摇头无本尊”一样 。《因缘品》中也说:“福德浅薄者,难化堕恶趣,如沙中无油,彼者岂有乐?”
如今我们能够见到供养处的佛像,这也是往昔积累资粮净除罪障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够把佛像观为真佛而作供养,则与供养真佛无有差别。如《右绕佛塔经》中云:“谁以等信心,供养在世佛,与其舍利塔,福德无有别。”尤其是供养酥油灯,暂时便会获得极其广大的福禄,死后将转生于善趣或往生极乐世界等清净刹土。
当今时代,大多数人为了暂时的幸福安乐百般作佛事,试图通过厌胜 、降伏、驱魔、火施等仪轨(达到消灾免难、增福延寿的目的)。可是,因为往昔未曾积累福德、唯造恶业感召,讨债的损耗鬼等恶魔跟随自己左右,这种业果以厌胜、焚烧等方式怎么能够遣除呢?如世尊曾说:“业力犹如河主流,瞬间岂能挡业瀑?”有的人说是要尽除宿业、增长福禄,但连十盏酥油灯、十个神馐的供品也没有,只是对着一个空空的坛城呼天招龙,如果不需积累资粮之因而仅仅以此便可增福的话,那么唯一利他的诸佛菩萨肯定早已使一切众生都具有福运了,(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曾有位老人观修单坚护法神,结果已亲见了单坚护法神。可是,他只得到了一块油脂而未能获得悉地。
一般来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以苦得乐;一种是以乐得苦。即:有些人虽然上供下施、清净罪障、广行善法,但如果往昔所造的恶业以他的善业力而使果报立即成熟,在现世中稍稍遭受病痛恶缘等痛苦,然而他们必定会苦尽甘来,绝不会永远受苦。比如,修行人今生当中感受些微痛苦,无有损失,来世得安乐。另有些人勤奋经商、狩猎等获得财食,虽然个别人在现世中似乎很幸福,但必将乐极生悲,不可能始终享乐,换句话说,非法之人今生享微乐,无有利益,来世受痛苦。
因此,犹如在田里播下种子后已成熟一样,今生无论是苦是乐都是宿业所感。对此没有什么肯定或否定的。也就是说,昔日的无欺之因到时必定会成熟无欺之果。今生只是短短的一瞬间,痛苦或安乐也无有重大的利害,好似梦境一般。然而,后世却是无边无际的,若苦定苦,若乐定乐。因而,想到长远的苦乐,我们一定要在今生今世以善心精勤积累资粮、上供下施,以便成就所愿。如果是往昔造弥天大罪之人恶业果报成熟在眼前,也就另当别论,除此之外其他人自此至死定会享受安乐,并以积资力死后立即如愿往生极乐世界。
现在介绍供养的具体实修法:观想福田要按照顶礼时皈依境的观想那样来明观,简明扼要地宣说一下三十七堆曼茶罗的观想次第后,按通常的仪轨而供养曼茶罗,供曼茶罗时只是将其中的“供养大恩具德诸根本及传承殊胜上师……”略加改动,变为:“供养怙主阿弥陀佛及十方诸佛菩萨众,愿自他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祈请为利有情,悲愍接纳、赐予加持。”如应念诵三身曼茶罗:(化身曼茶罗)“嗡啊吽,百数俱胝三千世界刹,充满人天七宝等财富,以及我身受用悉供养,愿获转法轮王之国政。”(报身曼茶罗)“报身佛处大乐密严刹,具五决定五部供堆者,供养无量欲妙赞供云,愿获圆满报身之果位。”(法身曼茶罗)“现有清净童子瓶佛身,大悲不灭法性游舞饰,供养持身明点清净刹,愿获殊胜法身之果位。”又诵七堆曼茶罗:“涂香鲜花遍大地,须弥四洲日月饰,观想佛刹作供养,愿诸众生行佛刹。”嗡 那曼扎拉勃匝梅嘎萨莫扎沙帕 那萨玛意阿吽。然后诵:“供养能喜善曼茶,祈愿菩提道无障,证悟三世佛密意,不迷世间不住寂,度化无边诸众生。”再诵三遍本论中的“吾身受用及善根,一切真实之供品,意幻七宝瑞相物,本成三千世界中,十亿日月洲须弥,天人龙之诸受用,意幻供养无量光,为利我故悲纳受”,然后念诵三遍供养咒:(纳么 纳扎亚雅,纳么巴嘎瓦爹,巴则尔萨 扎玛儿达尼,达他嘎达亚,阿哈爹,萨雅桑布达雅,达亚他,嗡巴则尔巴则尔,玛哈巴则尔,玛哈爹卓巴则尔,玛哈布亚巴则尔,玛哈布得子达巴则尔,玛哈波得玛卓巴桑扎马拉巴则尔,萨尔瓦嘎玛啊瓦 那布笑达纳巴则尔耶所哈。)同时伴奏乐器,广泛观想普贤云供。
我以无有烦恼清净心,正法财物供养善逝尊,
依此供养以及二资道,愿诸众生获得正觉果。
戊三(对治愚痴之忏悔支)分四:一、以现行对治力忏罪;二、以厌患对治力忏罪;三、以返回对治力忏罪;四、以所依对治力忏罪。
产生罪业的根本是一种愚痴,不知道忏悔罪业也是一种愚痴,因此愚痴的对治法——忏悔罪业极为重要。应当观想:在福田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自他一切众生作忏悔。《宣说四法经》中云:“若具足四法,作已积集障,无余得清净……”所以,忏悔时必须具足四种对治力,下面依次宣讲:
己一(以现行对治力忏罪)分四:一、忏悔自性罪;二、忏悔佛制罪;三、忏悔未认识之自性罪;四、忏悔未知就犯之佛制罪。
庚一分二:一、忏悔一般身语意之恶业;二、忏悔身语意严重之恶业。
辛一分三:一、忏悔三种身恶业;二、忏悔四种语恶业;三、忏悔三种意恶业。
壬一、忏悔三种身恶业:
父母为主吾等众,从无始时至今生,
杀生偷盗非梵行,发露忏悔身三罪。
以现世父母为主的我等三界一切众生,不只是今生今世而是从不存在“从此时有、此前无有”之初始时(也就是从无始时)迄今为止一直漂泊于轮回中,造了形形色色的罪业。首先讲述十不善业:
杀生:以兵器、毒药、恶咒等手段故意断绝有情的命根,之后也没有丝毫后悔之心。杀生当中,杀害父母、上师、阿罗汉等为极重杀罪;如杀害入道破戒者以及其他人等为中等杀罪;屠杀旁生为下等杀罪。
诸如,为了获取肉、皮、麝香等而杀生是以贪心杀生;诸如,杀死敌人是以嗔心杀生;诸如,为了作肉供、塑造佛像、建造佛塔或供养上师而杀生以及声称“杀猛兽无罪”等等是以痴心杀生。
自己故意亲自动手杀生,是作已积集罪。自己与其他两人或众人共同协商后,其中一个人杀生(,其他人虽然没有亲自杀生),但所有的人都将犯杀罪,如《俱舍论》中云:“军兵等为同一事,一切人均如作者。”唆使别人杀生以及随喜他人杀生是积已未作罪,即犯下同等罪过。本无杀生之心而在无意之中脚下踩死生灵,这是作已不积罪,梦中杀生属于未积未作罪,这些情况下杀生没有大罪。此外,最初为一手策划者,中间为主要协商者,最后是唆使杀生者,无论是口中言说还是以眼神、手势等暗示杀生,都同样犯杀罪。
作为沙弥、比丘,除了可享用因病死亡等清净肉以外,绝对不能享用亲眼见到、亲耳听到或者怀疑是考虑自己或完全为了自己而杀的肉。对于施主或例行公事的人等宰杀后供养的肉,如果自己事先看到或听说,则必须制止,倘若没有制止而享用,则所有人都犯了十分严重的罪业,并且出家人也犯佛制罪,这种是为了三宝而造的罪,所以其他罪的十万倍也无法与之相比。
另外,佛经及对法论中说:如果在铁匠那里制造火弩、利刃,或者饲养鸡、狗、猫等凶猛家禽以及执有毒药、猎具、恶咒之用品等,那么在这些物品没有彻底处理之前,依于这些物品一刹那也增长无量的罪业。关于火弩的过患,在其他经论中有广述。如今时值恶世,各种各样的火弩十分发达,观察一下就能了解由此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一般而言,那些不知羞耻、无有悲心、野蛮好斗、酷爱兵器、催税所逼、惩罚所迫的人易犯杀罪。
尽管杀生有说不完的过患,但此处简略说明如下:杀生意乐,无论是以强、中、弱何种贪嗔的杀心,哪怕杀害一条生命,也是使那一众生遭受剧烈痛苦,因此其异熟果报:转生于三恶趣中的任何一处,感受长达一中劫或相当于人寿二百亿年的痛苦;感受等流果:假如从三恶趣中解脱,则不管投生在何处都会因为往昔杀害众生而导致对方短命,使自己要偿还五百次生命,并感受短命多病等厄运;同行等流果:投生为鹞鹰、豺狼等弑杀他众的旁生,假设获得人身,也将转生为如往昔一样喜欢杀生之屠夫等;增上果成熟于自身方面:因往昔使某众生丧失威力、威严,今生自己也转生为无有威力、威严、极其衰弱卑下之人等;增上果成熟于外境方面:无论生于任何地方,那里都是十分贫瘠荒凉,并且经常遭受病魔、怨敌、强盗等的严重威胁,所以全部是活不到头的境域;士用果:犹如辛勤耕种的果实一样,有因必定会圆满地成熟果报。
有关杀生感受异熟果报的公案:
曾经有一次,目犍连尊者与华杰比丘同去海边,途中看到一个长着兽头、周身燃火的人,他口中一边喊着“啊哟哟……”一边哭嚎着,叫声传遍了整个山谷,同时被数以万计、恐怖可怕的饿鬼团团围绕。饿鬼们手持弓箭,瞄准他开弓射箭,许多火弩刺中了他。见此情景,华杰比丘问目犍连尊者:“这是为什么?”目犍连尊者说:“此人曾是一个猎人,他杀了许多野兽,死后于数年中感受如此痛苦,又将堕入众生大地狱,很难有解脱的机会。”
从前,一位国王依法处死了一个罪犯,以此异熟果报国王转生为海中的一条大鲸鱼,身体长达七百由旬。他的眷属及大臣中凡杀过生的人都转生为小鲸鱼,并居住在那条大鲸鱼的身上噬食它,就这样在百千万年中感受痛苦,死后又将投生为王舍城的昆虫。 依法处决有罪之人,居然感受如此异熟果报,那么杀害无辜的有情将感受何等的痛苦呢?
顺后受业感受等流果的案例:
往昔大慈大悲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位名叫帕吉波的国王,因受恶臣害母诱骗,而发动大批军队进攻迦毗罗城,屠杀了七万七千释迦族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见谛的菩萨。(暴军)将孤儿寡母全部活埋在坑里。当时,虽然具足十力的世尊也在城中,但不仅未能制止军队的大肆屠杀,而且为了示现感受业果而头痛起来。诸比丘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说:“从前,在一海边住有五百渔夫。一日,他们看见大海中的两条大鱼游到那里,便用鱼网捕捞出那两条膘肥体胖的大鱼,放在草地上。渔夫们进行商量,有人说:‘这两条鱼身体极为庞大,如果一次性地杀了,则很难在短时间内卖完所有鱼肉,如此一来(剩下的鱼肉)必将腐烂。倘若把它们系在树上活活地一块块切割来卖,那才是上策。’随后他们便如是而行。那两条鱼因难以忍受活活砍割的疼痛,而边呻吟边辗转反侧。这时,一位渔夫的小孩见后禁不住笑起来。那两条大鱼临死时发下如此恶愿:愿我俩生生世世杀害这些人。之后便死了。当时的那两条鱼就是现在的帕吉波国王及害母大臣;当时的五百渔夫即是现在的五百释迦族人;那位渔夫的小孩即是现在的我。 圆满正等觉佛陀尚且需要感受(随喜)杀生的余业异熟果报,那何况说我们这些轮回众生呢?
任何人也不应直接言说或以手势表示“这是要杀的”。昔日,阿罗汉恰嘎尊者令许多在家人现见圣谛。一次,他给一位婆罗门女讲法,当时有一个盗贼首领和那个女人行邪淫。贪欲者无所不作,他们二人残忍地砍掉了恰嘎阿罗汉的头,并将其遗体埋在灰堆里。(事情败露后,)胜光王(命令属下)将盗贼首领和那个女人活活烧死,又把他手下五百盗贼的手脚全部砍断。(众眷属)请问世尊其原因。世尊讲述道:“从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一次他梦到自己的肠子缠绕着整个城市。他对一位婆罗门大臣讲述了此梦。本来,此梦境是一个祥兆。然而,婆罗门因为自己有五百个小徒弟,考虑到要解决他们的饮食问题,于是呈禀道:‘如果没有杀大量牛作供施的话,那么这一梦兆凶多吉少。’随后许多牛被集聚在一起,听到它们的哀号声,国王生起了悲心,下令‘不要杀它们了’。那位大臣只好说:‘遵命。’正在这时,他看见一头公犏牛在与一头母犏牛作不净行,便说:‘应将这两头牛杀了。’他的小弟子们也随声附和说:‘这两头该杀。’并伸出手来指点。虽然是旁生,但它们心里很明白,所以发了恶愿:我俩无辜遭杀,凶手就是这位大臣和他的五百小徒弟,愿我们将来无论转生于何处都定要杀死这个大臣,砍断这些小孩们的手脚。当时的梵施国王即是这位胜光王;那位大臣即是恰嘎阿罗汉;五百孩童即是五百盗贼;当时的那对犏牛即是盗贼首领与婆罗门女。因此,感受了此果报后阿罗汉恰嘎的余业已尽。对于屠杀无辜的旁生,仅以言语动作参与也会成熟如是果报。
律藏中说:“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在五蕴尚未达到无余之前,业力不会成熟于任何其他外境上,而只会成熟在心识所执受的这个身体上。就感受业果而言,得地也无益,具德也无益,逃避也无济于事。如律藏中说:“无论是虚空,大海或山洞,住于任何处,无不受业果。”圣者龙树菩萨是因为许多世以前割草时杀了昆虫的余业,才被乐行王的太子用吉祥草砍断头而圆寂。大成就者贝若扎纳,曾转为一名比丘时掐死过数多虱子,转生为鹞鹰时吞食了许多青蛙、蛇,以这两种余业而感,他被擦瓦绒地区(如今阿坝州马尔康县境内)的国王置于有各种虱子及蛇的坑里遭受痛苦等等,有不可胜数的此类公案。所以,诸位在家人不要误认为只是没有杀人宰马就没有罪过,即使弄死虱子、跳蚤,割草掘地等时致昆虫于死地,以及使用马、骡、犏牛等驮运商品时造成它们背伤、刺腹等等,随随便便也积累了无数罪业。
从前,一位叫萨嘎玛的居士有三十个儿子,他们谋杀了胜光王的一位大臣之子。那位大臣想方设法使胜光王与那三十个孩子产生仇恨,最后胜光王砍下他们三十个人的头,并装在箱子里寄给萨嘎玛。这是因为:曾经有三十个盗贼偷了一头母牛在一个老妇人家里宰杀,也给了那位老妇人一些肉。旁生虽然不会说话,但它心里清楚,所以那头母牛临死时发了恶愿。母牛后来转为胜光王,老妇人就是萨嘎玛,三十个盗贼即是萨嘎玛的三十个儿子。他们需要于多生累世中偿还如此业债。
请大家看看:我们言语、行为上是否该毫无顾忌地与那些猎人、从事杀生行业的人同流合污?作为猎人、屠夫的父母、妻子、子孙都需要堕一次地狱。如果一个山沟里有太多罪孽深重的猎人,那么当地会遭受天龙八部的诅咒,而时常出现种种不乐意之事,即使今生未受损害,但后世中凡是同饮一个山沟水的人都会受害。与罪业严重的人长期相处,甚至仅仅一刹那攀谈也会染上罪障,这种人若来到家里,则损耗鬼会跟随其后,如果他手摸加持品等,也会使加持品的加持力丧失。
请各位听一听以痴心杀生感受等流果的例子:在远古时代,一天,一位大阿罗汉坐在一家门口,那户人家的对面有个人带来一头要杀的牲畜,那头牲口正在哀嚎着。阿罗汉不但听得懂那旁生的语言而且知道它的全部宿业,于是便说:“哎哟,怎么会这样悲哀、凄惨呢?”那人问他:“您说什么?”他告诉那人:“不能对不信的人讲述这旁生的历史,所以悄悄地说给你听。”接着他开始讲述:“这头牲口往昔曾是一位富商,当时为了造佛像、建佛塔等而杀害众多生灵举行供养法会,这一家世世代代盛袭杀生举办法会的恶规。那位商人死后又转生为自家的家畜,屡屡遭杀,现今已有六次。”那位阿罗汉因为悲悯那头旁生说道:“昔日造佛像、建佛塔的人是你,以杀生供施者也是你,杀害数多有情祭祀天尊的还是你,现在你感受果报,哭叫哀嚎又有何益?”
如今的各个寺庙以及那些富户、官员、大师们,为了延年益寿、欢度节日等而以血肉供施荤斋,这种现象在当今的恶世中随处可见,十分猖獗,这完全是在助长外道做法的苗头,血肉供施也属于此类。用有些地区的话来说:杀生是苯波教。如续部中说“密宗吟为苯教时”,指的也是这一点。因此,如果有稍微注重业因果、关心佛教的人,请你们对此谨慎小心。如颂云:“无有重于杀生罪。”
事实上,杀生的罪过重不重何需更多的教证理证?如世尊说:“自身为范例,切莫害他众。”人们所谓的“在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我们是何等地珍爱自己的生身性命啊,甚至身体上扎入小小的一个刺儿也难以忍受,实际上所有众生都同样珍惜自己的身体、生命,这一点完全相同。因此,杀罪重与否还需要说明吗?如寂天菩萨说:“自与他双方,恶苦即相同,自他何差殊?何故唯自护?”尤其是以网绳捕杀众生较其他罪业更为严重。如若用火弩杀死一个众生,则令有形、无形的许多众生魂飞丧胆,因此有杀害数多众生之罪。
现在用什么样的方式杀害众生,将来自己需要感受同样遭杀的果报。昔日,目犍连尊者到地狱去时,看到如黑木炭般的一个人被具许多头像的众生用各种兵器打杀着,身体被碎尸万段,并有许多恐怖的恶狗啃食。尊者说:“这是往昔杀害众多人与野兽的异熟果报。”
《念处经》中云:“罪恶深重者,异熟亦炽盛,遭受大损害,故当断罪业。”因为现今没有立即现见造恶业的果报,所以大多数人高高兴兴地造罪业,但是将来必将哭哭啼啼地感受苦果。如《因缘品》中云:“为己得安乐,笑着造罪业,罪业之异熟,将哭泣感受。”当今时代不同于往昔,因果即生难以圆满现前。然而,就像高空中鸟的影子暂时虽然看不到,但当它落地时身旁必然会有影子,我们一定要对善业恶业如影随身这一点坚信不移。律藏中说:“犹如影子随人后,身坐影坐行彼动,善恶如影亦复然,此乃佛说无上语。”
杀生的过患既然如此,那么戒杀的功德也同样广大。与上述杀生的五种果报相反,戒杀则不堕恶趣、转生人天后长寿无病等等。经中说:“断除杀生业,欢喜持净戒,诸鬼神不害,彼人转善趣。”戒杀的人自然而然会生起慈悲心,受到天众相助,诸鬼神不能损害,一切有情视其为亲友,并受到众人喜欢,诸事顺遂。而杀害多少众生,其福德会相应衰减。同样,保护多少众生其福德也会相应增上。如今长寿无病的一些人也是由于往昔戒杀的原因。佛在经中说:“戒杀之补特伽罗所发何愿皆会实现。”
因此,我们若能忏悔以前所造的杀罪,立誓今后戒杀,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则毫无怀疑,必将如愿。所以说,要想将来趋向安乐处,必须断除杀生。
从前,三十三天的一位天人出现了五种死相,他观察死后生处,结果发现将投生为王舍城的一头猪,他禁不住在那里哀嚎。帝释天王问:“你为什么悲伤啊?”他道明原委。帝释天王说:“有办法。”就去请问世尊。世尊说:“让他戒杀可从恶趣中解脱。”帝释天王让那位天人受持不杀生戒。他死后转生到了兜率天。
另一则公案:曾有一次,昼辛吉尊者去地狱时,经过一白天,临近黄昏时来到一座美妙的天宫里,看到那儿有四名天女与一位男士在共同嬉乐享受欲妙,他们也献给尊者一些饮食。整个夜晚都是在尽情享受幸福欢乐之中度过。到了旭日东升之时,他们说:“现在到我们感受巨大痛苦的时候了,你还是不要呆在这里,请走吧!”尊者莫名其妙,心想:这是为什么呢?于是走到一边暗中观瞧:(转瞬间)那美妙的天宫已不复存在,四名天女也已无影无踪,出现的是四条具铁齿的杂色大狗,它们把那个男人推倒在地,将他的肉撕成一块块而啃食着。日落之前他一直感受着无法堪忍的痛苦。黄昏时分又如前一样享受快乐。尊者问那男子:“你因什么业力而落到如此下场的?”他说:“我曾经转为人身时是内波城杀生数多的一个屠夫,因我当时在嘎达雅那尊者前发誓晚上不杀生而感得如今夜间享受此等快乐;因白天杀害诸多众生所致如今白日遭受这般痛苦。请您返回人间时,带口信给我家中以杀生为业的儿子,就说:‘你的父亲因所造杀生之业而转生于地狱中正感受着剧烈的痛苦,我已亲眼目睹,你自己也要断除杀生恶业,否则必将与你的父亲一样受苦。’如果他不相信,就告诉他:‘你的父亲是这样说的,在屠场的地下埋有一个金瓶,取出来可依此维生,时常供养大尊者嘎达雅那,并提起老父我的名字作回向,这样对净除我的此恶业果报大有好处。”昼辛吉尊者(返回人间后)如实地转告了口信。
曾有一个捕杀众多野兽的猎人,白天杀生,夜晚作顶礼供养等善法。后来堕入地狱时,白天被许多飞禽猛兽啄食、啃食,感受痛苦,晚上由众多天女供养承侍、享受嬉乐等等。
因此,如果能够做到日日夜夜戒杀,那么生生世世唯享安乐。倘若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仅仅在晚间或初八、十五、三十等吉祥佳日断杀,也称为善恶杂业,将轮番感受苦乐的果报。如果一辈子日日夜夜中一次也生不起断杀之心并恒时肆无忌惮杀害众生,那么世世代代中唯有堕入恶趣,除此之外连安乐之声也听不到。因此说,小心翼翼禁戒杀生至关重要。
不与取:包括以贪嗔痴三种恶心而获取财物,但主要是由贪心引起。大不与取是指窃取三宝所依物资、供品、僧众共同的财物以及父母的财食。中不与取是指盗窃、掠夺、摧毁,或通过暴力、经商牟利、短斤少两等不正当的各种欺诳手段获取普通人的财物。如农民们窃取田地,打乱分界的标记、破坏田地篱笆等乃至盗取一把禾秸以上都属于中不与取。牧民们偷取细绳、一节绳索、牛奶等,或盗取鼢鼠洞中所积之物等 旁生、非人所拥有的财物也将犯下严重罪过。达官显贵们仅以一块茶砖作为礼品而得到一匹马即是“以狐皮换马匹”的说法,如此千方百计获取财物也都与偷盗相同。
特别就从事经商者而言,十不善业中除了邪见、邪淫两种偶尔发生以外,其余罪业全部具足。作为一名比丘、沙弥,通过经商途径哪怕只获得了一钱银子,也犯他胜罪,已从根本上破戒。诸如,为他人利益而偷盗属于小不与取。而且,那些不具戒律、无有闻思之人,以谄曲奉承、装腔作势等行为获利,也与不与取一模一样。
总而言之,别人未将其拥有的财物直接给予自己,而自己想方设法据为己有的一切行为全部属于偷盗。自己窃取或唆使他人偷盗等所犯的罪完全相同。
这种不与取何人易犯呢?具大吝啬、所需甚多、贪得无厌、恬不知耻、催税所逼、惩罚所迫之人容易就犯。
果报:根据动机大小不同,不与取的异熟果分别转生于三恶趣中。等流果:即便幸得人身也转生为乞丐、雇佣等,虽有微量财富,也遭强者抢劫、弱者盗窃,遗失亏损,毁尽无余等,与天、人、鬼共享而无有自主权。即便拥有奶牛也是无有三白,饮食不具营养,庄稼遭受锈病 、霜雹或为虫害所毁。如今为贫困、亏损所逼的这些人完全是往昔盗取他人财食的果报。增上果成熟于外境上:只能转生于土地贫瘠、饥荒频发的地区。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窃,经商诈骗,转于旁生中也是成为爱偷盗的老鼠、狗等。尤其是仅盗窃微乎其微的供品或塑佛像、造佛塔、印经书的财物也将堕入寒地狱或饿鬼中。哪怕享用针尖许的三宝财物也必定堕入地狱。
从前,哲?白莲大师来到卫藏时,一日梦见自己与眷属口中都燃起熊熊大火。他集中所有僧人,说:“一定是造了恶业,你们究竟做什么了?”眷属们说:“我们没做什么呀!”大师再三观察,结果发现他们将自己食用的旧酥油换成了新酥油,查询这些新酥油是做什么用的,原来是作供酥油灯的原料。大师告诉他们:“以此酥油要供许多酥油灯。”
所以,我们对供品必须小心谨慎。如果对于三宝之财、上师之财、父母之财,甚至仅窃取一根针也将堕入无间地狱。又如:若一位比丘或沙弥在僧众共有的收入基金中,只取出一钱银两,也将获得所有僧人数量的他胜罪(此义在律藏中有广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身为在家男女,仅仅喝一碗僧众的茶或稀饭也将堕入地狱或转生为病龙。如《日藏经》中说:“宁可以利刃,砍割己肢体,切莫将僧物,施与在家人。”
从前,目犍连尊者与华杰比丘同去海边,途中遇到一个形似巨大树干的众生,周身遍布数多昆虫蚀食,发出大声惨叫。华杰比丘问:“这是什么原因?”目犍连尊者回答:“这个众生曾是一位僧众执事员,名叫乐达比丘,因为擅自享用僧财而转生为此众生,他曾给予僧财的在家人转生为这些昆虫吃着它的身体,由此死去还要堕入大地狱中。” 圣者龙树菩萨也曾如是发愿:“但愿我不转生为,纠察炊事管理僧。”其密意也在于此。
作为破戒之人,如果占据僧众的位置以及使用经堂的坐垫等,将堕入地狱或转为患麻风病的旁生。律藏中说:“破戒者若跨一步,进一口食一碗水,仅此享用僧众物,则为邪命堕地狱。”
要往生极乐世界,绝对需要上供下施,哪怕仅偷了一粒芝麻,不用说往生极乐世界,甚至连善趣之身也无法获得,只能堕入恶趣中。曾有一位出家人因偷了少许财物而转生为蛇。一名天女因盗一朵花而下堕,诸如此类的公案有许多。
而且,尸陀林中的财物及尸体上的物品也是有主的,所以也不能盗取。从前,一位比丘死后,尸体被扔到尸陀林里。有人拿他尸体上的物具。那位比丘转生成了非人而令尸体骤然站起说:“不要偷我的物品。”
就算是为了他众的利益也万万不可盗窃。昔日,德洛巴菩萨一次去化缘时,到了一户门前,那里晒着两家的芝麻堆。看守的人准备回家去取斋食,便让德洛巴看护。这时,他用夏加(小勺子)从另一家的芝麻堆里取出七粒芝麻抛到给他取斋饭之人的芝麻堆中。本来,他可以很快得地,结果因此而延误了数年。
尽管盗窃僧财的公案也为数不少,但这里讲述一则惊心动魄的案例:往昔,一位商人对毗婆尸佛教法中的诸多僧众供养珍宝。当时,一位有权的比丘接受后据为己有而未供养僧众。一日,诸僧众向他催索。他勃然大怒,出言不逊说:“你们吃屎吧,这珍宝是我的。”此人死后堕入地狱,又于九十一大劫中转生在不净呕吐物之中,死去后在王舍城附近堆满粪便的一大池沼中转生为一只身形如蛇状的四足昆虫。释迦牟尼佛见后指示给诸比丘看,并说:“此众生还要转生于地狱中住数万年,然后再转生在此不净物中,未来贤劫千佛都将携眷属来到此地并讲述此昆虫造恶业的始末。”而并没有说他解脱的时间。 思维这一公案后,对于接受僧众共有的信财亡财,应当倍加注意。
另外,破戒之人伪装成具戒者,或行非法之辈假装为如法行者,或狡诈之徒冒充成就者来拢集信财亡财,也属于邪命,和不与取无有差别。如国王松赞干布曾经说过:“若集信财亡财养父母亲朋等,则集财者将转生为骆驼,所有享用之人转生为骆驼崽,那些施主全部转成骆驼的主人。需要如是还债。”
大成就者唐东加波尊者在莫年格山谷里看见一块磐石中有一条一木轭许的大蛇,周身上下密密麻麻弥漫着成千上万拇指大的青蛙吃着它。尊者向它吐了口唾液加持,将其超度了。并对众僧人说:“无有功德之僧人若享用信财亡财,就会变成这样。”
法王噶玛巴年仅6岁时,从居住的地方贡布嘉卡山谷附近的平原到安闲散步处去的路上,在戏耍过程中将鞭柄插入一块磐石中,结果石头裂开,在石头中间有一个形如肺脏、一肘长的旁生,身体外面有许许多多芝麻大小的白色含生蚀食着它,里面有许许多多黑色含生吃着它。法王噶玛巴只是向它吐了口水、专注加持,便使它命绝身亡,并将它的尸体火化。众眷属问:“这是什么原因?”法王说:“我往昔转为游戏金刚 时,此地的一位享用信财、亡财的上师 祈祷过我,因此如今我将它从恶趣中拯救出来。否则,它仍要堕入地狱中,那些白色的含生是他享用活人信财的异熟果报;黑色的含生是他享用死者亡财的异熟果报。”
卡绕巴尊者住所的附近有一只鹞鹰经常弑杀众生。一天,这只鹞鹰死了。上师以神通观察它转生到何处,结果发现它以往昔的善果而转生为一富裕牧民之子,但以屡屡杀生之业所感不久便夭折了。后来尊者又观察他转生于何处,发现他竟然已转成了一位广泛度化众生的大上师,他的所化事业极为广大。由于法务繁忙,所以为亡者作超度在骑马行路时顺便就将仪轨念了,后来人们共称他为“马上仪轨上师”。最后,在一次信众云聚,举行隆重的大灌顶时,那位上师(突然)离开了人世。当时卡绕巴尊者的一位侍者也在现场。大家商量后决定将过世上师的五根 委托那位侍者带到卡绕巴尊者前作超度仪式。侍者接近到上师那里时担心这样带去会遭到呵斥,于是他用绸缎把五根卷起放在一块岩石旁边,先到上师前禀明了事情经过。上师说:“用我的这件祖衣裹起来!”侍者带着祖衣去了。(到了岩石旁看到)那五根已变成了一只一肘长的恶蝎。他立即返回请上师到这里观看。虽然上师也来了,但因缘起不具全,尽管用祖衣包裹也无济于事。那只恶蝎逃窜到一块大岩石旁,由于业力所感它钻进突然崩裂的岩石中,随后岩石闭封了。凡是与那位上师有关联的众生灵魂全部转成无数含生并融入那块岩石里蚀食着那只恶蝎,而且从恶蝎的心间长出一棵高高耸立的柏树。侍者问:“它何时才能解脱?”尊者说:“直到那棵高大的柏树被鸟爪踏尽时方可解脱。”
此外,卫藏的黑马喇嘛转生成雅卓耶湖里的一条大鱼 等等(有许多此类公案)。《念处经》中云:“何人以邪命,少许维生活,将沉于粪泥,为诸昆虫食。”
拉萨地方住有一位智者大格西,他可与文殊菩萨犹如人与人对话般进行交谈。后来他既见不到文殊菩萨,也淡忘了以前所闻受的法,什么也想不起来了。于是他向一位上师请问原因。那位上师问:“你以前就有如今这么多的财产吗?”他回答:“以前没有,后来才有的。”上师说:“作一次灭财佛事吧!”(他也如是照办。)结果信财都化为乌有,又面见文殊菩萨等等一切都恢复如初。
博朵瓦大格西曾说:“在家人天天造十不善业也不如戒律不清净之人享用一口信食的罪大。”《呵责破戒经》中也宣说了此理。《宝蕴经》中说:“世尊在宣讲享用信财的过患时,五百名戒律不清净的比丘说‘不应享用信财’而还俗了。其他比丘呵责他们。世尊说:‘莫说此语!具有悔心者还俗是诚信正法。他们死后将转于兜率天中,将来成为弥勒佛的首批眷属。’这时,又有二百位比丘泪水夺眶而出,说道:‘我等宁愿饿死,在未证果之前决不享用一口信食。’世尊道:‘善男子,善哉!’”《弥勒狮吼经》中也说:“宁可一日还俗一百次,戒律不清净之僧人切莫享用信财。”《教比丘经》中说:“不守出家之学处的人身著出家装束享用信财亡财不如做一位正直的在家人。”
所以,除了具有成就与离患这两种功德的人之外,吃一口信食也将感受千倍的异熟果报。如佛在经中说:“施主以信所施财,具德离患我开许,不具此者食一口,亦将还债如山王。”《毗奈耶》中也说:“宁可去食用,诸燃火铁球,不具戒律者,切莫食信斋。”又如《涅槃经》中云:“宁可食烧石,饮用铜熔液,不守净戒者,不应享斋食。”《宝积经》中云:“破戒之诸人,虽身著法衣,唐捐信财故,如吞烧铁球。”全知持明无畏洲大师也曾说:“重罪之人呼师救,死时虽供牛马匹,除非十地自在者,切莫指望如我者。”然而,《念处经》中说:“对破戒者供养财食的施主可转生于善趣。”又经中说:“若以后悔心及畏惧心享用信财,也可减轻其异熟果报。”因此说,肆无忌惮地享用黑财(即信财、亡财)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一大障碍。
国王、大臣之类等具有势力的人只应合理收取田地赋税,如果不顾王法搜刮民财的话,则如昔日的莲童王子曾经执掌国政六十年,结果堕入地狱长达六十劫 。经中说:搜刮民财的大官员多数将转生到饿鬼、恶龙之中。华智仁波切于《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也讲述了古代一位名为哦吉的僧财管理员的故事。还有不可胜数诸如此类的实例。
如此思维不与取的过患后,若能做到纵遇命难也不偷盗,则必将生于善趣,成为受用极为富足、拥有国政七宝的国王等,并且无有人能损害他的受用,可以自由自在地享用……有无量利益。经中也说:“何人断偷盗,恒喜于布施,不行窃取者,彼等转善趣。”
非梵行:是指下到梵行居士 ,上至比丘,对真正的女人或旁生、非人、幼女,以及在非处(口、肛门等)作不净行。本来,十不善业中说是邪淫,而此处称为非梵行是为了便于对一般人阐述,或者是因为嘎单派教言中也如此出现过。对于在家人而言,所谓的邪淫是指本来自己有妻子,同时又对属于他人的女人、别人的妻子作不净行,这对世间俗人来说也是过患极其严重的。如《俱舍论》中云:“邪淫极受谴责故。”大邪淫是指对母亲、阿罗汉尼、尼姑等作不净行,属于近五无间罪;中邪淫不仅是指对别人的妻子,而且对于自己的妻子在白天、斋戒日、妊娠期间、不愿意的情况下以及于有佛像、佛塔、佛经和上师所在的地方作不净行,罪过也极其严重;小邪淫也有不同程度的许多种类。自己亲自行邪淫或教唆他人行邪淫罪过都是一样。
非梵行的过患:一般而言,对女人行邪淫纯粹是由贪心引起的,但也有对怨敌的女人或为了害别人等以嗔心行邪淫的情况,认为女人如流水任何人均可对其作不净行,或以密法为借口说修密法者可作不净行,是以痴心行邪淫。
根据动机的不同,邪淫的异熟果报将相应堕入三恶趣中,尤其是转生到铁柱山,或者转生在不净淤泥中或转为女人胎中的寄生虫。假设获得人身,也将感受妻子遭他人强抢或妻子不称心意并偷盗,性情恶劣,夫妻双方犹如仇敌相遇一般的果报。如今许多人娶了一位恶劣的妻子,整天吵闹不休,最后不得不离婚、分居等,这都是前世邪淫的果报。其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对女人贪得无厌,喜欢邪淫,或转生为鸡等贪心强烈的旁生。
何人易行邪淫呢?那些无惭无愧、卑鄙下劣、贪不厌足以及往昔曾转生过鱼鸡等的人容易就犯。品质高尚、知惭有愧的人不会行邪淫。
在印度,曾对行邪淫的人处以极为严厉的死刑等,并视其为极度卑鄙恶劣之徒。如今烦恼浊极其炽盛,尤其是诸魔女捉弄人心,一些男人为了女人惨遭财食、性命毁于一旦的痛苦,并且很多出家人也为此而完全失毁了别解脱戒,最终甚至葬送了生身性命,这都是由贪欲引起的。关于此等过患下文中还有广说。
当今处于所谓“随行五毒烦恼、内心昏愦错乱”的时代。所以,真正具足清净戒律的只有极少数高僧大德,而无处不生的破戒邪道却无量无边。这种现象只有到弥勒佛出世时才会隐没,此外谁也无法避免。如法称论师说:“邪道无边故,一一难破尽。”
因此,有缘分的人要从自身做起,使获得的人身具有意义。而且,要想往生极乐世界,在家人一定要努力断除邪淫,出家人彻底舍弃非梵行及其同品,这一点十分重要。
如同上述戒杀的功德一样,这里讲述一则邪淫造罪与持戒行善混杂而交替享乐受苦的实例:从前,昼辛吉尊者去地狱境域,走呀走呀,当太阳刚刚升起时,来到一座美妙宫殿。在那里,他看到一名妩媚的天女和一位英俊的男士在共同嬉乐、享受妙欲。他俩也对尊者奉献了饮食,这样共住到黄昏日落。这时,他们说:“现在要有大恐怖出现了,您不要呆在这里,请走吧!”尊者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便走到附近的地方偷偷观看:美妙宫殿以及天女都已杳无踪影,只见那位男士赤身裸体。这时,出现了一个如黑色毒蛇般身体纤长、面目狰狞的女人在他身上缠绕七匝,从漆黑夜晚到黎明之间一直饮着他的脑髓。他感受着这种难以忍受的痛苦与恐怖。旭日东升之时,(这些惨状)全部消失,他又如前一样享受快乐。尊者问:“这是什么原因?”他说:“我曾是内波城行邪淫的婆罗门,当时嘎达雅那尊者为我宣说了行邪淫的诸多过患,并劝诫我断除邪淫。然而,我只能发誓白天持不邪淫戒,无法做到一整天持戒。所以,如今感受白天享乐、夜晚受苦的果报。您若回到人间,请捎口信给我那日日夜夜行邪淫作不净行的遗子。告诉他:‘你的父亲因以前行非法(邪淫)而转生到了地狱,你当断除此种非法行为、守持戒律,否则下场将与我一样。’”尊者返回人间后将口信转告了他的儿子。
所以,如果能够完全断除邪淫不净行,那么生生世世都获得安乐,现世当中也是受到众人称赞,成为高贵种姓,生生世世喜欢持戒,暂时转生于天界等有无量功德。经中也说:“不去他妻旁,断除邪淫行,知足于自妻,此士转善趣。”
如是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以追悔之心发露忏悔身体所积累的杀生、不与取、非梵行或邪淫三种不善业。所谓的不善业是成熟恶果之因;发露之义是指说出所造的罪业而不隐瞒;所谓的忏悔是使自相续与罪业二者截然分开的意思。
壬二、忏悔四种语恶业:
妄语离间绮恶语,发露忏悔语四罪。
妄语:本来没有见到本尊、鬼神等却说已见到了,本来未曾获得证相、授记等却说已获得了,这是上人法妄语,出家人说此妄语破根本戒;对正法、上师、僧人恶语中伤,无理诽谤以及欺骗上师父母等的妄语为大妄语;凡是为了诱惑别人所说的各种欺人之谈,无论是否达到了目的,均属于中妄语;见到了却说没见到等或添枝加叶地说谎言,甚至开玩笑说妄语都是小妄语。自己亲口言说或怂恿别人说妄语罪过都一模一样。
为了利养等,是以贪心说妄语;为害他人,是以嗔心说妄语;自己虽无功德却显出一副让别人感觉是有功德者的这类增上慢的妄语等,是以痴心说妄语。
根据说妄语的动机不同,其异熟果报也分别堕入三恶趣,或者虽然转生为人,但所说的语言连自己的父母也不相信,本想说实话却成了说妄语,口中发出难闻气味,口齿不清、结结巴巴。“见到了却说没见到”一类的妄语者转生为盲人等。不管到哪里总是遇到妄言欺骗者,此人所作所为全是徒劳无益,生生世世喜欢说妄语。如律藏中说:说妄语者如水器中之水倾倒后所剩甚微一般,其功德仅有少分而已;犹如剩余微量之水亦漏到地上一般,其梵净行之诸功德皆漏失无遗;犹如空空的容器倒放一般,梵净行及所有的功德均一败涂地;如同狂象无所不作一样,愚痴说妄语之人无所不说。又云:“说妄语之人,一法亦远离,摧毁后世者,无有不造罪。”
出家人若说妄语也就不算是出家人了。如《因缘品》中云:“无戒说妄语,剃发非沙门,愚昧入贪欲,彼岂为沙门?”在家人说妄语也是同样。对世间法而言,如果一个人不恪守盟誓,自食其言,那么他没有丝毫可信赖的,如同无有环扣的口袋一样 ,令人厌恶如同不净物一般,不被当成好人如同乌鸦一样,无有实义好似水泡、芭蕉树一般。
说妄语诱骗他众的人们终究不会得逞,最终只能毁灭自己。从前,在玛嘎达地区 有一位印染工名叫古热玛,她住在城边的一间树叶茅棚中从事印染工作。一次,她将装有赤黄色染料的器口用树叶盖上后,出去采花了。这时,一只母狐狸来到此处,它踏在染器上,踩塌了盖子(树叶)掉到里面,结果身体被染成了黄色。它来到一处尸林,碰到一只狼,狼羡慕不已,问道:“您是谁呀?”狐狸为自己有这样的毛色而洋洋自得妄言说道:“我是天上的夏绕那野兽。”所有愚昧者就是随声附和。因被妄言所欺,那只狼向所有猛兽们大肆吹捧狐狸,它们也都信以为真,最后所有猛兽全部成了那只狐狸的眷属。狐狸的母亲知晓此事后对它说:“唉,女儿呀!于净水中沐浴后,置身卑位则安乐,劣性以皮生慢者,长此以往定遭殃!”虽然如此劝告,它却执意不听。当它受到狮子的恭敬承侍而骑在狮子背上大声叫喊时,狮子认出它是狐狸,心想:这个卑劣之辈竟然让我来驮。于是发出巨吼声。狐狸昏倒坠地。所有猛兽都气愤地说:“这只狐狸欺骗了我们。”便将它的毛全部拔掉,使它倍受痛苦。一位天人说:“心力未达到,以皮生我慢,安乐不长久,脱毛妄狐败。”以贪嗔之心说妄语者必定落到如此下场。
那么,何人易说妄语呢?不护根门、贪嗔强烈、喜求利养、多嘴如鹦鹉、无有惭愧、草率行事之人好说妄语。
断除妄语的人犹如鲜花和蜂蜜一般令众人舒心悦意,将避免上述妄语的那些过患,获得与之相反的功德。如经中说:“一切如意宝中真正的如意宝最稀有;一切灯盏中真正的明灯最殊胜;一切亲友中真实的亲友最可贵。”不说妄语之人暂时(未得果之前)成为众人信任之处,宛如纯金一般,死后转生于天界,正如经中所说:“为他利不欺,为己或因惧,不说妄语者,彼士转善趣。”而且断除妄语是究竟获得圆满正等觉谛实语舌相圆满之因。
离间语:是指挑拨他众之间和睦关系的语言。其中大离间语是指破坏僧众和合,即挑拨佛及其眷属之间的关系,与之类似的是挑拨上师高僧大德及其眷属之间的关系;中离间语是指破坏寺庙之间、四位僧人以上八位僧人以下的关系;小离间语是指挑拨离间的人想在关系融洽、友爱和睦的僧俗男女两人以上,或邻里之间、夫妻之间说东道西搬弄是非,使他们产生怨结、发生争斗,制造不和。
自己直接说妄语或通过谄诳手段搞离间以及怂恿别人说离间语等罪过都是相同的。因为意乐是由三毒产生,所以妄语的异熟果报相应堕入三恶趣,即使转生为人,然而他的等流果也是与说妄语相同,自己的眷仆不和,不愿意住于一处,心不稳定,无论前往哪里都是遇到说离间语之人,总是喜欢说离间语。
尽管真正的破和合僧在当今时代不会发生,但与之类似的挑唆师徒、寺院之间的关系在如今却时有发生,这种罪业近似无间罪。昔日,提婆达多破坏僧众和合时,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相续中都不曾生起善根,这里所说的也与之相似,如《文殊根本续》等中说:若有一个在寺庙、上师之间制造矛盾,犹如搅拌血液之棍子一般的人,死后立即堕入无间地狱中 。若挑起僧众发生纠纷,则直至没有缓解之前,当地的所有众生都因生起嗔心而堕入地狱,好似焚焦的大地无法生长苗芽一般,发生纠纷的村落所在地数由旬以内不能生起修持佛法之果。《劝发胜心经》中云:“何处有诤及戏论,远离百由旬为佳,何处若有诸烦恼,顷刻亦莫留住此。”
当今时代,大多数人都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于在家男女、城乡、邻里、寺庙等之间说来道去,引起纠纷,制造混乱,这简直是在造无间罪以下的恶业,危险性极大。因此,把握住自己的口是一大要点。只有像得地的圣者高僧大德们才不致于被离间语搞破关系,而对于大部分凡夫人来说,很容易因谗言而分道扬镳。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凡夫人)喜新厌旧、轻荡浮薄、杂念纷纷的缘故。如律藏中说:“信任陌生人,依止恶劣者,草率舍弃友,愚者三法相。”
如今我们无论是寺庙僧团还是在家夫妇,都是与释迦牟尼佛同一教法相联的兄弟姐妹,尤其是在此极乐法会中结缘的所有众生均是阿弥陀佛的弟子,也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道友。所以,不要听信跟随谗言者的谎话而舍离亲密的朋友。律藏中说:“不因他语舍友伴,应当观察他人言,欲挑拨者寻时机,是故莫依离间语。”
一般来说,虚伪不实、不知羞耻、阿谀奉承、花言巧语、心灵肮脏、两面三刀的人好说离间语。因此,一刹那也不应与这种人相处。如《因缘品》中云:“无信吝啬者,挑拨离间者,智者勿亲近,莫交往恶友。”
很久以前,一头母狮杀了一头母牛后将它的小牛犊与自己的狮子崽一起哺养长大。母狮临终时留下遗言:“你们俩是我用同一乳汁喂养的兄弟。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挑拨离间者,所以我死之后,你们谁的话也不要听信。”说完就死了。在那头狮子的后面经常有一只吃剩肉的老狐狸跟着。后来那头狮子每当杀了一头野兽食用时,便想到它的伙伴,于是急忙赶回家里。因此,老狐狸常常吃不到剩下的肉,它非常生气,心想:我吃不到剩肉完全是那头牛造成的,应当将它们俩分开。于是它便到那头牛面前俯耳躺下。
牛问:“老舅舅啊,你是因风湿或中暑而痛吗?”
狐狸回答:“我的身体不痛而是心痛。”
牛又问:“那为什么呢?”
狐狸说:“狮子要杀你呀!”
牛不相信地说:“我们俩有母亲的遗嘱,这不可能是真的,你不要说这种话!”
狐狸说:“信不信由你。”
随后它跑到狮子面前也如此说了。
尽管狮子也像牛说的一样说出了狐狸的话,可是它们俩还是心怀疑虑。回到窝里互相打量。以往同在窝里时狮子给牛磨角,牛给狮子梳鬣……亲密无间,互相从未猜疑过。此刻,它们互相打量时都认为狐狸说的是事实。于是牛用角剖开了狮子的肚皮,狮子也杀了牛,它们俩由此毙命。此时一位天人说:“依止恶友者,终不得好处,且看狮牛友,被狐离异也。”
品行高尚之人不可能随着谗言跑,挑拨离间者只会自食其果,自取灭亡。从前,有一只小老虎名叫臂贤,一头小狮子名为齿贤,它们俩和睦友爱,形影不离。当时一只老狐狸如上所述一样进行挑拨离间。但是,它们俩情意稳固,没有轻举妄动、鲁莽行事,再三观察后得知老狐狸是在挑拨离间。结果狮子一巴掌拍死了那只狐狸。此时天人说道:“狡诈狐狸说妄语,试图分友实惭愧,且看彼因谗言死,密友安乐又欢喜。”
思维此等过患后,若能断除离间语,则生生世世幸遇善友,情意稳固,谁人也无法使之关系破裂,将获得与前述之过患相反的利益。如经中云:“恒时若断除,离间拆散友,喜爱调和者,彼人生善趣。”
恶语:是指刺伤、扰乱他人心的语言,即如所谓的“虽无箭尖利刃语,亦能刺入人心间”。若说杀死你、打倒你、消灭你等等各种各样难听的话语;或说“你是狡诈者、盗贼、屠夫”等指责种姓的过失;“你家世恶劣”等指责家族的过失;或者说“你的父辈代代都是如何如何地造罪业”等揭露罪恶;或说“你是破戒者,毁誓言者”等加以谴责;或说“聋子”、“瞎子”等指出别人身体的缺陷;或者说“你的脸简直就像狮子面一样,声音好似狗叫一般”等等取种种恶名,以及无中生有、捏造抹杀都属于粗语。
当然,上师传授窍诀教言时要调伏弟子的相续,所以说粗语是合情合理的。如阿底峡尊者所说:“殊胜上师(或佛法)为揭露罪恶,殊胜窍诀为击中要害。”又如云:“若具悲心无罪过。”倘若不是上师,那么即使别人有错,也不能揭穿,否则会激怒对方,所以不可为之。极重恶语罪是指诋毁佛像佛塔不好,或者对佛菩萨、比丘、沙弥、上师、父母说粗语。此外对破戒比丘、沙弥、在家男女进行恶语中伤,甚至对旁生说是“断角、跛足”等也有很大过患。
自己言说或煽动他人说恶语,果报完全相同。说恶语主要是由嗔心引起的,但也有以其他烦恼而说的。它的异熟果分别堕入三恶趣中,即使得到人身也是听不到一句悦耳之语,恒时心情烦躁,遭受众人嗔恨,经常担惊受怕,犹如野兽忐忑不安,常遇恶友,并且转生到恶劣环境中,生生世世口出恶言。
特别是指责佛像、佛塔,必受果报。从前,一个人对着一尊断了手指的佛像说“断指佛”,话音刚落他自己的手指即刻断了。又有一人对着迦叶佛的遗塔讥讽地说:“这佛塔太大了。”结果他于许多世中转生为侏儒。有许多这类公案。如果说“这位本尊容貌不庄严”,那么就要感受悲惨的恶果。
常说不吉祥语的人对圆满的佛陀也口出不逊:古代,名叫金西的一位医生,他的儿子继承了父业。当时,有一位比丘患了痔疮,请他来检查。看到污秽不堪的情景,他不愿意予以治疗。但是,国王强行命令他去治疗。此时,大慈大悲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因怜爱病人也来到了现场。那位医生气冲冲地说:“沙门老爷、仆女之子你过来吧,看看声闻的肛门烂了。”大慈大悲的导师从众敬王时起种姓家族毫无过患瑕疵,他竟然恶言粗语侮辱佛陀说“仆女之子”。七天之后这位医生口吐鲜血死于非命,随后堕入地狱之中。
倘若在大庭广众之中说恶语,则会伤害诸多菩萨,将感受顺现受业:从前,汉地的一位大智士造了一部将僧众喻为毒蛇的论典。一次,他与众多僧人同行至途中时,突然说道:“你们快逃避吧!我好像要感受业果了。”刚刚说完,他的两手粘连在头上成了蛇头,双足粘在一起成了蛇尾,全然变成了一条黑黝黝的毒蛇,向林中窜去。
此外,也不能恶语侮辱年老比丘、沙弥:
曾在舍卫城境内,有一头老野牛,它去饮水时陷进淤泥里。舍利子尊者见后将它从泥中拽出,用手把它身上的泥擦得干干净净,并为它宣说三句法语,之后便离开了。老牛在对舍利子尊者生起信心中死去,后来在舍卫城转生为一位婆罗门的儿子,因为业力所感他天生体态如牛,并长有两个咽喉,还能够反刍食物。他长大以后出家,最终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即是所称的“牛主尊者”。这是由于:往昔迦叶佛时,他曾是一位博通三藏的出家僧人。一次,看到一位年迈的比丘正慢慢悠悠地进餐时,他说:“你像老牛反刍一样。”后来他得知那位老比丘是具功德者(圣者),便诚心忏悔,以至于未堕入地狱。但是,以其恶语等流果而于五百世中转生为牛,如今成为最后有者时也是体态如牛。
曾经在迦叶佛教法中有一位沙弥执事员。一次,诸多比丘对他说:“你将少许清油中炒过的锅粑放在臼器里用杵捣碎,然后给我们。”由于那位沙弥当时事务繁忙,于是对他们说:“诸位上座,请稍等片刻,我再供养。”那些比丘们却大发雷霆,恶语说道:“如果我们可以接触杵臼的话,应该把你放在臼器里面捣碎。”结果他们全部变成了形似杵臼的众生而堕入地狱。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示现给僧众看,并讲述了此事的来龙去脉。
另有一位通达三藏的比丘以博学多才而自居,他对其他比丘说:“你们就像牧童一样。”结果他在五百世转生为牧童。
又有一位年青比丘看到了另一位比丘跳过水沟。当时随口便说:“你好像猴子一样。”由此他在五百世中连续转生为猴子。
从前,一位商人牵着一条狗上路了。途中,那条狗偷吃了商人们所带的肉。那些商人们把它的四肢全部砍掉后扔在空旷的荒野中。它感受了异常的痛苦。这是由于:迦叶佛时,它曾是一位声音悦耳动听的年青比丘。当时他对一位声音不好听的老比丘说:“你的声音简直像狗叫一样。”由此他于五百世中连续转生为狗。
一般而言,那些种族高贵、相貌端严、青春美满、地位显赫、财产富足、广闻博学的傲慢之人容易以言语侮辱伤害他人。
往昔,某寺院有位智慧颇高的格西,在辩论过程中无有人能辩胜他。于是他说:“你们真像驴一样。”并作出姿态。他以此恶业死后立即转生为驴头鬼。
再有,安多地方的一位格西是获得文殊菩萨加持的高僧大德。一次,来自某大寺院的一位小僧人与其关于“众生有无新生……”这一问题展开了辩论。当大格西的理证稍有相违时,那位小僧人因此便认为自己智慧不凡,顺口说道:“你真是一无所知,‘三轮 ’!”以此果报,他即生舌根完全糜烂,最后舌头断掉而命绝身亡。
以贪嗔之心进行辩经,若引起互相生嗔,则罪过十分严重:昔日,大慈大悲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两位比丘开始辩论,最后双方恶语相讥,互不相让。因为年青的比丘对老年比丘说了许多粗言恶语,以至于年老比丘怀恨在心,气愤地回到自己的住处,闭门不出,最终死在那间房屋里并转生为一条毒蛇。当时,世尊吩咐阿难说:“你去告诉那条毒蛇:世尊说,‘蛇呀!你是曾于我教法中出家的,本可获得解脱,但如今你因生嗔心而转为毒蛇,你应向所嗔的这位比丘道歉。如果还继续嗔恨,将堕入地狱之中。’”阿难尊者带着那位年青比丘去敲毒蛇的房门,并一五一十地转告了世尊的话。可是,那条毒蛇喷散嗔恨的毒气后仍不肯出来。世尊又命目犍连尊者去了,他也同样转述了世尊的话。然而,那条毒蛇只是从铁门缝中伸一下头,就又钻到里面去了,还是不愿出来。此时,舍卫城到处传说着一位比丘因嗔心而转成了毒蛇,致使许多人为了看热闹而聚集在那里。随后,世尊也携眷属来到此处。佛陀严厉呵责了那条毒蛇。它无法堪忍世尊的语言威力,很快便出来了。世尊将毒蛇带到祇陀园。它在众人面前惊恐不已,跑到世尊座下蜷身而居。世尊将它与那位比丘放在一起后,说:“你因为以前说了如毒般的嗔怒恶语之业而转生为毒蛇,如果现在仍然造向他人射毒箭的恶业,那么来世你将会怎样呢……”讲述了许多过患。那条蛇知道自己已投生为恶劣的众生后失声痛哭起来。佛陀说:“你造恶业时理应啼哭(但那时却未流泪),如今恶果成熟已转为旁生,哭又有什么用呢?快向这位比丘忏悔!这位比丘,你曾经是这条蛇的辩论对手,无疑也应顶礼(忏悔)。”那位比丘向毒蛇顶礼,那条毒蛇也礼拜了比丘。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奇不已,更加对佛陀生起信心,对因果生起诚信。世尊也依此因缘而传授佛法,令许多人获得功德(得果位)。那条毒蛇也在对佛陀生起信心中死去,后来转生到三十三天。
如此具足戒律、精通三藏的比丘,尚且由于嗔心、恶语而转生为毒蛇,那么像我们这些毫无功德的在家男女们将会如何呢?因为当时正值大慈大悲的导师在世、业果迅速便可成熟的缘故,恶业瞬间即可得以清净。如今在这佛法末期,积累恶业之力与往昔截然不同,所以在尚未受完果报之前不可能值遇佛陀那样的导师。
当今具诤时嗔恨浊十分猖獗,从出家人到在家人以贪嗔偏袒之心评论教法宗派的好坏或者为了地位、名声、财产、受用等这些无有丝毫实义或者蝇头小利的事,始终怀着如毒般的恶心,恶语好似毒箭一般从口中射出,由此导致暴发激烈的争吵纠纷甚至国破家亡,这是在造死后立即堕入地狱的罪业。如颂云:“在家众为受争论,出家者为想争论。”《俱舍论》中也宣说了受、想是争论之根本、轮回之因。因此,无论是依靠佛法说粗语,还是为世间轮回琐事出恶言、恶语,都是嗔恨、争斗的根源。所以,我们思维以上的公案后应当倍加警惕。最初互相说恶语,一旦生起嗔心就要立刻改变,否则将于多生累世堕入地狱以及转生为毒蛇。
此外,取恶名的罪过也极为严重:往昔,迦叶佛时,一位名叫西哦色嘉通晓三藏的比丘,出言不逊给诸多圣者比丘起“犹如马头”等许多恶名。结果他从人寿二万岁时死去,转生为庞大鲸鱼、身上具有马头等十八个头像的旁生,到人寿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之间一直感受痛苦。
本来,人人都有一个固定的名字代表他自己,如果不叫人本身的名字,而取一些“豁嘴”、“歪鼻”之类的恶名,都是在积累堕入恶趣的罪业。昔日,释迦族五百女子的丈夫被暴军斩尽杀绝,她们都成了寡妇。后来帕吉波国王的军队又将她们的手脚全部砍断,结果她们死去。这是由于:她们曾是迦叶佛教法中的五百僧人,当时,给诸比丘取“断足”、“断臂”等恶名,以此恶业在许多生世中堕入地狱,又于五百世中被砍断手脚而亡。 无论是取什么恶名都会感受五百次那样的等流果报。如若对比丘沙弥等取恶名,其异熟果将堕入地狱。
此外,若对父母口出恶言,果报也极为严重:从前,边地具石境内的力部施主有一个儿子名叫珠辛吉。他要前往大海岛屿去取宝时,他的母亲极力阻止,但他却不听。最后母亲伤心地哭了。他气急败坏地说:“我要前去取宝,你却说不吉祥的话,愿你见地狱!”用牧区的话就是怒骂“下地狱吧!”这样口出粗语后他便一走了之。途中在一家旅店住宿,因业力所感商人们全部走了,珠辛吉睡得太沉,诸商人也把他给忘了。等他醒来时所有的商人都已无影无踪。知道只剩下他和两头驴留在空无一人的海边上以后,他十分惊慌,马上将两头驴连在一起,驱赶着它们向前行进。这时,狂风大作,路途完全被沙子遮住,根本不知往哪里走。然而,那两头驴很聪明,它们凭着嗅觉闻气味缓缓地向前行进。珠辛吉因为又慌又急,于是用鞭子猛力抽打它们,希望加快速度。结果两头驴也因神志不清而迷路了。他们来到另一个空旷的地方,两头驴已精疲力竭、口干舌燥,它们伸出舌头呼呼地喘气。见此情景,珠辛吉生起了恻隐之心,便将它们留在原地,他到处漂荡,最后到了十分恐怖的饿鬼城市……后来又在十二年间以他原来的那一身份不断流落于地狱之处,受尽了饥寒交迫、口干舌燥的无量痛苦。
甚至对旁生也不能恶语指责:久远以前,一位施主有一个耕种的仆人和两头牛。一次,牛去田里时,仆人扔一节木头砸断了一头牛的角,就称它为“断角”。又有一头牛跑到地里时,他抛镰刀砍掉了它的尾巴,称它为“断尾”。那位主人本来答应将女儿嫁给那个仆人,后来没有履行诺言。仆人对主人怀恨在心,他把两头牛拴在一棵枯树上,用鞭子抽打,然后置之不理。初劫时旁生会说话,它们说:“以前你从来也不用鞭子打我们俩,而且给我们喂草、喂水,就像父母一样慈爱、保护,现在为什么这样虐待我们?我俩犯了什么错?”
仆人说:“虽然你们是无辜的,但你们的主人欺骗了我。”
牛问:“那么,你为何不禀告国王呢?”仆人回答:“我没有证人。”
牛说:“你向国王禀告,我们可以作你的证人。如果国王问:‘你有证人吗?’你就说:‘有牛们作证。’如若国王说:‘牛们怎么能作证呢?’你就回答:‘我们把它们拴在岩石下,如果我的话是真的,那么就告诉它们:‘不吃草不饮水。’这时,我们也不吃不喝,直到国王相信为止。”
于是仆人就这样向国王禀告了。国王说:“那么,就这样做来看吧。”此刻,断尾的牛突然想到仆人喊自己“断尾”的恶名,于是记恨起来,它说:“我不愿意作证,不用说是草,就是石头我也要吃。”其余的牛说:“这位仆人对我们犹如父母般慈爱,我们不能骗他,应当为他作证。”它说:“尽管这是事实,但因他经常叫我断尾,所以我不愿意为他作证。”
其余牛对仆人说:“你(用绳子)把这头断尾牛的鼻子穿透后系在我们的牛角上,如果它吃草的话,我们的牛角便向上抬起,那时你就说:‘大家看啊!它们所指示的太阳也在为我作证呢。’这样将得胜。”
仆人将断尾牛的鼻子穿透。
那牛喊道:“你们看呀,这个人还在加害我。”
其余的牛说:“他不是加害你,而是在给你打扮呢,你不要出声,静静地呆着吧!”
国王进行审判时,牛们如此为他辩护,结果他大获全胜,如愿娶到了主人的女儿。这说明:虽然是旁生,但如果慈爱它们,它们也知道报恩;如若口出恶语伤害它们,那么从今世起它们也会报仇。即使未能报仇,也会发恶愿于生生世世中不断陷害报复。
此外,在一个僻静的山村,住着一个赶车的人,他有名叫“嘎雪”、“萨热”的两头牛,后来它俩各自生了一头小牛犊。因为嘎雪所生的小牛犊的牛角连在一起,所以为它取名“嘎雪连角”;因为萨热的小牛犊是歪嘴而给它取名“萨热歪嘴”。这两头小牛犊逐渐长成了大牛。一次,车夫们聚集一起谈论牛的好坏。那两头牛的主人胸有成竹地说:“我的这两头牛十分出色。”他们协商决定:以五百两黄金做赌注,让牛们在艰险难行的路上拉着装有大批货物的车进行比赛。那些人也下了赌金。主人让两头牛拉着车,他自己一边驱赶一边喊:“嘎雪连角快跑!萨热歪嘴快走!”可是它们却毫不情愿。于是他用针扎它们。这时,其他人说:“你输了,不要害死牛啊,快把赌钱给了。”结果他损失了五百两黄金。他为了惩罚那两头牛,数数鞭打它们并在烈日炎炎下将它们拴在枯树上。
那两头牛以人语说道:“你为何要这般惩治我俩呢?我们犯了什么罪?”
他(怒不可遏地)说:“你们俩明明知道,却故意让我输了钱,因此处罚你们!”
它们俩说:“那是你自己的口业所造成的。本来我们俩的名字叫‘萨热’、‘嘎雪’,可你却喊我们‘连角’、‘歪嘴’这样难听的名字,所以你才输了。但是,现在你选一条更为难行的道路,在马车上装上原来两倍多的货物,下原先两倍的赌金,直呼我们的名字,再进行一次比赛,我们会让你赢得赌金。”
他按照它们所说的去做了,然后一边赶它们一边喊:“嘎雪快跑,萨热快跑呀!”那两头牛竭尽全力很快将货物顺利送到平原上,最后他赢得了一千两赌金。
可见,无论是对人还是对旁生都不能说难听刺耳的恶语。如律藏中说:“故当说柔语,莫言不悦语,若说悦耳语,成善无罪业。”
那么,何人易说恶语呢?那些恶口如蛇舌、心狠残暴、暴躁易怒、不护根门、无有惭愧、性情恶劣之人好说恶语。
有些人天生除了说恶语以外似乎不会说话一样,这也经常会伤害不熟悉的人。多数恶人故意说恶语刺伤他人的心。如《因缘品》中云:“天生一出言,便说恶语者,犹如利斧头,将砍断自己。”邬金莲师曾说:“恶人之语如毒树,触于何处断一节。”经中云:“为恶语垢所制服,无论何者无安乐,犹如狮蛇极凶残,恶语之人无善趣。”《报恩经》中说:“炽热诸铁轮,恒旋头顶上,其苦非难忍,(倘若说恶语,果报更难忍,)永莫说恶语。”又如颂云:“炽热诸铁轮,恒旋头顶上,其苦非难忍,(倘若说恶语,果报更难忍,)于圣莫说恶。”
想到此等过患后,如果能够断除恶语,那么不会转生于恶趣之中,并且经常听到悦耳之语,受到众人恭敬,亲朋好友众多,一切事业自然成办,即使沦为一无所有的乞丐,也会赢得诸人喜欢,永无死于恶性(无有善法)中的顾虑。如经云:“断除诸傲慢,恶语伤感情,何者说柔语,彼士转善趣。”又说:“圣者断恶语,恒说柔和语,极喜美语者,近住于涅槃。”
绮语:主要是指未经观察、信口雌黄的无关语。如世尊曾说:“详察细审而言说,未经观察切莫说。”如果要开口讲话必须要深思熟虑之后再出言。如果没有进行观察顺口就说,那么很可能造成前言不搭后语,成为绮语。如在大众场合中,不作详察,随口乱说,将会伤害许多人而成为绮语、恶语。如谚语所说:“口中若出言,当视他人脸。”
特别是在闻法期间如若胡言乱语,以及诵仪轨或念咒语间隔时东拉西扯,则罪过极为严重。如今,僧团总的僧规及瑜伽自宗的法规有些十分涣散、松懈,有些人甚至在念诵仪轨的同时也是废话连篇,在僧众行列中与兴趣相投的道友们互相打闹、交头接耳;到了中间念咒时,便取出一个如黑肠子般的鼻烟壶开始吸烟,或者喝茶、闲聊等作种种非法行。如若一边漫不经心地诵咒一边夹杂闲言碎语,同时口饮茶水,则其罪过与舍法罪一样重。此外,念咒时讲述故事,谈论历代王朝、军事战争、抢劫商业的状况,议论女人的好坏,评价财物的贤劣以及古今中外、沟头沟尾等形形色色的无稽之谈,这是所谓的“乱言之口如恶库,信口胡说争讼因”。依此可产生贪嗔的分别念,进而断送自他念经的善法,因此(在念经时说绮语)过失相当严重。
一般而言,那些不知羞耻、懈怠懒惰、放逸散漫、贪嗔强烈、如鹦鹉般喜欢言谈,口心不调顺的人爱说绮语。如果与这种人交往相处,必将断掉善根,被引入恶趣之中。如《入行论》中云:“伴愚必然生,自赞毁他过,好谈世间乐,无义不善事。”人们常说:“一切语言均是由欲望而说。”所以,这类绮语大多数完全是自赞毁他的语言。喜欢说绮语的人增长强烈贪嗔、极为怠惰等许多不善业。《宝积经》中也宣说了说绮语的极多过患。邬金莲花生大士也曾经说过:“杂有绮语诵一月,不如禁语诵一日。”
绮语也是依赖于贪嗔痴而产生的,所以它的异熟果报将分别堕入三恶趣。即使转生为人,也将成为诸人不喜,如疯子般言繁语杂,心烦意乱,谁也不相信他的话,世世代代中爱说绮语。
如果断除绮语,那么生生世世生于贵族之家,受到众人拥戴,语言前后连贯,语言不会出现过错,能言善辩并与正法毫不相违,所说之语相合众人心意犹如蜂蜜一般……有不可思议的利益。经中也说:“设若能断除,无义诸绮语,恒时讲正法,彼士转善趣。”
如是(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发露忏悔口中所造的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四种不善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