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藏传净土论

  • 作者: 乔美仁波切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庚四、忏悔未知就犯之佛制罪:
虽受皈戒灌顶等,不知守戒护誓言,
发露忏悔佛制罪。
虽然受了皈依戒、灌顶密宗戒等,但只是如放生牛羊一样全然不顾,受皈依戒后纵遇命难也不舍三宝等共同五戒,皈依佛后不寻其他天尊等各自破立的九种学处,以及获得灌顶后甚至连梦中也不能违背上师言教等有诸多总的誓言、分别的誓言。(如每一灌顶后)立誓:“主尊如何教,一切我当行。”(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发露忏悔一分戒律也不知道护持的此等佛制罪。
如今虽然存在少许教法,但因为魔业极其猖獗,人们对于法师讲经说法犹如病人前放食物一般丝毫也不感兴趣,证法隐没的迹象也已出现:即使是四续部灌顶也只是被视为摸顶一样当成儿戏,真可谓“求法纵多守护少,发誓容易难实践”。
本来,讲经说法是宣讲因果、戒律的取舍法,可(有些人)不求法,在对戒律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受了许多戒后便置之不理,这当然有一分受戒的功德,但因为失毁誓言暂时必定要堕入恶趣。如颂云:“佛陀之学处,不勤堕恶趣。”在家男女也必须了知应护的戒律而精勤守持,这一点十分重要。世尊曾说:“浊世的修行人,犹如口朝下的沙箱般堕入恶趣。”所说的密意也在于此。因此,凡是受了戒都有一分要守护的戒律,不但要知道求戒更要懂得守戒。我们现在认清了自他的一切罪业,虽然从法性意义上来说无有所忏悔的,但在世俗谛如幻的境界中作忏悔而求得暂时往生极乐世界、究竟获得佛果,如此发菩提心是至高无上的现行对治力。
己二、以厌患对治力忏罪:
若无悔心忏不净,昔所造罪如服毒,
以大惭畏悔忏罪。
如果不具备猛烈的追悔心,单单口头上忏悔,罪业不能得以清净。因此,心里观想:往昔所造的罪业,就像健康人中了毒一样。我已造了如此卑鄙之恶业,从自己方面应当深感惭愧,在世间上赤身裸体、吃不净粪并不可耻,而获得珍宝人身后无所顾忌地造此肮脏的罪业,真是很惭愧。如《亲友书》中云:“谁以宝饰之金器,清除肮脏呕吐物,转生为人造罪业,与之相比更愚蠢。”《本生传》中说:“纵然未见中造罪,亦如服毒岂安乐,天众以及瑜伽士,清净之眼定现见。”想到佛菩萨一定会了知并羞辱我,心生畏惧,想到那堕入恶趣的异熟果报而十分害怕,以至于茶不思、饭不想,几乎癫疯昏倒等,以如此强烈的追悔心来忏悔,务必做到昔日未生怨王杀害父亲生起后悔心那样。
己三、以返回对治力忏罪:
后无戒心罪不净,发誓此后遇命难,
亦不造作不善业。
犹如用妙药清毒疗病必须要做到日后不再服毒一样,虽然以追悔心作了忏悔,但如果日后无有稳固的戒心,则罪业也不能得以清净。所以,我们应当发誓:从即日起直至未获菩提果间,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不造罪业。例如:从今以后,如果不小心禁毒,一次疗愈也无济于事。《入行论》中云:“获断恶之心,说为戒度圆。”如果立誓不造罪业,唯一行善,那么即使未成办大善事,但是心的善法极为广大,因此这一点相当重要。如若无有戒罪之心,即便身语没有造罪,但内心所造的罪业极为严重。如颂云:“善业或恶业,皆由心所积。”
己四、以所依对治力忏罪:
阿弥陀佛及佛子,加持净化我相续。
如果从自己的角度以悔心、戒心来忏悔,则必须以猛烈的恭敬心、虔信心祈祷“阿弥陀佛及其眷属佛子定要如同擦拭镜子般完全净化自他相续,赐予加持”。
如果依靠四种对治力来忏悔,则无论多么严重的罪业都必定能得以清净,因为罪业不成实有并且是有为法。如古大德所说:“罪业虽无德,忏净乃罪德。”《别解脱经》中云:“罪性本无有,为利诸有情,忏悔四根本,五无间邪行。”屡屡造罪之人如果再再忏悔,则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都能够清净,诚心忏悔一次也可净除千劫中所造的罪业。如《金光经》中云:“何人千劫中,若造严重罪,一次极力忏,诸罪得清净。”《弥勒狮吼请问经》中也说:“无知所造罪,一切当忏悔,智者若忏罪,不与业同住。”
凡夫愚者明明知道造了罪却不知忏悔,反而视其为功德,如此一来,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罪业,也会把他引入恶趣,比如很小的铁球也会沉入水底;智者不慎造了罪业,追悔莫及并知道忏悔,所以不会堕入恶趣,好似铁球被打成薄片则不会沉入水底一样。尤其这里所讲的是与菩提心相联的忏悔对治法,所以即便是造了无间罪也可压制或减轻。如《毗奈耶经》中云:“造作难忍极重罪,谴责自己(修菩提心)将减轻,猛厉忏悔戒重犯,定能彻底根除彼。”《入行论》中云:“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恶力大极难挡,舍此圆满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往昔的未生怨王、乐行王、指鬘王等最初也是因放逸无度、烦恼粗重而造了严重罪业,但后来认真忏悔,最终也现见了真谛。如《广戒经》中说:“何者造罪业,善业可遮彼,如离云日月,照耀此世间。”不造罪业以及虽造罪业却能精勤忏悔的这两种人,佛说都是正士 。因此说,如果没有净除这些罪障则是现见清净刹土的大障碍。
思维此等道理后实修:即先诵《三十五佛忏悔文》一遍,《总忏文》一遍,再诵:“父母为主我等众……加持净化我相续。”一边顶礼,一边观想四种对治力。之后坐下念诵净戒咒七遍:“嗡阿么嘎西啦、桑吧 桑吧 、吧 吧 、玛哈谢达萨哆,班玛布部柯达布杂、达 达 、萨门达、啊哇罗格叠吽帕的所哈。”再诵:“具足无垢戒,受持清净戒,持无慢心戒,愿戒度圆满”一遍,接着念诵“断除一切损害他,梦中亦不生恶念,恒时不离菩提心,愿戒圆满诸吉祥”一遍。如是忏悔后观想:皈依境的诸尊众安慰说“你们的罪业已清净”,并且身体发光照射我们,最后一切罪障清净无余。 戊四(对治嫉妒之随喜支)分四:一、随喜之功德;二、随喜有漏无漏善根;三、分别随喜大乘善根;四、随喜特殊十善业。
己一、随喜之功德:
闻听他人行善时,若舍嫉妒不喜心,
诚心欢悦作随喜,佛说同获彼福德。
首先宣说随喜的功德:耳闻目睹他人闻思修行、塑佛像、印佛经、造佛塔、上供下施等行持善法时,如果能够舍弃心胸狭窄、无法容忍、担心别人善根胜过自己的“嫉妒心”,以及暗想我一定要达到像他那样的竞争心、不欢喜心,而想:我真高兴,他做了这样的善事实在稀奇。如果自己能够诚心诚意欢悦随喜,佛说对方亲自行持,自己观想去做,结果自己也可同样获得他的福德。这是不需要任何人力、物力、财力仅以分别心便可获得广大福德的极妙方便法。我们应当为自己不能成办善法而感到后悔,对他人行善感到欣喜。
昔日,胜光国王供养佛陀及其眷属时,一个流浪的乞女欢欣喜悦作随喜。佛陀问胜光王:“如果有一个福德超过你的人,那么可以将此善根回向给她吗?”胜光王回答:“可以回向于她。”最后佛陀念诵那个乞女的名字作了回向。《汇集经》中云:“三千须弥可称量,随喜善根无法量。”
己二、随喜有漏无漏善根:
故于圣者及凡夫,所作诸善皆随喜。
因为随喜有如此广大的功德,所以我们对于圣者以及凡夫所做的一切善事都应随喜。具体而言,即对于小乘声闻缘觉圣者们积累资粮、断除所断、修证智慧、达到有余涅槃境界时广利有情的善根;大乘诸圣者菩萨于许多大劫中积累资粮觉悟解脱的功德等五道十地所摄的一切功德和圆满二利的一切无漏善法;关于异生,正如所谓“分别趋异道,故名为异生(凡夫)”,对于因为不同业惑而趋入不同六道,加行道者以下已入解脱道和未入道的凡夫人所行大大小小有漏的善法,都应当随喜。
己三、分别随喜大乘善根:
于发无上菩提心,广利有情皆随喜。
我们应当随喜诸佛最初发无上殊胜菩提心,以清净殊胜意乐于诸多大劫中以六度万行成熟众生的相续,最后究竟圆满、成熟、清净三功德,现前了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后示现十二相等不断广泛饶益俱胝那由他刹土中的众生,此理正如《经庄严论》等及经藏《本生传》所述那样。
佛陀即使转为旁生身时也无不利益有情,诸如(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乌龟时解救众多商人摆脱海中危难 ;转为如河达鱼时遣除人们的疾病和瘟疫 ;成为狮子时救护商人,使他们免遭毒蛇之难等 ;成为金色鹅王令梵施国王及其眷属趋入佛门 等有许多这类公案。
成佛以后也是以种种形象利益众生:例如,金地领域的嘎谢国王准备消灭胜光王时,本师(世尊)化现为转轮王,目犍连尊者化现为大臣,调伏了嘎谢国王及其眷属。
如若对诸如此类无量无边的善根生起欢喜心,(则获得无边的功德。)如经云:“佛德不可思,正法不可思,圣僧不可思,若信不可思,果报不可思。”在凡夫地时也可利益众生,如对众生生起一刹那的饶益心,想方设法使他人心生欢喜,令一个众生的心转向正法,成办一分善业也回向有情等等,总而言之,无有自私自利之心所做的一切善事都是利益众生。
己四、随喜特殊十善业:
断十不善行十善,救护他命发布施,
守持戒律说实语,化怨言语直柔和,
少欲言说具义语,修持慈悲行正法,
于彼善法皆随喜。
共同十善业中,首先是三种身善业:一般来说,如果发誓断除十不善业,则是十善业,然而此处指的是特殊十善业。
救护他命:关于救护遭受猎杀、必死无疑的野兽、牲畜、犯人等其他有情生命的功德,前面虽然已经宣说过,但在这里进一步举例说明:
从前,舍卫城一位富裕施主生了一个具相的儿子。亲朋好友们在河边欢聚一堂举行宴会,由于那个小孩极其标致,大家相互传来递去,结果不慎将孩子掉到水里,被水冲走了。因为他福德广大而没有淹死,被一条大鱼吞下去后就生存在鱼腹中。在那条河的下游有一位施主膝下无子。一天,他撒网捕捞到了那条大鱼,剖开鱼腹时,发现里面有一位相貌庄严的孩童,他非常高兴,于是精心抚养。孩子长大后出家,最终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诸比丘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说:“昔日,拘留孙佛宣说了断杀的诸多功德,当时一位施主听后受了不杀生戒,以此生生世世中相貌端严,今世中虽然进入了鲸鱼口中,也免遭一死。又因曾供养拘留孙佛一枚金币,致使无论生于何处均成为富裕之人,如今出家而获得阿罗汉果位。”
此外,一位施主有一座妙宝塔,他没有儿子。一天他对着宝塔说:“如果不赐给我一个儿子,我就毁掉你。”塔中的天尊听后惊恐万分,将此事告诉了多闻天子(请求帮助)。多闻天子也无法使施主生子,便去求助于帝释天。帝释天对一位临终的天人说:“请你投生到那位施主家中。”那位天人说:“我想获得出家身份,如果投生在他家,出家就会出现违缘,这可不行。”帝释天又说:“你大可放心转生到他家,若有违缘我会帮助你。”于是那位天人转为施主的儿子。长大后想要出家,父母却不同意。他想:我如果不能出家,那么获得人身也无意义,不如死了好。于是就去跳河,没想到被水冲到上方,没有淹死。他又跳到兵器、烈火中,以及从悬崖顶纵身跳入深渊,都没能够死掉。最后他想:这个胜光王是位暴君,十分残忍,我应违犯王法。他到舍卫城的居民家中行窃,结果被他们捉住交给国王。国王命人向他身上乱箭齐射,但所有的利箭全部返回,一支也没有射中。国王吃惊非小,向他赔礼道歉,并且亲自开许他出家,最终他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这是由于他曾经转生为梵施国王的一位大臣时搭救了一个被判处死刑的人,从而于五百世中任何怖畏也不能损害他。
此外,大菩萨(指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人熊时救护了一个濒临死亡的猎人性命。
当他转为根达野兽时,梵施国王对一猎人说:“如果得不到那个野兽的皮,就将你们所有的猎人全部杀掉。”一个猎人为了寻找根达野兽而漂泊到干燥的荒野中,接近死亡。根达野兽发现后生起悲心,用净水、水果救活了他,并剥下自己的皮交给他。有许多诸如此类的公案。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纵遇命难也不杀生而救护众生,则可获得天人一样的寿命。《念处经》中云:“一切戒律中,转善趣之因,即此施命戒。”
布施:如米拉日巴尊者说:“当取出口中之食而作布施。”甚至小到施给身为旁生的鸡、狗一个小小食团,大到诸如善义王子和新巴商主取得如意宝后施与南赡部洲的众生从而遣除了他们的贫穷;给孤独施主供养佛陀及其眷属花园;睁眼国王布施双目;救众王子布施财产、太子、王妃等。倘若能如此勤于布施,今生来世中将获得广大受用,不受贫苦,不会转生于饿鬼界,究竟获证佛果。
持戒:守护戒律是指甚至都不以贪心眼看、手触女人。例如,声闻大迦叶尊者转生为婆罗门之子涅珠达之时,萨迦贤比丘尼(金色比丘尼)当时是萨迦婆罗门的女儿。他们二人奉父母之命,在不情愿之中被强迫结为夫妻。十二年当中朝夕相处,但彼此之间甚至连贪爱之心也从未生过,更何况说真正作不净行呢?他们是了知持戒功德与贪欲过患的正士。所以,尽管父母让他们同床共寝,但他们却没有这样,而是一个人睡的时候另一个人站着,轮流而睡。一次,萨迦贤入睡时手臂露到外面,一条蛇缠绕住她的手臂。涅珠达见此情景,便用一把扇子的柄端向上挑那条蛇,结果惊醒了萨迦贤。她说:“怎么,你碰我了吗?”涅珠达连忙回答:“不是我碰你,因为你的手臂被蛇缠住了,为了保护你,就用扇柄碰了一下。”萨迦贤说:“被毒蛇缠住倒没什么,绝不能让男人触碰。”他们二位就是这样坚持守戒的。后来涅珠达成了佛陀的法太子大迦叶尊者时,萨迦贤就是阿罗汉女金色比丘尼 。世间上也有如是持戒的高尚之人。
因此,我们应当欣乐随喜并且自己也争取这样持戒。在家人要以自己的妻子为满足,断除邪淫。出家以后,以贪心欢喜女人等不守戒律的人,不仅不能称得上佛陀的追随者,简直就像黄豺狼一样。如颂云:“伪装释迦子,犹如黄豺狼。”
(反之,持戒的功德也相当大。)经中说:在其他清净刹土千百劫中持梵净行戒,也不如现在仅仅一上午持不害众生等一分戒律的功德大。在如今浊世、佛法即将隐没之际,一天中守持断杀生等一分戒律的功德比恒河沙数劫之中供养俱胝那由他佛陀的功德还大。因此,我们对一分学处也不要轻视,而应守护。别人的相续中具有一分善法我们也应生欢喜心。
在家男女们甚至受持斋戒也有极大功德。如果严格守护八关斋戒则转生于天界等,详细的功德可以从其他经论中得知。
如果破一分戒律也要感受苦乐交替的果报:“从前,一位贫穷婆罗门看见给孤独施主屡屡供斋给受长净斋戒的出家人及在家人后,他自己也受持了长净斋戒。其间,有一天他到了一个山村,夜幕降临后借宿在一位婆罗门家中。那家人请他用餐。他说:“我受了八关斋戒,午后不能进食。”主人说:“你如果不吃就不要住在我们家。”他听后十分害怕,就进餐了,结果破了斋戒,本来他死后可转生于三十三天,因破了一分斋戒而转生到四大天王的天界中,被取恶名为“破斋戒天子”,因受用及威光也逊色于其他天人而感到羞愧难当。
另有一位业障深重的老妇人,受了三天斋戒,一天吃了少量食物,一天喝了水,一天认真地守护斋戒。她死后没有转生到三恶趣中而转成了一名国王的太子,因一日进餐(毁戒)而致面目丑陋,因饮水而致心绪起伏不定犹如疯子。因此我们应努力护持净戒。
说实语:若开玩笑也能断除妄语,尽量言说真实语,则意义极大。如《因缘品》中云:“实语如甘露,实语乃无上,住于实义法,佛说为诚实。”诚实的人宛如纯金一般是众人信任、欢喜之处。
化怨:不是为了地位、财食而作中间调解人,而是以好心好意化解怨恨、平息战争、冲突等诸多不善业,因此这是随喜的一大要诀。《念处经》中云:“亲朋与好友,相互不和睦,何人极调解,转生于天界。”
柔和正直语:不怀有贪嗔之心,言说温和调柔的正直语。心语温和的人是具有大乘种姓功德的人,也是难能可贵、令人欢喜之处。如律藏中说:“兔角极难得,龟毛亦难得,妓女独处难,说直语难得。”此教证也可加在上面的真实语中。所以,我们恒时要尽可能断除歪曲的话语。
说具义语:我们应该唯一言说安慰忧愁者、令他人对解脱起信心以及使所化众生趋入正法等具有意义的语言。无著菩萨说:“多言可生不善业,纵然未生虚度日,除非定利自他语,精进禁语极重要。”因此,平时要策励于闻思、念诵上。
少欲:就是所谓的“有福不求亦得财,无福希求亦难得”。因此,不要有了不知足、还特意去寻求,要做到随遇而安、知足少欲。如《因缘品》中云:“一人纵然有,等同雪山金,亦不满足彼,当了悟知足。”享受着所拥有受用之安乐的人很多,而享受知足少欲之安乐的人却罕见。如寂天菩萨说:“享知足乐者,天王亦难得。”所以,以自己的财产为满足不希求他财是善法。
(曾有这样一则公案):一位富翁供养了世尊百味甘美的拉德(食品名)饮食。一个乞丐向世尊索要。世尊说:“你先说‘不要’再给你。”那人说:“不要。”世尊把所有的拉德食品全给了他。给孤独施主看见后,心想:绝不能断了世尊的斋食,若有拉德食品世尊会享用吧。于是他便用千两黄金从那个乞丐手中买下拉德食品,重新供养世尊。并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说:“这位乞丐许多世中始终贪著他人财物,没有知足的时候,从来没说过‘不要’,因此经常沦为乞丐,现今仅说了声‘不要’便立即获得受用。未来山部佛出世时方播下解脱的种子。”
做到有吃有穿就心满意足,这一点无论对于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至关重要。
修慈悲心:即使对杀害自己父亲的怨敌,也无有陷害之心,而观想:若一切众生都具足安乐,那我多么高兴啊!他们若能摆脱痛苦该多好啊!只是修一次这样的慈心与悲心,其善根也是不可思议的。经中说:“生一慈悯心,较施诸众胜。”《因缘品》中云:“每月千供施,连续百年者,不及慈众生,十六分之一。每月千供施,连续百年者,不及悯众生,十六分之一。”
行正法:如若诚信业因果,奉行、修持正法,则今生后世都会安乐。世尊曾说:“修法之士得安乐。”正法无有主人犹如流水一般。所以对因果有诚信的人,以正法为满足,对因果无诚信的人则好似饿鬼一样,正法也无法满足他。如此,我们一定要欣乐随喜他相续中的一切善法。
戊五、对治舍法之请转法轮支:
十方浩瀚世界中,圆满正觉后不久,
我于彼等前祈请,迅速广转妙法轮,
佛以神通知彼义。
如同梵天供养金轮、帝释供养右旋海螺祈请圆满正等觉世尊(转妙法轮)那样,自己也可观想:在十方浩瀚无垠的所有世界中现前圆满正等觉不久、未说正法而安住的诸佛菩萨、上师善知识面前,自身幻化为数多身体,手持法轮、海螺等吉祥供物,为饶益众生,祈祷劝请他们迅速转深广妙法轮,他们以神通了知此事后欣然应允。倘若能够这样观想,则与亲自去求法无有差别。这是以心观想(意念)。如果身语能真实做到,那么在具教法、证法功德住世的上师们面前请求四句以上法义也可使众多有情获得善妙法雨,并且可净除自己的舍法业障,生生世世不离三宝光明,永远也不会转生在暗劫中。
戊六、对治邪见之请不涅槃支:
于佛菩萨持教师,诸欲涅槃彼等前
祈请住世不涅槃。
就像昔日铁匠之子珍达祈请世尊住世,结果世尊住世延长三个月那样,自己也可观想:在有意要趋入涅槃的诸佛菩萨、持教善知识前,诚心祈请他们为利众生于无数劫中不入涅槃而住世。他们也明知并欣然应允。(他们示现涅槃有三种原因:)如果没有所化众生,则如无有水器不能显现月影一样,佛陀的色身也就自然融入法界之中;诸佛菩萨圣者们如若住世时间过长,众生则会有他们将恒久住世之想,导致对修法产生懈怠心理,因此为了使众生生起厌离心而示现涅槃;也有因末法时期刚强难化的众生邪行种种,暂时无法调伏他们而心生厌烦趋入涅槃的。得地以上的圣者们如果愿意,那么想住世多久就能住多久。因此,我们不能生起诸佛寿命有长短的邪见。倘若自己所造的一切善根为高僧大德们长久住世作回向也同样(可达到效果),并可清净自己寿命之障等,功德极大。
戊七(对治怀疑之回向支)分二:一、为众生获得究竟佛果作回向;二、为成办暂时利益作回向。
己一、为众生获得究竟佛果作回向:
以此为主三世善,回向一切诸有情,
愿皆速得无上果,根除三界之轮回。
所要回向的是什么呢?观想以自己现在正在成办的善事为主,过去、未来三世所积的一切善资粮。回向于谁呢?回向于一切众生,这是以大悲心缘利他(而回向)。为何目的而回向呢?愿一切有情都迅速获得无上菩提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后连众生之名也无有,犹如抖空口袋一样彻底根除三界轮回,使之成空,这是以大智慧缘佛果而回向,这与《现观庄严论》中所说的“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之义相同。
尽管回向的方法有许多,但观想“诸佛佛子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的方法最佳。哪怕是小小的善根,如若作回向则一切众生也都可获得,这是因为佛陀的威德力、法性的谛实力与自己增上意乐的善心力所致。如果将凡夫人的有漏善根执为我所而不作回向,那么就会被嗔心等所摧毁;倘若为自他获得佛果而作回向,则因为法界无有空尽的缘故,如同水滴(落入大海中)的比喻一样,不需要担心它有朝一日会耗尽,这是为究竟利益作回向。
己二、为成办暂时利益作回向:
愿善我今速成熟,遣除十八种横死,
身康力壮韶华丰,如夏恒河无尽财,
无魔怨害享正法,如法成就诸所愿,
弘法利生大益成,使此人身具意义。
菩萨所行之事发愿作为成办暂时利他之因:以如此广大发心而回向的善根不等到来世,要依此身份成办自他二利,所以愿此善根在现世中迅速成熟于自身,从而遣除十八种横死,使寿命长如日月;无有病魔等损害,(健康)如金刚岩;风华正茂、青春美满如尽情绽放的莲花;身强力壮如天子;无穷无尽的财富犹如夏季的恒河水一般不断增长。如《入行论》中云:“贪金涣散人,脱苦遥无期。”
通过善根的加持而使自己既没有过分积累、守护、增长(财产)的散乱以及欢喜天子魔等障碍正法,也没有因未偿清宿债的怨敌强盗之危害而心生嗔恨。愿我们依靠善根力,不加勤作、自由自在地享受正法。如果短命、多病、无财以及遭受魔怨损害等,就会成为利他事业的违缘,身体、受用富足时应发愿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那样(上供下施),菩萨若有受用则用于布施等,以四摄广利有情,而与普通人拥有财富截然不同。如《经庄严论》(唐译文)中云:“悲施财三果,悲者恒增长,爱生及摄生,资生复三乐 。”如此一来,一切愿望都符合正法、无有障碍、称心如意地实现,依照《普贤行愿品》等经论中所说那样发愿受持教法和证法。
佛教如意宝是通过讲修而发挥作用的。因为佛教是利乐有情的根本,依之可成办众生暂时、究竟的广大利益,由此使所获得的珍宝人身不会虚度而具有大义。《俱舍论》中说:“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持教法者唯讲经,持证法者唯修行。”唯有进行传讲、听闻、弘扬教法和观修、行持、领悟证法才真正是佛教后学者应做之事。其他的规章制度、资具福分(建筑设施、敲鼓吹螺)等无论多么完善丰富也不是真正的佛教。
(如今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讲修的佛法,只是以贪嗔偏袒之心,犹如转轮子般没完没了地做许多冠冕堂皇的散乱事,并声称这就是佛教的所为。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狮子会被腹内的寄生虫所毁,佛教也是同样(会被佛教徒所灭)。如世尊曾说:“我此甚深教,余者不可毁,非我似我(持我教之人)毁。”一般来说,承担弘扬佛法讲修大业的人主要是诸位法太子——高僧大德善知识,但凡是佛陀的后学者都应根据各自的能力受持佛法(、弘扬佛法)。从广义来说,了知一句法义也是教法,思维一句法义仅仅生起一刹那善心也是证法。在如今佛教濒临隐没之时,仅以此弘法利生,也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
在家男女们不要认为:我们怎么能负起弘法的重担呢?如藏族的谚语说:“凡子降生后,当做佛法事。”所以,尽管自己做不到广泛弘扬讲修佛法,但也完全可以作为弘扬佛法的顺缘,诸如奉劝别人学习论典,为求学者、闭关者提供口粮,想方设法让别人听闻一堂佛法,承侍、供养、协助讲经说法的诸位上师,自己也诚信佛法,断恶行善。如果能做到这一分也可称为弘扬佛法,虽然没有大名气也同样是在弘法利生。
本来,所谓的“佛法完全隐没”是指在某地区城市中,既无有了知一句正法之人又无有生起一刹那善心之人的时刻。如果哪里有这样(知法义、起善心)的人,应当说那里有佛法。
因此,在当今的浊世,通达正法的人们要以殊胜清净之心传讲、弘扬佛法。如论中云:“他人行劣事,我岂能如此?”续中也说:“于此末法恶世中,佛陀难行我行持,菩萨难行我行持。”能传讲、听闻、弘扬佛法的人,诚如《念处经》中所说:“听闻正法后,广弘之智者,远离诸老死,转生无上处 。”
如果因为对佛法有吝啬心或由于懈怠而不为他人宣说,则将于生生世世中成为愚笨迟钝之人:一个名叫拉灿丹(即周利槃特)的人在一个月中研学,结果一句偈颂也不懂,这是由于他曾在迦叶佛教法中转生为一位通达三藏的比丘,当时因吝啬而不为他人说法的业障所致。
如是对此积累资粮法——七支供,从即日起就必须精进修持。如若自己想行善并且具足顺缘时不立即行持而一拖再拖,那么善心犹如闪电一般稍纵即逝。相反,罪业力量强大,长久串习,持续而存,由此就会随着罪业转。如律藏中说:“应当速行善,制止罪业心,福德若耗尽,意将喜罪业。”当下,我们务必要身体力行积资净罪。虽然造了如山王般的罪业却不曾作一次忏悔,不曾积累芝麻许的善业却奢望将来得财得利,这是世间在家常人的观念。
实际上,我们死后很难从遗产、子孙等处获得法利,看看如今的子孙们,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尚且以向他们的眼中洒灰的暴行来虐待,死后很难尽心尽力为他们作超度佛事。而自己所造下的罪业却一直在前面等候着我们。如果在如今无需指望别人的时候尽力积资净障,胸有成竹而死,那么则死后既不需要作七期(七七四十九天的)佛事,也不必心惊胆战地畏惧罪业在前面等着自己,而是如同已从熊熊烈火的宅院中解脱出来一样,心中无怨无悔,无所畏惧。一边心里观想以上引导的所有意义,一边双手合掌,同时口中缓慢念诵“闻听他人行善时……使此人身具意义”一遍。
已获趋极乐刹胜人身,欢喜积累白法资粮者,
愿不沉迷劣缘轮回事,恒时精进行法祈加持。
第二因——积资净障终
发菩提心
丁三、发菩提心:
往生极乐世界的助缘第三因——发殊胜菩提心,在本颂中并没有单独宣说,但它可以包括在前面的回向支中,或者在前文“加行发心殊胜”中也已概括地讲述了。如果想要实际修行,就在前方虚空中观想:自己于现前安住的阿弥陀佛等诸佛菩萨金刚持上师尊众前受持大乘菩萨戒。念诵皈依发心偈“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三遍,或者诵“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再念诵“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已生勿退失,展转益增长”。如果每天都这样受菩萨戒,则可通过修炼,生起、增上菩提心,而且可以积累不可思议的福德。如《慧海请问经》中云:“以诸十方妙珍宝,供养无数俱胝佛,生起一次菩提心,前者不可比此福……”《华严经》、《入行论》等经论中也宣说了发心的众多功德。
如果我们以贤善意乐、发菩提心来修炼自心,那么即使因业力所感堕入恶趣,也会因发心的善业力而不会产生邪念,并且依靠恶趣的身份也能净除业障。如大慈大悲导师的本生传中所记载的那样。又如颂云:“业之异熟不可思,大悲主亦转旁生。”
本来,对于声闻阿罗汉乘坐的马车,世尊甚至用脚接触也不应理,(何况真实拉马车?)而对于初发菩提心(菩萨所乘)的马车,世尊以头牵引也未尝不可,因为菩提心是成佛之因。(佛经中说:)与受了声闻自宗的别解脱戒而获得解脱相比,受菩萨戒后毁戒而堕入恶趣更为殊胜。此刹土中的诸位菩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并实现所愿。因此,我们平时励力发心极为重要。
自利声缘亦无此胜心,不思自利愚者岂知晓?
成办二利圆满正觉因,祈愿修习利他菩提心。
第三因——发菩提心终
发清净愿
现在宣讲往生极乐世界的第四因——发愿回向,也就是将一切善根回向众生,愿自他一切有情往生极乐世界。
丁四(发清净愿)分四:一、思维自身而发愿;二、思维刹土功德而发愿;三、思维主尊功德而发愿;四、发愿自己最终成佛。
戊一分四:一、发愿临终面见佛菩萨;二、发愿死时断除对轮回之贪执;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四、发愿往生后所获之功德。
己一、发愿临终面见佛菩萨:
与我结缘众,愿临命终时,
化身无量光,比丘僧眷绕,
亲临吾等前,见彼心欢悦,
无有死亡苦。
根据历史记载:乔美仁波切的母亲、仆眷、门犬等也随他一同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也应力求做到这样。往生极乐世界如果只是带贤善的(亲友等)而舍弃恶劣的(仇敌等),那是贪嗔之心。因此,我们应当这样发愿:凡是与我有法缘、财缘等善缘或以抢夺、摧毁、病魔等陷害自己的怨敌等结恶缘的一切父母众生,当他们即将步入后世之时,在奄奄一息的弥留之际,也就是说,诸如由于得了不治之症而使身体有气无力,无有食欲,被褥衣服等如何也不舒服,而出现如坠入坑中或被重物所压般的沉重感;双目模模糊糊,看不清色法;耳朵听不到声音;感受生命几乎要中断的剧烈痛苦。这时,作恶之人会出现罪业的景象,行善之士会出现善妙的景象。罪业深重的人心识迷乱,几乎发疯,语无伦次,甚至身不由己瘫在屎尿之中等外相全部现前,体内四大隐没次第逐渐出现。此刻,若是现在修持往生极乐世界四因的人,就一定可以见到化身阿弥陀佛由比丘僧众眷属所围绕亲自降临到自己面前虚空的彩虹光芒中。并且,祈愿在此极乐法会中结缘之人为主的一切众生也清净恶业的迷乱显现,面见阿弥陀佛及其眷属。亲见佛尊颜后依靠如今修持的善习力,犹如儿子熟悉母亲一般认出,满心欢喜,于安乐、明清、喜悦的状态中死亡,解脱于光明中而无有丝毫死亡的痛苦。
临终时如果遇到一位上师,该是何等的喜悦,如若面见阿弥陀佛,那无以言表的欢喜之情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现在的什么善习、恶习临终时都会回想起,因此平时串习此往生极乐世界之四种因至关重要。如《养生篇》 云:“一切众生之功过,皆以串习为根本,习惯悉皆依自己,是故串习德最胜。”
从前,在北方的牧民中,一位宰杀过许多旱獭的人临死时口中喊着:“请杀掉这些旱獭,快把它们赶走!”另有一个猎人在说“给我拿火枪来,这些鹿子要杀我”的惨叫声中死去;一个喜欢吸鼻烟的人作吸鼻烟的姿势而死;一个裁缝作缝纫的姿势而死;一位商人说“拿账本来”,他边数帐边死去了;竹青寺的一位老僧人平时常念施水仪轨,因此念诵着施水咒“桑巴 ……”而逝;一位法相师边说“给,杰达秋坚 ”边作辩论手势而圆寂等等。耳闻目睹的此类实例不胜枚举,因此我们要养成(随时随地祈祷观想阿弥陀佛)的良好习惯。
所谓的死苦,对于舍弃今世的高僧大德而言,只有断尽寿命的痛苦而无有其他苦恼。而对于罪业深重的人来说,(那就是苦不堪言了,)诸如:感受气息分解的痛苦;显现迷乱习气的痛苦;虽畏惧死亡却无法再继续生存,虽然对亲朋好友、财物依依不舍,但他们也不能跟随自己等离开今世的痛苦;如同要赴刑场的囚犯一样畏惧来世的痛苦;因下等人事后追悔,对自己以前未取舍善恶极端后悔,以至于手指抓胸、嚎啕大哭、泪水盈眶、满心报怨,却必须感受孑然一身、赤身裸体、赤手空拳地离开人世的痛苦。关于诸如此类的无量痛苦在《教王经》等佛经中有宣说。《入行论》中云:“因忧眼红肿,面颊泪双垂,亲友已绝望,吾见阎魔使。忆罪怀忧苦,闻声惧堕狱,狂以秽覆身,届时当如何?”至尊米拉日巴也曾说:“若见罪人之死亡,开示因果善知识。”
愿八大菩萨,神力临空中,
指示极乐道,接引得往生。
所以,在危在旦夕之时,即将出现中阴的恐怖景象之际,祈愿文殊菩萨等八大菩萨以神变力降临在自前的虚空中,一边以悦耳的音声说“善男子善来”,一边指示通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并在五彩缤纷的虹光中伴随着乐器妙音在前方领路,自己不需见到中阴而被接引到极乐世界。宗喀巴大师说的“愿我一旦命终时,明现佛陀无量光,如海眷众所围绕,信悲遍满我相续。愿现中阴境即时,八大佛子示正道,往生乐刹以化身,接引不净刹土众……”也与此相同。《弥陀经》中说:“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于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普贤行愿品》中也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又《宝箧经》中说:“凡听闻六字真言‘嗡嘛呢吧咪吽’者,命终时由十二佛陀、八大菩萨所引路而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阿弥陀佛的发心力、发愿力与自己积资净障、恭敬诚信力所致。
己二(发愿死时断除对轮回之贪执)分二:一、对轮回之痛苦生起厌离心;二、断除贪执。
庚一、对轮回之痛苦生起厌离心:
恶趣苦难忍,人天乐无常,
愿生畏彼心。无始至今生,
漫长漂轮回,愿生厌离心。
发愿死后断除往生极乐世界之障——对轮回的贪执,首先思维诸多危害之苦:我们如果对此三界轮回详加观察就会发现,它无有丝毫可贪恋的地方,八热地狱烧煮之苦,八寒地狱严寒之苦,孤独地狱近边地狱刹那生死、砍杀断割等苦都极难忍受。
往昔,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不修善法,懈怠度日。这时,目犍连将他俩带到地狱。他们见后惊恐万分,生起了出离心,上午想起地狱,午饭难以下咽,下午回忆地狱,所吃的食物会全部呕出。于是他们勇猛精进,最终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亲友书》中云:“即便见闻地狱图,忆念读诵或造形,亦能生起怖畏心,何况真受异熟果?”仅仅是看见地狱的图案或听到地狱的痛苦也会生起恐怖,何况说亲身感受呢……
饿鬼界也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痛苦,最主要就是饥渴之苦。
昔日,昼辛吉尊者去饿鬼界时,到了一座饿鬼大城市,因为口干舌燥,于是便问:“这里有水吗?”结果聚来了成千上万身如柴烬一般的饿鬼,它们围着昼辛吉吵吵嚷嚷地说:“给我们水吧!”昼辛吉说:“我也渴得要死,怎么给你们水啊?”饿鬼们说:“我们自从转生到这里已过了十二年,期间不用说是喝水,甚至连水的名声也没听过,今天才从你口中听到。”这是由于:它们曾经转生为诸多吝啬的富人时,不上供下施还以傲慢心讥讽他人,以致转生于此。
所有饿鬼共同的痛苦,例如冬季太阳也寒气逼人、夏季月亮也十分炙热等四季颠倒现象,诸如此类的痛苦不可计数。
佛在经中说“当视忆旁生”。我们通过耳闻目睹,就完全能够知道所有旁生都在感受着被人役使、互相啖食等等痛苦,生存在海中或山里的旁生自食己肉,小旁生在大旁生身上筑窝并吃着它们等有许多痛苦。总体来说,旁生恒时遭受愚痴的痛苦。
如果仅仅听到三恶趣痛苦的声音也会觉得难以忍受,那么真正感受时就更无法忍耐了。如果连即生中微不足道的寒热饥渴也忍受不了,就像活鱼落在热沙中一样,那么怎么能忍受得了长达数劫的恶趣痛苦呢?在此之前,我们曾经无数次转生在三恶趣中,从今以后一定要想方设法、精进努力,争取不堕入恶趣中,要生起像阿难的两个外甥那样的出离心。
即使获得善趣天、人的果报也摆脱不了痛苦。所谓的天人死堕之苦是指天人七天之前出现死相,(他们以天眼通)见到自己(死后)堕入恶趣,结果临终前七天中所感受的痛苦比以前数劫中享受的安乐还多;人类则有生死变异、爱别离、怨憎会,疾病、战争、饥荒等苦,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人间、天境的众生由于迷乱而将痛苦执为安乐,其实所有表面上的幸福快乐就好似春天的阳焰一样瞬间即逝,绝对不离无常痛苦的本性。如《亲友书》中云:“帝释堪称世间供,以业感召亦堕地,纵然曾为转轮王,于轮回中复成仆。”思维此等道理,我们犹如乞丐果腹般的(安乐)有什么恒久性呢?
总而言之,如《念处经》中说:“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受饥饿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轮回犹如针之尖,何时亦无有安乐。”认识到轮回善趣恶趣一切处都如同罗刹洲及无解脱的牢狱一般,而祈愿对轮回生起畏惧之心。了知轮回的痛苦与极乐世界的安乐二者的差别犹如火坑与凉室之间的差别一样以后,就要进行选择。思维漫长的轮回痛苦,从无有初始的轮回开始,迄今为止在此轮回中感受的漫长痛苦,如果一个具有宿命通的人观察,真的会口吐鲜血。也就是说,转生在地狱中所喝的铜汁铁水,转为饿鬼所食的脓液、不净物,成为旁生所饮的乳汁、互相吸食的血液,成为人因哀伤所流的泪水、从母亲体内吸吮的乳汁等如若积聚一处,则比(四大)海洋的水还多;乃至转为蝼蚁以上散落的头颅、手脚、死后散失的骨架等若积聚一处,则会比须弥山还高。热扎 回忆起往世后,他作了一首悲哀忏文,其中说道:“骨肉若集等须弥,脓血若集如大海,宿业若积说不尽,辗转生死三界中,仍造无义唐捐事。”
此外,《亲友书》、《念处经》以及引导文中也广述了轮回的过患。如果能够阅览,则可从中了知。
举例来说:华杰比丘到了垂暮之年,仍旧十分懈怠,不能勤修善法。为了使他生起厌离之心,目犍连尊者将他带到海边。在那里有一座坚硬如石的骨架大山,高达七百由旬,已将太阳遮蔽,山的阴影映在大海中使海面成了漆黑一片。他们二位爬上这座山,越过山谷般的肋骨中间。这时,华杰比丘问目犍连尊者:“这座山是怎么形成的?”尊者说:“此山是你前世的骨架。”接着详细讲述起来:“远古时代,你曾是一位名叫法胜的国王。当时,一个人违犯了法律,大臣们将此事呈禀国王。国王正在忙着打牌玩乐琐事,就顺口说:‘依照我的法律处治吧!’众臣对照国法发现此人应处以死刑,于是就处死了他。国王打完牌后问属下:‘那个人犯了什么罪,如何处治的?’大臣们禀道:‘按陛下的旨意,已依法处死。’国王听后追悔莫及,说道:‘我杀了人,成了昏君,以后不想再执政了。’之后便流浪在山中。以此杀人之业,他死后在这个海中转为一条大鲸鱼,身体长达七百由旬。一旦它闭嘴入睡,就长达一百年不醒。当它苏醒时,万分饥饿,因而张开大口,结果海水流入它的口中也好似奔流的海洋一般。凡是造了恶业的大臣等众人都在它的身体中间转为小鲸鱼或寄生虫,并以它的体肉为食,它因此疼痛难忍,于是便在水晶山上蹭来蹭去,结果杀死了身上所有的含生,使海洋一百闻距以内的海水变成血红一片。那条鲸鱼千百年来不断感受这样的痛苦。死后尸体被海浪冲到这里,被烈日晒干,经过雨水淋湿,体肉全部掉尽,剩下的骨架就成了这座山。”
如果杀一个人也要感受这样的痛苦,那么以杀数多人之业而长期堕在地狱(所要感受的痛苦)就更不用说了。
愿我们对有如此漫长痛苦的轮回发自内心生起厌离。如今已获得了人身,并了知正法,此时此刻自己能够认清轮回,应当潇洒地说:“轮回,你安闲而住吧,从今以后我不再陪你,而要前往极乐世界。”必须向轮回挥手告别,否则,过去如水滴般的罪恶将来也要感受如海洋般的痛苦。
庚二、断除贪执:
设使人转人,受生老病死,
浊世违缘多,人天之安乐,
犹如杂毒食,愿毫无贪求。
尽管大多数人希求人生的安乐,但实际上也无有利益。即使可以从人转生为人,然而也要感受最初出生、中间衰老、末了病痛、最终死亡的无量痛苦,这些道理在前文中也已经讲述过。富裕者有谋财、守财、毁财等痛苦;贫穷者有无财、绝望、寻求的痛苦;高官有贪求高位、担忧下台的痛苦等等。无论转生为哪种人都无有安乐可言。
尤其是当今正值浊世,一切变化无常犹如野马翻身 一样时间不定,遇到的常常是不行正法之人。例如,夕阳西下时猫头鹰会到处乱跑。同样,佛教接近隐没时,罪孽深重的丑陋人降生于世,饥馑、疾疫、刀兵的邪教日趋猖獗,安乐、幸福、正法的佛教日渐隐没。诚如邬金莲师说:“空中出现噩星时,偏执宗派起争论,地山发出恶声时,边地刀兵遍中土(藏地),不闻了义真教时,一地兴起一凶魔。”又说:“骤然改变装束时,边地众人皆入藏,饥疫刀兵泛滥时,众生唯有依靠山。”又说:“众生乱行罪业时,出现地震降雷雨,佛教寺宇内争时,边地军队入中土。边地汉人遍境时,藏地毫无自由也……”所指的就是时浊。此外,五毒十分粗大即烦恼浊;人寿短暂不定故为寿浊;具有严重邪见等为见浊;众生相续难以调化称为众生浊。在五浊更为猖獗的此时,无论考虑哪方面都只是生厌烦之处。
特别是(如今)处于佛教浊、众生浊之时,修法会遇到重重违缘,诚如(莲师)所说:“恶魔黑教兴盛时,修持正法违缘多。”阿底峡尊者也曾说过:“魔类擅长谄诳术,以财诱惑大贪者,以假法骗修行人,以自诩诱净戒者,以我慢欺有智者;以歌舞诱散乱者,以韶华诱诸多人,以妙饰诱众多人,以恶友敌骗多人……”
思维这些道理,似乎在如今这样的恶世中获得人身还不如贤劫时转为旁生。因此,我们务必要小心谨慎。
也许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太过分了,不致于这么严重吧。
可是只说好话怎么能治病救人呢?看看这个时代,所有凡愚将痛苦执为安乐。如果稍微说一点真理,那么具有缘分者很容易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可见,人天的幸福安乐也像杂毒的食物一般,苦乐混杂在一起无法分开。所以,但愿我们对此没有丝毫的贪求,现在就完全放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