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现观庄严论疏

  • 作者: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子二(分类)分二:一、于所断障分类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二、于对治般若道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
丑一、于所断障分类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
如自所缘性,三智障有三。
如同所缘三智的自体性,对三智的所断之障愚昧不知的次第(以下有三种):
1、对遍智的所断障分类愚昧不知的所依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
2、对道智之所断障分类愚昧不知的所依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
3、对基智之所断障分类愚昧不知的所依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
丑二(于对治般若道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分二:一、于有境般若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二、于对境基道果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
寅一、于有境般若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
静道…
4、对治的差别:对了知寂灭基道果一切法戏论的现观般若之道愚昧不知的所依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
寅二(于对境基道果愚昧不知之补特伽罗分别)分三:一、于基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二、于道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三、于果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
卯一、于基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
…真如等,相应不相应。
5、对基所知法性真如与有法色等相互之间以一体他体相应不相应愚昧不知的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
卯二、于道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
不等及苦等。
道所修的差别:
6、对由于不是魔等的行境而超胜一切无等(无与伦比之义)愚昧不知的所依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
7、对了达道之自性所缘境痛苦等四谛愚昧不知的所依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
卯三、于果愚昧不知之所依补特伽罗分别:
诸烦恼自性,及无二愚蒙。
8、对断客尘烦恼之自性清净本体愚昧不知的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
9、对证悟对治之智慧无有所取能取二者本体愚昧不知的补特伽罗分别为假有。
子三、摄义:
为最后分别。
以上以对境补特伽罗假有而分的九种分别是能取分别最后的假有能取分别,这是经中所承许的。
辛三、宣说如是断证圆满之功德:
如诸病痊愈,常时获安慰,
恒修众生乐,一切胜功德,
任运而依附,胜果所庄严,
上品位菩萨,如众流归海。
所断修断的所有次第依靠对治的智慧完全断除,就像所有瘟疫患者痊愈以后长久获得安慰一样,恒常修行一切众生之无余利乐的他利和断证圆满功德的自利。三乘功德所摄的一切断证之道,以无勤任运的方式而依附于刚刚所说的断证圆满胜果庄严的上品位的大菩萨(相续),犹如所有河流归入大海一样。
庚四(无间顶加行)分三:一、宣说本体止观双运等持;二、广说彼特点之分类;三、遣诤。
辛一(宣说本体止观双运等持)分二:一、因福德无量无间道之自性;二、本体止观双运究竟之智慧。
壬一、因福德无量无间道之自性:
安立三千生,声闻麟喻德,
及离生菩萨,众善为譬喻,
经以无量福,明佛无间道。
无间顶加行的本体即是遍智之直接因圆满的究竟止观,也就是具备究竟二资之因的无量福德。关于此理,经中说:“以某人将三千世界之一切众生,安置于声闻、麟角喻独觉的圆满证悟以及菩萨的无过之地——见道的所有善根为譬喻,以胜过这些的无量福德直接说明其隐义成为佛陀之无间道的顶加行,也就是依靠三阿僧祇劫所摄的究竟资粮而具备无量福德。
壬二、本体止观双运究竟之智慧:
无间三摩地,证一切相智。
所依寂止的自性,成为无间等持的究竟寂止,与能依一刹那能圆满证知基道果之一切相的胜观智慧。
辛二(广说彼特点之分类)分三:一、宣说所缘之特点——无戏平等之真如;二、宣说增上缘之特点——寂止正念相续之等持;三、宣说行相之特点——息灭相执之胜观智慧。
壬一、宣说所缘之特点——无戏平等之真如:
无性为所缘。
无间顶加行的所缘特点:基道果的一切法无有戏论性的大平等无我真如。
壬二、宣说增上缘之特点——寂止正念相续之等持:
正念为增上。
增上缘的特点:寂止任运自成的等持正念无散乱之瑜伽。
壬三、宣说行相之特点——息灭相执之胜观智慧:
寂静为行相。
行相的特点:胜观最极圆满的智慧寂灭所缘、相状、戏论执著相的瑜伽。
辛三(遣诤)分三:一、略说辩论之本体;二、广说分类;三、摄义。
壬一、略说辩论之本体:
爱说者常难。
对于极其深奥、难以揣测之处——无间顶加行所缘相,不善巧证悟二谛无违甚深的方便而极度喜爱言说有实、具观现世量智慧的人以连续不断的方式常常加以妨难。
壬二(广说分类)分三:一、总辩论;二、别辩论;三、摄义辩论。
癸一、总辩论:
于所缘证成,及明所缘性,
一切相智智。
(对方辩论道:)1、作为因的无间道顶加行的所缘证成为无实的合理性,以及明确决定所缘的寂静本性相互之间相违,因此不合理。
2、这样一来,基道果的一切相智智都不合理。
癸二(别辩论)分二:一、辩论对境基道果之所缘;二、辩论有境三智相。
子一、辩论对境基道果之所缘:
胜义世俗谛,加行与三宝。
3、由于以上所缘不合理,因此基胜义谛不合理。
4、由于胜义谛不存在,故而名言世俗谛也就不合理。
5、因为无有世俗谛,所以六度所摄的加行不合理。
6、由于作为因的加行不存在,故而果证悟智慧法身佛宝不合理。
7、因为无有佛宝,所以能断本性身法宝不合理。
8、由于这样的断证不存在,因此它的所依究竟资粮的僧宝不合理。
子二、辩论有境三智相:
巧便佛现观,颠倒及道性,
能治所治品。
由于以上果相不存在,故而方便及事业的遍智不合理。到底是怎样的呢?9、方便的特点:善巧所为方便的事业不合理;10、证悟的特点:能仁证悟无生的遍智不合理。
由于无有作为因的道,故而所断颠倒的道智不合理:11、所断的特点:颠倒道性不合理;12、对治的特点:证悟三道无缘的道智不合理。
由于基不存在,故而能治与所治违品的基智不合理:13、对治的特点:证悟离边之基的能治基智不合理;14、所断特点:于基执相的所治违品不合理。
癸三、摄义辩论:
性相并修习。
15、以上作为有法的三智不存在,因而三者合一的法相不合理。
16、由于如此法相的现观不存在,所以修习其相的加行不合理。
壬三、摄义:
说者邪分别,依一切相智,
说为十六种。
说有实者将二谛执为相违的邪分别,运用胜义因而辩论世俗不合理,这是胜义理门的辩论,依于世俗而驳斥胜义谛,是世俗理门的辩论,对于一切相智甚深难以证悟的所缘相,经中承许有十六种责难。而作为能遣——通过证悟二谛无违之甚深要义的方便途径而精通道的安立。
顶加行的界限:承许从加行道暖位起到十地末际之间具足。
总结偈:
凭依胜勇之等持,入出地道断证增,
圆满差别无有量,顶加行理当了知。
般若现观庄严论第五品句义释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