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慧灯之光(第一册)

  • 作者: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三、行为

就是无条件地利益众生,很多人利益众生都是有条件的,比如表面上体恤下属,实际上是为自己官运亨通;表面上布施财物,实际上是为求得名声;学佛的人无论放生、磕头还是念经,如果只是为清净罪业,下一世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享受,不愿再沉溺轮回,那就是有条件、有自私心的利益众生,只是外表上的菩萨,是去本逐末的作法。菩萨就是要为其他人牺牲和损失自己,如果什么都不愿意付出,利益众生就只是一句空话。

究竟的目的是利益众生,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要讲究顺序。刚趋入大乘之门,应先藏形匿迹,到寂静之地去调整自己。如果初发心时即到城市去利益众生,就会被荆棘丛生的度生之路吓倒。因为五浊恶世的众生很难调服,即使你对众生恩德有加,众生却往往恩将仇报,一旦看到这种情况,你就会放弃发心。所以,首先应调整自己的心相续。调整好以后,有把握做到即使别人恶言相向、拳脚相加,也不生丝毫嗔心,再到公共场合去利众。所以,依止寂静地调整自心与利益众生并不矛盾,经典中也是这样要求的,而且对此赞叹有加,一开始顺序就不能颠倒。

发了菩提心,每天做功课或行善后要将善根、功德回向给众生,这也是利益众生的方法。有的人心中这样盘算:听说回向很好,如果不回向,一生起嗔心善根就会毁掉,所以要回向。虽然在发心初期能这样做也可以,但这也是利益自己的念头。就象你拥有的一个物品,如果不给别人,就会被抢,所以在未抢之前先给别人,这种发心也是利益自己的方便。利用表面上利益别人的方法,来保持自己的利益,并不是大乘菩萨的作法。所以,我们应无条件地回向众生。

调整好以后,不需要等到成佛,就要利益众生。不能只管自己成佛的事,发心等自己成佛后再利益众生。成佛后利益众生理所当然,并不希奇,因为佛具有这种能力。作为一介凡夫,如果现在就能利益众生是很了不起的。自己尚受缚于轮回,有可能堕入地狱、饿鬼之道,却不考虑这些后果,将利益众生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是难能可贵的发心。

归根结底,有了前面的见解,才会有后面的修法以及利益众生的发心和行为,这一系列是前后连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四、结果

暂时得登地,也就是见道的果,见道后,很快就可以成佛,也就是说,间接的果是成佛。想解脱,就应该这样做。

放下一切自私心很难,我们却要将此作为努力的方向。否则,离大乘的门都很远,更不用说大乘的具体修法,距登地、大幻化网、大圆满等更是有天地之遥。如果真能放下一切自私心,即使没有大圆满等法,距离成佛的路也不是很远。

总结以上可以看出,世上有些人有很好的慈悲心,却缺少真正利益众生的方法;有些人听了很多大乘法,却欠缺慈悲心;有的人听了大乘法以后,虽然有利益众生的念头,明白成佛后可以度很多众生,但想成佛的念头却总是不能产生。可见,智慧和发心二者不可偏废,只有智悲双运,才能成就佛果。

如果具备这些见解、修法、行为,从此以后就是名副其实的大乘修行人。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都是烦恼深重的凡夫,如果只是考虑众生,自己解脱的事怎么办呢?可以肯定地回答,如果真正放下自我,自己的事不用专门去经营,在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自己的解脱也会自然而然地成就。

经书中也有记载,无始以来,凡夫一直在为一己私利而奔波、劳碌,至今却仍然在轮回的旋涡中挣扎、盘旋。除了了无止期的痛苦,一无所获。生生世世在如水车般的轮回中来来往往、上上下下。释迦牟尼佛等诸佛,则完全放下利益自己的私心杂念,只考虑别人,却成就了佛的果位。所以自己的事是不用担心、操劳的。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只要愿意做,你就会了知佛陀的真知灼见。万法都是由因缘产生的,调遣因缘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既不是上帝等造物主创立或规定的,也不是神仙、天人的专利。这些都是人做出来的东西,即使是末法时代的人也能做到。有的人知道这样很好,却放不下,这就是没有成就的原因之一。

有的人在刚学佛时很好,无论是对众生的慈悲心、还是对三宝的信心都很坚定,修法也很精进,如果照这样下去,很有希望。后来却越学越懈怠,一年不如一年。五、六年、十几年以后,当初的慈悲心、出离心也消失了。原因就是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这两个外加行没有修好,这是另外一个没有成就的原因。这种情况出家人有、在家人也有,藏族有、汉族也有。主要的根源就是只强调一些形式,追逐大圆满、大手印等一些很好听的名词,没有去抓根。想避免这些问题,就要从人身难得开始,将基础打牢。只有在坚实的基础上,才能修建自利利他的摩天大楼。

经书中有一个比喻:一个犯人在充满寒冷、黑暗的监狱中,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到外面晒太阳,这就比喻我们现在这一生就是感受阳光的时刻,以前一直在漫长的幽暗中承受着严寒的煎熬。将我们关进囹圄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从无始以来到今天时刻与我们形影不离的我执。我执,是世上最大的魔王。现在在外面晒太阳的美好时光不知会延续到何时,一旦结束就将回到无尽的黑暗里,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重见阳光。此时如果有一个办法可以逃出去,再也不用回到阴冷恐怖的监狱中,就应该想方设法逃出去。因为如果不抓住机会,等待他的将是无尽的苦难,面对这一切现状,他怎么能不居安思危呢?

所以我们应清醒地知道,轮回不是一个好地方,之所以现在我们感受不够强烈,是因为这是我们在整个轮回当中最圆满的时候,平时虽然有一些痛苦,但与地狱的痛苦相比有天壤之别。有的人明知道不一定生生世世都是这样,但却自欺欺人地不考虑这些问题,将以前所受的痛苦全部忘掉,安心地的享受转瞬即逝的光明。这样坐以待毙,不是很愚蠢、很盲目吗?要不要回去,机会不是掌握在所谓造物主、万能神手中,而是在每个人手里。主要看你做不做,什么时候做,如果明日复明日,一直往后拖,将大好的时光白白蹉跎,最后就没有机会在等待你了。若不将眼光放远,不想办法改变即将面临危险的现状,实在可悲可叹。

经书中还有一个比喻:在很高的悬崖上有一棵野生的果树。一个人用一只手抓住一把草,拽住自己吊在悬崖外的身体,一只手伸下去摘水果吃。有黑、白两只老鼠轮流吃着这把草,一次吃一根。如果他现在放弃水果,是有办法爬上去而不堕悬崖的,但这个人却对这些熟视无睹,仍毫不在乎地吃着水果。这两只老鼠就表示白天和夜晚,草就表示我们的年龄,水果就表示世间的妙欲、享受。白天和晚上这“两只老鼠”将维系我们生命的“草”,每过十二个小时就吃掉一根,直至生命终止,绝对不会停息。属于我们的“草”每天都在减少,当“草”彻底消失的时候,我们就一定会坠入万丈深渊。而贪婪的人却不计后果,只在乎水果的鲜美滋味,一旦掉下去,将追悔莫及。所以,在现在有办法可以不堕入轮回深渊的当下,千万不要为贪得一时之欲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你们也许会想,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我也懂,但这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要去修、去做,没有任何人给我们考试,我们也不需要为敷衍任何人,而做一些表面上的功夫。今天如果你们讲,也许可以讲得更动听。你们语言上没有障碍,可以用一些优美的辞藻、华丽的修辞,将此内容包装一下。但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不去实践,等于说食数宝,是没有价值的。

不要一开始就妄想爬得很高,要从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开始,好好地修。如果不修,是没有希望的。正如前面所讲的一样,上师告诉弟子:“你也将会死!我也将会死!你回去好好修,我的上师也是这样告诉我的。我也是这样修的,其他没有什么。”说得很简单,实际上这里面有很深奥的涵义。不修这个,修其他高深的法也没有用。

阿底峡尊者一脉相传的噶当派弟子们,是以修无常等而著称于西藏的。虽然这些法非常基础,他们却穷其一生专心致志地修这些法,而不是首先就去修大圆满、大手印等。当然本来大圆满他们也没有,他们的法主要是大威德、大手印等,但他们不是很强调这些法。有的人一生都以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作为修行的内容,却成为了藏地最好的修行人。有人认为这些是没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不辨龙蛇的愚昧见解。不修这些加行,就不能加入真正修行人的行列。所以,要入菩萨道,就不要停留在语言上,要落实到行为上,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修行人。

怎样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

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这一问题对于一个修心者来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但在日常生活中,外境是心与否并没有什么差别。要抉择外境是心,可以按照以下的推导方式进行。

一、首先要推翻原有的错误观点

每个人生下来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观点,也就是“我执”,它是一种没有根据的、盲目的执着,这种执着是从哪里来呢?既不是父母教的,也不是老师传授的,但每个生命都有这种执着,它来源于“无明”。有了无明,就有了我执。从光明的如来藏到现在的烦恼是有一定过程的,这个过程在密宗里讲得很清楚,而在显宗里就讲得不是很清楚。总的来说,万法的本性是光明,但由于其它因素,产生了很细微的念头,这种念头本身就是执着,这就叫法我执,有了这个法我执,也就有了人我执,有了我执以后,就产生了贪、嗔、痴等烦恼。有了这些烦恼,人就会去造业,造善、恶的业。有了业以后,就形成了山河大地等等外境。

外境我们眼看得见,手摸得着,耳听得到,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但这些只是我们凡夫的观点和见闻,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推翻这些从无始以来沿袭下来的看法、说法和习惯,包括世间人觉得了不起的知识都要推翻,若不推翻,将永远在轮回中流转,将永远都是凡夫。

很多现代人自鸣得意地认为,人类已经进入很文明的时代了。但是,什么是文明?所谓的“文明”只不过是凡夫在轮回中生存的方法而已,这些生存方法的根源也是从无明中产生的。我们将无明推翻,就能把所有凡夫的看法、想法推翻。原来从光明如来藏中产生的念头,一直在随着轮回往前走。现在推翻了就可以往回走,回到原来最清净、最原始的状态,真正地回归大自然。

很多人都杞人忧天地担心这会不会是倒退?是否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程等相违背?是否违背了自然规律等等。

但什么叫自然规律?我们经常想的、做的都不是真正的自然规律,而是一种错误想法。我们在佛学里所学到的东西,就是用来推翻这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点的有力武器。

有些人对佛教抱有极大的成见,认为所有的宗教都是教条,并大张旗鼓地对其加以贬斥。当然,有些宗教里面会有教条,但不能一概而论,并不是所有的宗教都是教条。无论是唯心者还是唯物者,如果自己的提法拿不出证据,却要让别人全盘接受,这就是教条。企图用教条来推翻自他的观点,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推翻任何一个观念,就只能用每个人都能接受的、理性的、符合逻辑思维的一种推理方法。佛教有各种各样的推理方法:如中观的、唯识的等等。但殊途同归,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推翻我们自己原有的错误观点。

二、建立外境的证据不可靠

首先要推翻的,就是我们眼睛所见的外境。外境就是我们心的显现,这是实相唯识的一部分观点。有人会提出质疑,无论山河大地,还是房屋楼台,以及这些桌子、椅子等外境是在外面,而我们的心却是在身体里面,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外境又怎么会是心呢?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建议大家心平气和地放下以前的片面观点,客观地观察一下,并自我反问,我们是怎么得出外境确实存在的结论的呢?有很多的人都会这样简单的认为:外境的颜色形状是看得见的,声音是听得见的,软硬粗细是手触摸得到的,这不是实实在在的吗?

这种逻辑不仅仅是几个人的,而是整个人类普遍的逻辑。况且,通过粒子加速器、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还能帮助我们看见更多的我们认为实有的粒子,从而进一步帮助我们证实外境实有的结论。

但我们是否想过,测量用的粒子加速器或显微镜等各式各样的仪器都是通过眼睛来观察的,只不过是在眼睛的外面再加一个显微镜,最终还是要通过眼睛来确定。如果眼睛看到的都不是外在物质,那这个显微镜又能确定什么呢?耳朵所听见的声音也是同样的道理,包括有和无、是和非、好和坏的概念,都是通过我们的器官来确定的,但是,眼睛之类的器官有多大的可靠性呢?

佛早就宣说过,我们的五根是不可靠的,理由是:虽然从表面上看,它们能感受到某种物品的存在,但这种感受并不正确,而是幻觉。例如:我们想去看清一部汽车,当把所有的零件拆散了以后,在拆散的每一个零件上,我们却找不到原来那个实实在在的车的影子,它就在我们手里消失了,找不到了,如果汽车是实有存在的,就不可能消失,现在它消失的现象本身,就否认了汽车的实有性。为什么我们却一直误以为汽车实有存在呢?这是因为我们一直极其信任的眼、耳、鼻等五根,从无始以来到今天一直都在骗我们,因为我们的逻辑太简单,从来都没有去观察,总认为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见的就是实有的。

三、外在的因果是假立的

普通人都认为实有的因和果是存在的,他们认为,物质肯定是实有的,因为烧火的时候就会冒烟,火就是因,烟就是果,有了火就会冒烟,没有火就不会起烟。稻种和稻芽的关系也同样被认为是一种因果关系,如果物质不存在或不是实有的话,这些因果关系怎么能成立呢?

请问什么是因果关系?有人在抉择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时,认为稻种和稻芽是同时存在的,稻种才会对稻芽的生起起作用。就如同手在接触到一个东西的同时,手和被触物必须是同时存在的,才可能有接触的感觉,其实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站不住脚的。如果因和果同时存在,则因存在时,果也已经有了。那因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因的作用应该是把果从无生为有,若因果同时存在,就丧失了因存在的意义。这就如同左手和右手的关系一样,因为同时存在,所以不可能互相产生。

还有一种人认为:因是第一刹那,果是第二刹那,前面的因和后面的果之间是有先后关系的。有了因之后,再让这个果生出来,从表面上看,这比前一种说法好一点,很多人都支持这种观点。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种说法还是不正确。“因”存在时,“果”却不存在,因又是怎样让果生起来的呢?比如:如果豆种豆芽同时存在,豆种可以对豆芽产生作用。但是,豆种存在时,豆芽在哪里?哪里也找不到,根本就不存在,因为它现在还没有产生。那么豆种怎样让豆芽产生出来的呢?我们无法回答,即使借助于各种仪器,也找不出答案。所以,我们得好好地观察、思维一下。但是,众所周知,豆种在适当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豆芽确实就产生出来了。原先这个种子的内外都没有这个豆芽的影子,但是因缘合和以后,就是出现了这样一个豆芽。那它从哪里来的呢?我们无法自圆其说。这就是佛教里讲的因缘合和。

但在世俗中,的确存在前因和后果之间没法沟通的情况,就如同一对父子,在孩子还没有出生时,父亲就已不在人世,他们之间就根本没有办法沟通。一个生,一个死,不是同时存在的,但在不观察的情况下,我们也会承认他们是父子。同样,我们肉眼能观察的宏观世界或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都存在相同的情况,虽找不出内在的原因,而结果却这样产生了,这就是因缘合和。因缘合和后就会产生另外的一些物质或现象,从我们人的角度去解释,可以说后面的物质是由前面的物质产生的,但这是根本就没有办法证实的。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科学有办法证明,但科学也没有办法证明,因为科学本身就是很有限的。众所周知,在微观世界里,物质分得越小,科学就越模棱两可。现在的量子力学已经被认为是目前物理学研究成果的顶峰了,可是在关键问题上还是很模糊,因此,我们认为这还不是最究竟的。虽然牛顿等很多科学家在他们那个时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当时被认为是科学领域的颠峰,但是都被后来的理论推翻了。因此,科学也没有最究竟的办法来证实这种现象。只有佛教理论才可以准确无误地解释这一切,龙树菩萨所阐述的缘起性空的理论,就可以涵盖世界的一切现象。唯识宗认为:因果关系是阿赖耶识上的有序的种子成熟的现象,并不是外在的物质。

四、外境就是自心的显现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外境怎么会是我们的意识或心呢?比如这束鲜花,明明是种花人种好以后,再由花贩卖给我们的,怎么会是我们的心呢?如果是我们的心,我们为什么需要付钱呢?卖花人、钱又是什么呢?

其实所有这些与梦没有区别,都是心的现象。梦里的楼梯也要一阶一阶地上,梦里乘飞机也同样需要买票。梦里买花也是要付钱的,除非是抢和偷,才可以不付钱,这和白天是一样的。在做梦的时候,梦里的感觉也是实实在在的,只要梦继续做下去,一切都跟白天没有两样。

还有人会这样问:眼睛看得见的外境是在外面,我们的心在身体里面,它们怎么会是一体呢?但这只是我们的逻辑,我们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来自于我们的眼睛、耳朵以及手。我们可以反问,什么是眼睛看得见的呢?普通人认为这不是问题,眼睛看得见就是看到了,其实眼睛看得见就是我们的眼睛感受到了一个东西。感受、感觉是心不共同的功能,盲人没有这种感觉,所以他看不见;明眼人有这个感觉,所以就能看见。如果丧失五根,就丧失了五识,这时你就会发现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

我们在看花的时候,感觉是花在外面,眼识在身体里面,但这只是第六意识的错误想法,它不是眼识的观点。什么是眼识呢?比如现在所看到的一个所谓的外境,实际上它就是眼识的本体,这就叫作眼识,除此之外哪里还有眼识,根本没有。有人认为,眼识也许就象光一样,照亮了某种物体然后就看见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当我们看到某个东西出现在眼前,并完全看见,也就是感觉到了,这种感觉就是眼识。

提到心,很多人就以为是第六意识。唯识宗却认为心有八识,包括五根的五识,加上意识、染污意识以及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其他七识的根本。所以,心不仅仅是第六意识。

第六意识所认为的心在里面,境在外面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举出大量的事例来驳斥这一点。比如,我们的手接触到火的时候有烫的感觉,但什么叫作烫呢?这也是一种感受。还有当我们的手触摸到一样东西,就觉得外面肯定有这么一个东西,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又比如说:大家都认为这个佛珠是圆圆的,为什么说它是圆圆的呢?如果我们用眼睛观察,但眼睛只能看到一面,就如同相片的图像。如果我们用手指去触摸,两根手指头有两个感觉,这些感觉加在一起就让我们认为它是圆的。其实,这些全部都是心的感受。有人认为这些感觉的源泉就是物质,谁能证明这些感觉背后还藏着物质呢?这是永远无法证明的。

不论圆、方、高、低,都是通过我们的肉眼首先看到的,当看到一个东西有色彩、有形状,并进一步通过手的触摸,就让我们认为这个东西是方的、圆的,并继而判断出是真实存在的。但通过手和眼这两个感觉器官所作出的判断却是不可靠的,因为手和眼的感觉本身就是假的,在假的基础上下一个结论,必定还是假的,不可能变为真理。

唯识宗有两派:一实相派,二假相派,实相派有共同见解和不共同的见解,共同见解不否认物质的存在。普通人很难理解的是不共观点,即:你所看到的物体,本身就只有你所看到的外表,而没有内在的东西。例如,当看到一个穿了衣服的人,那么,在他衣服以内的皮肤、肌肉、骨骼,对看见者来说,当时都是不存在的。很多人都会认为这种说法是胡说八道,明明扒开衣服下面就是肌肤,通过解剖还能看到肌肉、骨骼、内脏等,怎么会说这些都不存在呢?这些都是我们普通人的共同看法,但是这种看法在唯识宗里已经被推翻了。

比如在梦里,梦到杀一头牛,然后剥开它的皮,里面有血、有肌肉、有骨骼,全部都看得一清二楚,就如同白天见到的一样。但是,从来没有人相信,梦里的牛皮肤下的肌肉骨胳及内脏是真实存在的物质。既然梦里看到的东西我们都承认是假的,那么白天见到的也应该与梦中的一模一样。

但为什么我们对梦不执着,而要执着这个轮回呢?因为梦延续的时间很短,第二天就知道昨天晚上看到的那些东西都是假的,现在都不存在了。而轮回的时间很长,我们还没有办法到达轮回的边缘。但如果是菩萨,虽然他们以前也是凡人,一旦他们登地之后,就象梦苏醒了一样,也就知道原来这些也是假的,跟梦一模一样。现在我们为什么还没有这个能力,是因为我们还在做梦。在梦境中,本来就分不清真假,当然还是要执着。这种见解是唯识实相派自己所证悟的、层次比较深的境界。但在与普通人对话的时候,他们不会这么说,因为普通人不能理解。实相派承认其他众生的存在,因此不是唯我论。一百个人同时看月亮时各见其境,但曾经造过共业的同类众生的感受都是相同的,所以一百个人都以为他们在看一个月亮。当其中一人闭眼、离开或者死亡时,其所见境就会消失,但对其他人而言,月亮还是存在的。实相派的逻辑都非常完整,一切所谓的批判都无法驳倒。

还有一些证据,可以更进一步地支持我们的观点。如果火是很烫的东西,那么任何人、任何生命去触摸都应该是同样的感觉。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据经书记载:有一种老鼠,是专门吃火的,住也住在火里。

另外,还有很多生命也生活在火里。又如,如果将热带鱼与普通鱼的生存环境做交换,它们都没有办法活下去,一个将被冻死,一个将被热死。这些现象本身就说明了外境本身没有烫和不烫的分别,所谓烫与不烫只不过是各自心的感觉而已。

一些科学家已经证实,在海底的火山爆发处,温度高达200℃的环境中,仍然有鱼类存在。而人类在触摸100℃以上的水时就会感觉很烫,如果让人和生活在高温环境的鱼进行辩论,人会说100℃以上的水很烫很烫,而鱼却会说这个水根本不烫;人会说烫是自己亲自感觉到的,而鱼也会说不烫也是自己亲自感受到的。我们分析一下,究竟是谁说的对呢?站在人类的角度,肯定会说是人说得对,因为我们人的感觉是一样的。但如果裁判是那种鱼,肯定得出的结论就恰恰相反。

这个问题就复杂了,没有一个最终结论,因为暂时他们各自都是对的:对鱼来说,鱼是对的;对人来说,人是正确的。为什么呢?如果鱼离开200℃的水到常温的水里,就会冻死;人如果到200℃的水里也肯定活不了,烫死无疑。他们之间永远没有办法互相妥协,而找到一个共同的观点。这又很清楚地说明,没有一个实在的外境,一切都是自己的感觉。如果外境是实有的,就不会随着不同众生肉体的感受而改变。不明白这些道理的人,虽然可以找出大量解释这些现象的理由,却都经不起推敲,终将被真理驳得体无完肤。因为,他们的观点始终逃不出无明的范畴。

在《定解宝灯论》中也讲过:同样的一碗水,在人以及旁生看来就是一碗水;对于地狱众生而言,却是极其炽热的铜汁、铁汁;对于饿鬼道的众生而言,却是脓血;对于天界的众生而言,却是美妙的甘露;如果请八地菩萨去看,就是极为清净的境界;于佛而言,却是不可思议的法界。如果现在请这五道的众生以及佛菩萨同时去看一碗水,必将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果让不同的众生去作裁判,就会作出不同的裁定。这七个层次究竟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当然是佛,因为佛将所有的污垢都遣除了,他的智慧是最究竟、最没有污染的。由此,我们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所谓外面的一切都是虚幻的。荣森班智达等宁玛巴的很多高僧大德特别强调这一观点,他们在宣说大圆满本来清净的观点时,也是应用这种方法进行阐述的。

五、证悟了空性就能自在外境

证悟空性的人,在进入空性境界时,用脚踩石头,如同踩在柔软的泥土之上一般可以留下清晰的脚印。如果他们没有进入空性的状态,也与我们凡夫一样,他们脚下的石头也同样坚硬。

阿琼堪布传记中有这样的描述:一次,当他在摇铃杵的时候,不小心将铃杵失落于石头上,当铃杵落地之时,石头忽然如同酥油一般柔软。铃杵清清楚楚地印在石头上,石头也清清楚楚地印在铃杵上。在西藏的很多寺院,都留下了类似的脚印、手印等等。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并非所有的脚印都是成就者的足迹。通过其他的歪门邪道,也能达到这个目的。据说,有一种动物的油,将其涂在手上去抓石头时,就会象抓泥土一样。所以,你们千万不要轻信,一看到谁能抓石如泥,就将其奉为成就者,以为是佛陀亲临。这些现象不一定能说明他的修证,却能更进一步地证明外境是心的观点。如果外面的世界与心是截然分开的,那么,那些证悟空性的人,就不可能留下足迹。

在米拉日巴的传记中也描绘道:一次,他与一位学因明的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对方问道:天空是否有阻碍?米拉日巴回答道:天空当然有阻碍。正当对方以为抓住了把柄而洋洋得意之际,米拉日巴出人意料地飞入天空,在空中犹如踩在地面一般任意行走、站立。对方又问道:岩石是否有阻碍?米拉日巴回答道:没有阻碍。随后,为了证实自己的答案,他又令人瞠目结舌地在岩石中任意穿越。这又更充分地证明了我们的观点——外境与心本为一体,当心自在以后,外境也就得到了自在。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些都是荒诞不经的神话,并不值得相信。但是,我们应该思索:所谓神话,就是大家认为根本不存在、不可能,或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很多人不承认的所谓理由,就是他没有亲眼见到,但仅仅没有见到,就能证明不存在吗?如果这种理论能成立,那么,人现有的很多观点都立即可以推翻。当然,我们不排除有神话的可能。但这种观点却是千真万确,经得起考验的。

比如:如果给一千年前的一个普通人讲宇宙飞船、计算机等等,他们一定会认为这些都是胡说八道。同样,给现在的很多人讲内在的世界,他们也会断然否定。这就是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没有体验的缘故。但是,毕竟有些人经过开发,已经证实了这一切。

密宗认为一切都是佛的坛城,有的刚学密法的人虽然口中不讲(因为怕犯密乘戒),心中也肯定会嘀咕:怎么会是佛的坛城呢?如果我已经是弥勒佛或阿弥陀佛了,为什么还要修行呢?当然,虽然实际上是这样,但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修行,一旦内在的世界开发以后,就可以出现这些境界。为什么呢?因为外面都是心的显现,当我们将心控制了以后,外境也就被控制了。这就犹如看幻灯片时,幻灯机上装的什么底片,我们在屏幕上见到的也就是什么图象。我们的心中有什么习气、有什么种子,我们所看到的外境,也就是这些习气和种子的外现。一旦我们的心清净以后,就再也不会流转于轮回当中了。

这些观点,是无数的前辈经过自己的实践,而得出的结论。其实,只要我们努力去开发自己内在的智慧,每个人都可以进入这种神奇莫测的境界,了解这个世界的庐山真面目。这是无数人屡试不爽的经验。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都是人——一名活生生的浊世普通人,所能够作到的事情,而不是什么天人或者仙人才能做的。只要按照佛所指引的路线精勤迈步,不但可以得到人天福报,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在今生也可以成佛。

六、要想解脱,必须修行

但是,如同一个人在梦中得到的某个东西或某种境界,如果他非常欢喜、贪爱的话,就不要醒来,继续保持在梦境中。那样,只要他想要就会有。轮回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贪爱轮回世界的外境,那我们就去执着于它的实有,那么,我们所看到的都必将长久存在。但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如果这样将错就错,执迷不悟,当临死的时候,就没有任何人可以拯救。如果错过了今生,以后何时再有这种机缘,就不得而知了。如果你有对此不满意的念头,有一点头脑,想看得更细,那么,在如理观察之后,你就会变得不知所措。对外境越看越失望,最后就会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这并非是佛不要我们相信,而是我们找不出一个证据来相信它。有依据就可以信,没有依据就可以不信,如果没有依据也相信,那就是愚痴!

人的根基是各种各样的,所以人生的目的也是千差万别,有的人仅仅满足于温饱;有的人除了温饱以外,还要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而有的人却并不满足于感官的刺激,还要追究人生的究竟价值,探寻生死轮回的本原;……如果仅仅将温饱作为人生目的,那就与普通的动物别无二致了。人应该有智慧,这是人与其它动物最大的区别,也是人特殊的优点。要发挥这个优点,就要不满足于温饱,就要力图去看清这个世界,看清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真正看清了,可能会对原有的观点失望,但这个失望与其它的失望迥然不同,这就是证悟空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证悟空性,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见解,要知道万法都是心的现象,而心本身又是空性的。关于这个见解也分很多层次,最顶峰的是大圆满的见解,将一切世俗、名言的东西抉择为心的幻觉,心的本性又是光明清净,这就是密乘或者第三转****的见解,这个见解极为重要。

实相唯识的一小部分见解与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贝克莱经验论在表面上某些地方有点相似,实际上佛教既不是唯心论,也不是唯物论,既不是哲学,也不是科学,佛教已经远远超越了它们。但是,佛教里却包含了很多唯心、唯物、哲学、科学的内容。佛经里早已解决了很多西方哲学家们感到头疼的问题,有关这些问题的解答,请诸位参阅《因明释量论》及麦彭仁波切所写的释文。佛所讲的理论不但经得起观察,而且越是观察,自己的立场就会越坚定,就会越清楚地体会到万法唯心造的道理。然后,就依照我们前几天所讲的那样观察自心,进行具体的修习。

当然,做不到这些也可以,实相派也不代表整个佛法。本来佛教就如同一个超市,针对不同人的需求,就可以分别提供出让他们各自称心如意的商品。如果这种观点不适合你的胃口,你就可以暂时将它弃置一旁,走其它的解脱道。但是你却永远不可能将它推翻,只是你自己不能接受而已。如同某种可以治愈很多痼疾的良药,有些人吃后不但不能见效,反而加重病情。如果不能接受这些观点,就可以降格以求,从因果入手,尽量地弃恶行善,发出离心、菩提心,脚踏实地地去做。万丈高楼从地起,佛给我们指出了八万四千条道路,每一条道路都可以直接和间接地通往解脱,做不做就看我们自己。

有的人说我不会修行,修行有什么不会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都是非常深奥的法门。噶当派的很多大德,就是修持这些法门而获得成就的。所以,不会修行只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只要我们如法炮制,就能证悟与前辈一样的境界。

本来修行人有上中下三等,最下等的也是一年比一年更有进步,但是我们很多人,在刚刚学佛的时候,信心、出离心,都非常坚定,过了几年以后,不但信心、出离心没有增长,反而江河日下,一落千丈。这本身并不是佛教的过错,如果佛教错了,那么历史上就不可能有那么多不胜枚举的成就事例,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高僧大德了。一切的过错就是因为没有修行。要想解脱,并不是来一位活佛,接受一些摸顶加持,得到某个灌顶,取一个法名,结一些善缘,就能解决的。

你们已经听了很多法,以你们现在所接受的传承,已经可以达到很高的层次。但你们应该明白,上师们苦口婆心地为你们传法,并不是向你们介绍一种文化,让你们开开眼界,然后几位居士聚在一起纸上谈兵,将“万法空性”的理论说得天花乱坠,自己却一点体会也没有。

大圆满、大手印等无上密法不仅名称美丽,实际上也是非凡的。但如果我们不从基础做起,这些法对于我们而言就没有太大的用处。要明白,自己就是自己的救星!有的人听了此话,就想当然地认为,既然这样,那就不需要皈依、不需要善知识的引导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这句话只是说明,仅仅依靠皈依以及善知识的引导,是不可能解脱的。我们既需要皈依,也需要善知识的引导,更需要自己的努力。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想解脱,必须修行!就是因为没有修行,让无明禁锢了我们的思想,所以我们才流荡到今天。如果我们再不修行,还将无边无际地走下去,等待我们的道路是崎岖而漫长的,有的时候是黑暗,有的时候是一点点光明,大约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是黑暗,只有百分之十几是光明。光明里还有光明中的不光明。所以,光明在轮回里是极为稀有的,如果继续痴迷,就会这样无穷无尽地走下去。

所以,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作一名本分的、真修实干的佛教徒。如果我们从当下起,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精进地修行,就一定会有收获。最后,当自己的人生旅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回想自己的一生,我们就可以无怨无悔地说:我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我没有浪费宝贵的暇满人身!

[NextPage 二谛——开启中观门扉之钥匙]

二谛——开启中观门扉之钥匙

一、概述

(一)中观的分别

在藏传佛教里,有中观和大中观之分。何为中观?何为大中观呢?

龙树菩萨的《中观六论》、寂天菩萨《入行论》的智慧品、以及月称菩萨的《入中论》等论典所提出的理论,就是中观,而不是大中观。原因何在呢?因为,它们只解释了第二转****的思想,还未直接涉及到第三转****所讲的远离一切执着的光明。根机较好的人,在修出离心或菩提心的同时,也有可能证悟空性。譬如,当我们反复思维到心非常疲惫时,便不再观想,心安住下来,这时,一切杂念会自然离去,如果积资、忏罪的条件也已经具备,则在所有杂念离开的那一刹那间,也有可能证悟空性。但是,在此之前,必须要有中观的概念才行。

而大中观是指他空中观或如来藏中观。在印度佛教里没有“自空”和“他空”的名词,这是西藏人造的,但是,在印度佛教里存在“自空”和“他空”的涵义。大中观就是讲如来藏,因为它多了“光明”的含义,所以叫大中观;而《龙树六论》中还没有提到“光明”的一面,缺了最究竟的内容,故只能称为中观。

(二)分开二谛的必要性

上述的两种中观都需要分二谛,否则在理解上就会产生错乱。

今天主要是讲中观,不是讲大中观,而且是从二谛,即胜义谛和世俗谛两方面来讲。因为二谛涵盖了所有中观的含义,而且分开二谛也是至关重要的。

很多不了解中观的人,在看到《金刚经》、《心经》等般若波罗密多经论里讲五蕴皆空、四大皆空、诸法空性等等时,因为不懂得将世俗谛与胜义谛分开,总是感到其中矛盾重重:到底有没有成佛之说呢?既然佛是空性,为什么要学佛呢?怎么能成佛呢?有没有因果轮回?既然因果、轮回、学佛、成佛以及度化众生都是存在的,又怎么会是空性呢?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分开二谛。

月称菩萨在《入中论》讲解空性的开篇就提出一个争论。什么争论呢?月称菩萨在讲因果关系不存在的时候,有人便反驳道:我们的眼耳鼻舌等五识明明能接触到因果,若因果不存在,则眼识为何能看到?耳识为何能听到呢?

对此争论,月称菩萨是如何制止的呢?他将胜义谛和世俗谛分开,疑问便迎刃而解。

我们在这里分开二谛的原因,不是为了制止他人的争论,也不是为了推翻其他教派或者其他人的观点,就是要推翻自己原有的错误观点。释迦牟尼佛宣讲般若波罗密多和龙树菩萨造《六论》,也不仅仅是为了制止他人的争论,也同样是为了推翻凡夫的错误观点。虽然我们不需要跟别人辩论,但需要跟自己辩论。所以,学习中观二谛的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学习二谛的重要性

中观的内容很广,但今天只讲一部分,也就是既简单又关键的一些问题。这既是理论又是修法,我们必须了解。

听闻空性,千载难逢,可以在每个人的心田里播下空性的种子,这个种子不但永远不会毁坏,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成熟。《中观四百论》中说:“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

许多众生福德浅薄,没有机会听闻缘起性空的妙法,即使听闻,大部分众生也因根器福德低劣,以及教育成长环境的恶劣熏习,从而导致对空性正理不但不生信心,而且也不能生起合理的疑惑。假使谁人能够略略生起合理的疑情,比如,略微想一想:“诸法可能是无自性的吧?”他也能依此而坏灭三有轮回。

另外,不了解空性,就没有“无缘”的概念,就很难做到三殊胜中修法的“无缘殊胜”。从这方面讲,闻思中观是很有意义的。

当出离心和菩提心修起来后,下一步就要修空性。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所讲的三个主要内容,前两个便是出离心和菩提心,第三个不是别的,就是空性。出离心和菩提心,我们总有一天会修好,这是肯定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此后,凡是想解脱的人,必须证悟空性,否则,即使出离心、菩提心发得再好,也无法解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