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入菩萨行论》讲记(108)[回向品]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734
  • 分享到: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己二(尤其为趋入佛教而回向)分二:一、总回向;二、分别回向。

庚一、总回向:

愿诸伽蓝寺,讲诵以兴盛,
僧伽常和合,僧事悉成办!

发愿,功德善根回向,愿具有正法的寺院以及僧团僧众诵经等法行之事无比兴盛,也愿僧众恒常团结和合,僧众的事业如愿以偿!

愿诸伽蓝寺 具有正法的寺院要兴盛。具有正法的道场,具有正法的寺院,是众生福德的一种显现,这非常的稀有。因为什么?因为那是佛菩萨的加工厂,可以说能打造菩萨、佛陀。你看,一个菩萨,一位佛陀,能利益无数的众生。弘法才能利生,菩萨才有度化众生的能力,佛陀才有度化众生的能力。菩萨是怎么产生的?佛陀是怎样出现的?就是在正规的道场,在正规的寺庙里产生的,出现的。若众生要成菩萨,要成佛陀,就要依止具有正法的道场、具有正法的寺庙。这是稀有难得的。若是众生的福报不够,若是众生的善根不具备,很难遇到具有正法的道场,很难依止具有正法的道场。

现在有些学佛人、出家人,哪个寺庙规模大、条件好,哪个道场名气大、聚的人员多,就往哪里跑。这些寺院、道场有没有正法?有没有学修正法的机缘与条件?

名气大、人员多,不一定有正法。尤其是在现在的末法时期,在那样的地方,很少有正法。因为什么?能遇正法不容易,真正如法修行是个艰难的过程,没有舒舒服服成就的。你们看看,印藏汉那些大德高僧们是怎么修行的,是怎么成就的?所以,谁都能遇到的,谁都能呆得住的地方,不一定真正有正法,还不一定真正有修行的条件。

规模大、条件好,对一个渴望解脱的人来说,对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来说,是极大的障碍。所以,在那样的地方不一定有正法,也不一定有真正修行的条件。

正法难闻,修行的过程很艰难啊!现在,道场是不少,寺院也很多,但是真正具有正法的,真正如理修行的地方很少,这样的寂静处很少。所以,大家既然遇到了正法,遇到了具有正法的道场,不能轻易舍弃,不能轻易舍弃。如果你舍弃了,再也很难遇到,可以说再也遇不到了。即使遇到了,你也不一定能够坚持或者圆满。

佛法讲缘起,你已经把缘起破坏了。我并不是说别的地方没有具有正法的道场,别的地方没有具德的上师,那是肯定有的。但是你很难遇到,即使遇到了,也很难能够在那里学修圆满。即使你遇到了,还会出现同样的违缘,因为缘起已经破坏了。破坏缘起很容易,但是要恢复缘起很难。所以大家要珍惜机缘,珍惜自己的福报。

一切都不重要,什么都不是事。你动摇或者觉得有更好的,这时应该好好地祈祷佛菩萨,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心魔,真正的障碍。真正的魔是心魔,这个心魔很难发现。你能发现到的,还不是魔,即使是魔也不是厉害的魔。你很难发现和觉察的,那才是魔,才是厉害的魔。所以大家要慎重考虑,不能太草率,要不断地祈祷。大家不是不可以选择,也不是不可以去寻找符合自己的法门,但是都要慎重。

现在是末法时期,具有正法的道场要兴盛,很难。因为末法时期的众生罪孽深重,福报浅薄。我们共同发愿:愿具有正法的道场、具有正法的寺院,无论在何处,无论规模是大还是小,有名气还是没有名气,都能兴盛,都能常驻!因为什么?因为太珍贵了,太稀有了,太难得了,真的太不容易了!有清净的道场存在,众生真正的利益肯定也存在。

讲诵以兴盛 僧团僧众诵经等法行之事无比兴盛。诵经,念佛,修仪轨,参禅,都要兴盛。若要解脱、圆满,就要靠这些方法。否则,即使你在正法的道场,在寂静处,若是你不愿意诵经,不愿意念佛,不愿意修仪轨,不愿意参禅,解脱、成就都与你没有关系,不能解脱,不能成就。

清净的道场、具有正法的寺院是佛菩萨的加工厂,那里可以加工和打造佛菩萨,就要通过这些方法加工和制作。如果你没有接受这样的方法,也没有这样去做,你成不了菩萨,也成不了佛。所以,既然你依止了清净的道场,既然到了寂静处,就不要再犯那些错误。

离开大家,又建立小家,说的就是我们嘛!那个家是放弃了,离开了,但是又开始建立小家,自己建个屋子,今天这里添点,明天那里添点,现在,每个人的东西都堆积如山,整天有邮包,邮政局都开始烦恼了:“你们的邮包也太多了”。这就是开始建立小家了嘛!

在清净的道场,在寂静的寺院里要做什么?就是要诵经的,就是要念佛的,就是要修法的。我们现在每次的修法都多么殊胜!尤其是举办那些法会,大家一起念诵和修持这些仪轨,真是太庄严了,加持力太大了。真的,我都有点留恋这个了。我也是很懒的一个人,以前在藏僧部那边也不经常上殿。现在主要是有时候没有时间,如果有时间,真的愿意跟大家一起共修,发自内心,也特别欢喜。如果你离开了这个道场,离开了寺院,很难再有这个机缘。所以,大家珍惜吧!不要犯那种喜新厌旧的错误。

就像刚开始,都愿意念藏文版的仪轨,都愿意修这些法,念、修的时候也是,大部分人都泪流满面,很有感受。现在时间长了,就开始淡了,就开始不愿意念了。诵经也是这样,刚开始愿意上大殿,愿意诵经,后来也淡了,也不愿意诵经了。修仪轨也是如此,刚开始愿意修仪轨,现在开始又没有兴趣了。都是喜新厌旧嘛。

学佛修行是要持之以恒的。以前很多大德高僧也是,只念一句佛号、一个咒而成就的。这也是现在人的一种不好的习惯。你看,物质发达了,在山下、城市里,人们一进超市,一进商场,可以挑选了,已经习惯了。今天挑这个穿,明天新款出来了,又挑那个穿;今天挑这个吃,明天又挑那个吃。现在学佛也是如此。刚开始觉得念经挺好,然后不行了,觉得修仪轨挺好,又修仪轨,然后又不行了,觉得念佛挺好,时间久了又不行了,还是念咒吧,最后又不行了……。若是这样,成就很难啊!这种漂浮不定的心态,怎么能成就呢?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自己没有用心,也没有明理,就随着别人跑,跟着别人折腾。自己没有正知正见,自己没有用心,就是这个原因。

僧伽常和合 僧众恒常团结和合。团结和合才有力量,否则就没有力量了,同时染污道场,染污法脉。

在一个道场(坛城),若是僧团、眷属不团结,内心不一致,这就是污染坛城,污染法脉,也就是说,坛城不清净了,法脉不清净了。即使是再好、再殊胜的法脉,一旦被染污了,就没有力量,也可以说没有加持了。一旦这个道场(坛城)被染污了,即使曾是再清净、再殊胜的道场(坛城),也再没有力量了,再没有加持了。所以,团结和合非常重要。

大家在同一个道场(坛城),学修同一个法脉、一个传承,心中的愿望和最终的目的也都是同样的,都想解脱,都想成就。既然如此,大家就不要给自己制造障碍,不要给自己制造违缘啊!你在给别人制造障碍的同时,也给自己制造了障碍。你在给别人制造违缘的同时,也给自己制造了违缘。害己害他的事情不能做。

否则,你破坏坛城,破坏传承,就是在破坏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的利益,你在伤害无边无际的众生啊!这是佛的事业。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最后才成功了这个事业,不容易啊!这也是上师的事业。这都不是自然而成的,上师用一生的精力,穷尽一切心血成功了这个事业。这是佛的事业、上师的事业,就被你那么轻易、无情地破坏了。你破坏的是什么?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事业啊!你伤害的是什么?是十方三世一切善知识的事业啊!

做任何事都如此,有利就有弊,利越大,弊也越大。如果你真有这个善根,真能珍惜,你遇到了佛的事业,遇到了善知识,能够在寂静处精进地修行,这给你带来的利益是无法形容的,能够让你永远地摆脱烦恼、痛苦,轻而易举地令你的功德、福德达到最究竟、最圆满的果位。这个利益无法比喻,无法衡量。但是,哪有可以只占便宜的事啊?利越大,弊越大,有佛就有魔。希望大家都能明白,能够明确地取舍,不要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情、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益,造这些弥天大罪!不值得啊,太不值得了!否则,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都会给你带来无法想象的违缘障碍、烦恼痛苦。因果是不虚的,今天、今年看似没发生什么事情,就觉得是不是没有事了?“没有事,说是这样说的,但是我还好好的呢!某某人还好好的呢!”也许看似好好的,但这不一定是好事,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征兆。因果是不会浪费的。佛讲,“纵经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缘到了,果报一定会现前的。

所以,大家尽量团结。作为凡夫,肯定有一些不如法,甚至犯戒的情况,这也是正常的,但是过后别忘了忏悔,好好地忏悔,这也是个办法啊!

在喇荣,上师如意宝也非常强调团结。我们现在也是如此。我们没有什么智慧,所以就要模仿上师,也不断地强调团结。

如果你实在不想团结,就自愿、自觉地离开。我们都是这种缘分,对我来说,大家都是一样的,手心手背都是肉,真得不想说那样的话,所以,你自愿、自觉地离开就行了,谁也不伤害谁。没有事,这是暂时离开,以后还会相聚。如果你想在这里跟我们一起学修,就一定要搞好团结,千万不要做出不利于团结的事情。这点是根本,是原则。

我们建立僧团也有好几年了,一年比一年好。大部分人还可以,改了不少毛病。我知道有些人的内心不坏,也知道他们对上师、对法也是一心一意的,但是习气重。我们天天在闻法,虽然你的烦恼重、习气重,但若是这么殊胜的法都感化不了、调伏不了你,那就难了。自己要好好地依法对治。烦恼重不怕,习气重不怕,若是自己真正能以法对治,很快能战胜。

大家要明白,我不求人多,只求人净,人不要太多,主要是清净。我建立僧团,想培养僧才,哪怕只培养一两个人也可以啊,我的努力也没有白费。若是真正有几个有成就,有能力弘法的人,那就够了,我的人生也没有虚度,我一切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就行了。当然,我肯定也希望这样的人才越多越好。

大家要明白,我刚开始建立道场,第一天给大家讲法的时候,就已经告诉大家了,我觉得我跟大家说得很清楚。我说:这里是佛菩萨的加工厂,你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这个料?如果不是这个料,就不要留在这里,善神护法也不会让你长留在这里,你自己也自觉点,不要影响大家。如果你是佛菩萨的料,这里一定会把你打造成佛菩萨。这就是我建道场的目的、真实意义,也是建僧团的目的和真实意义。

其实,刚开始我还是比较喜欢自由弘法,不是很愿意建道场、建僧团,但现在这一切也是跟大家的缘分,也可以说是上师三宝的安排,没有办法。既然我们建立了道场,既然我们建立了僧团,就要奔这个目标而努力,就要为真实的意义而奋斗。

僧事悉成办 僧众的事业如愿以偿。僧众的事业是什么?就是弘法利生。弘法就能利生。现在由弘法部带头,大家也开始做弘法的一些事情。有些人很发心,也很认真地做事,但是有些人好像不是特别发心,做事也不是特别认真。人都一样啊,为什么有的能那么发心,而有的却不这么做呢?自己应该好好地反思。

我此时是在讲佛法,在讲真理,在讲事实,在讲原则,没有特意地针对某个人而讲,但是大家要把这些话当做镜子,照照自己。如果自己没有问题,那就好了;若是自己有问题,应该怎么办啊?下一步是不是应该改邪归正啊?

庚二、分别回向:

愿欲学比丘,悉住阿兰若,
断诸散乱已,轻安堪修善!
愿尼得利养,断诤远诸害!

愿欲学比丘,悉住阿兰若 愿诚心诚意想修学解脱道的诸位比丘均得到、居于寂静处。

这样的人才需要寂静处,才需要清净的道场。其实,清净的道场、殊胜的寂静处就是为这样的人安排的,也可以说是佛菩萨赐予这些人的。你看看自己是这种人吗?若不是这种人,就不要占用别人的机缘。

断诸散乱已,轻安堪修善 愿这些人断绝一切散乱心,使心堪能,如愿修持善法。

使心堪能,都能够左右自己的心,都能够自在自己的心,这就是真正的禅。不让它想就不想,让它想就想,这叫禅定的功夫,这才是真正的禅定的意义。入定了就很难出定,出定了就很难入定,左右不了自己的心,这还是功夫不到,还是没有真正的禅定。真正的禅定是如如不动,了了分明。刚开始安住的时候,有入定和出定的分别,想入就入,想出就出,自在无碍。最后成就、成佛时,没有入定和出定的分别,始终是一个状态,始终安住于本来面目当中,真正是如如不动的同时了了分明,了了分明的同时如如不动。

愿尼得利养 愿诚心诚意、如理如法修行的比丘尼(此处说的主要是女出家众),能够获得利养。

以前在印度,出家人要经常化缘,比丘好一点,比丘尼化缘难,化不到缘。寂天菩萨此处发愿,愿所有的比丘尼都能得到利养。

在藏地,男众出家人能得到他人的恭敬。比如,三个人当中有一位出家人,即使他没有别的任何功德,在任何方面都比不了另外两个人,但因为他是出家人,是穿袈裟的人,所以他最能得到尊重。比如,如果今天要决定事情,他说了算;如果今天要吃饭,他可以吃新鲜的。但是女众出家人就不一样了,基本上没有恭敬供养的人。

难啊!所以要发愿,愿所有女众出家人(所有的比丘尼或沙弥尼)都能获得利养,愿她们都能获得他人的尊重,都能够有利益众生的能力。

我到汉地这么多年,好像没有发现有这种现象。在汉地,女出家人也是很受尊重的,女出家人要建道场、弘法,都很受欢迎,也很有机缘。所以,你们应该好好珍惜。

在汉地,女身学佛的人多,男身学佛的人少。如果你们能掌握佛理,有修行的能力,这是多好的机缘啊!应该珍惜,不容易啊!以前在印度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在藏地,尽管佛法很兴盛,也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你们的福报太大了,这个缘分太好了,要珍惜啊,去利益那些众生。但是,若要利益众生,首先自己要有修有证,否则,你下去后,也许能召集几个人,但是有什么用啊?以盲引盲,害己害他,有什么意义啊?

对大家来说,现在是机会,自己身处如意宝洲,应该多捡点儿如意宝,将来能用上。不要身处宝山却两手空空而归。

断诤远诸害 相互之间断除争论,避免遭受他者损害。

我给大家讲过,这么多女众在一起,烦恼多,事情多,所以要管好自己,互相之间要不近不远。关系太密切了不好,走得太近了不好,容易发生矛盾,容易造业,要保持距离。真的,不要太亲密。今天“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过两天就出问题了。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他人的就是他人的,不要太随便,这样有好处。今天亲密得不得了,走在一起,吃在一起,睡在一起,过两天又发生矛盾了。这样容易造业。所以,彼此之间不近不远。不近,走得不要太近;不远,也不能走得太远。都是同修道友,都是金刚兄弟姐妹,不能走得太远了,不能不合。这也是一个基本的条件,也可以归为做人的一个原则,做人就要这样。否则,如世人所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不容易啊!

自己能找好自己的位置,自己能站稳自己的位置,这是做人的原则,这是真正利于自己,也利于朋友,利于道友的。既然大家都在寂静处,都已经出家了,还搞这些关系,搞这些拉帮结派的事情,干嘛啊?

自己能管好自己,自己能左右自己,这是一种幸福,这也是成就的根本啊!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异性之间更不用说了,在这里,我强调的是内部互相之间也要保持距离。

断除诤论,能够避免遭受他者损害。走得太近了,不但不能利益,最后还有伤害。

如是众僧尼,戒圆无缺憾!
犯者愿生悔,时时尽罪业,
寿终生善趣,不复失禁戒!

如是众僧尼,戒圆无缺憾 愿所有的出家僧尼戒律圆满,无有失毁!

女人能受戒,能功德圆满,不容易啊!最能靠得住的就是佛,最能靠得住的就是佛法,别的都靠不住。希望大家相信佛,依靠佛法。女人心态不稳定,容易被诱惑,自己一定要依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别相信那些形形色色的东西,别相信别人的花言巧语。谁都爱听好话,尤其女人爱听好话,容易上当受骗。

作为一个修行人,尤其作为一个出家人,应该相信佛法,以智慧去掌握自己的命运。相信佛陀,听佛的话,就没有错。让你断恶行善,没有错。没有靠得住的,只有佛法能靠得住。所以我们经常讲“依法不依人”,别看这个人怎么样,别听这个人说得有多好。大家应该依佛法,依正知正见。有智慧,才可以掌握命运;有智慧,才可以改变命运。

现在,虽然大家都在寂静处,天天关在屋里,看似很精进,看似很清净,看似谁也不接触。但现在是网络世界,不用出门,打开网络,打开手机,什么都可以聊,什么都可以做,所以容易散乱,容易失去道心。真的,有利就有弊,现在的网络太可怕了。天天能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这里有利于修行的,但是不利于修行的更多。希望大家有分辨的能力,别轻易相信这些消息。你们有时候太“天真”了,尤其是在佛法方面,说什么信什么,有什么信什么。是不是真的这样天真?也不是,就是傻!要知道,不是什么都有说得那么好,不是什么都有看得那么好。对于在学修的道路上已经站稳的人而言,没有事了,这都算什么?但是,有些人还没有站稳,容易倒下去。一旦倒下去了,再要站起来就难了。所谓陷阱,一旦你陷进去了,很难自拔。

犯者愿生悔,时时净罪业 倘若破戒,愿他能生起后悔之心,恒常忏悔,灭尽罪业。

忏悔是要发自内心的。否则,上师让你忏悔,你看上师的面子做了个形式上的忏悔,这就失去意义了。所以,大家忏悔的时候,要发自内心。作为生在末法时期的凡夫众生,我们很难做到不造业,也很难做到不犯戒,但是要忏悔!最好不过夜地忏悔。

若是你能发自内心地忏悔,一切罪业都能消除。业障没有功德,通过忏悔能消除,这也可以算是业障的功德。业障哪有什么优点?能忏悔、能消除,也可以说是它的优点。在佛面前,在上师面前发露忏悔,好好忏悔,这样就还有机会。

寿终生善趣,不复失禁戒 死后还能继续投生善趣,能获得人身,不再失毁禁行戒,再也不失坏誓言,不失坏戒律,精进修行,获得成就。也可以这样解释:以灭罪之力后世得到善趣。今生虽然没有解脱,但来世还要投生善趣,最好能得到人身,接着学修,最后获得成就。

相比之下,经常犯戒的人,若想成就,又差了。有的人今天犯戒,忏悔了,明天又犯戒,又忏悔了……总这样反反复复,今生很难成就。

如果能够即时忏悔,来世可以不堕落恶趣,获得善趣的安乐。我们最好还要发愿,愿他们来世还能继续获得人身,修持正法,最后获得成就。

愿智受尊崇,化缘皆得足,
心续悉清净,令誉遍十方!

愿智受尊崇,化缘皆得足 愿诸位智者——具有智慧,真正有讲经说法能力的人,受到别人的尊敬、爱戴,化缘均获得丰足。

这样的人应该要受到尊重,应该要受到恭敬。这样,他可以散发正能量,可以引导更多的众生。以前印度都要化缘的,现在不用化缘。愿他们得到众人的恭敬、爱戴,得到一定的供养利益。

心续悉清净,令誉遍十方 愿他们事事如意,相续完全清净我慢等烦恼,名声远扬十方!

尽管要恭敬爱戴这样的人,但是对这些人来说,自己不能傲慢啊。有些人还没怎么样,就开始傲慢了。稍微有一点影响力,有几个会拍马屁的人在身边说一些好听的话,就开始傲慢了,很了不起似的。这种人容易堕落啊。不能傲慢啊!大家要明白,这一切都是上师三宝赐予的,都是上师三宝的安排,要感恩啊!不能恩将仇报啊!

大家应该宣扬、赞叹这样的智者、大德,愿他的名声远扬十方。对这种人来说,他不要名声,但一定要有名声。为什么?他有名声,才会有说服力,有感化力。虽然这也要靠自己的愿力和修行,但我们作为弟子也好,作为旁观者也好,应该帮助这种人。他有名气是有意义的,他得到荣誉是有意义的,能够引导、利益更多的众生,能够弘法,能够利生,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寂天菩萨如是发愿,我们也要如是发愿。

愿离恶趣苦,以及诸艰困,
复以胜天身,迅速成正觉!

愿所有众生不要再堕落,感受恶趣的痛苦,无有三门的艰难苦行,以暂时胜过天人的身体迅速成就究竟正等觉佛果!

什么是“胜天身”?是人身啊!人身比天身还殊胜,人身超越天身。人的福报怎么能超过天人呢?神通也无法超过啊。人身怎么能跟天身比呢,为什么说“人身胜过天身”?人可以修持正法,可以获得成就。在这方面,人比天人还殊胜,还具备条件。

天人为什么不能修持正法,为什么不能成就呢?天人福报太大了,条件太好了。他们有神通,经常玩神通。现在世间的一些学佛人,追求世间的福报,还追求神通,完了!在没有看破、放下之前,这些都是修行的障碍,都是成就的障碍。如果你看破、放下了,没有事,黄金和牛粪等同,这些东西算什么啊?但是,在没有看破、放下之前,你就会贪着这些、这些会束缚你,令你无法精进地修持正法,令你无法获得成就。

人的福报没有天人那么大,修持正法、获得成就,容易一些。佛讲,唯有人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戒器。其中,北俱芦洲的人还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戒器,他们也是因为条件太好了,所以太散乱,太放逸。南瞻部洲、西牛货洲、东胜神洲这三个洲的人才是别解脱戒的戒器。所谓戒器,这些地方的人受戒才能得到戒体。戒是基础,没有戒学就没有定学,没有定学就没有慧学。

获得人身,尤其是暇满人身,这是大福报,大家要珍惜啊!

愿诸有情众,殷勤供诸佛,
依佛无边福,恒常获安乐!

愿一切有情常常精勤供养诸佛,依靠佛陀的无边福德,恒时获得快乐!众生都能供养佛,都能以佛的福德获得加持力,恒时获得快乐。

戊二、回向成为诸出世间意愿之因:

菩萨愿如意,成办众生利!
有情愿悉得,怙主慈护念!
独觉声闻众,愿获涅槃乐!

菩萨愿如意,成办众生利 愿所有菩萨都如愿成办众生利益!

这些菩萨若能如愿以偿就好了。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众生的利益,唯一的行持就是众生的利益,若是他们能如愿以偿,那众生就能获得利益,获得解脱。所以要发愿:所有菩萨的愿望都能实现。

有情愿悉得,怙主慈护念 愿一切有情均蒙受怙主诸佛慈悲垂念!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诸佛的慈悲垂念。

要相信佛在垂念着你,相信上师在垂念着你。若是真正具有信心,也是一种幸福啊!

独觉声闻众,愿获涅槃乐 愿所有声闻独觉都获得涅槃的安乐!愿都能够获得成就。

丁二、回向作者之自利:

作者寂天菩萨要为自己发愿了。

我未登地前,愿蒙文殊恩,
常忆己宿命,出家恒为僧!

我未登地前,愿蒙文殊恩 这是寂天菩萨的愿望:在我没有获得极喜地(也称为初地、登地、第一地)之前,愿蒙受文殊菩萨的恩德。

在没有登第之前,需要文殊菩萨的保佑,需要文殊菩萨的加持,但他没有直接说:“保佑我、加持我,文殊菩萨。”这是我们这些自私自利的人说的话,总是求加持,求保佑,自私啊!寂天菩萨怎样说的?“我能时时记住、时时忆念文殊菩萨的恩德。”一切来自于文殊菩萨,来自于智慧。了知真理,能够感恩,这才是真正的保佑,才是真正的加持。所以,大家想学就要学这些。

常忆己宿命,出家恒为僧 恒常能回忆宿世,获得出家身份!

都是冤冤相报啊!若是能回忆宿世,再也不会去做轮回的事情,再也不会贪恋世间。愿从今以后,生生世世获得出家身份。出家身份利于学佛修行,利于弘法利生。

这样一讲,在家的这些居士修行人会想:“是不是不出家就不能解脱啊?”在家人也不是不能学佛修行,不是不能解脱成就。因为寂天菩萨是出家身份,所以他喜欢,也愿意出家,这样利于修行,利于弘法,所以发愿生生世世能够获得出家身份。

剃头有意义,穿袈裟更加有意义啊!没有头发就OK了?穿上红黄色的衣服,不要认为已经很了不起了。什么叫真正“剃头”,什么叫真正“穿袈裟”啊?真正剃头不容易,穿上袈裟更不容易啊!

其实寂天菩萨已经成就了,但是在此处他这样讲是谦虚,实际上这是为所化众生如是发愿而说的,依此并不能证明寂天菩萨是个凡夫。也可以说,他是为众生而这样说的,这叫表法。

愿吾菲饮食,维生充体能!
世世愿恒得,圆满寂静处!

愿我仅以菲薄的饮食维持生命、补充体能!愿我生生世世获得圆满寂静圣地!

作为出家人,作为修行人,要知足少欲啊!填饱肚子,实现温饱就可以了,OK了,别讲究这个,讲究那个,好好地依止寂静处精进修行。

现在我们这些出家人比那些在家人事还多,比在家人要的还多,什么都要。虽然是在寂静处,但是心仍然散乱;外边寂静,但内心不寂静,有什么用?还不如一些在家的修行人,虽然他们的外境不够寂静,但他们的内心比较寂静,烦恼比我们少,事比我们少。我不是说所有的出家人,而是像我这样的不合格的出家人,就是这样的嘛。

不是外境要寂静,而是内心要寂静。内心不寂静,外境再寂静有什么用?

何时欲相见,或欲问法义,
愿我无障碍,面见文殊尊!

寂天菩萨的本尊肯定是文殊菩萨。他发愿:无论何时,想见或想请教一些法义的时候,愿我都能无有障碍地面见文殊菩萨!也就是说,自己想见文殊菩萨就能见到,想请教一些问题,就可以向文殊菩萨请教。

为于十方际,成办有情利,
吾行愿得如,文殊圆满行!

为了成办十方遍布虚空际的芸芸众生利益,愿我的行为也能像文殊菩萨的行为那样圆满行持!

自己的行愿跟文殊菩萨的行愿一样,圆满无碍,这样才能利益无边众生。什么意思?文殊菩萨是具有圆满智慧的菩萨,也可以说他象征圆满智慧。应该发愿,行愿都不离圆满的智慧。有智慧,才可以真正利益众生;没有智慧,再有权利、势力、才华或技术,没有用。弘法利生要靠智慧,不是要靠学问的。

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
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

乃至虚空存在、众生存在期间,愿我一直住在世间,遣除一切有情的痛苦!

有虚空的地方就有众生,虚空无边,众生无量。所以,虚空存在、众生存在的期间是没有遍际的,没有结束的时候。

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呆了,要去阿弥陀佛那里,再也不回来了。佛菩萨不是这样的,虚空界尽,众生界尽,利生的事业才可以竭尽。但是众生没有竭尽的时候,虚空没有竭尽的时候,所以他利益众生的事业也没有竭尽的时候。

也许有些人生怀疑:“那学佛修行有什么用?还是摆脱不了世间,摆脱不了轮回。”不是。你真正有成就的时候,“犹如莲花不着水,犹如日月不住空”。虽然身在世间,但是你不属于世间;虽然身处轮回里,但你不属于轮回。你不受世间的染污,也不受轮回的束缚,就行了呗!

为什么要那么分别呢?“身边的众生太讨厌了,一天也不想跟他在一起。什么时候才能见到阿弥陀佛啊?”这就是分别。

众生诸苦痛,愿悉报吾身!
愿因菩萨德,众生享安乐!

众生诸苦痛,愿悉报吾身 愿众生所有的痛苦全部成熟于我的身上。

大乘修行人、菩萨就要这样,而我们连谅解对方都做不到。应该这样思惟:是,他毛病多,愿这些毛病都转移到我的相续当中吧,只要他的相续清净就行了。他伤害我,没有事,只要他能够得到利益,能够获得解脱就行了。若是他这样做有什么业障、罪过,应该都成熟于我的身上,不要让他受果报。

你看,我们还天天发菩提心,还装菩萨呢。这样一对照,现在都装不出来了,差得太远太远了。差一点也行,但差得太远太远了,现在只能是欣赏欣赏,作为目标吧。

愿因菩萨德,众生享安乐 愿以菩萨僧众的威德力,使一切有情享受快乐!

菩萨才能真正利益众生,才能真正给众生带来快乐。愿以所有这些菩萨的威德力,让所有众生都获得快乐。大家要好好地依止佛,依止上师善知识。

丁三、回向共同所说之义:

愿除苦良药,一切安乐源,
教法伴利敬,长久住世间!

愿除苦良药,一切安乐源 解除众生疾苦的唯一良药是什么?就是佛法。你修持佛法,具有智慧,才可以解脱烦恼,解脱痛苦。为什么说是“唯一”良药呢?即使你世间的权利再大,财产堪比财宝天王,也解决不了烦恼,摆脱不了痛苦。即使你有再大的神通神变,也解决不了烦恼,摆脱不了痛苦。现在一听说谁有神通,都崇拜、追随啊,都不是解脱痛苦的方法。解决烦恼、摆脱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佛法,就是智慧。

教法伴利敬,长久住世间 愿佛法伴随恭敬利养而长久住于世间。弘扬正法,也得有这些助缘,要有人恭敬佛法,有人供养佛教的事业。有人恭敬,有人奉献,这样佛教才能兴盛,佛法才能久住。佛教兴盛了,佛法久住了,众生的利益、快乐也就兴盛、久住。所以,大家不仅要发愿,还要为此事付出、奉献。这样我们才可以让佛法久住,让众生恒乐。

丙二、忆念恩德之作礼:

礼敬文殊尊,恩生吾善心,
亦礼善知识,恩长吾功德。

礼敬文殊尊,恩生吾善心 最后,造论快要结束,写《入行论》快要落笔时,寂天菩萨顶礼文殊菩萨。以文殊菩萨的恩德,让我生起这样的善念。若没有文殊菩萨的摄受,没有文殊菩萨的恩德,我怎么能发心造论呢?我怎么能写出这样的论典呢?所以顶礼文殊菩萨,同时忆念恩德,

亦礼善知识,恩长吾功德 善知识的恩德比佛还大,因为他令你进入佛门,让你明白真理,帮助你破迷开悟,恩德无比。所以,这里也是忆念善知识的恩德,因为善知识有善知识的摄受,让我的三学的功德增长、圆满。没有善知识的摄受,怎么能有三学的功德;没有善知识的摄受,三学的功德怎么能圆满呢?

虽然也要忆念本尊的恩德,但更要忆念善知识的恩德。以前也讲过,从功德方面来讲,上师和佛是一样的;但是从恩德方面来讲,上师的恩德比佛还大。所以要忆念恩德,要报答恩德。

寂天菩萨快要落笔的时候,先顶礼文殊菩萨,忆念文殊菩萨的恩德,最后肯定也是视为最重要的,即顶礼善知识,忆念善知识的恩德。最后,功德圆满。寂天阿阇黎所作之《入菩萨行》至此善说圆满。

我们共用了108天的时间宣讲《入菩萨行论》。在听闻的过程当中,大家所受到的启发非常大。尽管我们很多人都刚强难化,但因为这部论典太殊胜了,多多少少也都得到了一些加持和成就,成就当然有大有小。

为什么人人都能受到启发,都能得到加持?为什么人人都有所成就,都有进步、突破?这就是寂天菩萨不共的功德,这是《入行论》的不共加持。难怪不分宗派,不分道场,都会学修《入行论》;无论哪个宗派,不论年龄大小,善知识们都会宣讲《入行论》。因为它有这样的魅力

我十几岁的时候在寺院就听过《入行论》,也给别人做过《入行论》的辅导,那时候就是个小孩,我们寺院也不大,我那么小就得到这样的传承,可以学修这样的论典,表明都重视这部论典。所以,希望大家以后也要重视。

虽然这次我们利用一百多天的时间来学修,但所掌握的、所得到的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还有更深的含义,有更多的内容,所以希望大家珍惜法宝,今后也要不断地学修《入行论》,将来也都能够弘扬这个传承。当大家有能力讲经说法的时候,能多讲讲《入行论》,多弘扬《入行论》,这样对正法久住,对众生的真实利益都有极大的帮助,有极大的利益。

这次,我用汉语讲《入行论》,对我来说,也是个挑战(若用藏语讲,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若大家都能重视,将来能够弘扬这个传承,我的这种努力和艰难就有意义了。

大家好好地学修《入行论》,将来好好弘扬《入行论》,这是报答佛的恩德的方法,也是报答上师的恩德的一种方法。希望都能够牢记!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