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入菩萨行论》讲记(106)[回向品]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1982
  • 分享到: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乙三(圆满结尾)分二:一、回向福德;二、忆念恩德之作礼。

丙一(回向福德)分三:一、回向所化他利;二、回向作者之自利;三、回向共同所说之义。

丁一(回向所化他利)分二:一、回向成为诸世间利乐之因;二、回向成为诸出世间意愿之因。

戊一(回向成为诸世间利乐之因)分二:一、为总利乐而回向;二、尤其为趋入佛教而回向。

己一(为总利乐而回向)分三:一、略说回向;二、为各别利益而回向;三、为共同之利而回向。

庚一(略说回向)分二:一、为利益而回向;二、为安乐而回向。

《入菩萨行论》快要圆满结束了,寂天菩萨也将功德进行回向。

为什么要回向?第一,无论做任何功德,若要究竟圆满,必须要如法地回向,这样才能够究竟、圆满。无论做任何善事,若要善始善终,也要如法地回向。只有如法地回向,善根和功德才能究竟圆满。

做任何功德、修任何善法都要有三个殊胜的摄持,这样才能圆满。首先,前行发心殊胜。前行要发菩提心,发殊胜的利他心。其次,正行无缘殊胜。在做功德、做善事的过程当中,尽量保持三轮体空的见解,即有无我和空性见解的摄持,这是正行无缘。最后,后行回向殊胜。只有将功德、善根进行圆满回向,才算善始善终,才能究竟圆满。

做任何功德、善事,不能缺少如法回向。若没有回向或没有进行圆满地回向,善根和功德不会达到究竟、圆满。

第二,若如法进行回向,功德、善根能够保证安全,能够真正存住。我们做善事、积累功德,若没有如法进行回向,容易失去这样的功德、善根。比如,当你生起嗔恨心、生起邪见,就会毁坏你所做的功德、善根。反之,若是能够如法地回向,已回向的善根、功德不会有毁坏,能够在阿赖耶当中贮存下来。

第三,若如法进行回向,所做的善根、功德不但不会毁坏或失去,甚至还会日夜增长。直至获得究竟的解脱,获得圆满的菩提果之间,功德、善根都不断地日夜增长。

可见,回向是不可缺少的修法,其功德和利益不可思议。

在此处,寂天菩萨也要将自己造论的功德和所积累的善根进行回向。

我们也应如此。虽然我们没有造论,也不具有寂天菩萨所积累的那么殊胜的善根,但是我们对《入行论》进行了闻思修,听闻词句,思惟《入行论》的内容,自己也修行了其中这些窍诀,闻思修《入行论》这部殊胜论典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讲法、闻法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所积累的善根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跟寂天菩萨一起做回向。寂天菩萨如是回向,我们也可以如是回向。

辛一、为利益而回向:

造此入行论,所生诸福善,
回向愿众生,悉入菩萨行。

能够令一切众生趋入菩萨行,也可以说,令一切众生都能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是寂天菩萨造《入行论》最终的目的,也是最究竟的意义。

正因为寂天菩萨有这样清净的发心,有这样清净的愿,所以无数后学者都通过学修《入行论》而发起菩提心、行持菩萨道,最后获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获得了究竟的解脱。

论典和论典不同,《入菩萨行论》有不可思议的意义,有不可思议的加持。我们在学修《入行论》过程中,也有甚深体会。不用说具有善根的一些众生,哪怕是如我一样刚强难化的众生,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感化,这都是源于它不共的加持。我们也不是没有学修过其他的论典,为什么这次有这样的感受?这也是基于寂天菩萨不共的加持。

在佛法最兴盛的时期,无论是以前的印度还是现在的藏地(以前在印度佛法最兴盛,现在在藏地佛法最兴盛),无论是哪个派,无论是哪个道场,没有不学修《入行论》的,没有不重视《入行论》的。宁玛派、格鲁派、噶举派、萨迦派等各派都会学《入行论》。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寺院,都会重视《入行论》的学习。为什么会如此?这也说明寂天菩萨有不共的加持。所谓的加持,也就是他当时的这种发心。

所以,大家做任何事情,发心是很重要的。无论是讲法还是造论,发心是很重要的。有了发心,就有力量了。比如《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它的词句非常平实、简单,都是生活化的语言,像聊天一样,但是它的加持,它对众生的吸引力、感化力都非常强。尽管是普通的一部论著,却有很大的力量,这就是加持。为什么能这样感化人呢?很多大德高僧都异口同声地说,著者华智仁波切绝对不是一位普通的凡夫,而是一位真正的大成就者。虽然他们没有见过华智仁波切,但是通过他所造的《前行引导文》,就能了知这个人内心的境界。

现在有很多“这位上师”“那位活佛”,但是都不好说是不是真正的成就者,这都很难判断。讲和讲不一样,写和写不一样。

讲法如是。有些人可以说是出口成章,但是真正利益众生了吗?真正感化人心了吗?尽管他掌握的理论多,尽管他很有才能,但是这里没有力量,没有加持啊。加持是看不到、摸不到的东西。只有有加持,有这样的能量,才可以入内心的,否则无法入心啊。这种能量或“加持”与每一位众生的心,尤其是与心的本性是一体的,所以就可以入心。

写东西也如是。印藏以及汉地都有很多学者,他们写过很多东西,但是这里没有力量,没有加持。而有些则不然,比如印度的寂天菩萨、藏地的华智仁波切等。再如汉地的六祖惠能,他连字都不识,但是他所讲的句句都是真理,句句都有加持。

大家学理论或者学仪轨,发心很重要。我当时学佛法,后来学汉语,都尽量地发愿,愿这些都能够用上,都能够尽量地利益众生。所以,现在虽不能说精通,但是可以说都用上了,多多少少也利益了一些众生。真的,这就行了。有些人修了一辈子的法,学了一辈子的知识,都没用上,都烂在肚子里了,这样没有用啊!现在有些人也是,即使你掌握的理论再多,再聪明,如果没有用来利益众生,有什么用啊?

所以,大家要发心。你掌握的理论多或少,你修的法多或少,这都不重要。好好地发心,这是最重要的。作为凡夫,尽管我们现在做不到发最清净的愿,但是要尽量地去发大愿,尽量地去发清净的心。境界也是,我们现在虽然没有真实的,但是可以有相似的,这样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有时候遇到对境的时候,虽然没有证悟真正的空性,但是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心里想一想,很管用啊。真的,我自己最清楚自己,自己没有真正证悟空性,所以没有真实的境界,但是明白了这些道理,也可以说是有一些相似的定解,即使不是长期串习,仅偶尔想一想,偶尔用一用,也很好用。

回向很重要。在此处,寂天菩萨发愿,以自己造论的功德、善根,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我们也如是,以我听闻、思惟和修持《入行论》的功德、善根,愿一切众生获得究竟的解脱,也可以说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大家对这些功德、善根不能执著,不能自私。你的善根已经回向给众生了,众生得到了这些善根,拥有了这些功德,都能够因此而获得解脱,获得佛果。你的功德、善根已经都给众生了,既然你已经没有这些了,还执着什么啊?

有些人认为,若是自己有功德、善根,自己就能够得到一些利益。希望以这些善根、功德,自己能够得到一些利益。有些人学这些论典,掌握这些理论,也纯粹是为了自己,心里想“我得多掌握点儿这些知识,然后在别人面前显摆显摆”“我得多掌握点儿这些知识,将来我得去给大家讲,让大家心服口服。”……这些都是私心。若是有这样的私心,没有善根,不是功德。若是有私心,不是纯善,因为这里夹杂了一些不好的东西。所以,不能有私心。

我们把善根、功德都回向给一切众生,不是回向给自己的亲人或家人,而是回向给一切众生。若是真能这样回向,那就没有私心了。这里不可能有我执,也不可能有我所执,这样哪来的私心杂念啊?

辛二、为安乐而回向:

前文是为利益而回向,下文是为安乐而回向。利益是究竟的,安乐是暂时的。

周遍诸方所,身心病苦者,
愿彼因吾福,得乐如大海!

“周遍诸方所,身心病苦者”:“诸方”就是十方,包括所有的空间。“身心病苦者”,就是遭受身心痛苦者。众生都有身心疾病,有的得的是身病,有的得的是心病。你觉得你没有病,是吧?怎么没有病?你这个病是心病,是一切祸害的根源啊。

“愿彼因吾福,得乐如大海!”:将功德、善根回向给十方所有的遭受身心疾病之苦的众生,愿他们获得如大海般无穷无尽的安乐。“大海”是比喻,以此比喻无穷无尽的安乐。

将功德、善根回向给所有的身心疾病者,愿众生得到的不是暂时的,而是无穷无尽的安乐。

愿彼尽轮回,终不失安乐,
愿彼悉皆得,菩萨相续乐!

“愿彼尽轮回,终不失安乐”:在没有获得佛之大乐之前,也可以说是在没有获得究竟的解脱之前,愿所有的众生始终不失去安乐。

这是菩萨发的愿啊,我们也学着菩萨发了这样的一个愿。

现在,当众生得到利益、获得安乐时,我们为什么不高兴,为什么心里不舒服呢?大家应该好好思维思维啊,是不是我们所发的愿都是空的、假的?自己最清楚自己,若是自己有这样的感觉,有这样的毛病,那就说明你所发的愿都是假的。正因为这个愿没有真心发出来,所以没有力量。

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这些业力的束缚呢?虽然发愿了,虽然发菩提心了,但是为什么还是违缘重重,障碍重重?这就说明不够真诚,不够清净。大家天天念《普贤行愿品》,天天发愿。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包括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愿,大家所发的愿够大、够圆满的了,但是都变成纸上谈兵,都变成空话了!

“愿彼悉皆得,菩萨相续乐”:愿一切众生获得菩萨所拥有的这种安乐,这样才永远不会失去安乐,才能做到始终不失安乐。

菩萨做任何事,都是在无比的喜悦当中做的。“菩萨”也分很多层次,但这里就是指已发菩提心的人。对一个真正发菩提心的人来说,他的行住坐卧、言谈举止都不离菩萨道,都不离六波罗蜜。

如《经观庄严论》中云:“具坚慈之施,即是布施乐,三界享用之,不及彼乐分。”发菩提心的人,今天若遇到具有困难的众生,他就要做布施的。他时时盼着有这样的对境,时时盼着有这样的机缘,一旦遇到有困难的众生,一旦遇到需要帮助的机缘,他会欣喜若狂。哪怕是还没有真正进行布施,仅仅是听到要饭的声音,或看到要饭的这个人,这时他内心当中所生起的喜悦,世间的任何喜乐都无法与其相比,都不及其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若他真正做了布施,当对方得到利益的时候,他内心所产生的喜悦就更不可衡量了。

我们都是发菩提心的人,看到要饭的乞丐,唯恐避之而不及,都躲呀,要么就说这个说那个的。而菩萨做布施,有无比喜悦!

菩萨持戒,也是喜乐无穷。你看我们持戒,难受啊。若是那么艰难的话,何必呢?这就说明心还没有发出来。口头上说是要出家、要受戒,都是跟着别人而已,有意义吗?干脆一点儿吧!

对于真正发菩提心的菩萨而言,持戒是万分喜悦,完全是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啊,会有压力吗?我说过,持戒不会有压力,持戒不会带来烦恼。如果你持戒,却给你带来了烦恼,那还叫持戒吗?戒是什么?戒是净,清净。

你看现在我们受戒,越受戒烦恼越多。有些人可以这样坚持,再坚持,控制,再控制,表面上看还比较清净,还有点儿功德,就开始傲慢,“我是出家人”“我是比丘(尼)”……这有什么啊!比丘(尼)又怎么了?看看你的烦恼有没有减少?你内心的这些分别念有没有减少?若是没有的话,那没有多大意义啊。

所以,大家出家、受戒都得慎重考虑。既然出家了、受戒了,那就得做一个合格的出家人,就应该好好地守持戒律。守持戒律,控制不行,要明理啊。

菩萨具足精进,比如修任何法、做任何善事,都是法喜充满啊。而我们都是自作主张,喜新厌旧。无论是法还是仪轨,对新讲的、新传的,就有点儿兴趣,慢慢就淡了。没有这样的,都是要持之以恒的,一日如百日,最后才能够获得成就啊。

为什么这么分别,为什么这样漂浮不定呢?也是发心不到位,也是不明理啊。若是明理,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扫院子、烧锅炉,都是消业,都是积福。若是没有发心,即使你天天打坐、观修,也不会有任何成就。

在一个清净的道场里,都是道;在一个清净的道场里,都是法。而你们都是“这个我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现在都说自己要“实修”,什么叫实修?念点儿咒语、上几座,那是实修啊?说“注重实修”,不愿意扫院子,也不愿意上斋堂。你看,越学越糊涂了!我在十年前就讲过这个情况:越学越糊涂,越修越不精进。现在就是这样啊!你明白什么了?你的确是掌握了几个偈颂、会操作几个仪轨,但是这有什么啊?像在社会上的学校里学习一样,这跟佛法没有关系,跟修行没有关系。

对治烦恼才是佛法,改变习性才是修行。若烦恼依旧,习气依旧,即使你学得理论再多,跑得道场再多,也没有用。真正的佛法在哪里?在世间。真正的修行在哪里?就在生活中。一点一滴都是佛法,一点一滴都是修行。生活的点点滴滴,哪个不是修行!世间的万事万物,哪个不是佛法,哪个不是从法身当中显现的,哪个不是觉性啊!

菩萨修禅定也是喜悦无穷啊。菩萨一上座,就可以享受这种无穷的喜悦。你看,我们上座时,要么外散,要么内收。上座没一会儿,心就跑了,跑到东家,跑到西家,东南西北四处游荡,终于收回来的时候,就到时间了。这是外散。或者内收,在那困得打瞌睡,从梦中醒过来时,就要结座了。心无法能够安住啊。若心不安住,能有喜悦吗?上早课、晚课也是如此,十分勉强。修法本来是一种享受。以前我给大家讲过一些早课、晚课的内容,课诵的字字句句都有甚深的含义,你边念边思惟,边念边观想,心完全投入进去,才能感应道交,才会有那种无比的喜悦。但是大家都不听,尽管对仪轨、偈颂念得都很流利了,甚至会背了,但是有什么用!

菩萨,发菩提心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法喜充满,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法喜充满的。这就是“菩萨相续乐”啊。

此处,愿一切众生都拥有菩萨连续不断的安乐。

庚二(为各别利益而回向)分二:一、回向恶趣众生;二、回向善趣众生。

辛一(回向恶趣众生)分三:一、为地狱众生而回向;二、为旁生而回向;三、为饿鬼而回向。

壬一(为地狱众生而回向)分二:一、愿痛苦自息;二、愿以他力而息。

癸一(愿痛苦自息)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子一、略说:

愿诸世间界,所有诸地狱,
彼中诸有情,悉获极乐喜!

将功德、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这里主要指地狱众生。十方三世都有地狱。极乐世界无处不在,地狱也是无处不在。若众生的心不清净,一些相当的业力现前,当下就是地狱,可以说处处都是地狱。若是众生心地清净、福德圆满,当下就是极乐世界,可以说处处都是极乐世界。

愿一切地狱众生获得极乐。若一切地狱众生心地清净了,地狱也可以变成极乐世界。在地狱中遭受痛苦的这些众生也是我们宿世的父母,愿他们早日能够解脱,都能够得到极其殊胜的安乐,愿地狱变成极乐世界。

子二、广说:

愿彼寒者暖,亦愿菩萨云,
飘降无边水,清凉炙热苦!

将善根、功德进行回向,愿八寒地狱的众生立即获得温暖,摆脱八寒地狱。愿一切八热地狱众生立即获得清凉,摆脱八热地狱。从菩萨的福德愿海中,飘降无量无边的甘露,沐浴八热地狱的所有众生,都能立即感受到清凉,立即摆脱八热地狱的种种痛苦。

我们经常口头上说“利益众生,利益众生”“愿一切众生获得解脱”,没有用啊!这些心不是谁都可以具备的,是要炼的。为什么我们所发的愿都变成空愿了?因为我们没有这样修炼过啊。我们应该仔细地思惟八寒地狱众生所感受的痛苦,然后发愿,愿他们获得安乐。就如偈颂中所讲,思惟菩萨降下甘露,沐浴着地狱众生,这些众生一个个都获得了解脱。

愿彼剑叶林,悉成美乐园,
铁刺树枝干,咸成如意枝!

不仅有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还有近边地狱等。愿剑叶林变成美丽乐园,立即息灭这些痛苦,众生都获得无比的安乐。剑叶林里的铁刺树枝干,都变成如意树枝干,都结满各种珍宝果实,满足众生的需求。也可以说,地狱变成极乐世界了。

愿狱成乐园,饰以鸥鹅雁,
悦音美飞禽,芬芳大莲池!

愿地狱变成乐园,其内有海鸥、天鹅、大雁等各种吉祥鸟,它们发出悦耳的各种妙音,以此作为装点、装饰。本来地狱中有很多乌鸦、鹰鹫等,它们用铜嘴、铁嘴来啄食众生,吸食众生的血,此时都变成了这些吉祥的鸟,发出悦耳的妙音,声音里都在宣扬佛法。

愿地狱内炽热的铁汁等都变成大莲花池,芬芳妙香。地狱各处变得赏心悦目!

愿煨成宝聚,烧铁成晶地,
怖畏众合山,成佛无量宫!

祈愿煻煨炕变成珍宝聚,处处烈火燃烧的铁地也都变成平整如掌的水晶地。八热地狱里的众合山都变成无量宫殿,即佛菩萨所在的清净坛城。

岩浆石兵器,悉成散花雨,
刀兵相砍杀,化为互投花!

愿地狱里的热炭、燃石以及各种兵器,从今以后均变成纷纷缀下的花雨。复活地狱里的众生一见面就互相砍杀,愿相互兵革相斗从今起变成为游戏投抛的鲜花。彼此用来砍杀的刀等兵器都变成献花,心底的这些怨恨即时消除,互相都发慈悲心。

陷溺似火燃,无滩河众生,
皮肉熔蚀尽,骨露水仙白,
愿彼因吾福,得获妙天身,
缓降天池中,天女共悠游!

愿沉溺在如烈火般炽热的无滩河(地狱中的河)中,皮肉焦烂、骨白如水仙花般的众生,以我的善业力,立即获得天人妙身,与诸天女一起缓缓悠然而游戏,立即享受人天的安乐。

大家就要这样仔细地观想。除了这里讲的,我们还可以对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逐一地观想,然后发愿。

癸二、愿以他力而息:

此处主要讲金刚手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三大怙主,通过他们的威德力,消除地狱的痛苦,所有地狱众生都能够获得解脱。

云何此中隼,卒鹫顿生惧?
谁有此妙力,除暗生欢喜?
思已望空际,喜见金刚手,
愿以此欣喜,远罪随密主!

突然间,那些阎罗狱卒们以及以业力而显现的恐怖铁鸟等惊恐起来,刚才还正在折磨地狱的众生,现在突然都害怕了,到处躲藏。是谁的威德力令地狱的阎罗狱卒以及恐怖的显现都惊恐万分,而令众生立即消除了恐惧,内心当中自然而然生起了欢喜?这是怎么回事,是谁的威德力呢?

想到这里,不禁向上观瞧,原来是金刚手菩萨!众生都不由得欢欣喜悦,以此善根,立即获得解脱,跟随金刚手菩萨往生。金刚手菩萨是密法的主人,所有甚深密法都是通过金刚手菩萨传下来的,所以称他为“密主”。

自己的功德善根要进行回向,同时也要发愿。愿地狱里显现金刚手菩萨,金刚手菩萨比较有威力,通过金刚手菩萨的威德力,消除地狱里恐怖的现象。众生都对金刚手菩萨生起了无比的信心,都获得了解脱,跟着金刚手菩萨走了。

下面是观世音菩萨。

愿狱有情见,香水拌花雨,
自天迅飘降,熄灭炽狱火,
安乐意喜足,心思何因缘?
思时望空际,喜见圣观音!

地狱众生都见到天空自然迅速飘降带着芬芳香味的花雨,熄灭了地狱炽热的火烬,众生骤然获得安乐而心满意足。这是怎么回事?这是谁的加持力?想到这里,抬头一看,喜出望外地见到了如是的作者——手持莲花的观世音菩萨。原来是观音菩萨显现了,原来是观音菩萨加持的,地狱的众生因此都获得了安乐,获得了解脱。

自己的善根、功德进行回向,愿观音菩萨出现在地狱里,消除地狱的痛苦。地狱众生对观音菩萨生起欢喜心。你看,地狱众生都突然看到带香味的花雨,同时,地狱炽热的火烬都熄灭,众生都获得了安乐,都心满意足。“哦,这都是源于观音菩萨的加持!”众生由此生起了欢喜心。要有这样的过程啊。

我们为什么要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呢?为什么要经常思惟这些内容?哪怕是生起一刹那的欢喜心,所得到的善根、利益也是不可思议的。

谁能息灭众生内心炽热的烦恼,谁能令众生了知真理,谁能让众生获得究竟的安乐,那才是值得我们崇拜、尊重的,才是值得我们跟随和依止的。现在,就是看谁名气大,谁长得英俊,就去跟随。这统统是贪心啊!说的还好听,“长得庄严”“众所周知”……这都有什么啊?难道众人都知道的,就绝对是成就者?不一定吧。真正的成就者,如以前的华智仁波切,就是个乞丐;玛尔巴上师,就是种地的。尽管这都是谁也无法衡量的,但是不能靠有名望、有势力等这些标准而判断说是成就者、再来的,这都是不可靠、不正确的。

路得自己走啊,什么最终都得由自己做选择,谁也不勉强谁,但是希望大家都要有取舍的能力。

下面是文殊菩萨。

愿狱众有情,欢呼见文殊,
友朋速来此,吾上有文殊,
五髻光灿灿,已生菩提心,
力能灭诸苦,引乐护众生,
令畏尽消除,谁愿舍彼去?
彼居悦意宫,天女齐歌颂,
着冠百天神,齐礼莲足前,
花雨淋髻顶,悲泪润慈目!

愿地狱众生情不自禁失声呼喊,因为他们突然见到了文殊菩萨。

刚才还在痛苦的煎熬中,很意外地在上方虚空中见到了文殊菩萨,所以就情不自禁地呼喊:诸位朋友啊,不要害怕,迅速来这里,快看,在我的上方有文殊菩萨,在我的上方有以其威德力赐予离苦得乐救护一切有情的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具有能力遣除地狱痛苦,放射着光芒与慈悲,头上五髻金光闪闪。

在头上突然显现了文殊菩萨,于是呼喊地狱的其他众生都来看:“具有威德力的文殊菩萨在我上方,他可以让我们离苦得乐,他是真正能救护我们的菩萨。你看他金光闪闪,多么殊胜!能令一切怖畏荡然无存,都消失殆尽。”

众生一见到文殊菩萨,就生菩提心,能灭一切诸苦,引来无比安乐。一切怖畏都没有了,为什么?因为文殊菩萨指的是智慧。若是有智慧,一切恐惧就没有了;若是有智慧,一切痛苦也就息灭了。无有恐怖,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什么能除一切苦?就是文殊菩萨,就是智慧啊。怎样才能远离一切怖畏,摆脱一切恐怖?就是文殊菩萨,就是智慧啊。

谁会失去这样殊胜的一个所依啊?若是有心者,谁会离他而去?

我们现在亲近道场,亲近善知识也是如此。若是真正能让你产生智慧,真正能让你领会佛理,真是无价之宝啊,无论怎样,都不能舍弃,不能离他而走啊。这是自己修来的福报,要珍惜,即使他人不珍惜,自己要珍惜!

文殊菩萨安住在舒心悦意的无量宫殿,各种天女唱歌赞颂,众多天神都在文殊菩萨的足下礼拜、磕头。

文殊菩萨一见到众生在受苦,一见到地狱的这种状况,就生起无畏的悲心,流泪浸润双目。

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都是一样,为什么那么爱哭呢?内心里有无伪的悲心啊。他们的心是软的,眼里都含着泪,为什么?这些众生日日夜夜遭受着痛苦,却还这样颠倒。

你看,我们有些人,内心就像石头、钢铁,没有办法浸软。即使看到众生再受苦,也像理所应当、活该似的,无动于衷,哪有流泪啊?一讲上师三宝的功德,也是如此,没有任何触动。这种人很难成就啊。

复愿狱有情,以吾善根力,
悉见普贤等,无碍菩萨云,
飘降芬芳雨,清凉复安乐,
见已彼等众,由衷生欢喜!

以我的善根,愿一切地狱有情见到普贤菩萨等(刚见到了金刚手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即还有弥勒菩萨、地藏王菩萨、虚空藏菩萨、除盖障菩萨。

八大菩萨利益众生,都有不共的方便,都有不共的加持。所以,愿他们以各自的神变力所涌现的乐云,普降悦意、清凉、芬芳的妙雨,众生由衷生起欢喜。生欢喜心很重要。若是没有生欢喜,就不可能得到这种加持力。也不可能不生起欢喜心啊!

壬二、为旁生而回向:

愿彼诸旁生,免遭强食畏!

旁生道也有各种各样的痛苦,但是最严重的就是互相吞食,时时处于恐惧的状态,内心得不到一丝的安乐。

大家看看《动物世界》就能了知,哪怕就吃一口草,也得东张西望,这就能看出它的内心是多么恐慌和不安,非常痛苦啊!我们没有仔细地去了解过,更没有去接触过。虽然现在很多人爱宠物,但是也都是当玩具而已,没有真正去体会它的感受,没有为它着想过,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喜好。

将善根、功德统统回向,愿畜生道的这些众生获得安乐,立即远离互相吞食的畏惧,消除内心的恐惧,都能获得真正的安乐。

若仅仅给这些旁生一点儿吃的,有时间时逗一逗它,就认为对它已经很关心,很了不起了似的,这样怎能利益这些众生呢?只有真正能够体谅它们的痛苦,真正能够为它们发一颗清净心,才能真正利益它们。

壬三、为饿鬼而回向:

复愿饿鬼获,北俱卢人乐!
愿圣观世音,手出甘露乳,
饱足饿鬼众,永浴恒清凉!

饿鬼有空游饿鬼和隐住饿鬼。隐住饿鬼又有内障饿鬼、外障饿鬼、特障饿鬼。这些饿鬼主要是感受饥渴之苦,有时候也感受一些炙热的痛苦。

愿饿鬼众生能像北俱卢洲的人们那样,无有不得饮食的痛苦,安乐无比!北俱卢洲的这些人很富裕,愿饿鬼众生如他们一样,吃喝都应有尽有,安乐无比。

愿圣者观世音菩萨手中洒下的甘露乳汁,一切饿鬼众生都能无碍地获得,令得满足。愿甘露沐浴他们,从而令他们恒时感受清凉,脱离恶道,获得解脱。

将善根、功德都回向给三恶道的众生,令他们都能获得安乐,都能获得解脱。然后发愿,以这些善根、功德,愿众生获得解脱,获得恒常的安乐。什么是悲心、愿力?这样做了,才会有,否则不会有的,说一些空话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大家实在一点儿,做到哪就算到哪,不要装了。凡夫就是凡夫,有些做不到也是正常的,但是自己知道就行。自己知道自己在哪个层次,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修行人,这也是一种进步,这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修行。

真的,能不能变化一点儿啊!烦恼习气怎么都越来越重了呢?

好,今天讲到这。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