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要认识到闻思的目的是为了断除烦恼而修行
《谈谈闻思修和再谈闻思修》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
现在很多人学佛只是在研究佛法,在文字上下功夫,好一点的,在理论上思维、总结一下,以为道理通了就什么都已经搞定了,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学的了。其实佛法最大的价值,是在修行的时候,能够直接有效地对治众生相续中的我执和烦恼,因此闻思是为修行服务的,是在为修行打基础。修行这个阶段才是真正展现出佛法的强大力量的时候。
对广大的初学者来说,修行的内容,主要就应该围绕在断除对自他危害最大的自私自利和自我为中心的念头,以及断除贪欲心等种种粗大的烦恼上。
因为凡夫一直以为有一个像在做老板一样的我,认为我是一切起心动念的动力或根源,因此一切的起心动念,和一切身口行为,都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我执基础上进行的。还有,我执中的我所执表现得也很明显,比如有些人会产生我的家庭、我的亲朋好友、我的同事、我的学生、我的民族、我的上师、我的佛法、我的弟子等等的执著,只要众生认为是属于我的东西,会不顾是非曲直地去偏袒和维护,对于认为那些不属于我的,则会表现得很冷漠,甚至会有排斥。
尤其是在追名逐利的时候,大家知道这很明显是因为我执而引起的,即使是闻思修行、行持善法这些看起来和名利无关的事情,其实对一般的凡夫来说,也都是为了满足内心深处的我执,只是那样的我执比较微细,隐藏得比较深,一般人发现不了。
大家可以和色界的大梵天来进行比较,一般的人对于他人的慈悲,很难超过大梵天,大梵天对欲界诸众生为什么会有那样比较大的慈悲呢?因为碰巧的原因,大梵天误以为这些欲界的所有众生都是他所创造出来的,因此他把欲界的一切众生执著为自己的子女了,所以就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慈悲。现在正在行持善法,利益他人的道友,也可以反观一下,你们心中有没有大梵天那样对他人的善良、耐心、包容等等的慈悲,即使已经生起了这样真切的慈悲,如果没有经过佛法的引导,那它其实还是从内心里非常顽固的我执和我所执所引起的,这和出世的解脱并没有关系。
因此如果不树立起出离心和世俗菩提心加以对治,或者不以般若空性慧或者胜义菩提心进行对治,那么所有善行就像被毒药染污了一样,实际上都是在为我执在做服务,并不能形成三乘菩提的殊胜资粮。
但是这个“我”到底有没有呢?其实是根本不存在实质的东西,连凡夫最执着的俱生我,就是没有认识到五蕴皆空的真相,而凭空根据五蕴而增益出来的一种幻觉。听到这样无我的法义,很多人会很奇怪,没有了我,那么是谁在造恶行善,谁在感受苦和乐,现在又是谁在听法,谁在积累资粮,谁在证悟成佛呢?
其实从无始到现在,一切众生的一切业都是五蕴中的各个蕴聚在做的,其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行蕴和识蕴。比如造恶的主要是行蕴中的烦恼心所,造善的主要是行蕴中的善心所,感受苦和乐的是受蕴心所,在听法和积累资粮、修行等的主要是行蕴中的心所和识蕴的心王,所有这一切,都根本没有一个是我所做的。
这样看来,我执的危害性很大,如果没有对治,那么它会将一切善行都染污掉。另外我执又完全可以被对治掉,因为它所执著的所谓的“我”,是根本不存在的幻觉。所以现在在学佛的人,都应该将我执,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以及各种烦恼等粗大的相作为修行对治的目标,争取早日以无我正见的摄持下修解脱道,以如幻如梦正见的摄持下集资净障,以般若的三轮体空正见的摄持下行菩萨道,来形成清净的弘法利生的殊胜事业。
在许许多多佛经中,都强调了闻思必须落实到修行上的重要性。《楞严经》中阿难禀告佛说:“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阿难尊者虽然广闻博学,但是没有修行,因此险些被摩登伽女迷惑,事后阿难尊者在佛前痛加忏悔,并说出了“若不修行,与不闻等”的深刻教训,确实值得大家反思。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中说:“若有菩萨发菩提心,菩提所摄,言欲作佛,于多闻中而不勤修,诸众生中最为无智。”有菩提心志向的人,更应该会对治自己的我执、烦恼,才能够早日直接利益很多众生。但如果只是听闻对治的方法,而不去修行而落实,经中就说这是最没有智慧的人了。
《华严经》中也以四个形象的比喻开示了,只是听闻不进行修持的过失:
“佛子善谛听,所问如实义,非但积多闻,能入如来法。
譬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不能如说行,多闻亦如是。
譬人大惠施,种种诸肴膳,不食自饿死,多闻亦如是。
譬如有良医,具知诸方药,自疾不能救,多闻亦如是。
譬如贫穷人,日夜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多闻亦如是。”
只是多闻,但不以闻思的智慧来修行,就像一个人在河中漂流,因为害怕溺水身亡,而不敢喝水,导致渴死;也像一个人给别人做了种种的美食,但是自己不知道吃,而导致饿死;也像一位良医,精通各种医术,但是不会医治自己的疾病;还像一个贫穷的人,日日夜夜为他人数钱,但自己却一贫如洗。《华严经》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揭示了只是听闻、思维法义,不去真实修行,是没有智慧而愚痴的事情。
《大宝积经》中佛给富楼那尊者开示了四种学法的方法,经中说:“佛告富楼那:菩萨有四法,则能修筑多闻,犹如大海不可竭尽,常能修筑多闻宝藏,能于诸法得决定义,于诸语言善了章句。何等四?菩萨求法,……求已诵读,诵读已正忆念,正忆念已,如所说行。富楼那!菩萨有此初法,则能修筑多闻,犹如大海不可竭尽,常能修筑多闻宝藏,能于诸法得决定义,于诸语言善了章句。”这四种方法是:一、勤求佛法;二、求已读诵,即将佛法熟读牢记;三、读诵已正忆念,就是不断忆念思维,力争通达法义;四、通晓之后,如所说行,即安住于佛法的所诠义中进行修持。
闻思经论的根本目的,就是修行而对治我执和烦恼。不管是在家居士还是出家僧人,不管是学哪一个法门,不管是参加了般若、或道次第、净土、修心等哪个班级,只要是以殊胜的因缘现在遇到了佛菩萨的经论,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要以对治我执和烦恼。今天这样和大家说这些,不是说我自己已经断除了我执,像圣者一样没有人我执著,没有傲慢心,没有贪嗔痴的烦恼,在那么高的修行境界里和大家讲。的确我也是一个凡夫,但是我闻思以后得到的一个心得,就是不能上我执的当,被我执骗了,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否则一切的所作所行全都变成了非法行,全都和解脱背道而驰。这个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的身体,和心相续里充满了烦恼、业障、苦,和自私自利,这样的身心上哪里有值得恭敬、赞叹,值得自豪的地方呢,但是这样的身心运用到闻思修行上面,间接来护持佛法、利益众生,就会产生巨大的价值。修行越好的人,越不会去求世间名利,他们没有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自私自利心,是以彻彻底底看破放下的智慧来做弘法利生的事业。导师佛陀宣说八万四千法门,全都是为了让众生用来修行,调伏自己的心,对治我执,断除烦恼,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众生修行了这样的甘露妙法后,能够彻彻底底地推翻所有轮回杂染的境界,凡夫天翻地覆一般地变成圣者,一切的我执、一切的自私自利,一切的自我为中心而引起的烦恼和业障,全部被清除得干干净净,在这样的智慧中弘法利生。我虽然没有修行成就,也并不是高僧大德,但是从闻思上来讲,依止了上师法王如意宝二十多年后,闻思了极其殊胜的佛法,现在回顾来看,确实没有用闻思来搞世间法,没有将佛法用来增上自私自利和我执,可以说没有学坏。而且特别向往修行,一心清净地对三宝作闻思修行的法供养,有时候做的梦也是和闻思修行相关的,我想这一点是导师佛陀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成功培养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