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讲记-断烦恼品第六

《中观四百论讲记(二)》 ︱ 圣天论师.造 ︱玄奘大师 法尊法师.译 ︱ 智圆法师.讲授 ︱

己三、于不可意境断嗔之方便 分二:一、于所断思惟嗔恚过患而断;二、于能断思惟安忍功德而断。

不可意境,是能引起凡夫不悦意感受的境。凡夫贪著悦意的感受,而对一切阻碍悦意感受生起的境,都视为是对“我”的损害,为维护这个虚妄所执的“我”以及“我所”,而生起了嗔恚。

断除嗔恚,可以有众多的方便,如修习胜义空性、慈悲及菩提心等。这里,圣天菩萨给我们开示嗔恚的过患,以及安忍的功德,使学法者认识到,面对不可意境的时候,生起嗔恚,不但没有利益到自己,恰恰是对自己的巨大损害;而保持安忍,断除嗔恚,并不会使自己受到损害,反而是对自己的最好保护。

庚一、于所断思惟嗔恚过患而断

无能而嗔恚,唯使自己丑,

有能亦无悲,说此最下等。

颂文直解

对强者生起了嗔恚,因为没有能力去损害,只能咬牙切齿,黑着脸,皱着眉,但是这只会使自己变得很丑陋;而对于弱者,自己有损害的能力,并且毫无慈悲地嗔恚和损害的话,这种人被称为是最下等的人。

释义

这个偈颂指出了嗔恚不但不能利益自己,反而对自己有损害。面对力量强的人,虽然心中生起了嗔恚,但是又不敢发泄,只能强忍下来。于是这股怨气,就表现在了身体上,使得五官变形,呈现出丑陋之相。而且如果这股怨气长时间郁结在心中的话,还会损伤内脏,对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而对于力量比自己弱的人,如果去发泄怒气,恃强凌弱的话,则会被社会舆论谴责,说为是下等人的做法。而如果在欺凌他人中害死了他人的话,则更是会被谴责,说为是下等中的下等了。

因此嗔恚,无论如何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那么如何能让人息灭嗔恚呢?圣天菩萨通过接下来的教导,使人们自己明白嗔恚是毫无理由的,这样就能主动去息灭嗔恚。

说不悦意声,能净昔作恶,

愚蒙不善士,不乐自清净。

颂文直解

据说粗恶语等的不悦意声,能够清净自己往昔所作的罪业,而那些愚昧不善的人,却并不乐意以此来清净自己的罪业。

释义

佛法经论中说,听到不悦意的声音,是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成熟的结果,这是自作自受的事情,并没有可以生气的理由。而且,这些骂声,能够净除往昔的罪业。净除往昔的罪业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今后违缘减少,顺缘增加,这是对自己极为有利的事情,是送上门来的一个加持。但是不知道这个巨大利益的愚昧之人,还以为自己吃了眼前亏,一定要去反唇相讥,去报复,因此他们就把这么好的机会丢失了,把好事变成了坏事。月称菩萨举譬喻说,这就像一头牛年老生病了,放牛人喂药给它吃,牛却以为这是要毒死它,一怒之下反而把放牛人给踩死了。

大家以前可能像这头牛一样,做过很多次愚笨的事,但是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变得有智慧。大家应该在心里掂量一下,如果你现在听到有人在说你的不是,你心里直接的反应是什么?如果是被伤害了,并且习惯性地生气、要找别人去算账,那说明你还没有信受这个法义。如果你的直接反应,是“太好了,谢谢你给我来净除业障”,这样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三宝弟子。

设问:虽然粗恶之语能净除自己的恶业,但是实在太难听了,因此心里还是难以完全接受。

答:

所闻不悦意,自住无损恼,

故从分别生,妄执由他起。

颂文直解

这些粗恶语,尽管听起来不悦意,但是它们自身却住于无损恼的体性,因此粗恶语的损恼,仅是从自己的分别所生,凡夫却妄执为由他人而引起。

释义

语言是人们用来造口业的媒介,是表达人们思心所的工具。语言本身和它所表达的含义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只是人们依靠分别心,假立出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柱子”这个词,以及它的发音,本来与起支撑作用的建筑构件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人们假立了这两者的对应关系,所以只要一说“柱子”,就会在串习成熟的分别心前,显现出柱子的样子来。而对藏人来说,说“柱子”就听不懂,只有说“嘎瓦”,人们才会知道是这样的意思。

那么骂人的话也一样,本身也是没有任何侮辱人的含义。骂的人,无法直接表达他的嗔恚,于是希望借助于骂声,来达到目的。当这个骂声进入到你的耳根,呈现在你的耳识的时候,也只是一堆没有任何含义的声音。这个时候你的第六分别识起了作用,参照以往的记忆,把这个声音判断为是对方对自己的侮辱,于是产生了不悦意的感受。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骂声其实没有不悦意的自性,只是听的人根据以往累积的经验,对骂声凭空增益出损恼的自性来,把它变成了不悦意。但是世间人不知道这个结果是自己的分别心搞的鬼,反而以为是他人造成的,从而在心里生起了嗔恚。

比如一个汉族人,听不懂英语或藏语,旁边有很多人在用英语、藏语说他的过失,甚至在讨论要把他打死等等,这些声音他都听到了,但是他的第六意识不会生起分别、执著,他也就不会生起嗔恚的烦恼。所以声音在自性上并没有损恼性,如果有的话,那么骂的人自己的耳根也听得到,那也会被这些声音伤害,心里也会生起苦恼。但实际并非如此,这说明声音并没有损恼的自性,因为分别、执著才产生不悦意,继而产生嗔恚烦恼。

所以,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当听到骂声的时候,应该要感激对方。如果心里还有被伤害的感受,那就还要提醒自己,自己已经歪曲了这毫无意义的声音,分别出了本来没有的损恼性质,并错误地将矛头指向了别人,因此应该去除自己的分别和执著。这样才会真正与所谓“骂声”的真相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