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力倡修学《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讲记(一)》 ︱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 译 ︱ 智圆法师 讲解 ︱

《念处经》是佛以现量观照之智如实给予的指示。它的篇幅巨大,这一特点在转心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这大量的章句是观修暇满、无常、业果、轮回苦等极重要的素材,是辨别缘起、善恶、有漏、无漏等的依处,是发起出离心、大悲心等的殊胜因缘。有了这些素材,修行人的思维、观察才会非常具体、富有内涵。如果字句很少,心刚刚有一点动摇就结束了,心的转变也会随之停止。正是依靠这么充分、广大的量,心才能逐渐地苏醒。一分一分地学习就是在一分一分转心,这样一分一分地积累,慢慢地会害怕,会感觉处境不妙,短视的眼光渐渐的变长远,胸襟见识都会扩大。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培养,人会彻底清醒过来,认清六道轮回从下到上整个全是苦性,非常具体的看透这个真相。这就给修解脱道筑下了坚固的基础,真正换掉了心中的观念系统,无论修下士、中士、上士就都有根基了。这时说畏惧轮回是真畏惧;说皈依真是拼了命的要皈依,是一心的皈依;说出离就毫不沾染世间八法;说悲心确实是悲愍整个世间界;说求道的愿望,的确是想从这个无始无终、欺诳的循环里尽快解脱,毫不留恋;说到暇满,也知道眼前这个石火电光般短暂的好时光特别难得,一定要珍惜,一旦失去就再也得不到这样修道的机缘;要说到无常,确实看到因为业的轮转一下子就没有了,哪里有真实的?说到欺诳,的确可以看到所谓乐唯一是假相,能彻底看穿。要说与现世的情形相比较,下面有三恶道,上面有修罗和天人,目前人世间几十年的享受就很微不足道,没有意义。这么一点享乐,跟天比那不知道差多少万倍,何必为此浪费暇满。说到苦就看到整个轮回就是一大苦轮,不停的旋转,一时是下界的苦苦,一时又是上界的坏苦、行苦,不离这个苦的循环。

这些不必找什么窍门,或者寻思便宜的方法,就只要守住《念处经》下死功夫。佛是一鼓作气说完的,从下而上,一道一道地说过去,你跟着去看就好了。整个全都看过了,心事就了了,相续中的疑惑、不确定就全没有了。这跟没看或者只看一部分未得定论是完全不同的。

佛道最初的关键就是认识六道轮回、认识苦,没有这种认识,就绝对没有真实的佛法。修心引导结合具体的经教来融会贯通,才能获得精义。

通常讲修罗苦、天苦都是在要点上描述,或者介绍几个场面,对细节都没有详尽的分析。仅仅这种程度的了解根本领略不到他们的背景,对战争、放逸、衰损堕落等等的各种苦相还是难以引发定解。

所谓“认识”须要由量变累积成质变,如果能深入《念处经》,在量上就增加了几十倍,这样一定能打开对修罗苦和天苦的认识,这就符合认识的缘起。如果数量上很少,就不可能得到确认。

比如修罗的斗争苦,在《念处经》里非常详尽地做了描述。所谓的天阿之战,是牵涉到四层阿修罗界与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之间的大战,这是世界上最大级别的战争。经中对战争的程度、战斗的场面、进行的具体过程都讲述得清清楚楚,使人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会由衷的感叹,原来世上还有这样大的战争!

修罗为什么说是战争之苦?因为它生活在这样惨烈的战争中,心识那么不安,结局那么悲惨。这样依靠佛语的指示,在诸多细节、过程上用了几十倍的量,这才真正认识到修罗的苦。

如果不按这样具体的了解,只是依靠摄略的引导文,就像看地图一样,看到的只是粗略的线条。如果依靠的是不可靠的、掺了很多水分的资料,也无法产生真实的认识。不如直接入依靠佛语里,一次就开卷有益,然后再多讲几遍,多看几遍,多思维几遍,就能形成观念,在心中获得一个永不磨灭的对修罗苦的认识。

天界的放逸苦、堕落苦、死衰苦等同样要依于《念处经》得到了解。通常讲到天人五衰之苦,或者天人怎么放逸在欲尘中,临死时天女怎么在远处对他祝福,他又如何心怀恐惧等,都是截取要点总结性的说法。对天苦生起信解,必须依靠如血肉般丰富的佛语才能获得。通过《念处经》可以领略到从四天王天往上,多重欲天的境界。例如天人的欲妙是何等的丰富美满、令人沉醉,天人的一生是怎样在享乐当中虚度。这样就能感受到他苦在哪里,暇满为何珍贵,他后边际的结局。有了这些细节上非常具体的认识,再看引导文,虽然只用了一句话引导,但学人能立即领会它的关要。在此基础上思维串习就能形成定解。这是由于自心已经跟随佛语游历了彼方各种各样的境界。因此获得定解的因已经非常完整、具体地蕴涵在《念处经》里。

与其阅读那些残缺不全、模糊不准确的杂书,不如直接深入《念处经》,佛语给予了准确的指示,心上的感受立即就不同,的确是开卷有益。只要看过一次,得到的认识比不看的人妄想一百次要高明得多,感受会非常深刻。的确如宗喀巴大师所说,要多多地思维,数数地观阅。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我们的思维也无由运行,因此必须要看、要思维。

如果一开始就轻视这个部分,只是简单的了解就满足,一提起轮回心里就只有祖师大德们总结性的两三句话。说到修罗就是斗争苦,说到天就是放逸散乱苦,再从细节上追问一下就只能回答“不知道”。所谓“天界是坏苦的自性,最后五衰相现时像堕地狱一样痛苦”,这种说法,如果不了解天人在生时享受极乐的情景,又怎么能真正产生信解呢?没有这种认识,怎么会畏惧生天呢?天界不是蛮好玩的。怎么会有视天界为地狱,视升天为堕落的观念?又怎么会有长远的眼光,看到世间的宗教、种种修天修仙的法门都是毕竟堕落结局?怎么会有超越世间现世主义者和其它宗教来世升天主义者的认识?甚至看到八万劫之后的衰变,从而在心中发起厌舍,一心向往解脱呢?不会有的。但是经过《念处经》对天界的多番的指示,学人就逐渐能在心里得出这个结论。这是由具体的认识形成的,是自发自觉地出现的殊胜智慧。这样就非常有希望发起彻底的出离心。为什么说到轮回不仅仅是下界恶趣像病痛一样非常不喜欢,连上界善趣的欲乐也是非常苦的?这都要通过具体的了解来认识,才知道所谓解脱道的意义,才知道自己埋没轮回怪圈里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这里没有一样是可希求的,这才会有普厌轮回的心,才会有特别大的欲乐一心求解脱,

三主要道以出离为首,没有出离,小乘、大乘、密乘都无法发展。怎么才能出现真正的道心以及修行呢?根本全在《念处经》上。一切增上生的功德都是从认识恶趣苦开始;一切的决定胜的功德,全部要从认识轮回苦开始,否则就没有发起的因缘。因为佛法的心不同于世间的心,首先一定要开拓广大的见识,没有以见识看清楚就引不起意乐和行为。所以必须以正见作为开端,正见要通过如量如理地了知,而且要不断地在心中确认、增长力量,才能达成。

闻思《念处经》才能真正生起六道轮回的观念。忽略了恶趣、修罗和天界,就使得对轮回的概念局限在了人类这一部分,无法形成如同圆环一般完整的轮回观念,也不知道上界和下界之间是怎么上升下堕的,或者即使上升也还是局限在这个升降的循环里,这些认识是没办法形成的。这是因为心没有得到佛法的指点,它没有能力看到那么广阔的世间界,看不到从前到后的整个过程。

所以,一般的世间人都难以养成完整的轮回观念,而我们虽说学了很高深的佛法,但真正检查起来,是不是有了六道轮回的观念呢?恐怕很多人都是没有的,或者只是表面的理解。所谓的学佛法就只是学学教理,有所了解而已。

如果没有轮回的观念,哪里会有出离心呢?所谓“出离”就是从轮回出离,不知道轮回是什么,又从何处出离呢?认识轮回首先要从宏观的方面有所了解,再从中归纳出十二缘起的法则,了解到苦集的运转机制和循环的机制。

在我本人看来,假使不深入《念处经》,就是十年、二十年也根本不会有一个完整、深刻的轮回观念,这是事实。

以六道轮回图和十二缘起图为例,图中有两级,一级是往下的,一般画的是人下堕到饿鬼、畜生、地狱当中,以黑的来表示。一端是白的,表示人往上升到天界等。这个完整的轮回图不通过《念处经》是无法在心中勾勒成形的。

再者,圈内圈外的界限也会判然两别,也就是如果对《念处经》从恶趣苦到修罗苦到天苦,整个这一个圆圈都看完了,马上就会得到轮回循环的观念。就知道即使往上界走,也只是犹如仰空射箭,“势力尽,箭还坠,遭到来生不如意”,对这个圈内的一切都认定了苦性。这都是由于拓开全面的认识以后,再提出它的原则,就很容易达成轮回的认识、苦的认识、四谛的认识、缘起的认识,世间和出世间的界限也辨别得非常清楚。

所以,总的来说有两个非常大的关键,三恶趣的苦一定要认识清楚,这样就不会局限于眼前暂时的享乐,而是要考虑大有可能陷入无边无底的痛苦深渊。为此会尽量防护不要堕到恶趣里去。再对上界的苦通过《念处经》的教量、比量取得真正的认识,由此一心寻求永灭轮回的道,而不是在轮回里再寻求什么。

也就是先前已经熏好了这么多的认识,在心中已经有了正确的视界的途径,而且由于经文的量大,描写得又细腻、真实,一下子就会有感受、有触动的。这些基础培养好了,它就成为带动下士、中士、上士一切修行的关要,无论是修暇满、无常、皈依、苦、四谛、十二缘起、悲心、发愿等等都有了坚实的基础。

相反,如果只是停留在抽象的词句上面,时间长了,自己也感觉有口无心,维持不下去。所以这些都忽略不得,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非常重要的素材,是蕴育正见、蕴育道情的培养基。没有燃料怎么能起火?没有这些资源,怎么能燃起修道之火呢?没有这些养料,怎么能滋养慧命法身呢?因此宗喀巴大师婆心切切地教诲“定须观阅”、“数数观阅”、“应当思维”,这都有很深的道理。

我们修道首先要有一个迫切的愿望,就是要清楚明白这个世界的真相。如果把真相搞错了就将一错到底,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头、经历多少曲折,那太不值得。一旦苦乐认定错了,有意义、无意义认定错了,那无论做多少都只能得到负面的结果,没有一点正确的结果。这样就会让我们浪费无数生。所以我感觉一开始就要知道这个叫做六道轮回,这是个苦地方,完全是纯乎其纯的苦,对这里心存幻想,盲目的追求,只是自找苦吃而已。但是这个真相没有办法一下子就深入人心。虽然表面在听,也没有出言反对,但内心是根本不接受的。如果心里真接受,绝不可能还在轮回里求安乐,他是一心寻求出离的。

从这方面入手做个检查,就能发现,今天的人们十个恐怕有五双没有真正地破掉乐颠倒。不要说打破对来世乐的执著,那个还太遥远,就眼前的这一点五浊恶世的五欲,都在贪得无厌的追求,这个意乐和行为全是真的,是真心在回向。心里一直是往现世法上回向,一直在寻求。其它的都是口头上的,不是由衷的,这就危险了!试想,以寻求现世法的等起,会在因缘成熟时,获得后世的安乐乃至解脱的安乐果吗?最后反而堕落恶趣,就是因为心的根子上没动过,内心真实的回向处是现世法、是恶趣,就有这么可怕。

所以,不破掉乐颠倒,心根本转不过来,而不听闻《念处经》的教理就破不掉乐颠倒。要知道佛语就是眼睛,能让学人看到真实的法性,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更好的眼睛,再也没有这样的指示。在世间书籍里一个字也找不到,其它持不同见解、怀有不同观念的人,也绝对不可能指引正确的方向,反而会让人越走越远,越走越邪,越走越颠倒。所以离开了佛语,哪里有眼睛?不顺着佛语去看,哪里知道这个世界、整个六道体系的苦性?哪里知道身处轮回的自己有什么样的危机?看不清这些真相就发不出纯乎其纯的求解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