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净土或问讲记

《净土十要第六要•净土或问讲记》 ︱ 蕅益大师 选定 元师子林天如维则 述 智圆法师 讲解 ︱

天如老人,方宴默于卧云之室,有客排闼而入者,禅上人也。因命之坐。坐久,夕阳在窗,篆烟将灭。客乃整衣起立,从容而问曰:

天如老人正在卧云室宴坐,有客人推门进来,是学禅的上人,就让他坐。坐久了,夕阳在窗,香烟将灭。客人整衣起立,从容问道:

窃闻永明寿和尚,禀单传之学于天台韶国师,是为法眼的孙。匡徒于杭之净慈,座下常数千指。其机辩才智,雷厉风飞。海内禅林,推之为大宗匠。奈何说禅之外,自修净土之业,而且以教人。复撰拣示西方等文,广传于世。及作四料拣偈。其略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看他此等语言,主张净土,无少宽容。无乃自屈其禅,而过赞净土耶?此疑非小,师其为我辩之。

我听说永明寿和尚在天台韶国师处禀得单传之学,是法眼宗的嫡孙,在杭州净慈寺领众,座下常常数千指。他的机辩才智雷厉风飞,十分迅捷,被海内禅林推崇为大宗匠。为什么在说禅之外自修净业,而且以此教人,又撰写《拣示西方》等文广传于世,以及作《四料拣》偈颂,简略说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呢?看他这些语言,主张净土没有少许宽容,这不是看轻自己的禅法而过赞净土吗?这个疑问不小,请师父为我辩明。

答曰:大哉问也。当知永明非过赞也。深有功于宗教者也。惜永明但举其纲,而发明未尽,故未能尽遣禅者之疑也。

回答:这个问题关系重大。要知道永明禅师不是过赞净土,他的提法对禅宗和圣教都大有功德。可惜大师只举出了纲要,没有彻底发挥其中的妙义,所以不能完全遣除禅者的疑惑。

余忝学禅,未谙净土。然亦尝涉猎净土诸书,稍知其概。本是易行易入之方,亦是难说难信之法。所以释迦慈父现在世时,为诸弟子说弥陀经。预知末法众生,少能信向。故引六方诸佛出广长舌说诚实言,以起其信,以破其疑。及于经末,因诸佛所赞,乃复自言,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此皆苦口叮咛,劝人信向矣。

我愧于学禅,不熟悉净土,但也曾涉猎过净土的各种书籍,稍微知道一个大概。净土本来是易行易入的法,也是难说难信的法。所以,释迦慈父在世时,为弟子们演说《阿弥陀经》。预知末法时代的众生,很少能够以信心趣向,因此,引六方诸佛出广长舌说诚实言,来发起后代人们的信心,破除他们的疑惑。再者,在这部经的末尾,因为诸佛所赞,就又自己说道:要知道,我在五浊恶世做这种难事,为一切众生讲这个难信的法,这是特别困难的。这都是苦口叮咛劝人们信向,劝人生起真实信心,趣入净土大道。

且大悲世尊垂救末劫。凡金口所宣,一偈一句,而人非人等,莫不信受奉行。独于净土之说,则间有疑者。何哉。

再者,大悲世尊特别在五浊炽盛的末世救度众生。凡是佛金口宣说的一偈一句,人非人等都无不信受奉行。唯独对于净土教法间或有怀疑,这是什么原因呢?

良由净土教门,至广至大。净土修法,至简至易。以其广大而简易,故闻者不能不疑焉。

我想原因是这样的:净土教门极为广大,净土修法至为简易,因为广大而简易,所以听到的人不能不生疑惑。

意思是说,一般认为简易就不广大,广大就不简易,而净土妙门既简易又广大,这就让人心生疑惑,真的是这么不可思议吗?也就是,才念四个字的名号就能得这么殊胜的利益吗?这样简易的法,上圣下凡都共同可修,可得殊胜利益吗?说到简易就小看了,认为是愚夫愚妇修的,说到广大就以为那是特别难修到的,而净土法门却兼具广大、简易两个特点,这就让人难免起疑。

所谓广大者,一切机根,摄收都尽。上而至于等觉位中,一生补处菩萨,亦生净土。下而至于愚夫愚妇,与夫五逆十恶无知之徒,临终但能念佛悔过,归心净土者,悉获往生也。

所谓的“教门广大”,是指这个法门收尽了一切根机。上至等觉位中一生补处菩萨,如文殊、普贤等,也往生净土。下至愚夫愚妇,乃至五逆十恶、无知之人,临终只要能念佛悔过、归心净土,也都得以往生。法门收尽了上圣下凡无量根机,因此如天普覆、似地均擎,特别广大。

所谓简易者,初无艰难劳苦之行,又无迷误差别之缘。但持阿弥陀佛四字名号,由此得离娑婆,得生极乐,得不退转,直至成佛而后已也。

所谓的“修法简易”,是指初下手时没有艰难困苦之行,又没有很复杂、容易迷惑、容易错误的缘,只是简简单单地持“阿弥陀佛”四字名号。由这样修就得以脱离娑婆苦海,得生极乐妙土,得到不退转,一直到成佛为止。

这一段点出了法门下手易、成功高的特点。只是念四个字的名号,没有什么艰难困苦的,特别简单、容易下手。再者,单纯一句名号,不牵涉到其他搞不清、会混淆、会错乱、复杂的缘,所以特别容易、简要。这样人人都能修,不会招魔事。不像较复杂的修法,一般人难以入手,或者容易搞不清,发生迷惑、错乱、偏差等,这个法门就是简简单单持四字名号,却能够即生超出轮回,生到极殊胜的净土;能够一下子登入不退转地,超过了其他菩萨累劫的修持;而且,一生到净土,毕竟成佛而后已,使得任何信受者都能解脱、成佛,实在是不可思议!

其广大既如彼,其简易又如此。故虽智者,亦不能无疑焉。汝如知此,则知永明之赞,深有意焉,而非过也。

法门是如此广大,收尽了下凡上圣的无量根机;又如此简易,念四个字的名号就能修持,所以,即便是智者,也不能没有疑惑。你如果知道这一点,就知道永明大师的赞叹有很深的涵义,而没有丝毫过分之处。

问曰:广大简易,既闻命矣。如禅宗悟达之士,既曰见性成佛,其肯复求净土之生乎。

禅上人继续提问:我听您的教导,已经信受净土法门广大简易。但有一个疑惑,像禅宗悟到了本性的人,既然说“见性成佛”,那他还肯再求生净土吗?

他的疑惑是:净土法门收尽上根,但像禅宗悟达之士说的是“见性成佛”,见了性就成佛,还要修净土法门吗?不是多此一举吗?

答曰:汝未之知耳。悟达之士,正愿求生。古人云:不生净土,何土可生。汝但未悟。使汝既悟,则汝净土之趋,万牛不能挽矣。

天如老人给出的答复很惊人。他说:你只是不知内情,悟到了本性的人正愿求生。古人说“不生净土还能生什么土呢?”你只是没悟,假使你已经悟了,那趋向净土是万牛莫挽的。

这里提的很明白,悟达本性的人是真正求生净土的。你不要以为一悟就成了果位佛,实际只是因位佛,还没有圆成功德、达到佛位。初悟的人自身难保,还没有得不退地。所以,这类悟心的人明白,如果生到净土,得佛力的摄持、护养,那就能迅速成佛,免去各种歧路、退转。由于他见得真、看得切,会比没悟的人更迫切地求生净土。他悟达了本性,才知道佛力的高深、广大、不可思议,才知道以佛力加被,能使悟后迅速升进,疾速成道。他知道这是大秘密、大因缘,所以会一心趣向净土,万牛莫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