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海心髓要义释
《愿海心髓要义及引导》 ︱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二、依文殊智成满普贤行海愿
祈愿恒为一父智慧藏,文殊勇士欢喜恒摄持,
依于普贤行愿品所说,无量菩提行海究竟成。
这是祈愿自己时时依止文殊智来成满普贤行海。对此从自力的随顺分、真实分和他力三层来解释。
第一层——随顺分
随顺分重在信解。依据此义,“一父”指对如来藏或自性普贤的信解,信解此中有无量智慧德能,所以叫“智慧藏”。一旦对自身本具的智慧藏生起信解,心就被它摄持,之后必然对《行愿品》的字字句句如是作意、祈愿,也就会出现“文殊勇士欢喜恒摄持”的随顺分,即在心中逐渐出现妙吉祥。“妙”,指远离无知、邪解、疑惑等违品;“吉祥”,指能够生起信解;“勇士”,指开始行持,能缘念愿文的字句而起愿,具有依《行愿品》发愿的能力。
启开信解之后,本体上确信自身是智慧藏,缘起上确信最合乎智慧藏全分流露的状况是普贤行海,于是能完全确定普贤行是自己唯一要走的路线,也是最圆满的目标,毫无怀疑。这时,自然会有很大的欢喜、乐欲来恒时摄持自心来按照既定的方向运转。
所有回向都要以完成普贤行这一最大的宗旨来印持,如此才会出现信解位的“究竟”。也就是确信普贤行海整个的路线,以及为什么要时时不离普贤行,这才是信解到了究竟。从此不会变成其他,而将把这一原则推展到尽未来际。如上所述,菩萨无量阿僧祇的愿归纳成120万类的菩提行愿;这些全部摄在《普贤行愿品》中;而《行愿品》的所有愿就摄在“随学文殊普贤二圣”愿中;这些愿又摄在“文殊师利勇猛智”等两颂中;两颂再归摄就是“为得普贤殊胜行”一句心要。因此,我们应当唯一往这一目标回向,无论修任何善法、做任何善根,都决定是“为得普贤殊胜行”。这就是在一切生中“恒摄持”。
第二层——真实分
一切佛法的心髓就是现见本性文殊。一旦见到“一父智慧藏”并以此摄持,就可以使整个局面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此处“一父”,指唯一的根本——不二智慧,它是现证涅槃的根本、一切转依的根本、出现无边普贤行海的根本。因此说,称性发起普贤行愿、开发自心的转折性标志是登入初地。
“智慧藏”是无为法,指自身本有的智慧德相、本性文殊。当现见本面时,将发现本具的智慧原本常住不灭。这就是真实的文殊,远离了错乱境界中的各种不妙或粗浊法,叫做“妙”;不是犹如虚空般空无所有,而是空且光明,叫做“吉祥”;它一旦出现就具有大力量,能断能行,所以叫“勇士”。也就是以证悟的力量,在任何处都能够不随妄识迁转。这种力量逐渐增上,妄识就逐渐削减力量,本性的力用越来越圆遍地发挥,进而出现一切普贤行海。一反过去的不贤不妙,此时变得逍遥自在,住在本来的大乐中,没有一刹那迁变,天真常乐,因此用“欢喜”来表示。“恒摄持”,即刹那不离,不会流落到虚妄分别的幻影和流转当中,没有一刹那的生灭流注。最终以本来智慧的起用,顿时圆满一切普贤行海,即“究竟成”。
因此,我们不应把文殊和普贤看成两个人,其实文殊代表根本,普贤代表极果的证成。之后,一切发愿都往这个无上目标进趣,一切善根都往这个唯一目的回向,即是“为得普贤殊胜行”。
第三层——他力分
我们是处在梦中没醒来的文殊,文殊圣尊是彻底觉醒的智慧本性,他是一切诸佛智慧的总集或代表。我们要得根本,就要从随顺分开始起现智慧的力量,当证取或见到自性文殊后,就能有力量摄一切行,直接趣往果地。而这一切都要先依靠文殊圣尊加持入心才容易成办;得加持的关键,就是得到文殊本尊的欢喜摄持,此中含摄了一切依止法的根本。如何才能得到摄持呢?自己以信心和恭敬,向文殊圣尊顶礼、供养、承事、赞叹等。只要信心和恭敬心到量,文殊的加持当即入心,就会很快开启我们的智慧。由于自他不二的缘故,缘起一旦和合,力量当下注入心中,能使我们得到智慧尊的摄持加被,如同被赋予新生命般非常顺利地趣入菩提行海的修证中。
我们的修证路线是:首先得文殊圣尊欢喜摄持,智慧一旦开发,就有力量摄持行为,此后一路的修证都能迅速开展,最终完成普贤行愿。《华严》中讲,善财童子的根本上师是文殊菩萨,以文殊威神力的摄持,才能见到诸多善知识,逐渐圆成了依止110位善知识的历程。而且,也是以文殊威神力的摄持,闻菩萨行、入解脱门,一路修证,最后在普贤座下得到加被,证到与普贤等、与诸佛等。到了今生,法王上师也是如此示现。首先见文殊,然后在文殊前发普贤行愿,最终也是以文殊刹那不离而摄持,才使得整个普贤行究竟完成。可见,这是一条直捷的路。在他力方面,得“一父智慧藏文殊勇士”的恒时摄持,是渡越一切普贤行海的根本要点。
三、随行诸佛获得增上事业之力愿
未来导师九百九十六,于此刹中示现成佛时,
我愿常随佛行成胜仆,获得增上广大事业力。
这是以在此方世界为代表,发愿成就弘法利生的力量。一尊佛出世是整个三千大世界最大的事件,意味着世界最光明璀璨的时刻、众生最得利益安乐的时刻来临。佛陀出世以后将宣说圆满教法,有缘众生就能得佛摄持,脱出生死海,被安立在解脱和成佛的果位,所以是最大的事件。因此,当佛出世时,我以普贤行愿力的缘故,发心做他最忠诚的仆人,到这尊佛前亲近、供养、承事,一切都听佛吩咐,鼎力支持他的事业,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兴起这尊佛的事业来。
要知道,法界当中本来没有任何角色,非主非仆,一切都不是。然而,在缘起上是无私的,当每尊佛成为圆满教主,我们都要认定:我要做仆人。比如,释迦佛出世时千佛护持,而他们示现的相全是仆人。当没有了私我时,充当什么都可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总之,缘起上主伴要相合,当一个成为主的时候,其他自然全是助手。悟通这一道理后,我们就知道该如何发愿了。
所谓的“普贤行”,正体现在“对一切诸佛承事供养、对一切众生作利乐”这两点上。想一想:除了这两点还有什么要做的?佛作为圆满教主,他来的时候不去承事,怎么能利益众生?对众生不去关怀,怎么会甘当奴仆?佛出世和众生善缘成熟时都无动于衷,还有什么贤行?
还要思维:以前每一尊佛出世时,我来了吗?没有发愿力当然就没来。即使来了,如果不曾发愿当佛的最胜仆人,就可能跟佛很疏远。佛来的时候不去亲近承事,不去恭敬听法,不肯随佛的教令做一切有意义的事,该有多遗憾。我往后一定再不能错过了。
思维以后,就要以胜解来发愿:未来贤劫九百九十六尊佛出世,在此世界示现成佛之时,我都决定在他的法会中作一个最好的仆人或眷属。为了兴盛佛的事业,为了成办众生的利乐,尽一切心力承事佛、听命于佛,凡是能支持、兴盛佛陀法业的事,我全部去做,心甘情愿。我要在自己的本分上把佛的事业撑起来,让我具有力量,成为他非常得力的助手,排除所有障碍和不堪能,圆满完成所有符合主人心意的事。从弥勒佛乃至贤劫最后一尊胜解佛之间,我都决定做最配合、最忠诚、一切随佛心而转的仆人,如同舍利子、目犍连、迦叶、阿难等承事释迦佛那样。
“增上广大事业力”,是发愿自己能作种种佛事,真实摄引一切众生,把他们度到无上涅槃的彼岸。或者,要止息违缘就有力量止息,要成就顺缘就有力量成就,要给予众生利益就能实际达成,要作一切息增怀诛的事业都能无碍进行,这就是具有能力。
我们在理上想通这一切愿,再确认它的意义后,就可以没有犹豫地在释迦佛前一次性全部发起。此愿当中包含了在九百九十六尊佛前的承诺,以及在每一尊佛陀教法中正法、像法、末法所有时期当中仆人该做之事的全部承诺。可见,本颂其实包含了无量如海的普贤愿行。缘起上已经排定,公共教主就是这九百九十六尊,因此,在这漫长的时期里,我们一直要充当仆人。一切事情可以用这一句话确定,未来的一切方向也都可以用这一句话确定。这是我们对此方世界最重大的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