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缘起品

《宝性论讲记 一(未定稿)》 ︱ 弥勒菩萨 / 造颂 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 ︱ 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丙二、广说能得因缘之四金刚处分三:

共同宣说、

别说各自体相、

彼等利益。

初者分四:

四金刚处唯是佛之境界、

显示彼等不可思议、

广说彼之根据、

安立因与缘。

今初(四金刚处唯是佛之境界)者:

真如有垢及无垢,无垢佛德佛事业,

从彼生起三宝善,证悟胜义诸佛境。

这一偈颂分两层讲:前两句是讲四金刚处,后两句是讲此四金刚处唯一是佛的境界。前两句中讲到:真如有垢就是如来藏,真如无垢就是如来法身,分别为有垢与无垢的两个阶段。“无垢佛德佛事业”,这句是讲菩提之功德以及功德力所作的事业,因此真如有垢:是说还没有从烦恼中解脱的众生位时的法界,当法界在烦恼壳中安住时,就叫如来藏,“藏”即是被客尘覆藏的意思。真如无垢,就是通过修行,以修道之力远离一切客尘垢障,也就是如来藏究竟转依的体相,称为“如来法身”。

什么是转依呢?《辨法法性论》中说:“谓客尘诸垢,及与真如性,不现及现义,即无垢真如”。这一偈颂的意思是说,转依的自性,就是一切客尘诸垢消失,真如本性全体现前,所以法性真如远离客尘障垢,就是如实显露。当知以上二金刚处:有垢真如是如来藏住于烦恼壳中的不净位,无垢真如是如来藏远离客尘究竟转依的极清净位。

“无垢佛德”是指究竟转依的如来藏法身不离而具有的佛功德,可以由六十四种功德法归摄,就是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这三十二种离系果所摄之功德,以及三十二种妙相等异熟果所摄之功德,从这三十二种开出来,就是如恒河沙数无量无边的佛功德,这都是不离开法身而具有的。

“佛事业”就是以上述功德力而作他利的事业,因为具足了上面所说的离系功德和异熟功德,以功德就能相应诸众生的根器和意乐,任运成办利他的事业,而且是相续不断地作饶益,这就是佛事业。

颂词后两句:是说从此四金刚处的因缘中生起三宝善的道理,非常甚深,唯一是具有证悟胜义智慧的诸佛境界。

戊二、显示彼等不可思议:

如是三宝此种性,遍知诸佛妙境界,

彼亦四相依次第,以四根据不思议。

颂词的第一句就是指四金刚处,因为四金刚处是出生三宝的因缘,故安立为三宝种性。颂词的第二句,是讲此四金刚处唯一是现量见一切所知——诸佛智慧的微妙境界。颂词的后两句:是讲此四金刚处依次第,以四种根据成就是凡夫不可思议之处。是哪四种根据呢?在下一颂表明。

戊三:广说彼等根据:

清净而具杂染故,无杂染而清净故,

法不离而不现故,任运而无分别故。

此四句依次讲述了四金刚处每一种不可思议的根据:

①由“清净而具杂染故”,成立如来藏不可思议;

②由“无杂染而清净故;成立菩提不可思议;

③由“不离法而不现故”,成立功德不可思议;

④“任运而无分别故”,成立事业不可思议。

这四种根据,以凡夫以分别心难以思量,故看似意义相违,而在圣智中是无违一味的。所谓四种看似相违:

①清净和具杂染,看似相违(此如摩尼宝与其上之灰尘般);

②无杂染和令清净看似相违;

③法不离和法不现,看似相违。

④任运和无分别,看似相违。下文依次解释:

①清净和具杂染,看似相违,成立如来藏不可思议:有垢真如如来藏的含义是,具有心的自性本来清净,同时又有暂时客尘的杂染,这样看起来相违的染净两种法集于一体,所以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是非为信解甚深因缘法的声缘境界(如是淺显的智慧难以通达)。《胜鬘经》中:“佛告胜鬘言:天女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也难了知”。义即:佛告胜鬘夫人说:天女,自性清净心,同时又有染污,这个道理很难了知,有两种法很难了知,一是自性清净心很难了知,二是此自性清净心为烦恼所染,也是很难了知。又云:“天女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辟支佛等,唯依佛语,信此二法故”。义即:天女,此两种法的意义,只有你和成就大法的大菩萨们才能够听闻受持,其他声闻和辟支佛,唯有依靠佛语而能信解。

②无杂染和令清净,看似相违,成立菩提不可思议:无垢真如菩提的含义是,真如本来清净,丝毫没有被垢障所染,同时又通过修道令一切障垢清净。这样一方面说不染污,一方面又说令障垢清净,看起来好似相违,所以是不可思议。经云:“心自性清净,自性清净心本来清净,如彼心本体,如来如是知,是故如来一念相应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这里实相与现相须要分析,“实相”是三时无有迁变的本体,“现相”就是修道、除障等也是极其合更的。

③法不离和法不现,看似相违,成立佛功德不可思议:佛功德的含义是,十力等无量的胜义功德,就是在一向杂染的凡夫位也是从未远离而本自具足的(迷时不离、悟时不合),但是又没有现前佛功德,这样一方面说恒时不舍离佛功德法,一方面又说凡夫位丝毫没有现前,看起来很相违,所以说不可思议。《华严经》云:“复次,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就是说,如来的智慧没有一处不周遍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又经云:“以于一切众生界中,终无有一个众生身中不具有如来之功德与智慧者,但众生颠倒不知如来智,远离颠倒,起一切智、无师智、无碍智,一切众生无不具有如来功德智慧。只是众生以颠倒,不能了知本具的如来智慧,如果远离颠倒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就会彻底现前。

④任运和无分别,看似相违,表明佛事业不可思议:佛事业的含义是没有勤作,任运自成,而且恒时不断相应所化众生的机缘而作满足众生所欲的事业,与此同时又没有作此种彼种的分别,这样一方面任运成办,一方面又没有分别,看起来很是相违,实际上不相违。《陀罗尼自在王经》中说:“善男子,汝依此譬喻,应知如来事业不可思议故,平等遍至故,一切不可呵故,三世平等故,不断绝三宝种故,诸佛如来虽如是住不可思议业中,而不舍离虚空法身,虽不舍离虚空法身,而于众生随所应闻名字章句,为之说法”。佛的一切事业都是任运成办的,并且也没有任何罪业的染污。佛陀虽然恒时安住不可思议的境界,刹那也不会间断法脉、三宝种性、利生事业。故说佛陀虽然不离虚空般的法身,但是仍于众生随其所应听闻的名字、章句而为说法。又云:“虽为众生如是说法,而常远离一切众生心所念观。何以故,以如实知一切众生诸心行故”。虽为众生顺应根性而说妙法,但是恒时远离缘念一切众生的分别。为什么呢?以如实照见一切众生种种心行的缘故,所以佛事业非常殊胜希有。

戊四:安立因与缘:

所觉以及觉悟体,觉悟支及觉他故,

依次所觉为净因,其余三者为净缘。

这一偈颂把四金刚处安立为因和缘来分解。

颂词前两句是讲四金刚处的体相,所觉:是指有垢如来藏自性清净是所证,觉悟体:是指离垢菩提是觉悟的本体。觉悟支:是指和菩提相属的诸功德是觉悟的支分。觉他:是指功德、力、事业,就是能让众生觉悟之处。颂词的后两句:是讲四金刚处依次是所觉如来藏能清净之因,其余三金刚处是能净的助缘,因为名言中可以假立如来藏为能清净之因,法身是所净之果。 由众生的相续本自具有如来藏的本体,一切障垢又是可分离的客尘法,所以将必定会现前究竟法身果。若从实相角度而言,则无因果的有为差别(法身是所生果,如来藏是能生因),一切都是大平等性的本体。

丁二:别说各自体相分四:

所觉法界义、

觉悟本体菩提义、

觉悟支分功德义、

觉悟他行之事业。

下文真实分品,此“所觉法界义”是第一如来藏品中最为核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