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其义广说

《宝性论讲记 一(未定稿)》 ︱ 弥勒菩萨 / 造颂 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 ︱ 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癸二、日轮喻分二:

一、以四法与日轮相似;

二、除佛外无究竟涅槃之理。

子一、以四法与日轮相似:

般若以及智解脱,光明照耀及清净,

无二是故如光明,光芒日轮无二般。

科判中讲到“四法”,就是颂词中所说的“般若、智、解脱、无二”。其中“无二”是指“般若”、智慧、解脱”这三法并不是别别分离的三种法,只是对同一法界、法身从不同的反体安立了般若、智慧、解脱。这四种法和同一日轮的光明、照耀、清净是相对应的。“无二”是指般若、智、解脱都是无二无别,没有别别分离的差别存在,完全是对于同一法界的法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等差别上安立三种法,故“无二”是指三无差别、平等一味,但又从这一侧面讲了差别法,这样就会知道是从一本体和异反体的角度安立的。譬如同一日轮,日轮的光明、日轮的照耀、日轮的清净完全没有别别的他体,都是无二的道理是相同的。接下来对喻义有相似处的道理逐一分析:

1、在什么方面“般若”与“光明”有相似处?就是在照破黑暗方面有相似处,因为佛的法身依于出世间究竟的无分别智慧,能够照破一切无明黑暗,所以说如光明一样。

2、在什么方面“智”与“照耀”有相似处呢?在照见万法方面有相似处,因为佛的法身现前一切智智,了知一切众生,照见一切所知,放光明罗网,故如“照耀”一样。

3、在什么方面“解脱”与“清净”有相似处呢?在离垢方面有相似处,因为佛的法身中具有“智”与“般若”,这样就能从两种障碍当中得以出离,这种离垢的解脱就和日轮的清净有相似之处。

4、在“无二”的方面有相似处,因为般若、智、解脱这三法除了同一法界法身之外没有别别分离的他体法,不可能离开“般若”另外有一个智慧的存在,也不可能离开智慧以外另有解脱的存在,实际上在解脱的同时就有“般若”和“智”的存在,三者是“无二”一体的,就象“光明、照耀、清净”不离开同一日轮的体一样,不可能以分离的方式存在。日轮在清净的同时一定是具足光明的照耀,以此类推,具足任何一法的同时就具足其它二法,离开其中一法不可能有独立存在的另外二法,这就是“无二”的道理。

弥勒菩萨以善巧方便如是抉择了“般若、解脱、无二”完全是同一法界、法身中安立的,法界一切有情没有任何差别,无论是凡夫还是圣者都具足法身如来藏,当如来藏的本性尚未全体显露时,只能说是佛性,没有说到佛果的名称,一旦断证圆满、彻底显露本体时,就是如来法身果。

子二、除佛外无究竟涅槃之理:

是故乃至未得佛,真实涅槃不可得,

如舍光明及光芒,日轮永时不可见。

颂词前两句讲意义:首先要明白“佛”与“涅槃”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别。

所谓的“佛”就是大觉悟的意思,也就是具有无碍照见一切所知法的智慧“正等正觉”。或是具有显露圆满的般若、圆满的智慧,这样的正等觉称为“佛”,也就是具有如所在智、尽所有智的正等觉。“涅槃”就是从一切障碍中获得解脱的究竟彼岸。

二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呢?“佛”是从前现智慧方面的证德来讲的,“涅槃”是从断除障碍方面的断德来讲的,所以“佛”和“涅槃”是从所证功德与所断功德的角度来安立名称的。

所以颂词中说“是故乃至未得佛,真实涅槃不可得,”乃至还没有得到具有照见一切所知万法智慧的佛陀之间,就不能算是真正从一切障碍中获得解脱的究竟涅槃,尔时真正解脱一切障碍的涅槃肯定还没有得到。

按照大乘了义的观点来讲,没有获得佛陀的果位之间,是没有办法获得真实究竟的涅槃,因为自性清净的如来藏中,以无二的方式本来具有十力等殊胜功德,一切胜义功德如果还没有圆满现前,那说明还有客尘障垢的存在,导致这些功德不能圆满现前,既然还有障碍,那就不是从一切障垢中解脱的究竟涅槃,所以判断得不得究竟涅槃的标准,就是有没有圆满现前一切胜义之功德法。

颂词后两句“如舍光明及光芒,日轮永时不可见” 再用比喻说明:就象舍离了光明和照耀,永远不可能单独见到日轮的清净一样。

因此佛与涅槃是在不同角度安立的,只要是通过大乘道所修而获得之果就是真实的涅槃、是真实的佛,一得、就是全得,若没有得到佛果,那真实涅槃也不可能得到。就如同光明与光芒存在时,就可以见到日轮的清净,否则不可能单独见到光明以外的清净,光明、照耀、清净三无差别,只有圆满现前日轮的光明和照耀,才可以说见到了日轮的究竟清净。因此断证都是同时存在的,佛与涅槃也是有则同时有、无则同时无的密切关系。

真正按大乘了义的观点来讲,究竟唯有一乘,那就是成佛的果位,唯一就是无著大涅槃的果位。虽然大小乘共同的经典以及大乘在讲不了义的观点时,讲到有三乘的差别,但这是权巧方便地说教,是暂时不了义的讲法,讲究竟一乘才是最了义的,这些尤其在大乘了义的经教与论著中讲得很圆满。月称论师在《入中论》颂词中讲到:“离知真实义,余无除众垢,诸法真实义,无变异差别,此证真实慧,亦非有别异,故佛为众说,无等无别乘”。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中如是说“法界无差别,种性不应异”。义即:(法界如来藏没有任何差别,从了义的观点来讲,种性就是一个没有不同的种种分类,究竟成就全体显露的法身境界也只有一个,也就是所谓的一真法界,此境界必须趋入大乘道真实修行才能如实成就。坚慧菩萨也在《法界无差别论》中这样讲到:“应知,唯有一乘道,若不尔者,异此应有余涅槃故,同一法界岂有下劣涅槃,胜妙涅槃耶?亦不可言,由下中上胜劣诸因而得一果,以现见因差别,果亦差别故”。

因此究竟的角度而言,唯有一乘道、一乘果、一涅槃,因为法界中一切有情没有差别、平等具有如来藏的缘故。在《法华经》中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因此可以肯定的说,有三乘的讲法是不了义的方便善说,真实了义的讲法唯有一乘,唯有一涅槃,唯一解脱果。所以真实涅槃、真实解脱、真实佛果的功德现前完全就是一真法界。《胜鬘经》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是涅槃。言涅槃者,即是如来清净法身。”《大乘起信论》中亦云:“从本以来,性自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乃至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意即:(真正可以满足一切自性具有的功德,完全需要现前佛的大智慧,遍照法界义,常乐我净的功德才能圆圆满满的成就,清凉不变自在义,也完全可以真实现前,这样的一切圆满的肯定就是如来的境界、如来的法身,才叫真实的涅槃)。坚慧菩萨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中说:“众生界清净,应知即法身,法身即涅槃,涅槃即如来。”以此道理衡量可知,小乘的解脱,小乘的涅槃根本不能算是真实的涅槃,只是相似的暂时摆脱生死轮回的痛苦而已,它不属于大乘所讲的真实涅槃。《胜鬘经》中说:“如来藏者,一切声闻独觉,所未曾见,亦未曾得。唯佛了知及能作证。”意即:(所谓的如来藏,一切声闻和独觉根本没有见过,更没有证得,只有佛陀,远离一切客尘的障碍,才能圆满了知以及现前如来藏的本来面目)。又《胜鬘经》云:“如来应正遍知,证平等涅槃,一切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清净毕竟究竟”。意即:(正遍知佛陀证得平等的大涅槃,这种大涅槃的境界就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清净的一切功德毕竟圆满现前)。

所以真正的涅槃,就是大乘佛果,才可以说是圆满现前,小乘的涅槃根本不属于真正的涅槃,顶多属于相似涅槃。对此可以从几个侧面了知,小乘的涅槃从本具如来藏的角度来讲,它没有圆满闻思过、也没有了知过一切众生平等具有自性清净的如来藏,一切众生具有佛性之理也未曾听闻过,何况是正式思维与修行。小乘的修行就是安住在一种分别心的境界,因为所缘的是一种人无我的单空修法,没有证悟光明分,也没有通达圆满的法无我空性,由此也不可能远离一切戏论,那肯定就是安住在一种分别念的状态中,通过分别心不可能真实安住真实涅槃,不可能获得真实究竟的解脱。故小乘的法是一种不了义的法,包括初转法轮中佛说苦、集、灭、道等法都属于不了义的法门。因为有轮回和涅槃的分别执著,所以这些都是暂时面对初学者、下根者,而从名言不清净的现象中安立轮回和涅槃的差别。从究竟实相的角度来讲,轮回和涅槃本来就是无二一体、大平等性的,一切万法的本性本来就是大清净的,所谓的大清净就是指自性清净的如来藏。而小乘的资粮道乃至无学道阿罗汉之间对于了义的如来藏法门没有做过闻思修行,没有任何教证、理证来学习大乘究竟一乘的观点。非但没有闻思过,相反,小乘还认为若一切众生具有佛性、具有清净如来藏,具有一切法身的无量功德的话,那么众生入道消业障、修行出世间的正道,应成了徒劳无益,因为一切众生既然是佛,既然具有佛性,那就是不必要下功夫去修布施、持戒等功德,所以在小乘无学道以下,小乘的五道当中根本没有涉及到究竟一乘的观点。如果说涅槃自性是本来清净、功德是圆满具足、一切众生是本自具有等,他根本接受不了,因此小乘的最后果也不可能是真实涅槃。如实成立而真实无误地介绍了究竟一乘的真实涅槃唯有依靠大乘道修行才能圆满成就,小乘只是依靠获得佛果的功德来相似了知,最终也不得不承认小乘的修行属于暂时不了义的,因此最终无学道的圣者阿罗汉统统需要入大乘道起修,趋向大乘道的真实涅槃境界。这样我们就知道暂时有三乘,究竟为一乘,究竟唯一真实涅槃,是自性清净如来藏全体显露的法身境界。达到此境界的必须前提,是首先抉择基的实相本性,一切众生平等具有法身如来藏的种性,此正见树立后,中间修行大悲空性藏之殊胜道,最终才能现前真实佛的功德,现前真实涅槃的境界。

这以上是通过本体、因、果、作业乃至功德无二等十种义来抉择了胜义谛如来藏法界自性清净的密意。本论的核心——如来藏,主要是通过三大理论、十种意义、九种比喻来圆满抉择而介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