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事业品

《宝性论讲记二(未定稿)》 ︱ 弥勒菩萨 / 造颂 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 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

壬三、以比喻表示彼等:

应知此等之六处,如其次第而宣说,

犹如大海与日轮,虚空宝藏及云风。

此比喻宣说以上六处根据。菩萨十地犹如大海,福慧二资犹如日轮,由此成就的无上菩提犹如虚空,无上大菩提所摄受的众生界犹如宝藏,众生的垢障烦恼犹如云聚,能断除彼等之大悲犹如猛风。以下广说比喻对应的实际意义。

壬四、广说喻义:

智水功德宝具故,诸地犹如广大海,

为诸众生资生故,二种资粮如日轮,

无有中边广大故,菩提犹如虚空界,

正等正觉法性故,众生界如珍宝藏;

客尘周遍无体故,彼障烦恼如云聚;

具能散尽彼障故,大悲犹如猛烈风。

此以六事比喻的根据宣说六种意义,每两句讲一种比喻的根据。

一、“智水功德宝具故,诸地犹如广大海,”由于具有无垢智慧的海水以及神通等功德的宝珠故诸地犹如大海般。

二、“为诸众生资生故,二种资粮如日轮,”因为能做一切众生利乐受用以及资生根本,故福慧二种资粮犹如日轮。

三、“无有中边广大故,菩提犹如虚空界,”因为周遍一切而广大,无边无中且甚深,故无上菩提犹如虚空界。

四、“正等正觉法性故,众生界如珍宝藏;”因为一切众生本来任运自成具足正等觉的法性无尽功德财,故众生犹如珍宝藏一样。

五、“客尘周遍无体故,彼障烦恼如云聚;”因为所断法是客尘能周遍的自性,以及胜义中不成谛实的缘故,以此三种根据成立自性清净佛性的诸烦恼障碍,犹如云聚一样,因为云雾也是客尘周遍虚空且无有堪忍实体的缘故。

六、“具能散尽彼障故,大悲犹如猛烈风。”因为大悲是开示能够散尽彼等障碍的邻近道,故断障助缘的大悲犹如无尽的猛烈风一样。

壬五、相续不间断之摄义:

由于他因得出离,自与有情见平等,

事业尚未圆满故,轮回未空业不息。

以三种理由总摄佛的利生事业,乃至轮回未空之间相续不会间断。

一、“由于他因得出离,”往昔在十地修积二种资粮时,立下誓愿要救度一切有情,由此利他因而得出离的缘故。

二、“自身有情见平等”指获得无上菩提时现见自己所得的大菩提和众生界的自性清净无有丝毫差别,从而了知利生事业确实有义,因为从实相胜义的角度讲,众生本来自性清净的相续中安住有殊胜法界如来藏,只不过在现相上具有客尘障垢而已,大彻大悟的佛陀以无碍智慧眼照见自他自性清净无有丝毫差别的大平等法界实相,故而任运成就利他事业相续不断。

三、“事断尚未圆满故”,指以大悲能断世间无边众生的障碍之事业尚未圆满,故而 “轮回未空业不息。”由于以上三因,乃至所化的轮回众生没有空尽之前如来利生的事业相续绝对不会中断。

己二、以比喻了知分四:

一、总标以比喻分类;

二、对应意义别别宣说;

三、宣说必要并摄该处之义;

四、又复归摄而说差别。

庚一、总标以比喻分类:

譬如帝释法鼓支,亦如梵天及日轮,

摩尼宝王与谷响,以及虚空与大地。

此乃总标能表佛事业的九种比喻,所表是佛事业,能表是九喻。不可思议的大无为法佛的希有事业,任运自成且相续不断,在佛的境界中,于无生灭中示现生灭相,于无分别中任运而转,能表的九种比喻是帝释喻、妙鼓喻、云喻、梵天喻、日轮喻、摩尼宝王喻、谷响喻、虚空喻、大地喻。这里只是举出了九种比喻的名相,下面科判分别宣说九种比喻对应的的意义:

庚二、对应意义别别宣说分九:

一、应以帝释喻说显示种种神变之理;

二、应以妙法鼓喻了知宣说教诫之理;

三、应以云喻了知智悲周遍之理;

四、应以梵天喻了知种种幻化相之理;

五、应以日轮喻了知智慧照射之理;

六、应以如意宝喻了知意之秘密;

七、应以谷响喻了知语之秘密;

八、应以虚空喻了知身之秘密;

九、应大地喻了知遍入之理。

辛一、应以帝释喻说显示种种神变之理分三:

一、虽无分别成就他利;

二、与彼者善加对应宣说;

三、摄义而说无生灭相。

壬一、虽无分别成就他利分二;

一、能表比喻;

二、所表之义。

癸一、能表比喻分四:

一、净地基中现影像;

二、由此安置善业中;

三、以彼善业获得所欲果;

四、无勤成办利益之理。

子一、净地基现影像:

犹如自性净无垢,琉璃所成大地基,

以其清净故映现,天主帝释天女众,

以及胜利妙宫殿,此外其余诸宫殿,

帝释无量宫种种,天界诸物皆现见。

此从能现之地基清净,所现之种种形象说明。前三句讲能现,后五句讲所现。

首先前三句“犹如自性净无垢,琉璃所成大地基,以其清净故映现,”以清净无垢之琉璃所构成的南赡部洲大地基因其光洁清净明亮,故可以清晰映现种种像,就象镜子不清净时不能现影像,当镜子清净时可现出影像一样,后五句“天主帝释天女众,以及胜利妙宫殿,此外其余诸宫殿,帝释无量宫种种,天界诸物皆现见。”在清净的地基中可以现出须弥山上住有三十三天的一切境界,如天主、天女等无量的天尊、天主及其住处,非常庄严的胜利妙宫,还有其余的悦意城市,帝释天的无量宫,天界如意树花鸟等,各种天物等等明晰的影像。

子二、由此安置善业中:

此后地上所居住,善男善女诸群众,

已见彼等诸显现,心中能发如是愿,

我亦无须极久远,即与帝释成同等,

为获彼者真实持,白净善法而安住。

科判中说:“由此安置善业中”,指由于见善像而发善愿,由发善愿而行持善法,这样可以把地居的男女安置在善业当中。意在南瞻部洲地居的男女见到显现三十三天中无量圆满的境界,以此生起很大的欢喜心和希求心,因而发起“我亦无须极久远,即与帝释成同等”的誓愿。意即我们也不需要很长时间就能与帝释天一样受用如此圆满的福乐果位,如是从此安住于真实修持善法,守持清净戒律,以期获得帝释天的善果。

子三、以彼善业获得所欲果:

彼等由于白善法,仅见此等影像显,

虽不如实而了知,地上命终升天界。

意思那些地居的男女,虽然只是由于持戒等白净的善法见到帝释天等的影像,并非真实降临人间,误以为其真实降临人间而诚心发愿,但由于见影像发愿而行持戒律等白净善法的善缘力,因此在地上命终之后圆满其愿而上升天界。

子四、无勤成办利益之理:

显现影像彼等者,虽极无念无动摇,

然而于此地基上,成就大义而安住。

此颂总结比喻的意义。帝释喻说明在无分别勤作中绝对可以成办他利事业。在清净琉璃地上显现的帝释天影像虽然无有一刹那要把人类安置于善法的分别念和任何勤作的动摇,也无有任何身口意的功用,但是有强大的妙用力可以把地居的人们直接安置到善法中,间接可以安置到所欲的果位中,所以是“成就大义而安住”,并不是没有利益而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