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集卷下
《安乐集讲记》 ︱ 唐并州玄中寺道绰禅师 撰丨智圆法师 讲解 ︱
又据《净度菩萨经》云:“人寿百岁,夜消其半,即是减却五十年也。就五十年内,十五已来,未知善恶,八十已去,昏耄虚劣,故受老苦。自此之外,唯有十五年在。于中,外则王官逼迫,长征远防,或系在牢狱;内则门户吉凶,众事牵缠,茕茕忪忪,常求不足。如斯推计,可有几时得修道业?如此思量,岂不哀哉!何得不厌!”
又依据《净度菩萨经》说:“人寿不过百岁,在夜晚睡梦当中消掉了一半,这样就减了五十年了。在五十年里,前十五年很幼稚,根本不晓得善恶;八十岁以后昏沉糊涂,身心虚弱羸劣,所以也只是在领受老苦中度过,不可能有修道。除去这两头之外,只剩十五年了。十五年里还有特别多的事情。在这当中,外受政权逼迫,需要到远方去征战防守,或者,自己造罪或被冤枉被关在牢狱等,这样也不可能修道。就内而言,人有了家,就有各种吉凶祸福,各种俗事缠绕,处在忧心忡忡、无依无靠的状况中(茕茕忪忪,茕茕是孤苦、无依无靠的样子,忪忪形容人心惊胆战、惶恐不安)。人常常都是在追求当中,没有厌足。像这样推算,能有几时修道呢?如此思量,这不是很可悲哀吗!哪能不厌舍这个世界呢!”
所以,应当快速地生到极乐世界,在那里寿命永劫,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内外的牵缠、困扰,全身心地修持佛道,又有各种佛菩萨圣众的助缘加被力,这就踏上了永世都住在菩提道上、永进不退的最好的前途。
又彼经云:“人生世间,凡经一日一夜,有八亿四千万念,一念起恶,受一恶身;十念念恶,得十生恶身;百念念恶,受一百恶身。计一众生,一形之中,百年念恶,恶即遍满三千国土,受其恶身。恶法既尔,善法亦然。一念起善,受一善身;百念念善,受一百善身。计一众生,一形之中,百年念善,三千国土,善身亦满。”
这部经中又说:“人生在世间,凡经历一天一夜,有八亿四千万个念头,一念起了恶,就会受一个恶的身;十念起了恶,就会受十个恶的身;百念起了恶,就会受一百个恶的身。这样计算,一个众生在一生当中,一百年里刹那刹那地起恶念,那就会有遍满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恶,要受那么多恶身。恶法如此,善法也一样。一念起善心,就受一个善身;一百念起善心,就受一百个善身。统计下来,一个众生一生当中一百年不断地起善心,结果就会得到充满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善的身。”
若得十年五年念阿弥陀佛,或至多年,后生无量寿国,即受净土法身,恒沙无尽,不可思议也。
如果我们能把握这一生,而且就凡夫最容易做的,就是在第六意识上起念,用净念来换染念,那就会实现极大的利益。
先不必说胜义的修法,可能差距还比较远。我们就世俗这一念心的运作来看,你可以念念念阿弥陀佛。一念就是一个佛因,一个九莲种子、出世无漏的因。那么不断地念下去,十年、五年坚持下来,乃至更多年的努力,就积下了无数不可思议的成佛之因,那就必定会生到无量寿佛国。因为念念积聚的缘故,净业已成熟,就会得受净土法身,那是恒沙无尽的寿量、功德和受用,是不可思议的一种果。
因此我们应该衡量一下,用这个念头来念佛,将会实现多少果报呢?确实是无法用数字或者世间的量来计算的。
今既秽土短促,命报不远。若生阿弥陀净国,寿命长远不可思议。
现在既然在秽土人寿短促,不必多久,就会报尽而死。而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念佛,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国,那将得到长远不可思议的无量寿。
是故《无量寿经》云:“佛告舍利弗:‘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十方人天往生彼国者,寿命长远,亿百千劫,与佛同等,故号阿弥陀。’”各宜量此利大,皆愿往生也。
所以《弥陀经》里,佛直接说到“阿弥陀”的一个涵义,实际是指十方人天生到彼国,就会得到与佛同等的无限量的寿命。那么我们就应该衡量此极大的利益而发愿求生。
自己应该思量:我如此修行会得到什么样的利益?与其他相比有什么胜劣差别?我把心投注在这里,是不是一个最有智慧的做法?是不是能换取到最真实、永恒、不可思议的利益?这样按照四十八愿等的经教来衡量,那我们绝对会发起欣求往生的心。
又《善王皇帝尊经》云:“其有人学道,念欲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国者,忆念昼夜一日,若二日,或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至六日七日。若复于中欲还悔者,闻我说是善王功德,命欲尽时,有八菩萨皆悉飞来,迎取此人,到西方阿弥陀佛国中,终不得止。”
又有《善王皇帝尊经》说:“有人学道想生西方,之后他在七昼夜中忆念求生,如果他又生了后悔心、想退掉的时候,听我说这善王功德,他在命欲终时,有八位菩萨飞来迎接他到西方佛国。”
自此已下,又引《大经偈》为证。赞云:“其有众生生安乐,悉具三十有二相,智慧满足入深法,究畅道要无障碍。随根利钝成就忍,三忍乃至不可说,宿命五通常自在,至佛不更杂恶趣。除生他方五浊世,示现同如大牟尼,生安乐国成大利,是故至心愿生彼。”
又引《大经偈》为证,赞叹说:“众生生到安乐国土,都具有三十二相,智慧圆满、能契入甚深法义,能够究竟地了达道的关要而没有障碍。随着往生者根性的利钝得到忍力成就,也就是得到音响忍、柔顺忍、无生忍乃至不可说那么多的法忍功德,又得到宿命等的五神通,恒时都住在大自在当中,一直到成佛之间不会再杂有任何恶趣的因果。除非他示现生在他方五浊恶世里,那会受取生死中的生,但只是示现,就像释迦佛一样。所以,生到安乐国土成就如是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因此我们应当至心愿生彼国,成就大义。”
第九大门的两番料简,是就两土的苦乐、善恶及寿命长短的比较,令行者发起求往生之心。
第十大门中,有两番料简:第一、依《大经》引类证诚;第二、释回向义。
第一、依《大经》引类证诚者。
十方诸佛无不劝归西方,十方菩萨无不同生,十方人天有意齐归,故知不可思议事也。
第一、依据《大经》引各种往生类,证明弥陀色身事业不可思议。
十方诸佛无不劝导本土众生归向西方,十方菩萨无不同生极乐世界,十方人天都有意共同归于西方佛土,因此知道,弥陀本愿摄受众生往生净土成佛诚然是不可思议的事业。
是故《大经赞》云:“神力无极阿弥陀,十方无量佛所赞,东方恒沙诸佛国,菩萨无数悉往觐,亦复供养安乐国,菩萨声闻诸大众,听受经法宣道化,自余九方亦如是。”
是故《大经赞》云:“神力无有穷极的阿弥陀,为十方无量诸佛所共赞叹。东方有恒沙数的佛国,其中有无数菩萨都前去拜见阿弥陀佛,而且供养安乐国土的菩萨声闻大众,在极乐世界听受经法、然后到各方去宣扬道化。不仅东方佛国如此,其余九方世界也都有恒河沙数佛国的无数菩萨前往极乐世界,供养弥陀与圣众,听法、宣扬道法等。”
第二、释回向义者
但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人人皆有愿成佛心。然依所修行业,未满一万劫已来,犹未出火界,不免轮回。是故圣者愍斯长苦,劝回向西,为成大益。
第二、解释回向的含义。首先说到为何要将功德回向西方的缘由。这是因为一切众生只要有佛性,人人都有愿成佛的心。然而依此土、自力修持各种行业,没有满一万劫以来,还是出不了火宅,不免于轮回、受种种的苦。所以,圣者释迦愍怜众生陷在长劫难脱的苦流当中,劝导众生把功德一致回向往生西方,在即生中就能超脱轮回,得成不退转利益,从此以后一帆风顺、永乐无苦。这就是我们需要一心回向的原因。
然回向之功,不越于六。何等为六?一者、将所修诸业回向弥陀,既至彼国,还得六通,济运众生,此即不住道也;二、回因向果;三、回下向上;四、回迟向速,此即不住世间也;五、回施众生,悲念向善;六、回入去却分别之心。回向之功,只成斯六。是故《大经》云:“其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然胜进,超出常伦诸地之行,至成佛道,更无回复之难。”
回向的功行不超过六方面,也就是,第一、要把所修的各种善业回向面见阿弥陀佛,一到了彼佛的世界,以佛力加被,就得到了六种极广大的神通,能普遍地救济、运度无量众生。这就是回向于不住涅槃边,也就是以此功德回向成道后还要来生死界广度众生;二、以此功德回向得成无上菩提果,这是回因向果;三、以此功德回向得成无上利益,这是回下向上;四、把本来在这个世界要经过多劫的修行回向到速成佛道的净土道路。这就是回向不住世间边。后面三点,归纳一下:不想长久耽延在世间惑业苦的循环链里,一心把这一份功德回向于西方,得到阿弥陀佛愿海摄受后,每一份功德都成为无上菩提果的因、每一份功德都免于在有漏范畴里成熟果报、每一份功德都回向速得不退转的殊胜道路,这就叫做回因向果、回下向上、回迟向速,也就是我们把功德回向不落在世间有漏的因果中。第五、回施给一切众生,以大悲心哀悯众生,使得他们得此善根,都能趣向于善道,这就是回自向他;六、回入理性,去掉一切分别心,这就是回事向理。
总而言之,回向的功行就在这六个方面里。所以《大经》说:“其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然得到殊胜的进步,超出通常诸地的修行,一直到成佛之间再也没有退转的障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