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集卷下
《安乐集讲记》 ︱ 唐并州玄中寺道绰禅师 撰丨智圆法师 讲解 ︱
第三、有诸菩萨复作是言:“我于因地,遇恶知识,诽谤般若,堕于恶道,经无量劫。虽修余行,未能得出。后于一时,依善知识边,教我行念佛三昧,其时即能并遣诸障,方得解脱。有斯大益故,愿不离佛。”
第三、有菩萨又这样说:“我在因地遇到恶知识,诽谤般若,堕在恶道里,经过无数劫。虽然修其他的行门,都不可能脱出。后来在某时幸遇了善知识,教我行念佛三昧,当时就能够一并遣除各种障碍而得到解脱。以念佛三昧有如是大利益的缘故,我愿意常不离佛。”
第七、依《华严经》云:“宁于无量劫,具受一切苦,终不远如来,不睹自在力。”
这也是说菩萨一心希求常不离佛的愿行,也是普贤愿的表现。因为值遇佛太重要了。所以《华严经》说:“我宁可在无量劫中受一切苦而能见到佛,终究不愿远离如来、不睹佛的自在神力。”
又云:“念佛三昧必见佛,命终之后生佛前。见彼临终劝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
又说到:“修念佛三昧一定能见佛,命终以后就生在佛前。一见到人临终,我们应当劝他念佛,而且给他指示佛的尊像使得他瞻礼恭敬。”这样做对他非常好,能得如来悲力加持的缘故。
又善财童子求善知识,诣功德云比丘所,白言:“大师!云何修菩萨道,归普贤行也?”是时,比丘告善财曰:“我于世尊智慧海中,唯知一法,谓念佛三昧门。何者?于此三昧门中,悉能睹见一切诸佛及其眷属、严净佛剎,能令众生远离颠倒。念佛三昧门者,于微细境界中,见一切佛自在境界,得诸劫不颠倒。念佛三昧门者,能起一切佛剎,无能坏者,普见诸佛,得三世不颠倒。”
晋译《华严经》里面说到善财童子求访善知识,到了功德云比丘这里,请求说:“大师!怎样修持菩萨道,归入普贤行呢?”当时,比丘告诉他说:“我在世尊的智慧海中,只知道一个法,叫做念佛三昧门。这修法如何呢?在这三昧门当中,能够睹见一切佛以及佛的眷属和佛所住的庄严清净的佛土。这一法能使众生远离各种颠倒。念佛三昧门,能在微细境界中得见一切佛自在境界,得到乃至诸劫心不颠倒。念佛三昧门,能起一切佛剎而无能坏,普见诸佛,得三世不颠倒。”
时功德云比丘告善财言:“佛法深海,广大无边,我所知者,唯得此一念佛三昧门。余妙境界,出过数量,我所未知也。”
当时功德云比丘告诉善财说:“佛法深广如海,无边无际,我所了知的唯一是这一个念佛三昧门。其余的胜妙境界超出了数量,我还无法测知。”
第八、依《海龙王经》:“时海龙王白佛言:‘世尊!弟子求生阿弥陀佛国,当修何行得生彼土?’佛告龙王:‘若欲生彼国者,当行八法。何等为八?一者、常念诸佛;二者、供养如来;三者、咨嗟世尊;四者、作佛形像,修诸功德;五者、回愿往生;六者、心不怯弱;七者、一心精进;八者、求佛正慧。’佛告龙王:‘一切众生具斯八法,常不离佛也。’”
第八、依据《海龙王经》,当时海龙王对佛说:“世尊!弟子求生阿弥陀佛国,要修什么行能生到彼土呢?”佛告诉龙王:“你要生弥陀的佛国,要行八个法。哪八个法呢?一、常念诸佛;二、供养如来;三、赞叹世尊;四、造佛的形像,修各种功德;五、修功德后回向发愿往生;六、心不怯弱;七、一心精进;八者、求佛正慧。”佛告诉龙王:“一切众生具有这八种修行,就会常常不离佛。”
问曰:不具八法,得生佛前,不离佛不?
问:如果不具这八种法,能不能生在佛前不离佛呢?
答曰:得生不疑。何以得知?如佛说《宝云经》时,亦明十行具足,得生净土,常不离佛。时有除盖障菩萨白佛:“不具十行,得生已不?”佛言:“得生。”但能十行之中,一行具足无缺,余之九行悉名清净,勿致疑也。
回答:一定能生,不必疑虑。怎么知道呢?这可以类比而推知。佛说《宝云经》的时候,也说到了十行具足,能生净土,常不离佛。当时除盖障菩萨请问佛:“如果不具足十行,能不能生呢?”佛说:“能生。”只要你在十行当中,能够做一种行而不缺,其他九行都叫做清净,不必怀疑。
换言之,生净土很方便,在行门上的要求很低。譬如生阿弥陀佛的国土,就《观经》来说,观经三福当中十一种行,只要具足一种就能往生,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多次讲到这一点 [1] 。善导大师在《四帖疏》里说:“就此三福之中,或有一人单行世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单行戒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单行行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上二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下二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具行三福回亦得生。”这里看到,只要在三福中修得一分善行,回向即可往生,这是人人都可做到的。如果是特别高的条件,那凡夫就达不到了。就我们这一世修行的状况来看也是如此,有些人能修一些世间善,有些人有更多的出离行,有些人能够修得起大乘。这上面有很多的层次差别。但是以佛悲愿平等摄受的缘故,你只要真心诚意地想生佛的国土,又有信心,然后你随分随力地修善,佛一定摄受。
又《大树紧那罗王经》云:“菩萨行四种法,常不离佛前。何等为四?一者、自修善法,兼劝众生,皆作往生见如来意;二者、自劝劝他,乐闻正法;三者、自劝劝他,发菩提心;四者、一向专志行念佛三昧。具此四行,一切生处,常在佛前,不离诸佛。”
再者,《大树紧那罗王经》里这样说到:菩萨修四种法,能常不离佛。哪四种法呢?一、自己修善法,兼带劝导众生,都作往生见如来想,就是作意我和一切众生都往生了佛刹,见到如来。第二、自劝劝他,既劝自己的心也劝别人,非常欢喜地听闻佛法,以踊跃的好乐之心听闻正法。这是第二种善行。也就是,在闻法上要劝动自己的心,还要劝导别人,要一再忆念正法不可思议的功德,有非常大的意乐、有非常大的好乐心来闻法。第三、劝自己和劝别人发菩提心。也就是,一再地要想到:我要成佛利益众生,所以我在每一次做功德之前、修法行之前,我要发起菩提心,不但自己发,还要劝别人发。第四、一向专志行念佛三昧。“专志”就是确立了志向,不会转移,我已经立定了志向,一向修行念佛三昧。具有这四个行,将来无论你生在哪里,常常会在佛前而不离开诸佛。
又经云:“佛说菩萨行法,有三十二器。何者?布施是大富器,忍辱是端正器,持戒是圣身器,五逆不孝是刀山、剑树、镬汤器,发菩提心是成佛器,常能念佛往生净土是见佛器。”
再者,经中说到:佛说菩萨的行法有三十二种器。如何呢?布施是大富之器。行布施的时候,身心就成了能感得大富裕的器具。常常布施,将来就会非常富裕,资财不缺。常常能忍辱,这个身心就是得端正的器,也就是从这个身心里将出现非常端严妙好的身相。能够持戒就是圣身器,也就是会从这里出现圣贤的身。常常五逆不孝就是刀山、剑树、镬汤器,也就是从这个身心将来会出现地狱各种苦具等。心里一直发菩提心就是成佛器,也就是从菩提心会出现佛果。最后一句是契合净土的修行,常常能念佛、往生净土是见佛器。也就是我们能不能见佛、我是不是修净土法的根器或者法器呢?那就要看我的心,如果能常常念阿弥陀佛,心里常常有愿要求生佛的净土,这就是见佛的器。我们详细地去看《往生传》,每个往生的实例必然都有这个相。所以他是法器的缘故,一定往生。按照莲池大师《疏钞》里所说,具足信愿行就是净土法器。
略举六门,余者不述。
以上在三十二器中略举了六门,其余二十六种就不在这里赘述。
圣教既尔,行者愿生,何不常念佛也!
以上阐明各部大经多数都是以念佛三昧为修行宗旨。既然圣教里处处这样开示、劝导,行者愿生净土,为什么不时常念佛呢?应当随顺佛的教诲如实地修行。
又依《月灯三昧经》云:“念佛相好及德行,能使诸根不乱动,心无迷惑与法合,得闻得智如大海。智者住于是三昧,摄念行于经行所,能见千亿诸如来,亦值无量恒沙佛。”
又依据《月灯三昧经》所说:我们心里很清净地念佛的相好和佛的德行,比如因地的大愿、大行、果上成就的智悲力圆满功德等。由于心一直这样缘念佛的缘故,能够使自己的诸根不乱动,心马上能够安静,当时心里没有迷惑,就能与法道或者法义相合,这时就会得到闻的大义和智慧,像大海那样无量无边。智者住在这个三昧里,善能收摄心念而不向外驰散,寂静一心而在经行处行走。像这样一心行持,就能见到千亿数如来,能值遇无量恒河沙数诸佛。”
[1]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崔母孙夫人往生传发隐》:“观无量寿佛经,示三种净业正因,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十一事,或有一二,加以信愿念佛,悉得往生,况崔母之将及全备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