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宗分

《无量寿经大疏(五)未定稿》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过去琉璃王想消灭释迦族,目犍连听到后对世尊说:“请佛开许我化成一个大铁笼,笼罩住整个城市。”佛告诉目犍连:“你虽然有神通力,但怎么能改变定业的因缘呢?”之后佛为了这件事说了一首偈:“夫业若黑白,终不有腐败,虽久要当至,还在现前受,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莫能于是处,得免宿命殃,报应之所牵,无近远幽深,自然趣其中,随处无不定。”意思是说,业有黑白两种,一旦造下了,没出现违品的话,终究不会消失。也就是造业后第二刹那就在识田里熏下了种子,这个种子哪怕经过百千万劫也不会败坏,因缘会遇时,必定当下显现果报,不得不现前领受。业已经现前了,那到任何处都逃脱不了。不是飞到空中就能逃脱,也不是沉入深海能够躲避,也不是到山洞里就能躲避,没有任何处能避免宿世业力的果报。应当要报的业,果报成熟时,不论远近幽深等,自然直下就会在身上出现,任何处都没有不决定的情况。

这就讲了因果的铁律无可逃脱,也因此,懂得因果的道理后(尤其是因微果著的业增长广大之理),家人之间尤其不要伤了和气,彼此心里不要有矛盾、斗争,生嗔恚心等,否则会造下严重的罪业。

下面这一段是在讲述爱别离苦等,让我们看清爱欲的过患,从而发出离心,一心求生净土。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善恶变化,殃福异处。宿豫严待,当独趣入,远到他所,莫能见者。善恶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甚难甚难,复得相值。】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就像古德所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又如《法华经》所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人在世间都是被情爱和贪欲所缠缚。每一次投生,都是以爱欲而入胎;之后从青春期开始,爱欲萌发;到成年后爱欲转盛,就要结婚,建立家庭,对于爱欲的境广遍追求;死的时候又是在对欲境等的爱恋不舍中离开这个躯体。

因为我们对轮回世间的很多事有爱欲,在爱欲的牵缠下,就会投生到与所爱境相应的某一道里。如果对于五欲有强烈的爱执,就会生在欲界;对于色界无色界的法有爱执,就会生在上界。所以,爱就是生死的根源。现在主要是说,人在世间最爱重的就是亲人眷属间的亲爱或情爱。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人们心里虽然有强烈的爱欲,但在轮回中其实都是很孤独的。最初生的时候是一个人来,最后死的时候也是独自离去。在到达或前往不同地方,遭遇各种苦乐时,必须自己面对、承受,没有人能代替我们走这条路。

因为,这一幕幕的生死景象,唯一是以业的力量所变现。里面的每一刹那都是自己业习成熟而变现出来的。现在要从生、死两头,看出我们在轮回中的孤独。也就是说,生的时候是由自己的一念业识投生而来,没有人能跟着一起来,死的时候也是自己的神识离开身体,独自在中阴界里飘泊,也没有任何人能跟着去。

在生的时候,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并不孤独,常常有很多家人、朋友等陪伴在身旁。但实际上,轮回的路都是自己怎么造业就怎么感现,别人的业不会在自身上成熟,自己的业也不会成熟在他人身上,始终是一念幻心在不断地流转。所以,轮回里没有任何可依靠处,只是一段一段的生死幻相。如果现在不努力从中出离,那将来还会不断地进行下去。

很多世间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家庭上,认为家庭是避风港。尤其是女人,很希望能找到一个合意的丈夫,认为丈夫是可依靠处,或者老了就依靠孩子。但实际上,轮回是孤独的。到死亡来临时,“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不但生前积累的财富不可靠,一针一线也带不走,就连最亲的家人也靠不上,最终必定是独自一人离去。所以,空忙了一世,最后全都要舍离,只能随着自己造下的业,独自去往后世。

很多人一生都在经营自己的家庭。从最初男女相爱,之后成家立业,再生儿育女,希望能一直跟家人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会认为家有安全感,有家才不会孤独,让人感到温暖。有了烦心的事,可以跟家人倾诉;有什么困难,可以得到家人的关心、支持;到老了更是成为全心的依靠等等。像这样,人们心里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家庭上。但是,家也只是暂时因缘和合的一种假相,没办法永远维持。就像任何因缘所生法那样,到了因缘消散的时候,就连假相也维持不住。

古人说“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意思就是,人们组成一个家庭,有父母、夫妻、儿女等,这也只是在业缘的牵引下,父子、夫妻等暂时聚合在一起。因为业缘比较深,所以会共同生活几十年。一旦业缘尽了,父母子女、夫妻之间再怎么情深义重,也不得不离别。人生就像同住林中的鸟一样,死的时候自然要分开。那时候,即使家人都围绕在身旁,也没有一个人能跟着去,也不能代替自己身上的苦。所以,这些都不可靠,只有业会一直跟随自己。如果现在能看清楚这一点,然后勤修净业,那你就会由自心跟阿弥陀佛的心相应,而得到佛的接引、救度,从而超出轮回。

而且要知道,家人在生死关头不仅指望不上,如果贪执太重,还会成为往生的极大障缘。要知道,爱是生死的根本。爱越深,对世间的耽著就越大,反过来,这个世间对你的引力也会越强。比如,临终时如果爱著家人,就会非常悲伤、忧苦,会舍不得离开。如果他在旁边哭泣,动了你的情,你还会因此而堕落。

我们过去讲过很多这方面的公案。比如,佛在世时,有一位正信的居士,他平日里非常精进,做了很多上供下施的福业。然而他在临死时,妻子在一旁哭泣。结果他一念生情,就堕落为妻子鼻中的一条小虫。这就看出,爱欲是众生被系缚在生死中的根本。《楞严经》也说:“纯情即堕,纯想即飞。”如果爱欲太浓,整天都沉浸在夫妻的温情中,那就很难往生极乐世界。或者对儿女很耽著,那临走时就会想:我的孩子怎么办?心就会牵在孩子身上,也就不想往生西方了。

所以要知道,平日里爱执很深的话,临终时自然会深陷在爱别离的忧苦中,只要一念生情,那就往生不了。所以,这是很可怕的事。我原来也讲过,民国时期有个曾在清朝当官的人后来出家了。他的一个姨太太到庙上求他说:“菩萨!现在时局不安宁,你还是回来吧。我会好好地照顾你,让你安心修行。”他听后心软了,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回到了原来的俗家。他本来修得不错,到临终时,极乐世界已经现前了,阿弥陀佛亲自来迎接。但这时姨太太在旁边哭着说:“菩萨!你走了,扔下我一个人怎么办呢?”他听了一念动情,净土境相当即隐没,结果就没能往生。这显然是爱情把他拖下水了。

所以,世尊再三地教导我们:为了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看清楚轮回世间的真相。爱欲就像绳子一样会把我们绑在娑婆世界,看不破的话,就会成为往生的极大障碍。那么,现在就要注重培养对娑婆世界的厌离心。要看到,亲人眷属之间只是随业缘的牵引暂时集聚在一起,互相你爱我、我爱你的话,只会为彼此增上生死业缘,对解脱没有任何利益。所以,现在就要认清,爱欲是障碍往生的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