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宗分

《无量寿经大疏(五)未定稿》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在这个世上,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全都离不开苦恼。如果是穷人,那他为了谋生,为了维持家庭,养儿育女,就必须辛苦地工作,最终在沉重的生存压力下走过一生。年轻的时候日夜操劳,心里也常常充满了忧苦、愁闷。人的精力就在身心劳累中消耗怠尽了,很快就迎来了衰残孤寂的老年,一步步地走向死亡。像这样,一生就在苦恼之中度过,没有几天快乐的日子。

那些有钱人,所谓的成功人士,也常常要感受守护、竞争等苦,内心也会感到紧张不安,忧愁、焦虑等等。而且,他们虽然拥有很多财富、爱情、名誉等,迷醉在一时的快乐假相里,但这也只是基于贪心得到满足,而认为自己很快乐,岂不知一切都只是由因缘暂时维系的,因缘消散时必定坏灭一空。那时候,人们就会深陷在爱别离的忧苦当中。

所以,人们所追求的成功、幸福等,也全都是苦的因。沉浸在成功、幸福的感觉中,就是在积累当来坏灭时的悲苦。而且,执著得越深,到它破灭时就越是难以割舍。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所谓的安乐全都是苦因,终究要落入坏灭的悲苦中。而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起惑、造业,就要感受未来的苦果。也因此,世间根本没有真正的安乐。看清这一点才知道,对于这个世界的所有追求,除了不断地转苦轮外,再没有别的。

而极乐世界不同,往生到那里后,能够一下子超越生死,获得无尽的寿命,之后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因为,往生后以弥陀愿海神力的加被,我们心中的烦恼和业就会彻底止息,再不会现起。也因此,净土法门是“一成一切成,一了一切了”的大法,也是让我们从此永脱生死,得到永劫大乐的一个极难得的因缘。它就像昙花一现,使得我们在长劫的生死黑暗中,终于见到了一线光明。

“何不弃众事,各遇强健时,努力勤修善,精进愿度世”,所以,这时候就应该放下这一切毫无意义,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苦恼的世间事,每个人都要趁着自己还强壮、健康、有精力的时候,努力地勤修善业,作为往生净土的资粮。而且一定要精进修行,誓愿在今生就度越生死苦海。

其实,无量劫以来,我们并不是不信佛、不学佛,但我们一直不够精进,也没有真实的出离心;我们也并不是不念佛,但始终没有真正的信愿。现在就要吸取这个教训,知道现在单凭自身的能力很难超出生死苦海,而弥陀愿海有极大的力量,它能使得我们极简易、极迅速地往生佛国净土,迅速成佛。所以,我们这一生不可以再辜负佛的悲愿,也不能继续辜负自己了,要下定决心,把今生当作最后一次机会。这就是背水一战,一定要勇往直前,再不能继续沉沦生死了。

像这样,我们就要发起勇猛精进的力量,誓愿这一生就超出轮回。有了这种心,就表明你最重视这件事,已经发出最至诚恳切的心了,由此才会真正努力地去做。

“可得极长生”,这样做了的话,你就会得到无量寿的果报。也就是这一生结束后,就直接往生极乐世界,从此永远断除轮回。

所以世尊再次劝导,“如何不求道。安所须待,欲何乐乎?”你为什么还不求道呢?你还在等待什么?还想在这个世间求到什么安乐吗?

意思就是,娑婆世界的一切快乐都是虚假的,都是苦的自性。就像厕所里都是臭秽,没有一点香气那样。那么,娑婆世界的乐都是坏苦,因为这些乐全都建立在以我执心执取到所喜爱的人、事、物等上面,而这些境都不能长久安住,一旦因缘破灭,我执心得不到满足,那时必然要陷在忧苦当中。所以,娑婆世界的一切乐都是与苦相连的。

像这样,我们在看清楚这个世界纯粹是苦海,连一滴安乐都找不到后,就要彻底地放下;同时,知道极乐世界唯有无漏乐,没有一点苦之后,就应该全心地希求。而且,当我们看到人生苦短,百年光阴一晃就过,就知道世间的任何事都不重要。那么,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就要去做一件能得到永劫大利益的事。

像这样,有智慧的人能够深明大义,他能通过短暂的时间,去实现一个最彻底的,能够永得长生、究竟成佛的利益。也因此,看到娑婆世界全都是虚妄的苦事,我们还生什么留恋的心呢?

--------------------

【思考题】

1.“世间人民……皆当对生,更相报复。”

(1)世尊在此处劝诫的应互相和睦的亲眷包括哪些?

(2)对于亲眷等,在态度、行为上应如何对待?

(3)亲眷之间不和睦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4)为什么以现世微小的恨心,会发展成未来巨大的怨害?

(5)守护人伦善道有什么必要?从世间和修解脱道两方面说明。

2.“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甚难甚难,复得相值。”

(1)“爱欲”指什么?为什么说爱是生死的根源?

(2)为什么说众生在生死中都是孤独的?“孤独”是从哪方面说的?

(3)对于亲眷的爱欲有什么过患?

(4)解释“善恶变化,殃福异处”、“窈窈冥冥,别离久长”。

(5)了解爱别离苦,对于我们修净土法有什么帮助?

3.懂了财富和眷属的过患后,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

【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善恶之事,都不信之。谓之不然,终无有是。】

“如是世人”,指前面讲的不能抛弃世间法而专心行道的世间人。他们之所以不能一心求道,主要是因为心里有四种不信。

一、“不信作善得善”。他不相信在因位修持断恶行善的正法,将来能得到好的果报。也就是说,他不知道缘起在自心上,如果心能断恶,那就能避免未来的苦患;如果心能行善,就能得到未来的安乐。心上的因果律没有丝毫差错,决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能努力地修集身业、语业、意业的善行,那每一个善行都决定是未来获得利益安乐的资本。而且,这里面因微果著,以因位上很小的善法,将来会感得极大的乐果。

一个人如果有了这种行善得乐的信念,坚信现在这么修善法,将来绝对有好报,那他一定会积极地投入到行善上面,因为这才是安乐的资本。就好比一个人认为,做这个生意确实能发财致富,在这种认识的驱使下,就会心甘情愿地把所有的资金,包括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注在这上面。那么同样,一个真正深信因果律的人,认为行善决定能创造出未来极大的利乐,基于这个胜解,他会竭尽全力地行善,会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行善上,会把行善作为生命中唯一的事业。

而这里说的世间人,由于不信以行善必定得安乐的因果律,反而颠倒地认为,走世间的途径、做世间的事业能得到真正的安乐,所以,他不会放弃世间事而一心投入到修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