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达有漏皆苦的利益
《四法印讲记 第二法印·有漏皆苦(下)(未定稿)》 ︱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丨智圆法师 讲授 ︱
【若能如是了知,则会生起从轮回自性中出离之意乐,并将趣入解脱正道。】
若我们能认定轮回中的一切现象都是苦的自性,再看轮回中的任何法便不再希慕、向往。无论面对世间何种显现、受用,都明见其为苦之自性,由此可引发欲从这轮回苦之自性中彻底出离的意乐,继而坚定地投入解脱正道。
“轮回自性”,即众生在三界中轮转不已的自性。纵然升至色、无色界,仍将于势力穷尽时,遇缘又现行烦恼、造作恶业,而跌回下界苦苦。原因是未从根源上止息惑业,故仍将不断随惑业力,转生死轮。若未脱出此流转之状况,则永无止境地如此轮转下去,当是从苦入苦,苦海无边。而欲求从此轮转悲剧中超出,即是出离意乐。
就细分而言,“轮回自性”指五取蕴由前蕴不断结生后蕴。欲求止息此结蕴相续之心,便是出离意乐。
这是对轮回彻底地定性、普遍地厌离,无论世间何种苦、乐、舍境界,都一律见为苦法,而不存任何乐的观念。其作用是将自心从希求世间乐中完全翻转过来,从而坚定地、全心地寻求解脱。心已完全转趣解脱道之后,才开始贯彻解脱道的修行,戒定慧各分的修行由此真正启动。
这就是深彻观察轮回苦性所得的效果,与粗浅、笼统、含糊的认识截然不同。深彻观苦,见到有漏蕴的每个刹那都生成苦、都具过患,取舍也随之而细致。即见到尽一切世间相都是苦,种种世间因缘无非苦因,之后就有警觉、有正念,会小心地避开生死业因,一心趣向解脱。
从前对苦谛的认识太过粗浅、含糊,所以没有力量摄持自心,坚定地行解脱道。实际上还是处处受乐颠倒心支配,在轮回中不断地希慕、攀求。未开启正见之前,行为都是颠倒的、糊涂的,举心动念尽是造生死业、长生死果。若真正通达了苦谛,则方向与做法当全然不同,有猛利意乐,一心欲脱出此生死苦海,且逐渐坚固此心,并占据内心的主导地位。行为上,则是时时息贪嗔、去我执,心被此求解脱意乐摄持,勤修戒定慧,所行都转向解脱道,像是少欲知足、守护净戒、随念无常、苦、空、无我等,都能真正步入正轨。
下面再补充说明五点:
(一)圣者种性所依
圣者基本种性即是少欲知足。人若不能做到少欲知足,其心便被贪欲缠缚,而无望解脱;少欲知足,则不为贪欲所缠,而能一心向道,昼夜勤修,以成办道业,故少欲知足实为出生诸圣者的基本种性。
“有漏皆苦”的教法警示我等,对五欲愈贪著,就愈会有大苦降临。由于深惧坏苦扩大而沉溺生死苦海,便不敢纵欲而约束身心,自然趣入少欲知足。为此世尊制戒时,教导佛弟子生活尽量简单,吃、穿、用都简。佛以身作则,托钵乞食等,就是为佛弟子垂范,佛赞叹大迦叶的苦行时说:“头陀行在世者,我法亦当久在于世。”明了有漏皆苦的法理,便知道头陀行的内涵和取向。梵语“头陀”意为“抖擞身心出尘劳”。无论衣食住行、资具受用、人际关系,若对这些存有贪著,则不知引生多少惑业,增长多少生死。多一分贪欲,则多一分烦恼、多一分业、多一分生死。见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应当净除对世间五欲的贪染,改变行为方向,少衣、少食、少置房产,如护双眼般守持净戒。这都是依于了达苦谛而出现的。因此说了达苦谛为出生圣者种性的所依。
(二)无我所依
凡夫都执五蕴为我,且认“我”有自在。了达行苦,始知五蕴身为惑业力所牵,念念无自在地随他力转,纯是苦相。愈观察这无自在的苦相,则愈明了此五蕴除以惑业力生苦之外,别无主宰性之“我”。因此说,明了苦谛是洞见无我的所依。
(三)无愿三昧所依
无常、苦二印为现前无愿三昧之所依。即见知一切世间诸法都刹那灭尽、无可依恃,又是苦之自性,因而对像锯齿、毒品般的有漏法不再起任何愿求,此即是现前无愿三昧;智慧不能明见世间法皆是苦性,则无法止息对世间法的希望。所以,了达有漏皆苦是引发无愿三昧的所依。
(四)大悲所依
了达有漏皆苦,普见三界同一苦相,无量有情都毫无自主地流转生死,其结局无非是从五取蕴苦源中源源不断地出生众苦,此即是大悲哀愍众生的所依。反之,若未生起“有漏皆苦”的定解就难发起广大、平等悲心,顶多觉得被苦苦逼迫的众生可怜,对于处在乐受和舍受中的有情则不认为可怜,甚至对其拥有财富、地位、名誉等世间圆满,心生羡慕。
大悲的所缘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包括正在感受乐受或舍受、苦受的所有众生,不分亲怨、贵贱,都同有无尽流转大苦、都具五取蕴苦器而不出三苦。大悲的行相则是誓欲将一切众生度出生死苦海。
因此,了达有漏皆苦是修大悲心的基础。此意即首先须广开苦谛正见,见到十方世界下自地狱、上至天界的任何众生,恒时被惑业力缚于三苦状态中,被五取蕴相续之铁链拴束而难以脱出;直至尽未来边际,无量众生皆当无丝毫自在地起惑、造业、受苦,辗转不已。由这一对苦谛的周遍认识,方得以启发广大悲心,誓欲拔除法界一切众生的生死之苦。如此之悲心乃名平等,非但悲愍苦苦众生,且悲愍坏苦、行苦众生;又是无尽的,不是有限的一段时间,而是空尽众生界为止;且是彻底的,不只是拔除饥寒、疾病等支分小苦,乃是从根本上拔除生死苦,令众生永寂五取蕴之苦源,从而止息一切种类的生死诸苦。总之,这是遍缘三苦众生,发起广大、平等、无尽、彻底的大悲心。其基础则是遍见三界众生同具五取蕴苦。
所以,了达苦谛是发起大悲心的重要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