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三、教诲三要

《教诲黎明曙光讲记》 ︱ 晋美彭措法王.造 ︱ 益西彭措法师.译 ︱

(一)引言

所有无垢佛陀之法门,虽然胜中更胜有无量,

重大关键摄于三句要,实修教言精义即如此。

“所有无垢佛陀之法门,虽然胜中更胜有无量”:所有无垢的佛陀法门中,一个比一个好,好的法门无量无边。

“重大关键摄于三句要,实修教言精义即如此”:如果把无量法门中的大关键归纳为三句要点来讲,那实修教言的精华要义就是以下所说。

“关键”就是事物最紧要的部分。我们真实修行,最紧要的部分一是基础,一是命根,一是结果。有基础,才能建立上上功德;有命根,一切修行才能展开,才有活力;有结果,才证明佛法利益众生的真实作用。比如要建造万丈高楼,打牢地基才能建起。再一个重要的是支柱,有支柱才能支撑起整个大厦。大厦竣工后,就要用它来利益人类。

或者讲,要在佛法上有成就,从始至终有三个要点,守持净戒是最初的要点,闻思修行是中间的要点,弘法利生是最后的要点。把握这三个要点就能真实修到佛法。

这一颂是引子,以下上师就教诲实修的三个关要——守持净戒、闻思修行和弘法利生。

(二)正说分三:1、佛法的基础 —— 守持净戒;2、佛法的命根 —— 闻思修行;3、佛法的结果 —— 弘法利生。

1、佛法的基础 —— 守持净戒

无等佛陀无误自行道,万千善妙功德大源泉,

离过清净三戒妙庄严,此为佛法基础故当知。

前三句都是说“戒”。第四句归结其为佛法基础。

“无等佛陀无误自行道”:这个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是无等佛陀自己所行的无误之道。“无误”简别不是外道戒禁,后者是“非因计因”,就是把非解脱因看成解脱因,认为做那些禁行能净罪业、能脱烦恼、能出生死。其实只是增加一层束缚,就像蒸沙不能成饭,从牛角中挤不出牛奶一样,持这些非解脱因的戒禁都是徒劳无义的举动。不仅如此,而且南辕北辙,越走离解脱越远,这就叫做错误之道。但佛已经到达菩提果地,这一点充分证明了佛所行的持戒之道没有任何错误,因为由它真实成就了无上菩提果故。

所谓“自行道”,以菩萨戒为例来说,《菩萨地》云:“过去菩萨求大菩提已于中学,未来当学,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现在今学。”过去的菩萨寻求大菩提时,已经修学菩萨律仪,未来的菩萨将修学菩萨律仪,而现在于十方无边无际的世界中,有无量菩萨正在修学。所以菩萨律仪是一切菩萨所共行的唯一大道,诸佛是修菩萨道而成就的,所以这是无等佛陀的自行之道。佛所说的三戒都是佛自己实际行持过的道。每一尊佛因地都是很认真地守持三乘戒律,每一尊佛持戒波罗蜜多都到达了究竟。

“万千善妙功德大源泉”:“万千”是泛指,就是千千万万。种类上包括三乘从增上生到决定胜的林林总总的功德,比如三摩地、智慧、三十七菩提分、陀罗尼、神通等等。数量有无量无边那么多。“善妙”是指能得安乐、能得解脱、能得成佛,没有罪染。“大源泉”,是指像大涌泉的源头那样,涌现无量功德妙宝。三种戒律是一切有情一切种类善妙功德的正因,故赞为“大源泉”。

《瑜伽师地论》说:“由此尸罗建立任持一切世间及出世间,能引无罪最胜第一快乐功德,令生令证,是故尸罗说名根本。”由这个戒建立和住持一切世间和出世间,能生无罪过、最殊胜、第一快乐的功德,让它生起让它证得,因此说戒是根本。可见世出世间的善妙功德都是从持戒出生、从持戒证得,戒是万千功德的大源泉。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说:“持戒则能发起一切佛法,乃至起于无上菩提。何以故?若有持戒便有三昧,若有持戒便有智慧,若有持戒便有解脱,若有持戒便有解脱知见。”持戒能生一切佛法,乃至生起无上菩提。原因是有持戒就有三昧,就有智慧,就有解脱,就有解脱知见。一切佛法归摄为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部分,因此由持戒能发起一切佛法,是一切佛法的源头。

《达摩多罗禅经》说:“如天德瓶,守护不坏,常出珍宝,随意无尽。修行如是,不毁净戒,则常出生圣功德宝。”比如天德宝瓶,守护它不失坏,就能随顺心意辗转无尽地化现珍宝。修行也是如此,不毁坏清净戒律,就可以常常出生功德珍宝。从时间方面观察,持戒能源源不断出生功德,所以是功德大源泉。

以上从两方面讲了“戒是功德大源泉”,一是能生一切佛法功德,二是能辗转无尽地出生功德,所以是功德源泉。

“离过清净三戒妙庄严”:“离过”,就是身口意远离过失。戒能调伏身心,除去罪恶、烦恼,所以是离过。这样的清净三戒是最美妙的庄严。《华严经》说戒是出世间的庄严具。《成就真实戒经》也说,具戒之人具有最胜妙的美饰。《辩答宝鬘论》说:什么是最胜美妙的庄严?就是清净圆满的戒律。

以下作一点观察:

为什么把戒叫做庄严具?《瑜伽师地论》中说,这种戒庄严具,一切种类的人在一切时佩戴,都极妙好庄严,故名庄严具。这一庄严美妙至极,超过了任何世间庄严,因此是妙。其它庄严具,太老、太小的人穿戴反而成了可笑之处,而净戒庄严,无论男女老少谁具足,都让人见而欢喜,因此是第一庄严具。这是对一切人、于一切处、于一切时普遍美化的庄严,是时间和四大无法损坏的永恒庄严,是无人可夺走、永远不遗失、不必要更换、时时不远离的庄严,因此叫做“妙庄严”。勇施论师说:“所谓离过胜庄严,净戒乃为胜庄严,如此庄严无遗失,无畏无夺之庄严,故当护持此净戒。”

“此为佛法基础故当知”:“此”就是前三句所赞叹的清净三戒。它和一切佛法有何种关系呢?一切佛法依它而生、依它而长、依它而建立,它是一切佛法的基础。

《大涅槃经》说:戒是一切善法的阶梯;戒是根本,犹如大地是树等的根本;戒是一切善法的前导,犹如大商主是一切商人的前导。(这三句是说,由持戒才能进入五道十地。依止戒律,一切善法才能存在。戒是一切闻思修善法的前导,由戒才能让一切闻思修顺利进展。)龙树菩萨说:戒是一切功德依处,如同动的有情和不动的无情无不依靠大地。大恩上师说:“一切增上定胜等,悉皆依此而生故,倘若破戒堕恶趣,切莫迷惑当取舍。”增上生善趣和决定胜三乘菩提,都是依净戒才能出生,破戒只有堕入恶趣。《成就真实戒经》说:“犹如无眼不见色,无戒之人不见法,犹如无足不入道,无戒之人不解脱。”(无戒就如盲人见不到佛法,就如跛子入不了正道,无法得解脱。)《达摩多罗禅经》说:“若破戒瓶,则永失法宝。”经中还说:“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瑜伽师地论》说:破戒者,地道功德全然不生。

由以上正反面的教证就知道,一切佛法的基础就是戒律。没有戒,任何佛法都无从建立。所以大恩上师说“故当知”,要我们深刻认识到守持净戒是实修佛法的第一个大关键。

受持清净戒律胜幢时,违品魔军极多寻隙故,

勿失稳固念知对治法,恒时应不放逸诸心友。

大恩上师这样教诲我们:诸位心友!在受持净戒胜利幢时,持戒违品的魔军会寻找很多机会来作破坏,因此,切莫失去稳固的正念正知对治法,恒时都应当不放逸。

“胜幢”即胜利幢。如同帝释天宫的胜利幢能让天人获得胜利,受持净戒能让一切善法胜伏违品而胜利,故把戒比喻为“胜幢”。

“违品魔军极多寻隙故”:违品魔军即持戒的内外违缘,内有自己的八万四千烦恼,外有天魔、五欲声色魔、邪师恶友魔,这些违品种类众多,数量无量无边,时刻都潜伏在我们身心内外,让我们的戒律穿、漏、破、损。比如在城市复杂、迷乱的环境里,五欲魔王时时都诱惑我们,挑动内心的贪欲,让持戒不清净。在五光十色的欲尘中,心很快就放逸散乱,失去正知正念,身口意造很多违背学处的罪业。或者遇到各种增上身心苦受的因缘,被人打骂、嘲讽、欺负,容易生嗔心,破坏菩萨戒。或者,外在天魔、人魔的干扰破坏,障碍我们持戒。所以,一旦我们受持净戒发心要摧毁烦恼、断除生死,各种内外魔军都会出来干扰我们,趁机破坏我们的戒体。这就是“违品魔军极多寻隙”的意思。

在这种状况下最要紧是“勿失稳固念知对治法,恒时不放逸”。这个“正念正知”叫对治法,它是放逸的对治。所谓“正念”,就是对于什么该取、什么该舍、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这些心里不忘记、时时能念得。所谓“正知”,就是时时反观自己身体在做些什么、口里在说些什么、心在想些什么,觉知自己是往善的方面转、还是往恶的方面转。这样清醒地觉察三门造作状态的心,就是正知。有正念正知的严密监控,就能把身心管住让它规矩,所以这是放逸最直接的对治法。

“稳固”是修饰“念知”。这是从程度上说,心中一直不离正念正知,什么都破坏不了动摇不了,这叫稳固。比如总统的护身保镖,从早到晚出入各种场合,总统上车下车、赴宴讲演、接见各界人士,他一刻不离时时都保持警觉。这叫“稳固念知”。凡是做保镖的一定有这项素质,就是念和正知的心所力量特别强。哪样是不稳固呢?比如别人提醒时有,不提醒时就没有;在佛堂里修行时有,一出门就没有;逆境中有,顺境中没有;独处时有,在大众场合没有;前五分钟有,过后就没有。这些都是不稳固的表现。这个念和正知一失去,各种魔军就会趁虚而入。往往在这时候生起贪嗔痴而破坏戒律。所以上师教诲我们“恒时应不放逸”,“恒时”就是时时刻刻,不论白天、夜晚,不论行住坐卧、待人接物,都要依止正知正念而不放逸。这是持戒方面最重要的教言。

2、佛法的命根 —— 闻思修行

值遇释教精华之法时,未成随诸散乱魔引转,

恒时精进闻思修诸业,此为佛法命根故当知。

前三句联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大恩上师说:“在遇到佛教精华之法的此时,心没有被散乱魔引转,而恒时精勤地做听闻、思维、修习的法业。这是佛法命根的缘故,一定要认识到。”

“值遇释教精华之法时”:遇到释迦佛所传的具有心要的妙法时,实际上是进入了佛陀教法的光明宝山,到处都是具精华的妙宝,这时最重要的就是一心求取法宝。

“未成随诸散乱魔引转,恒时精进闻思修诸业”:就像入了宝山之后不是无意义地散乱,而是通过各种途径一心精进地取宝,又像有志气的学生上了大学后,不去打牌、跳舞、逛超市,在窗明几净的图书馆里潜心研读。学习佛法同样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个业就是闻思修的法业。“散乱”为何叫做魔呢?《四十二章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把心力集中在一点上,就会激发智慧的火花。心被散乱魔支配,不能集中心力,什么佛法都不能成就,所以散乱是障碍佛法成就的魔王。

“恒时精进闻思修诸业”:“恒”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勤学苦修,朝于斯,暮于斯,日就月将,很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世间人忙碌奔波,都是向外追求名利财色。修行人是修自己的心。所做就是闻思修,这是修行人每天应该做的唯一法业。“诸业”,就是诸多的十法行,背、听、诵、读都属于“闻”,目的是熏习,把佛法的文句反反复复地熏习熟练;思维、观察、研讨都是“思”;串习就是“修”。

命根是在哪一点上比喻呢?比如人体有很多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其中以命根为最主要,有了它,生命才能存在,才有人体气血脏腑的运行。如果命根断了,一切生命活动就会立即停止,所以命根是维系生命存在的根本。佛法的命根为闻思修,闻思修一断,佛法就灭亡,慧命会中断。一个修行人不作闻思修,那就已经退出了修行人的行列,因为他相续里没有了佛法,见不到任何佛法方面的真实运作,实际上和世间人的相续没有两样。从整个佛教来看,如果佛弟子不重视闻思修,佛法就会在世间越来越衰弱,就逐渐变成末法,变成没有法的内涵,最后法会灭绝,在世间连三宝的名字都听不到。所以,摒除散乱,专心致志地闻思修,这是佛法的命根所在。只有如此,才能续佛慧命、住持佛法。

《入行论》中讲,即使长夜修行念诵、苦行等等,如果散乱而修,佛说没有义利。所以一切散乱的善行,果是很微少的。《修信大乘经》中说:“善男子,由此异门,说诸菩萨,随其所有信解大乘,大乘出生,当知一切皆是由其不散乱心正思法义之所出生。”用这一句来证明上师的这一颂,恰如其分。经里说得清楚,菩萨所有从信解大乘而出生大乘功德,都是从心不散乱如理思维法义而生起的。所谓不散乱,就是我们的心除了缘圣法之外,不去缘其它世间八法。破坏我们闻思修的魔王就是散乱心。心不随散乱转,静下心来,一心缘圣法的文句和意义以观慧观察抉择,这才能生起一切大乘功德。所以,这就是佛法的命根所在。上师归摄为一颂告诉我们这个大关要。所以要牢记:“值遇释教精华之法时,未成随诸散乱魔引转,恒时精进闻思修诸业,此为佛法命根故当知。”

更深层地理解,这一颂的深化就是弥勒菩萨《辨中边论》中所讲的随法行,那里面说:“随法行二种,谓诸无散乱,无颠倒转变,诸菩萨应知。”什么是随法的正行?一个是止,就是除了所缘的法义之外不向其它处散乱;一个是观,就是以胜观无颠倒地观见诸法的自性,这就是随法正行。前面止是后面观的所依处,没有止也不可能有观。所以,如何让佛法住世?如何心随法而修行?就是要把上师这一颂的教诲贯彻到底、奉行到底。

倘若不具闻思修三慧,无能践行解脱妙道故,

勿以仅披僧衣出家相,心生满足意乐诸心友。

上师教诲我们说:诸位心友!如果不具有闻思修的智慧,那就如同无眼的盲人一般,无力行走解脱的妙道,因此你们切莫只以披着僧衣的形象就心里满足。

这里,前两句是从反面显示三慧和行解脱道的关系。三慧就是由听闻所生起的智慧,由思维所生起的智慧,由修习所生起的智慧。行解脱道是把以往那个念念造成生死的方式反转过来,向着出生死的方向,去积聚出生死的因缘。本来外面也不存在什么解脱道。道是一个比喻,是说你的心开始按这样来行,解脱道和六道本是相反的两个方向,心上一定发生了不同以往的转变,才可能走解脱道。怎么能完成转变呢?那就一定要有闻思修的智慧。没有闻思智慧,我们不会发现自己以往的想法、做法,都是错误、都是轮回。认识不到这个颠倒,那所谓的解脱,连怎么走、往哪个方向走都不知道,怎么走得了解脱道?每天不还是在生死道上狂奔吗?所以,很多事都是换汤不换药,形式上从这一套换成了那一套,心相续却还是老样子,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具备闻思修的智慧。所以,虽然外面现出家人、修行人、大居士的形象,里面却还是搞世间名利的一套。

闻思修的智慧是修行解脱道最重要、最根本的因。以闻慧和思慧的眼睛才能看到解脱道的路线。以修慧的眼睛才能现证解脱道。从获得小乘解脱来看,一个要有出离心,一个要有通达人无我的智慧。但是不作闻思修,“三界周遍是苦性”这一点就认识不到,进一步想从三界苦海出离的心就引发不出来,这样在意乐上并没有离开原先一念又一念希求轮回圆满的心态,还是那个乐著生死的心,一念接一念地流浪生死。所以,只有对苦谛闻思修,对三界是苦性看得越来越清楚,心越来越厌离,积聚到一定量时,心再也不往轮回的方面想,这时候百分之百地内心向往解脱,一心朝解脱的方向走,这就是从随顺生死的路上跳脱出来,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解脱道。“人无我”的方面也是如此,没有慧眼,决定是入不了的。那个顽固的我执,会让你念念缘着自我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这样以我执引发而造作,都成了流转生死的业,怎么能获得解脱?

像这样,要知道有闻思修三慧才能修出出离心和无我智慧,才能把原先念念生死的道一刀截断,掉转头来进入解脱道。这就是所谓的逆生死流。

谈到大乘一切种智解脱,那就更高,需要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实际行持六度来超越生死、涅槃二边的束缚。其中发心、受戒、六度万行,每一步都离不开闻思修,不然就只落于形象,修证是决定谈不上的。

由以上的理由,上师说:你们不要只以一个穿僧衣的外相,就心里满足。这是远远不足够的。解脱道要内心拥有闻思修的智慧才能实行。想一想,内心里什么闻思修的智慧都没有,解脱道一步也前进不了。凭这样能解脱、成佛吗?能截断无始生死流转吗?能把无量众生救出生死吗?所以,闻思修是佛法的命根。凡是佛弟子都要知道这是需要昼夜精进努力的法业。

3、佛法的结果 —— 弘法利生

不贪自利寂灭安乐味,摄取佛子勇士传记海,

之后恒时唯一行利他,此为佛法结果故当知。

大恩上师说:不去贪著自利寂灭安乐的妙味,一心摄取佛子勇士的传记之后,恒时唯一利他,这就是佛法的结果。因此务必要认识到这一点。

“不贪自利寂灭安乐味”:对于自利寂灭的乐味不贪著。小乘人耽著在偏空涅槃上,不能放舍自己的安乐、不惜劳苦地利益众生。但是学大乘,连这个自利寂灭的乐味都要放下。《摄波罗蜜多论》说:“无力引发世间利,毕竟弃舍此二乘,一味利他为性者,应趣佛乘由悲说。”以小乘自利的心并不能引发无量有情的利益,所以要舍弃这种以自利为重的小乘心,大乘修行人以一味利他为本性,所以应当趣向无上佛乘。

“摄取佛子勇士传记海”:藏文里“传记”有一层涵义,就是一经听闻就能种下解脱种子,比如常啼菩萨的传记、密勒日巴尊者的传记。“摄取佛子传记”,就是把佛子菩萨的真实行履领纳于自心,发愿要行到和他同等的境界。比如,菩萨如何修持布施波罗蜜多,我也发愿随学,他是怎么做的,我也努力做到和他一样。按这样,浩瀚如海般的佛子行都一一摄取。

“之后恒时唯一行利他”:在发了誓愿随学佛子万行之后,任何时候都唯一行持利他,心心念念都是考虑利他,身口意一切行为都是做利他,这就是做诸佛的事业。

我们学佛到底为了什么?到底要学成怎样一种结果?其实,学佛就是为了把一切众生都安置在佛果位,为了这件事,我们才发菩提心付出一切努力。我们学习佛法的结果,并没有别的,就是全身心奉献于众生界,恒时只做一件事——就是利他。所谓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以众生界不可尽故,我此愿王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弟子书》说:“易得少草畜亦食,渴逼获水亦欢饮,士夫此为勤利他,此圣威乐士夫力。日势乘马照世游,地不择担负世间,大士无私性亦然,一味利乐诸世间。”(旁生也会为自己的快乐而努力。唯有精勤利他,才显示了大士超胜其他人的大力量。就像太阳永不停息地照耀世间,大地平等担负起一切世间,大士无私的本性也是一味利乐世间。)

现今释迦圣法极微弱,众生善聚逐渐减退时,

非以少许自利活命故,应勤弘法利生诸心友。

大恩上师教诲说:诸位心友!当今时代佛法极为衰微、众生善业逐渐减退,现在并非以少许自利而活命的时候。因此,我们应当精进地弘扬佛的圣法、一心成办众生的利益。

前两句是讲时代状况,一是佛教衰微,二是人心恶化。在这种时候,每个大乘佛子都应该把“弘扬佛法、教化人心”视为自己的责任。法在人弘,人能弘法。如果人人都有振兴佛教的责任感,尽心尽力地向人们宣讲佛法的真义,身体力行大乘的菩萨道,那佛法一定能兴盛,众生一定得利益。我们有责任引导这个时代的人,让人们皈依三宝、深信因果,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断恶行善,让善业增上,就能把众生安置在安乐之中。

大恩上师在圆寂之前赐给我们最后的遗教,上师说:“即使有一天我已不在人世,我期望我的弟子们能够坚定不移地修持并弘扬佛法,力争将佛法的智慧之炬一代代地传下去,这就是对我最好的纪念和报恩。”

“作为末法时代的说法者,我将一生都用在了弘法利生事业上面。因为我在今生公开地为众多弟子传讲了本来应该保密的、极为殊胜的密法——光明大圆满,因此,在我死后,我的肉身应该不会缩小,但我却并不以此为憾。虽然寻找转世灵童,已经成为当今的一种潮流,但你们不必去寻找转世灵童,也不必大动干戈地建造灵塔,我将会以另一种方式与你们在一起!”

“希望你们能记住两个要点:第一、不要扰乱其他众生的心;第二、要持之以恒地修持并弘扬佛法。”

(三)结劝

如是教诲黎明初曙光,应于清净意空恒依止,

从此佛法圆满之日轮,现前利乐吉祥诸心友。

大恩上师说:诸位心友!这一篇教诲就像黎明时最初的曙光一样,你们应该在自己清净心的虚空中恒时依止它,由此将会生起佛法圆满的日轮,周遍呈现利益安乐的吉祥。

这里,把教诲比喻为“黎明曙光”。上师从大智慧中流露的光明文句,落到了我们心相续中,以这个加持,我们心中便有了最初的一线觉悟,这就是光明的开端,最初的觉醒。然后,我们在清净的信心里依止这篇教言长期去实行,就是“于清净意空恒依止”。这个无垢的清净信心,好像一尘不染的虚空一样。“应恒依止”有个“恒”字,说明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像向导给我们画好了路线,之后长久遵循这一路线坚定不移地走到底,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

我们从听受教言开始,按照教言的指示,先打好佛法基础,认真学习三乘戒律学处,依止正知正念一丝不苟地严谨持戒。其次,每一天都远离散乱,勤奋地闻法、思维、串习。长年累月这样坚持做下去。在自相续成熟了之后,就一味利益众生,一心为圣教、为众生。这条路决定下来,坚持不变、始终遵守,这就是恒依止。所以,看起来只有三句话的要点,实际上要实行一辈子。对有信心的人来说,上师这三句话就成了自己一生修行的座右铭,一天都不敢忘记。这样,通过两堂课的学习,就决定了一生修行的方向和道路。真正按这样修行,内心的觉悟光明会越来越明显,终有那么一天,心中将显露佛法圆满的日轮,出现光明朗朗的利乐吉祥。

大恩上师在教言一开始说了无量法门的重大关键就是这三句要点。反过来,能按这三句要点深入实行,一定能穷尽佛法的源底。为什么?因为守持清净三戒,就奠定了一切佛法的基础;对于显密教法如理如量地闻思修,就有了一切佛法的命根,能运转起一切佛法的修证;尽未来际弘扬圣法、利益众生,就是佛法的究竟结果。所以,这三句是实修教言的精义。

总而言之,上师以过来人的身份把最宝贵的实修经验传给我们,我们能恒时依止上师的教诲,实际是开始踏上了上师如意宝曾经走过的光明之路,最终必然得到和上师无二的成就。

所谓甚深教言亦即此,慈爱忠言此外亦非有,

一生实修精要亦为此,故勿舍弃牢记于心间。

所谓的甚深教言也就是这个,慈爱的忠言也是在这以外再没有别的,一生真实修行的精要也就是这个。所以你们应牢牢铭记心间,片刻都不舍离。

我们学习了这篇教言,要牢记上师的三句教诲:佛法的基础是守持净戒;佛法的命根是闻思修行;佛法的结果是弘法利生。这是需要我们尽这一生全身心投入来奉行的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