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乙三、结劝

《岩洞老人颤抖歌浅释》 ︱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 益西彭措堪布

结劝分四:一、劝此生勤善 二、劝奉行师教 三、劝速度生死 四、劝坚持三学

丙一、劝此生勤善

善缘具足诸男女,心应冷静殷重思,

此生若不勤修善,未来遇法当极难。

“善缘具足”,是指今生得到了暇满人身,内有诚信佛法的善根,外又遇到了善知识等助缘。大家今生能够皈依三宝,发心学佛,都是具足善缘的人。所以要格外珍惜这次善缘,因为在自己身上已经出现了能够成办一切暂时、究竟利益的机会。自己心里有信佛的善根,外在又依止了善知识、学习佛法,这比世间造恶的人要好千万倍。能在五浊浓厚的时代,具足这样的善缘,实在不容易。所以要懂得珍惜。

怎么珍惜呢?就是要静下心来,认真考虑自己这一生怎么来度过。现在有了极好的修法机缘,如果还不精进修法,来世能不能再遇到这样殊胜的法?有没有这样的修法机缘?应当说是非常困难的!

有这样一则事例。明朝有位马邦良居士,他在考中进士之后,做了丹徒县的县令。后来又调到甘肃做官。因为父母的丧事回到故乡,住在慈山僧舍。每天拜阿弥陀佛求生西方。

有一次,他去苏州见座主王荆石,到一个寺院里拜佛。当他称佛名时,止不住地流泪。当时的举人黄钟和他朋友来看他,问他:“你信佛念佛怎么这么真诚?”

马邦良说:“人身难得,正法难遇,佛怎么能不信呢?念佛怎么不真诚呢?佛法利益人天,如果不是宿世种过善根,多数都会生起怀疑诽谤。一失人身,受苦无量。每每想起,痛彻心髓。”

两人说:“你说人身难得,举目就是三人,再加左右这些人,不都是人吗?”

当时是夏季,马邦良扇子一挥,苍蝇到处飞动。马邦良问:“是苍蝇多?还是人多?”两人怅然失意了很久。

马邦良说:“以前我曾奉上帝的旨意,掌管第五殿阎罗王的事务。每天夜晚,坐在阎王殿上,簿子堆得像山一样高。亡者的三尸神讲述自己身口意造的业,据律断案,千百人中不失人身的才一两个。而且,阳间最重的刑不过一死,阴间受罪,痛极就死,死后复活,怎么造业就怎么受报,绝没有侥幸能轻一点或重一点。只有信佛念佛往生极乐的人,不走冥府这条路。这样的话,佛可以不信吗?念佛可以不真诚吗?”两个人听了毛发耸立。(《居士传》)

按净土法门来说,我们今生遇到了净土法门,不但是遇到,还能生信发愿,这时就应当静下心来认真考虑:如果我现在不精进地修净土法,以求了脱生死,来世一失人身,还有这样的机会吗?恐怕只有无休无止受苦了。所以现在得人身时,要加倍努力,用最大的诚心来忆佛、念佛。

丙二、劝奉行师教

具德恩师心欢喜,赐予善教之利益,

奇珍摩尼亦难比,莫舍彼教当修习。

我们已经发起了今生勤修善法的心,想最有意义地用好这一生。那么,怎么来勤修善法呢?这要有方法。这个方法主要是具德恩师以欢喜心赐给你的善妙教言。这些教言就是指引你修行的明灯、能让你渡过生死苦海的慈航!

所以,善知识赐给你的教言一定要放在心上修。这些教言的价值超过了百万摩尼宝。摩尼宝是转轮王拥有的宝贝,非常难得,它能随人的意愿,降下衣食等种种资具;但你所得到的教言,如果能依教奉行,得到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用数字衡量的利益!它能使你解脱生死、证成大道、普度众生,世界上的奇珍异宝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它的价值。这么稀有珍贵的教言,句句都是无价之宝,它教导你怎么成办善趣、怎么成办解脱、怎么成办佛果,确实是法海奇珍,远远胜过摩尼宝的价值。所以一定要重视教言,时时放在心上实修,千万不能舍弃!

如果得到了摩尼宝,你会百倍地珍惜它、爱护它,生怕它丢掉、摔碎、沾上灰尘,会放在最保险、最干净的地方,现在善知识赐予你的教言远远胜过摩尼宝,更应当珍藏在心里,时时奉持修习。

丙三、劝速度生死

今值三乘法船时,应速度越生死海,

到达解脱之彼岸,违此岂有更大罪!

现在值遇三乘法船的时候,就应当快速度越轮回苦海,到达解脱彼岸。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度越生死苦海到达解脱彼岸,一定要借助法船,没有法船怎么能度过去呢?如果能自动度过去,那一切众生都应当久远劫前就已经解脱了!实际上茫茫苦海一直没有度过,就是没遇到解脱妙法。这世间无数的众生没有遇到出世间法,虽然想脱离苦海,却没有任何可能性。而我们现在已经遇到了三乘佛法,这些出世间法都有断烦恼、度苦海的功能,所以在遇到三乘法船的现在,应当赶紧开动前进,以求今生超出苦海!为什么要赶紧开动呢?因为时间非常短暂、机会又非常难得,如果没有把握好这次机会及时修法,在还没到彼岸时就已经死去,那就又要轮回生死了!所以说:“应速度越生死海。”

我们做世间法都是造轮回的业因,人天福报只是暂时性的,最终都会坏灭,所以不能迷在世间法上。要度过生死、修到解脱,才是得到真正的安乐。没有修到解脱之前,就算来世做到转轮王、做到天王,也都是沉溺生死。

对我们来说,今生只能有一个重点,要么把重点放在修世间法上,要么放在修出世间法上。这是不同的两个方向,不可能兼行。如果不走出世间的路,而一味耽著在世间法上,那就和解脱道背道而驰,这是最大的罪过。为什么是最大的罪过呢?因为已经遇到了解脱妙法,还不随顺解脱道修行,反而往生死轮回中走,这样一旦错过即生解脱的机会,就会使自己长劫陷溺在无边无际的生死苦海中,当然是最大的罪过!所以法王教诫我们:今生一定要努力勤修出世间法,修到解脱彼岸。

下面讲几个公案:

唐朝洛阳香山寺僧人鉴空,吴郡人,少小时贫苦,虽然勤学,记性很差。到壮年时诗也写得不好。常常在吴楚两地间游走,已经四、五年了。虽然见过一些达官贵人,但给他的钱不多。自己钱一多就一定生病,只有花光了病才好。

元和初年,他到了钱塘一带。赶上当地闹灾荒,他就想到天竺寺求一口饭吃。当他走到孤山寺西边时,实在饿得不行,就在河边流着泪,发出几声悲吟。

不久,有位梵僧也在河边坐着,看着鉴空笑笑说:“法师秀才!旅游的滋味足不足哇?”

鉴空说:“旅游的滋味是已经足了,你称我为法师,这是何等错谬?”鉴空出家之前叫“君房”,梵僧称他为“法师秀才”,他觉得莫明其妙。

梵僧说:“你想不起在同德寺讲《法华经》的事吗?”

鉴空说:“我活了45年,一直在吴、楚两地盘桓,从没去过京口,哪有什么洛阳同德寺的说法呢?”

僧人说:“你是被饥火所烧,记不起过去的事了。”说完就从袋子里取出一颗拳头那么大的枣子,对他说:“这是我国的土产,吃了它,上智能知过去未来之事,下智只知前生之事。”

鉴空饿得不得了,赶紧吃下枣子,又捧着水喝下。忽然间打着哈欠,头枕着石头睡过去了。

顷刻间醒来,回忆起前世在同德寺讲经的事,就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他想起前世更加伤心流泪。这一次知道了前世,他问梵僧:“当时的震和尚在哪里?”

梵僧说:“他修行没有专精,所以今生还做四川的和尚。不过现在好了,断攀缘了。”

“那神上人在哪里呢?”

“他前世的愿没有满。”

“悟法师在哪里呢?”

“你记不起当时他在香山石像前戏发大愿吗?他说:‘如果我不证无上菩提,将来一定做威武大将军。’昨天听说他已经做大将军了。当时我们五个云游僧只有我得到解脱,只有你成了挨饿受冻的人。”

鉴空哭着说:“我这40多年,每天只能吃一顿饭,30多年只能穿这一件破衣。这世俗的事,我要知道一下它的根源,为什么我的福报这么不足,一直都在挨饿受冻中度过呢?”

梵僧说:“当初你坐在法座上广说邪见,让学空法的人生起各种不好的疑惑。而且你持戒有缺犯,因此现在还臭气未消。想想看:发出的声音很浑浊,回响却很清澈,有这样的道理吗?身体是驼背,影子就是弯的,因果报应历来如此,绝对没有错的。你前世是这么做的,今生就这么受报。”

当时这五个人都出家学道,四个人没有解脱。想一想:他们为什么没有得解脱呢?就是求解脱的心不真切,并没有昼夜勤修出世法,所以都在世法里打转,有的放逸、有的造罪、有的对世间的功名富贵还有贪恋,这样一念轻忽,就又随业风飘落在生死中了。所以我们今生一定要度过生死苦海、到达解脱彼岸,这是唯一正确的目的。如果不这样做,就是自暴自弃,最后会落得像上面这四个人一样。

再讲讲宋朝欧阳修在颍州作知州时,曾遇到一个官妓,口中发出莲花香气。有个和尚知道宿命,说这个妓女前世是尼姑,30年诵《法华经》,一念之差,今生沦落为妓女。欧阳修不太信,就问官妓:“你读过《法华经》吗?”

官妓说:“我都失身于此,哪里有闲暇诵经呢?”

这样就给她一本《法华经》,她读诵如流。给其他经却一点读不来。这才觉得和尚的话可信。

她30年诵《法华经》,可惜没有出离心,不知道求生西方。如果以这种功德回向西方,就可以上品往生,但她没有这样的心。所以死后恶习现前,竟沦落为妓女。

再看一个例子:

明朝程季清居士,新安人。后来迁居到湖州养老,曾经在天目山读书,拜高峰禅师灵塔,不觉痛哭流涕,刳臂肉供养,由此决志参究。当时参礼雪峤禅师,逼拶很久,渐渐有个入处。以后又拜见博山无异禅师,禅师很器重他,临别时送了他五里路。

程季清每每想到末世参禅行人不明教理,就像没有引导陷在黑暗坑中毫不自觉,深可怜悯。于是建立讲社,以六年为学期,请十位法师依次登座,讲解大乘经典。又请自平法主到孤城丈室讲演《成唯识论》。程季清听完退下来深思,渐渐得了慈恩(窥基大师)的纲要。平常读《华严经》和《发菩提心论》,声泪俱下,自称为“十愿居士”。当地放生、度鬼、礼忏、诵经等各种法会都是由他发起倡导的。

后来他儿子死了。以后就闭门谢客,专修丈六佛身观。最开始模糊不清,渐渐能现出佛身的像,但色彩很暗。有一次正专心观想时,忽然空中有声音教导说:“你要想见金色佛身,须要首先对佛身作红色想。”他依教观想,果然见佛身光明照彻四方,屋里的东西都成了金色。

程季清虽然修习佛观,但喜欢看风水,到哪里都给丛林看地,禅观也就稍微生疏了。他又说:“我来世要做国王或天神来弘扬佛法,护持世间。”蕅益大师听到后呵斥他。后来他告诉大师:“近来我才信生西的要诀须是放得下娑婆。”蕅益大师说:“很好。”

顺治八年秋天,他肚子得病,画了西方佛像悬在屋了里,帮助自己观想,这样吉祥而逝。过了七天,他现梦给大女儿说:“我已经到吴门四十里外做了大丛林的护法伽蓝神。”

他是世间的念头没有去干净,结果一念之差归于神道。他也说得好,生西的秘诀是要放得下娑婆,但他心里还对娑婆有爱恋,错过了即生解脱的良机。这也提醒我们,今生修任何善法功德,绝不能求来世人天福报,而要及时回向往生。

丙四、劝坚持三学

道之三学圣教图,坚固心上巧摹绘,

任凭举世赞与毁,关要无误乐至乐。

“道之三学”指解脱道的核心——戒定慧三无漏学,属于证法。“圣教”指三藏十二部,属于教法。“图”表示教法,说的是指示戒定慧修行正轨的图画。也就是对于戒定慧三学怎么修行,教法用文字做出了指示,相当于画好了修持戒定慧途径的图画。

那么,怎么修行呢?就是“坚固心上巧摹绘”这一句。“坚固心”是修持戒定慧的所依,指真实厌舍生死、希求解脱的心不会被各种违缘——希求现世和后世善趣圆满等的心态间断退失,而且具有顺缘——深信因果、皈依三宝等等,并且已经到达坚固不变的程度。这样的心就好比是坚固的墙壁没有裂开,可以在上面遵照圣教指示,画出戒定慧三学的图画。

再看“巧摹绘”。“摹”就是照着样子描画,内义是依教法抉择而断定之后,就按所断定的法义在自心上仿照而修。比如:戒学要求哪种身口意的行为要遮止、哪种要行持,就在自己心上实际去遮止、去行持;慧学要求如何观无常、如何观苦、如何观空、如何观心,也在自己心上依照教法而观行。“绘”是更进一层,由这样遵照教法修习,就在自己心上实际绘出了戒定慧的功德图案。不但要做到“摹”和“绘”,还要做到“巧”。“巧”就是不但在自己身上如是修行,而且善巧地以利他大悲愿力摄持,又具有上师所赐予的能迅速成就的殊胜教授要诀,随此一心专注地精进勤修,就叫做“巧”。

佛已经到达了解脱彼岸,完全知道怎么走才能得解脱,这样就把解脱道的走法写成教法,就好像画好了一张指路的地图,教给我们修道的方法。教法和证法的关系:文字的教法是给我们指示怎么修解脱道;我们在希求解脱的坚固心上,按照教法指示,修出戒、定、慧的功德,即是成就证法。如果能这样行持,任凭全世界的人如何赞叹你或诽谤你,都无所谓,因为自己所走的解脱道在关要上没有错误,走下去就一定从安乐进入安乐。所谓“乐至乐”,就是乃至虚空界尽之间,直到成佛永远利生之间,趣入了永不退转解脱正道的无漏安乐,到究竟时趣入不可思议无有穷尽的法身大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