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十》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午六、般若道理分五:一、慧之自性 二、生慧方便 三、慧之差别 四、正修慧时应如何行 五、此等摄义
【 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分五:一、慧之自性;二、生慧方便;三、慧之差别;四、正修慧时应如何行;五、此等摄义。 今初 】
【 慧谓于所观事能拣择法,此处是说通达五明处等慧。 】
智慧总的来说,是对于所观的事能简择诸法,即能够辨别一切所知法,同时能够断除疑惑,此处则特别讲述通达五种明处等的智慧。
《成唯识论》说:“云何为慧?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谓观得失俱非境中,由慧推求,得决定故。”(慧的体性,是简择所观察的对境,其作业是断除疑惑,即在观功德、过失和非功德非过失的境中,通过慧的推求而获得决定的缘故。)所以,慧有分别事理、决断疑念的作用,也就是通达事理的作用。
【 如《菩萨地》云:“谓能悟入一切所知,及已悟入一切所知拣择诸法,普缘一切五明 [1] 处转,一、内明,二、因明,三、医方明,四、声明,五、工巧明,当知即是菩萨慧之自性。” 】
如《菩萨地》说:能悟入一切所知及已悟入一切所知而简择诸法,缘一切五明之处而转,应知这就是菩萨智慧的自性。
【 能悟入慧者,是未得地前慧;已悟入者,是得地慧。 】
“能悟入慧”是指登地前的智慧;“已悟入慧”是指登地的智慧。
未二、生慧方便 分二:一、真实义 二、旁述
申一、真实义 分三:一、总说 二、广说 三、摄义
酉一、 总说
【 第二,生慧方便,谓当思惟生慧功德及未生之过失。 】
让心趣入智慧的方法,就是思惟智慧生起的功德和未生的过失。
【 其有无通达如实无我性慧之功德过失,毗钵舍那时兹当广说。 】
“通达如实无我性慧”:通达空性的智慧。
其中,具有证悟空性智慧的功德和缺少证空慧的过失,将在毗钵舍那章中详细讲述。
【 今当略说所余德失。 】
以下简略讲述其它方面的功德和过失。
酉二、广说 分二:一、具有智慧的功德 二、不具智慧的过失
【 先说功德。 】
【 此中慧是现后一切功德根本者。 】
智慧是今生和来世一切功德的根本。
【 如龙猛菩萨云:“慧为见不见,一切功德本,为办 [2] 此二故,应当摄受慧。” 】
如龙猛菩萨所说:智慧是能现见的现世功德和不能现见的后世功德这一切的根本,为了成办这两类功德,应当摄取智慧。
【 “明是求法义,及大解脱本,故应先敬持,大般若佛母 [3] 。” 】
“明”是智慧。“法”、“义”、“解脱”,分别是指今生安乐之法、来世增上生之义利、出世间之解脱。“本”是根本,意为能生或依处,如枝叶花果从根产生,根即能生。
能令今生安乐之法、来世增上生之义利乃至出世间之解脱生起的根本,即是智慧,因此求解脱者首先应当恭敬受持此大般若佛母。
【 慧如施等五度之眼者。 】
智慧就像布施等其余五度的眼目。
何以将智慧比喻为眼目呢?
【 如《摄颂》云:“若时为慧所摄持,尔时获眼得此名,如画事毕若无眼,未画眼来不得值。” 】
如《般若摄颂》所说:何时若被智慧摄持,尔时就获得了眼目,而得到波罗蜜多的名称。就像唐卡画完,如果没有画上眼睛,就得不到绘画的工钱。
画家画完唐卡的总体之后,会选择一个吉祥日画上眼睛,若不开眼就得不到工资。这是比喻:若无般若摄持而修布施等前五度,则得不到波罗蜜多的名称和功德。
【 于余功德皆须慧者。 】
其余功德都需要智慧。
【 譬如妙金所作庄严,虽已殊妙,若更嵌饰帝青等宝,尤为可意。如是从施乃至静虑五种金庄严具,若以拣择理非理慧钿宝 [4] 嵌饰,更为希有。 】
比如,金子所打造的首饰虽然已经很美观,但如果再镶嵌上蓝宝石等珍宝,就更加赏心悦目了。同样,布施乃至静虑等五种金庄严具,若以简择是理、非理的慧宝镶嵌,则更加珍贵稀有。
为何说智慧能令布施等更加稀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