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四摄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十》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巳二、学习四摄熟他有情分五:一、四摄自性 二、立四之理由 三、四摄之作业 四、摄受眷属须依四摄 五、略为解说

【第二,四摄成熟他相续分五:一、四摄自性;二、立四之理由;三、四摄之作业;四、摄受眷属须依四摄;五、略为解说。】

学习四摄法成熟他相续分五:一、四摄各自的体性;二、安立摄受众生的方便为四种的理由;三、四摄每一摄的作用;四、菩萨摄受眷属必须依靠四摄法;五、稍微展开来解说四摄。

【今初】

午一、四摄自性

【布施如前六度时说;爱语者,谓于所化机开示诸度;利行者,如所教义,令所化机如实起行,或令正受;同事者,谓教他所修,自亦应修,与他同学。】

布施的自性:如前所说,是善舍思以及由此发起的种种身语之业。

爱语的自性:对所化开示六度,即为所化如实开示六度的内涵。

利行的自性:让所化按照所教法义如实发起修行,或者让他真实纳受。

同事的自性:教导所化所修之法,自己也应修习,和他一起修学。

【如《庄严经论》云:“施同示劝学,自亦随顺转,是为爱乐语,利行及同事。”】

如《庄严经论》说:布施摄的自性如前布施度所说;为有情如实开示六度;劝导有情学修六度,并将他安置在六度的修行中;教导有情修学六度时,自己也随顺他一起修持。以上“开示”、“劝学”、“随转”依次是爱语、利行、同事的自性。

此处,布施摄是指三种布施中的财布施,而且是意乐、实物两种财施中的实物施。为了让所化成为法器,对他布施所需财物,是布施摄。

爱语摄,即为所化讲解法义,帮助他断除疑惑、引生信解的发心及所说的语言。

利行摄,即见所化对法义已生信解,为了进一步引导他实修,而为他说法的动机和语言。换言之,菩萨为了让所化将闻思的法义落实于修行中,成就修行的精要,而进一步引导他实际趣入修行的发心和语言。

同事摄,即菩萨见所化已初步趣入修行,为了护持他的修行,令其不退、稳固乃至圆满,自己也同修此法。

总之,培养弟子令其相续逐渐成熟的方法,就是四摄。

我们既然已发心利他,就一定要学好四摄法。如果连摄受众生的方法和步骤都不清楚,又怎么能真正成熟众生的相续?一般人都认为四摄法很简单,而往往轻视。其实,这是从发菩提心开始,乃至尽未来际都要切实奉行的大法。

菩萨摄受弟子之后,要真正负起责任,将众生安立于佛果不是口中说说便罢,而须实地履行誓言。就像一名良医,要真正帮助瘫患的病人站起来,让他能一步步地行走。

午二、立四之理由

【第二,立四之理由。何故定为四摄耶?】

摄受有情的方法,为何一定是四种呢?

【答谓摄受眷属令修善行,须先使欢喜,此必先须施以资财,饶益其身。】

答:要摄受眷属让他修习善行,首先必须让他生起欢喜心,这又必须先布施财物饶益他的身体。

【既欢喜已,令修道时,先须令知云何应修。此由爱语宣说正法,除其无知断其疑惑,令其无倒受持法义。】

他生起欢喜心之后,要让他趣入修道时,首先必须让他了解应如何修学。这又需要由爱语宣说正法,遣除他的无知和疑惑,使他无颠倒地受持法义。

【既了知已,由其利行令修善行。】

他明白如何修之后,再由利行让他实修善行。

【若自不修而为他说应取应舍,彼不信受反作是难:且不自修,何为教他,汝今尚须为他所教。】

如果自己不修,而对他说哪些应取、哪些应舍,他不仅不会信受,反而将驳斥说:你自己尚且不修,为什么教别人,你现在还需要别人教!

【若自实行,他便信受,谓教我等所修之善,彼自亦修,若修此善,定能利益安乐我等。先未修者能新修行,已修行者坚固不退,故须同事。】

如果自己实行,他就会信受,而认为:教导我们所修的善法,他自己也在修,可见修习此善,一定能利益安乐我们。他被感动之后,先前没有修的善法能够开始修行,已经修的善法也能坚固不退。因此,最后必须以同事摄受他。

如云 [1] :“能利他方便,令取令修行,如是令随转,四摄事应知。”

颂中三个“令”,是指菩萨修后三摄,分别能让所化成办“受取法义”、“实修六度”、“随法而转”等利益。

如《大乘庄严经论》说:布施是能利益所化的方法,即菩萨依靠布施为众生解除饥寒等苦,而利益其身;爱语是能让所化无倒受取法义的方便,即由爱语遣除他对波罗蜜多法相的无知、邪知和疑惑;利行是能让所化实修波罗蜜多的方便;同事是能让所化随法而转的方便,即菩萨以身作则,带动所化随法而转,如果菩萨亲自修行此法,所化也会随学效仿。应知摄受有情为眷属之后,成熟其相续的方法,唯一是四摄。

[1] 以下“如云”所说的颂词均出自《大乘庄严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