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净业成熟,得生净土

《往生之路》 ︱ 智圆法师.编述 ︱

信愿深重的根本是出离心

怎样才能有深重的信愿呢?关键在于出离心。为什么呢?要知道,信愿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耽著世间,爱重娑婆。因为越是耽著轮回世间的事,爱重娑婆世界的享乐,与它相反的心——看破世间,放下娑婆,希求极乐的心必然会越薄弱。因为贪恋和厌离是截然相反的心态,对于轮回有贪恋之心就决定不会厌离;而转生娑婆和往生极乐也是完全相反的两条路,只要对于娑婆还有深深的贪恋,就决定不会欣求极乐。相反,如果生起了真实无伪的出离心,不再贪恋轮回,那么你所造的业决定不会再随顺轮回。这样就远离了往生的违品;再加上对于净土法门越来越深入地了解、串习,决定会生起真实到量的信愿之心,也就具足了顺缘。如此一来,念佛、修集净业资粮就会很有力量,因为心的方向已经决定。这样出离心越强,求往生的心就会越重,你所修集的净业就会相应地成为重业,到临终时必定牵引你去极乐世界。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出离心和信愿的关系。

造集染业的根源是没有出离心

我们凡夫的心与生俱来会被世间的安乐吸引,非常喜欢轮回中的享受。无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情感方面,都抱有无穷无尽的幻想、计划,这样就会造下各种各样的生死染业。

为什么会这样贪著、追求不舍呢?要知道,心有一种规律,那就是对于安乐、有功德的事物会生起欢喜心,进一步会去求取;对于痛苦、有过患的法会心生厌离,进而舍弃。现在,我们把轮回看成了一个美好的乐园,认为世间当中有真正的安乐、幸福,这就是在认识上出了问题。而遣除这种颠倒认识的方法唯一依靠出生正确的认识——看清轮回的真面目,确定轮回完全是苦海、火宅,根本没有丝毫安乐可言。如果你在见解上能够完全抉择到量,心态必定会随之发生巨大的转变。会从原来对轮回世间的满腔热情,变得索然无味,能够非常干脆地把轮回中的事全部放下。一心想要从轮回当中脱离出来,这就是出离心。有了这种心,决定不会再贪恋轮回,会非常有力地遮止一切追求轮回的心,也就不会再造集生死染业了。

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就是出离心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解脱和往生的关系。所谓“解脱”,指的就是从惑业苦的系缚之中脱离出来。然而对于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来说,依靠自力解决这些我执、烦恼等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依靠阿弥陀佛大悲愿海的加持,一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能彻底解决这些轮回杂染法,从此只进不退,能够很快成佛。所以说,往生就是解脱,这两者是一样的。如此一来,我们就把一个宽泛的解脱主题,明确地定位在往生净土上面。正所谓“一门即是普门”,往生极乐是一成一切成,一了一切了的捷径。在这上面成功了,整个解脱成佛的大事就都能圆满成办了。所以,修净土法门,最开始一定要认清往生就是解脱,自己的解脱大事就是要靠往生来成办。对此心里要完全确定,这一点相当重要。

这样观察下来,“出离心”就是看到轮回过患,想要出离,知道解脱的利益,唯一希求。在这里,把出离心的内涵配合在往生上:见到轮回的过患,就是认清娑婆世界纯粹是苦,毫无安乐,从而彻底地厌离娑婆;既然往生就是解脱,那么希求解脱就成了希求往生。所以说,出离心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

出离心的作用

有了真正的出离意乐——欣厌之心,就会像游子想尽快回到家乡那样,一心期盼早日回归极乐净土。这样你心上就会出现一个极大的转变。原来对于娑婆世界非常爱重,对于极乐世界则是无关紧要的态度。等到真正生起出离心的时候,就会完全反过来,变成重视极乐世界,不在意娑婆世界。也就是心上的比重会变成对娑婆世界的心最多占5%,对极乐世界的心大于95%。如果这种心再进一步加强、加重,那么你的心就可以全部从轮回当中抽出来,一心求生极乐世界。

所以要知道,有了真正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出离心,你的整个身心会完全被摄持住。你在行为上会唯一修集净业。那时候你会从早到晚,心心念念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极乐世界。无论是吃饭穿衣,工作生活,包括睡觉在内,时时刻刻都不会忘记念佛。而对于娑婆世界里的一切都只是随缘而过。打比方说,一个人要回家乡,在路途当中暂时住在一个旅馆里面。他一心盼望的就是启程的日子早日到来,我好赶紧回家,而对于这个旅馆绝对不会作任何长久的打算。同样,如果一心想要往生,暂时生活在娑婆世界的时候,能够吃饱穿暖心里就满足了,不会把世间里的任何事情当成重点来做,也不可能在这上面还有很多追求。

相反,如果你没有出离心,只是在表面上信佛、念佛,对于娑婆世界的贪求仍然很多,心里重视的还是轮回里的事。那么,必定是信心浅,愿力弱,造下的染业重,净业轻。往生极乐世界就会成为相当困难的事。

你能往生吗

我们现在观察一下自己的心,到底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心重,还是继续留在娑婆世界的力量大?

如果提到洋房车子、娇妻美妾、升官发财、上网娱乐等五欲享受的时候,你心里一点兴趣也没有,反而很想出离这些轮回里的染法。那就说明你粘附在这个世界的心力量很小。如果一提到极乐世界,你心里马上生起特别强烈的欢喜心、希求心,就想立即往生到那里,有着很深重的信愿。对比这两种心,结果发现对娑婆世界的心远远没有求往生的心重。你就可以确定自己基本能往生。因为你心的重点就在极乐世界,在这股力量的牵引下,往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相反,如果一提到极乐世界,心里一点触动也没有,念佛的时候也是散散乱乱、漫不经心地随口溜下去,或者仅仅是赶速度、凑数字。表面上说我要修净业、求往生。实际上想去极乐世界的心微乎其微,完全没有力量。但是,对于娑婆世界就不是这样了。钱财名利、感情子女、声色享受……样样都贪。就连对几件衣服、一点吃的东西,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像是每天非常精心地打扮自己,花很长时间布置房间,甚至买个东西也要精挑细选、费尽心思。至于声色娱乐方面,那更是兴致勃勃,玩得不亦乐乎。狂欢几天几夜都丝毫不会疲厌。如果你对于轮回的事有这么浓厚的兴趣,对娑婆世界的贪心这么重,那就很危险。这就意味着你心上有无数根绳子紧紧地绑在娑婆世界,绑在你认为的美好事物上面。既然这个世界对你的吸引力这么大,那么你多半是要继续住留轮回了。

念佛不得往生的根本原因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属于哪种情况呢?如果你对极乐世界的心很重,完全超过重视娑婆世界,很有把握往生,那就非常随喜。但是,很多人会是后一种情况。虽然学了净土经教,也在不断地念佛,甚至学佛、念佛几十年,可是按照上面说的标准观察下来,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

也就是仔细观察的时候会发现,尽管自己每天口里念佛,也发愿往生,做善法之后也会说回向往生极乐世界等等。但是内心深处还是贪著轮回,心仍然陷在娑婆世界当中。其实念念造下的都是轮回的业,一生几万天累积下来,相续当中充满了轮回业、恶趣业。所以在你业的账本上,轮回的染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相比来说,真正能往生的净业就少得可怜。轮回方面的事情,只要粘上一点,十天、半个月心都下不来。无论是哪种五欲享受,一旦触及,很快就圆满了前行、正行、后行,而且数量多,持续的时间长,程度又特别的深。一遇到染污的对境,不必刻意地作意,依靠无始以来的习气,能够任运地现起各种不清净的心念,而且每一念都起得非常强。

但是,对于西方极乐世界,对于修习净业资粮,说实话,心的力量是很薄弱的。你可以扪心自问,自己一辈子有几次发自内心地想往生?又有几声佛号是在真信切愿的摄持下念出来的呢?所以,念佛不得往生是当前存在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也是很普遍的一个问题。

其实,念佛不难,一句佛号大家口头上都能重复。但是,真正生起信愿是相当不容易的,必须真正从心底深处生起非常猛利地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而现在的人大多不重视培养出离心,所以真正的信愿就很难产生了。

临终时的外缘非常重要

如果观察自己的心,发现净业和世间染业的轻重程度基本相等。那就要看第二个条件:临终时哪种业最先现前。这取决于临终时遇到的外缘。

在《众经撰杂譬喻》当中,有这样一则公案:曾经有个僧人在草间行走,忽然听到有声音叫住自己。僧人很惊讶,向左右看去,结果见到一条大蛇。蛇对僧人说:“您知道阿耆达王吗?”僧人说:“知道。”大蛇又说:“我就是阿耆达王。”僧人觉得很奇怪。(我们知道,当年世尊在世的时候,阿耆达王亲近过佛,在佛前听闻过正法,而且造了很多佛塔,并且供养过佛和僧众。)大蛇又说:“本来我生前做过很多善法,但是临终的时候,旁边人的扇子掉到我的脸上了,当时我就生起了嗔恨心,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投生为蛇。”后来僧人给大蛇讲经,大蛇在七天当中不吃不喝很欢喜地听法,命终后就生到了天上。

本来他的因缘那么好,直接亲近过佛,也信仰三宝,做了不少福德。如果当时没出意外,再怎么也不致于堕落成旁生。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显然是临终时出现的外缘导致他恶业先成熟了。所以说,临终时的境缘相当关键。如果在那个紧要关头,身边有道友帮忙助念就会非常好。因为依靠善友的提醒,能够引发求往生的心,从而使净业先成熟,这样也能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