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乙一、人品贤善

《教诲甘露明点讲记》 ︱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著 ︱ 益西彭措堪布.译讲 ︱

善人20岁的时候,他这样讲:

我干活的时候,遇到一位东家奶奶,喜欢骂人,骂她儿子能够连骂三天。我想一个人总骂人,不是好事,但又不好劝她。四月二十八号赶庙会 (以前的时代是农业社会,庙会是一个很重大的日子。赶庙会就像过节一样) ,所以到了这一天,照例都是放假,早晨还要种一段时间的地。东家奶奶打发小儿子去看看我们种完了没有,她想要种一些玉米。她儿子也没来对我们说,看完了回去,也没跟他妈讲,我们也不知道东家奶奶的心思,就把犁给解了,她就大骂起来。我听她骂儿子,才知道事情的原委。我在伙房吃饭,大师傅来盛一次菜,我问一次:“她还在骂吗?”大师傅说:“还在骂呢!”连问了三次。

我吃完了饭,走到上房前面,大声地说:“别骂了!气死一位老太太,我们可担不起。”我又招呼伙计们说:“走!给她种玉米去!”她出来说:“今天放工,别再干活了!”我说:“不要紧,今天是我们的工。”

善人确实为人厚道,心里不计较,能吃亏。主人想多种一会儿,他就多种一点,就是这么厚道。所以,他一听到东家奶奶不高兴,骂三骂四的,他就跟伙计们说:“走!我们一起去给她种。”

过去在赶庙会的时候,照例都放假不干活,就像过一个重大的节日,老板都给工人放假。按照一般人的见识,这时就会争:为什么要给你干?今天不是干活的时间。这样就会伤情义。善人的做法跟世俗人相反,他宁愿待人厚,不可待人薄。他甘心尽义务,这就是心量大。这样,他在理上占了上风,东家奶奶也要佩服他,人的心自然归向他,这就是以诚感人的道理。

这样的话,东家奶奶拦也没拦住我们,我们硬是把玉米给种完了 (这样就做得人家佩服) 我们是种好了,尽了责任再去逛庙。这个时候东家奶奶又说:“今天太晚了,明天再去吧!” (庙会也可能有几天。) 我说:“这是我们的工作,耽误点不要紧。” (意思是,今天种玉米是我们的工作,耽误了时间赶庙会不要紧。明天不去赶庙会,明天有明天的工作。) 东家奶奶就觉得过意不去,故意说:“今天没钱给你们!”我说:“不用钱。”说着就走。在这时候,老东家背着几吊钱赶过来 (老东家心里也过意不去)。 我对伙计们讲:“我们挑人家的礼,别叫人家挑我们的礼,晚上还得早点回来,做些零活。”一边说话,一边慢慢地走,怕累着老东家。等他赶上,把钱分给我们,又陪着我们游逛了一天,晚上乐哈哈地回来。东家奶奶也乐了,以后她也不骂人了,反倒时常劝我不要生气。我说:“我哪有气,我是为了你们一家和和乐乐。”由于这一椿事,我才明白,悟谁的道,谁就听你的话。

这话说得很好。“我们挑人家的礼,别叫人家挑我们的礼”。意思是:如果自己没尽到责任,就有别人挑我们的地方。但我们尽到了责任,只有我们挑别人的地方了。所以,东家奶奶都得转过来听他的话。他不要钱,老东家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就亲自背着几吊钱赶过来给他。他是真心为东家着想,把东家的事看成自己的事,尽力做好,东家怎能不受感动呢?

他在赶庙会时,还想着晚上要早点回来,多做一点零活。这种做法跟现代人恰好相反。能做到这样,人的心都是肉长的,能不感动吗?主仆之间心和心就通了。

所以这是心和心在相交。如果只为自己,不为别人着想,一有利益的争夺,彼此的心就对立起来,心和心就不能融通。所以,在选择是取义还是取利的时候,应当取义而不取利。如果取义(就是只尽义务而不求回报),以一心为人的忠诚,心和心就相通了。

所以他说,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悟谁的道,谁就听你的话(这里说的“道”,指伦理的道,做人的道)。

有一天,少东家打他弟弟,他妈和他妹妹都哭了。我就不让了,我说:“你是打你兄弟么?你简直是打你妈!你妈为这事痛哭,你能算孝吗?”他一听,立刻就不打了。你看我这样做活的,还管东家呢!这就是尽忠。一般人都是习而不察,才看不出奥妙!

有一天,少东家打他弟弟,他妈和他妹妹都哭了。善人这时就说:“你简直是打你妈!你不知道你妈和你兄弟的心是相连的,你打在你弟弟身上,就等于打在你妈心上。你妈为这事痛哭,你能算孝吗?”

善人说这句话完全是为他好,而且说得在理,少东家理亏,立刻就不打了。所以一个打工的人能够尽伦理的道,结果还能管东家!东家的心也佩服他。

总的来说也很简单,就是一条法则:“吃亏就是占便宜。”所以,这个道是反过来走的。你能够尽忠,别人就忠于你;你能够奉献,别人就回报你。以义相交,彼此的心就会相通;以利争执,彼此的心只能是对立的。

学到这里,我们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有哪些错误,如果能把占便宜的心改成尽忠诚的心,心就会开始变得善良。

善人21岁的时候,说自己学会了一个“俭”字,善人是这样讲的:

我在锦州城西十里台,张表哥家里做长工,离家一百三十多里地,连做了四年。

我常想,我这个人又矮又笨,全仗着给人家干活,才有工作的机会。再看人家怎样待人处事,都有些什么好处,我是天天学,天天知足,越做越起劲。

我常看见干活的工人找活,雇主和工人讲工价的时候,互相争论,有的没差几个钱,就讲不妥。我就暗自立志 —— 我今生一定当个不讲价而干活的人。不论到谁家干活,从来不讲工价,东家给多少算多少。可是做起活来还是特别卖力气,绝不为了工价少就马虎。这样一来,头一年的工价好像少点,第二年就增高了很多,东家也没亏待过我。我自己还常想,像我这样一个又矮又瘦的人,东家肯给这些钱,可真不少!

当时他见到雇主和工人讲工价,就因为差一点钱而讲不妥。他就观察到:人的心为什么不能相通?就是因为各自只想自己得利益,不考虑对方。这样你想多占便宜,我也想多占便宜,所以就谈不拢。他见到了人是因为自私心而不能相合之后,就立志:一生当一个不讲价而干活的人。

这就是以“义”为重,有一种为义舍利的心。人的心只要染上了一个“利”字,就成了只是以利益相交,心和心当然无法沟通。利益上稍有不公平,就发生诤论。如果彼此都能多想想别人的好处,而行一个“义”字,那彼此的心就能合在一起。比如仆人应当想:因为东家我才有活干,所以我要尽心尽力地干好。东家也要想:因为他来帮我做活,我才能把事办成,我应当对他仁慈。彼此这样想,就心心相通了。

任何关系都是如此。兄弟之交、朋友之交、夫妻之交都只能讲“义”,而不能讲“利”。一讲“利”,就伤了情义,反目成仇。各自只讲情义,就不会有争斗。

世间的这种烦恼相,就是因为争利益才讲不妥,好的关系建立不起来。所以他就做一个不讲价钱的人。不论给谁做工,都不问价钱,给多少就算多少。第一年的工价似乎少一点,第二年就增加了很多。

从这里你能看透彻,就知道这不是随个人的想法而定,自有天理公平。只要尽本分去做,天理是不会亏待你的。

这里再解释一下,我们做事,尽本分就不亏欠。做事的时候,不是以得利益为主,而是以尽义务为主。人都是一个“利”字当头,只看眼前,看不到天理。不知道因果律是怎样运行的,都是为了利益而争。如果你知道天理自有安排,就没什么可争的了。天理不会有亏待。尽管去做就对了,何必争个什么呢?后来东家也没有亏待过他,这样不就做了一个省心的人吗?自己省心,也让别人省心。真相信了这一点,就没有那些啰嗦,不会去多计较了。

善人为人宽厚。他常常想,像我这样又瘦又矮的人,东家还肯给这些钱,那可真不少了。这就是知足常乐,就是乐得欢喜。所以做人要有通达事理的智慧,你能在观念上转过来,就会变得做什么都心安理得,无时无处不安乐。

当时到张表哥家里干活,张东家是个读书人,每逢我们做活,就给我们讲故事。伙计们都不爱听,我却听得津津有味。有一次听他讲“吴保安弃家卖友”和“羊角哀舍命全交”,我心里就暗自说,看我的。

后来他果然做出来了。这是古代非常有名的故事。善人听了古人的事迹,就说:“看我的。”意思是,我一定效仿古人,也做出这“忠”、“义”二字来。

我在张家学会了一个“俭”字,春天出外干活,我妈给我做两双鞋,我小心穿,省下一双,卖两吊钱,再加上七十吊工钱,一年有七十二吊钱进家,我连一文钱也不花。所以我常说,用良心做三年活,不胡花乱用,准有积蓄。

他在这时又学会了一个“俭”字。事事有余,只要用一寸,就不必用一尺,这就是“俭”。能学会这个“俭”字,常常富足,常常会有积蓄,人生就宽裕了。做到了“俭”,就能持家。但现在人是颠倒的,提前消费、过度消费,都是很滑稽的事。

那时他母亲给他做了两双鞋。他思维:我如果好好穿,就只要穿一双,能省下一双的钱,再加上70吊工钱,我有72吊。我不乱花钱,就能养家。能够守住这个“俭”字,就不必要这么忙碌,很多事都是因为追求高消费而出来的。你能守住一个“俭”字,确实可以持家。

善人22岁时,立志学异样人。他说:

我在十里台老张家扛活的时候,有一天,东家的同族,为了分家争产业,弟兄间吵起来,拿刀动枪,险些闹出人命。我从中尽力劝解,总算没出乱子。

事后我想,他们是为谁争呢?想来想去想明白了:他们是为老婆孩子们争啊!当时我正在捡粪,正好抬到粪堆边,我把粪筐一倒,就大声说:“我非当个异样人不可!”当时和他一起抬粪的伙计,瞅瞅他说:“你说什么?”他笑了笑。

这时善人看明白:人都是为老婆孩子争财产,伤了手足之情,所以要做个异样的人(就是做个跟别人不一样的人)。本来兄弟间只能讲情,不能讲利,一讲了利就伤了情。而人成家以后,划成了这是我的家,那是他的家,彼此就有了利益的争夺。没成家时,是一个家里的兄弟,情同手足。而有了利益的争夺,就变得像仇人一样了。

人都是有私心才出问题,一旦涉及到私利,就连手足之情也不顾及。所以都是被一个私心害了。看清楚了这一点,善人就立志:我决定要做个异样的人,不为老婆孩子争财产而伤了手足之情。后面讲到他怎么对弟弟尽悌道,就是这个志愿的实行。

善人23岁时发生了一件事,他说:

我在十台张家干活的时候,遇到一个打头的 (就是工头) 他干的庄稼活很 平常 ,因为他会织布,东家也是为了冬天农闲时,能利用他织布,所以叫他当打头的。 (过去在农村里干活,有一个工头。他带领很多工人,也算是一个小领导。)

到了秋天, 要和人换 工割地, (就是在农村,彼此帮忙,你家要割地时,我来帮你的忙,人家割地时,你也去帮人家忙。这次就是换工割地的时候。) 人家来了一个打头的,带着两个伙计,当然由我们打头的领工。吃完了午饭,外来那个打头的对伙计们说:“下半天加点劲,把这个家伙压过去!” (农村割地时也会竞争,外来的这个头跟他的伙计们说:“我们下午努力一点,我们把他压过去。”)

我就把这个话暗地里告诉我们打头的,他一听很着急。因为他的庄稼活干得很平常,我说:“不要紧,等一会儿下到田里,分高粱垅时,当然是你领头,你挨着我,外来的再往下排,他们如果是快要越过你的时候,你就扔下两垅高粱给我割,他们追不上的时候,你再拾起来干,这样一直割到垅头,也一点看不出来。”

意思是,大家横着排成一排来割高粱,一个人割几垅。如果领头的割不过别人,那就丢了脸面。现在领头的庄稼活很一般,他很着急,怕丢面子。善人很体贴他的心,所以主动说:“不要紧,你尽管割。如果他们快超过你,你就扔下两垅,我在旁边替你割。这样你就一直领先,割到垅头,他们也一点看不出来。”

结果,我们打头的,到底没被他们压过去。可是我们后边的人又有人落后了,落下去好远。我又回过来帮他们割了几垅,赶到地头的时候,大家一齐到,那才有意思呢!

有人说我:“你太傻了,为什么不把打头的压下去,显一显自己呢?”我说:“他是我们打头的,他要是丢人,我们也不光彩。”

这就是为人厚道,与现在的人作风完全相反。现在的人要自己出风头,只顾自己割,最后成了冠军。这就是要显示出自己来。但这样显示出自己,领头的就没有光彩。其实,这个光彩是建立在别人的暗淡上了。

但善人为人厚道。他是帮前帮后,总是不显示自己,他要护住领头人和全体人的面子。所以他帮领头人的忙,让他领先。看到旁边的伙计落后,他又转过来帮他们,这样让大家一齐到,就是为公不为私的心。

从这件小事,你也能体会到很多。今天所谓的团队精神最需要的就是这个。如果一个人不顾团体,只顾自己出头露面,那就没有团结的精神,也就会导致人们的心无法凝聚起来。所以事事能够顾全大局,不以自己为主,这就是心地好的一种体现。

当代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非常强,都想自己做红花。口里都会说红花没有绿叶陪衬是显不出来的,但下意识谁也不愿意做绿叶。其实就是一种不愿奉献、不愿付出的心,这和菩萨的心态难以相应。菩萨是永远为法界众生服务,做众生的公仆。说白了是一种做事在前面、吃饭在后面,有一种任劳任怨的心理。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人品就是种性,现在我们为什么修不上去,第一个原因就是人品不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