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三十忠告论》讲记(十一)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在这里继续学习龙钦巴大士的《三十忠告论》。《三十忠告论》里讲的句句契机契理,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大家要珍惜法宝,好好地学修。

一缘修时讨论与觉受,著作论典唱诵道歌等。
虽是力显而增分别因,当护离心即是吾忠告。


“一缘修时讨论与觉受”,一心修法的时候会有一些感受和觉受,有的人就贪着这些,然后到处跟人讲述、讨论。“著作论典唱诵道歌等”,写一些感受与论典,唱诵一些道歌与觉歌。“虽是力显而增分别因”,自认为这是一种自然流露、觉受显现的力量。但是,若是发心不到位的话,都是增加分别念的一种因素。所以,不要到处去说这些。

其实,功德是要隐藏的,不是要宣扬的。我们在一心修行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些觉受,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跟谁都说。不要给那些邪魔外道透露自己这些小小的进步或成就,容易着魔。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佛,什么叫菩萨,还到处说:“我看见佛了,看见菩萨了。”你所看见的佛和菩萨,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听你的口气,你看见的佛菩萨好像是有形的。有形的就不是真正的佛菩萨,真正的佛菩萨是自性的佛菩萨。

如果是明心见性了,才是见到佛,见到菩萨了。没有明心见性之前,你还是没有真正见到。你所看见的这些像或光,或者其它的显现,不好说是佛的化现,还是魔的化现。它很有可能是魔的一种幻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很难把握自己的心,你会执着、分别,这样就变成魔了。只会增加你的分别、执着与妄念。若是你能把握住,知道这是自心的一种显现,或者是佛菩萨的一种幻化,同时消灭了你的分别、执着、妄念及烦恼,这就是佛菩萨的事业了。

也确实有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会看见一些东西。有时候看见光了,或者看见佛菩萨的像了,但这不是真佛,不是真正的菩萨,也不是真正的佛光。真正的佛光在自性中。那种本具的光明与智慧叫佛光,它遍满整个法界!无量光,无量寿嘛!真正的佛光是无量无边的。

一个大劫就是一个刹那,一个刹那也可以是一个大劫。我们每天都在念《普贤菩萨行愿品》,“一尘中有尘数刹”,整个法界也可以是一粒微尘,一粒微尘也可以是整个法界,它们是一体的。这都是一地以上的菩萨和佛的境界。手掌和法界也是等同的。孙悟空为什么没有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呢?因为如来佛的手掌和法界是一体的。若要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就要逃出法界,那是不可能的。神通再广,能力再大,也不可能逃出法界。所以孙悟空最终没有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有一点点的感受或觉受,看见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景象的时候,不要去分别、执着,这些都是假象。好多人就是爱谈论这些,特别在乎这些。听别人说:“我看见光了,看见佛了。”自己心里就着急了:“我怎么看不见呢?”要见佛、见菩萨、见光,就要见自性的佛,自性的菩萨,自性的光,那才是真的,其他的都是假像,不要执着。

“而增分别因”会增加自己的分别和执着。有些人在一心学修的过程中,也会体悟到一些道理,但是都不全面,所以别急着做论典。做论典是有要求的,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最好要明心见性,面见本尊,现量自性,精通五明,然后才可以做论典。

经论,论排在经的后面,很了不起啊!你做笔记,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可以,但这不叫论典,做论典是不可以的。其实我们凡夫的思维是不可靠的,不稳定的。你现在认真研究、了解的时候,也会生起一些定解,但这都不是真正的定解。再过一段时间,看来看去,讲来讲去,飘忽不定,又会变的:“哦,原来那个还不对,应该是这样的。”

要现量自性,也就是明心见性;然后要面见本尊,精通五明。这个要求不一般啊!在没有达到要求,没有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急着做论典会造业的。你做论典后去流通,会误导很多众生,这也是一种毁坏法身,罪过特别大,不是可以轻易做的!

我们说的“讲、辩、造”,“讲”是讲经,按照佛经认真讲,相对来说这个要求不是很高,但也不是谁都可以讲的。“辩”是辩论、辩经,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这个要求比讲经高。前面这两个都不是很严格。最后是“造”,就是造论典,这个要求特别高,特别严格。为什么呢?因为利益众生最可靠的就是这些著作、论典。随便、轻易造论典,容易误导众生,伤害众生。其实佛也讲过,讲经、辩论的含义和内容不一定千真万确,也不是最可靠的,最可靠的是著作与论典,是经过仔细思维而编写的。

现在有的人也能唱诵道歌,也能写些东西,但是这和自性中自然流露的东西完全不同。自性流露必须要开悟证悟。不然怎么能自性流露呢?这些道歌、觉歌都是能够利益、感化众生的。虽然我们听见的是歌,看见的是舞,但是里面有一种无形的、看不见的东西,这就是加持!这是种力量,不可思议啊!

我们看密勒日巴唱的很多道歌、觉歌,还有我们经常唱诵的持明无畏洲造的《金刚歌》,都有不同寻常的加持力。有时候唱诵《金刚歌》或者忆念它的内容和含义时,好多有缘众生都会泪流满面。因为它本身就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在里面。

“当护离心即是吾忠告”。还是要守护出离心,不要好高骛远、一步登天。功夫下到出离心上,暂时不要考虑其它的,先观察自相续,在相续中有没有生起出离心?在相续中若是没有生起出离心,别的都是假的。觉得自己能唱觉歌了,或者能造论典了,或者是面见本尊,看见佛菩萨了,或者是开悟证悟,明心见性了。不可能!如果连出离心都没有生起来,怎么能明心见性,面见本尊呢?怎么能流露觉歌和道歌呢?这都是魔的化现,都是魔力。

好多人不观察自己是否有出离心,只知道希求、贪着这些东西。到寺院参加法会的时候也是,不去找自性的东西。“啊!今天出现佛光或者彩虹了,某个佛菩萨显现了!”就说这些。一到寺院、道场,就开始望天空,看东边看西边,就是想见佛光,见佛菩萨。往外找找不到,往外求求不到,这些显现都是假的。往外找佛菩萨,往外求成就、求解脱、求加持,都属于外道。佛法是一种健康、圆满的教育,但是有些人把佛法弄变味了,把佛教和外道混为一谈了,把佛法变成一种迷信了。

皈依三宝,是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通过这些方式,最终要皈依自性三宝。佛法僧是一个对境,一个所依,起一个提醒我们的作用,没有别的。通过佛像让我们找真佛,通过佛经让我们找正法,通过僧众让我们找真正的僧宝。自性三宝,就是我们本具的净、正、觉。我们的本性是净而不染,正而不邪,觉而不迷。

我们很多时候也供佛像、拜佛像,但那不是真正的佛。有时候我们也供经书、拜经书,甚至皈依经书,但真正的法是自性。我们也会供僧、拜僧,但这些都是所依,是一种对境,起一个提醒的作用。

真正的佛是觉而不迷,真正的法是正而不邪,真正的僧是净而不染。僧代表戒律,戒律本身是净。我们现在也持戒,在表面上很用功、很刻苦、很精进,但是相续被五毒染污了,根本不清净,实际上并没有持戒。真要持戒,就要保持内心的清净。

佛法僧,佛是觉,法是正,僧是净。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都要正,否则就没有佛法了。我说过,学佛就是规范思想,规范行为,是一个转变、纠正的过程,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修的。法要融入相续,法和相续要结合。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思想、见解要正不能邪。

心是根,言行都是由心来主宰的。若是心不正,言行也不会正;若是心正了,言行也会正。其实在言语上、行为上没有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在心里。正知正见就是佛法,它是对治邪知邪见的,是对治烦恼的,是对治我们这些不好的习性的。正知正见与邪知邪见是冲突的,不可能在相续里共存。一心不能二用,若是你的相续里有好多的邪知邪见,就没有有正知正见;若是没有正知正见,就没有佛法;若是没有佛法,就无法改变自己。

我们虽然学佛好多年了,但是常常怨天怨地,怨东怨西,怨佛怨上师:“佛说某种法有何种功德,上师说某个咒语有何种功德,我也学也念了,怎么还不好呢?怎么还没有解脱呢?”佛讲的、上师讲的是法本身的功德,能不能得到是你自己的事。若是你的相续和法不相应,法和相续脱节,法没有融入到相续中,修行没有融入到生活中,修行和生活分开了,甚至有冲突了,那就难了。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觉受,但那是偶尔的、无常的,不是成佛了。真正的佛、真正的三宝是本具的、原有的、恒常的、不变的,和法界是一体的。

皈依最终要皈依自性三宝。外在的这些形式都是一种所依,仅仅起一个提醒的作用。我们是通过外在的形式,来激发内在的智慧。如果只做形式上、表面上的文章,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比如说磕头,它有很多含义,我们通过每个动作,能启发内心的正念、善念或者觉醒,这样才起作用,才有意义。若是没有激发自己内在的智慧,只是不停地磕,把自己搞得特别辛苦,今天磕一百零八个,明天就磕一百个了,后天又少了,过几天就不了了之了。

有些人非常勉强,把磕头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因为自己在学佛修行啊;只追求数量,给自己增加压力,觉得磕到了十万遍,肯定会有很大的变化与收获。满怀期盼地磕啊、磕啊,把额头磕破了,两个膝盖也磕破了,身体也瘦了,十万遍终于完成了。但是相续没有变化,生活也没有变化。然后就怀疑了:“怎么回事呢?我怎么一点变化都没有呢?”身上的病一点都没好,心脏跳得更厉害了,血糖更高了。家里的事情越来越多了,老公不理解,孩子也不听话,事情都赶到一起了,还要修其它的法,就彻底没有信心、动摇了。

修加行不是没有数量上的要求。可我现在为什么不要求呢?因为不敢要求!就是怕有些人只追求数量,忽略质量,最终得不到利益,然后生起邪见。所以我要求大家慢慢来,先明理,这个很重要。明白道理了,然后再如理如法地磕,磕一个算一个。其实顶礼也不是只用身顶礼,还有意顶礼和语顶礼。五体投地,念偈颂,念发愿文,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这都是顶礼。

刚才讲的这些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出离心,它是一切修法的基础。

心生分别之时直视要,已得定解之时安住要,
修行安住无修是为要,修习无散即是吾忠告。


这是最最殊胜的一个偈颂,“心生分别之时直视要”,这里讲的是大圆满的见、道、果。生烦恼的时候不要直接去消灭或降伏它,烦恼本身也是缘起法,也不离佛性,它的自性也是佛,也是智慧。烦恼生起的时候,就看它的面目、本性。你认识到它的面目、本性是智慧了,烦恼就转为智慧了。这就是烦恼转为菩提的意思。烦恼本身就是菩提,就是智慧,五种烦恼就是五种智慧。如果你认识不到,它就是烦恼;你认识到了,它就是智慧。当烦恼生起的时候,你能够看到它的本来面目,就是智慧与菩提了。所以在大乘里,在密宗里,尤其是在大圆满里,不怕起烦恼,也不怕生妄念,起一个烦恼就能显现一种智慧,生一种妄念就能见到一位本尊。

妄念本身也是佛,最终是无舍无得。没有什么可舍的,也没有什么可得的,包括烦恼都不要舍掉。一切清净圆满,这叫大光明。没有好也没有坏,没有舍也没有得,一切平等,这个时候才会彻底放下患得患失等分别念或妄念。

“平等”这个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做到平等就要见性。诸法在性上是平等的,都不离缘起,都不离性空,都不离大光明,所以说是平等。在佛典里有一个比喻,讲的是到金洲,那里只有金子没有别的,找不到其他东西。一样,最终的时候都是平等的,都是清净圆满的,没有不好的也没有好的,那些分别念都消失了。我们以语言来表达的时候就是这样表达,其实这个好也不存在,为什么?因为没有不好也没有好,好和不好是相对立的,所以这个境界就是没有那样一个分别取舍的状态。

没办法,不可言不可喻。我们现在用语言根本无法表达,只有通过修行,最后才能领悟。像哑巴吃糖块一样,哑巴吃糖块时知道味道,但是说不出来。一样,你真正能够领悟的时候,自己知道那种感觉、滋味,但是说不出来的。这个境界很高啊!

“已得定解之时安住要”,这可以说是大圆满的“修”。已得到定解,真正能够领悟的时候,安住于那个状态中不离开。安住是自然安住,不是作意,作意安住不叫安住。

“修行安住无修是为要”,没有什么可修的,没有什么可得的,无修无得,保持自然放松就行了。“安住”就是心安住于所见到、领悟到的那种状态中。“无修”就是没有可修,也没有可得,一种自然的状态。

“修习无散即是吾忠告”,不能有散乱之心。但是你特意安住安不住。凡夫的心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直接抓它抓不住。不要追它,让它自己停下来,然后再慢慢地抓它。在大圆满里讲的很清楚,心不追随过去,不迎接未来,不执着现在,这叫自然安住。不去想,不去执着,心自然就能进入到本觉的状态中了。就像风刮的沙一样,风一停,沙自然会落到地面上。自己不作意,心自然就安住,就不散乱了。

我们往内观察这个心,其实它一刹那也没有停止过,包括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停止。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得到真正的轻松自在呢?因为我们的心就像个流浪的孩子,没有找到妈妈,没有找到家。我们现在学佛修行,就是让它找到归宿,这样才会安宁,才会脱离痛苦。

轻松自在不是刻意的,而是自然的。什么叫轻松自在呢?比如说,我们做恶梦了,梦见被老虎追,快要被吃掉了;或者被敌人追,快要被杀掉了。这时候特别害怕、着急,满身是汗。但是突然醒了:“啊!原来是梦!”心立刻变得安宁、轻松了。同样,我们现在做的是白梦,从白梦中醒过来的时候,也应该像从恶梦中醒过来一样。

现在家里出什么事了,孩子不听话了,老公不理解了,身体不好了,单位领导不是很高兴了,各种矛盾、冲突出现了,心里烦恼不堪。这个时候就是做恶梦嘛!若是你从这个恶梦中突然醒来了,才知道:“噢,原来这都是佛讲的如幻如梦,是一场梦。”这样就彻底解脱、轻松自在了。

人都有这个欲望,刻意让自己轻松一点。譬如,到公园转一转,到某个圣地看一看,让自己轻松一下,但是却无法轻松。因为要坐火车、坐飞机,这个过程中又会遇到很多事情,心里又起烦恼。到了圣地或旅游景点的时候,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又不顺心,然后心里又起烦恼了。最后,没有得到轻松自在,愁眉苦脸地回来了。别人问:“这次旅行怎么样啊?”“还行吧!”其实还是不行!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说:“我要自由自在,我要轻松快乐!”然后不听父母的话,不听老师的劝告,把自己打扮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到处逛,整天泡酒吧,喝酒跳舞,想得到轻松自在。但是哪里有轻松自在啊,烦恼痛苦得不得了。几天、几个月以后,活不下去了,跳楼了或者喝药了。

轻松自在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你觉悟了,自然就轻松了。你一定要从恶梦中醒过来,不然还会着急的。如果你能从梦中醒过来了,就彻底解脱了。若是真想解脱,真想轻松、快乐、自在,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佛修行。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别的方法都不是究竟的方法。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