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丙二、能依学者之相 分五

《如何依止善知识》 ︱ 益西彭措法师.编述 ︱

丙二、能依学者之相 分五:一、弟子德相具足之功德与不具之过失  二、必须具足德相之根据  三、宣说德相之差别  四、摄为四种德相  五、宣说须了知能依之相

【第二,能依学者。】

丁一、弟子德相具足之功德与不具之过失

【《四百论》曰:“说正住具慧,希求为闻器,不变说者德,亦不转听者。”】

圣天菩萨在《四百论》中说:具有正住、具慧和希求法义者,堪为闻法之器。具此三种功德,便不会把说法者的功德变成过失,也不会将听众的功德转为过失。

【《释论》解云:“说具三法堪为闻器,若具其三,则于法师所有众德,见为功德不见过失;犹非止此,即于德众所有功德,亦即于彼补特伽罗,见为功德非见过失。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说法知识虽极遍净,然由闻者过增上故,执为有过,于说者过反执为德。”】

月称菩萨在《四百论广释》中解释:“说具有三法,则堪为闻法之器。如果具备这三法,对法师的众多功德就会见为功德而不见过失;不仅如此,即便对具功德的听众,也会见其功德而不见过失。如果不具足这样的法器德相,即使说法的善知识极为清净,但由于听法者的过失增上,仍会对其执为有过,或对说法者的过失反执为功德。”

无垢光尊者的《窍诀宝藏论》也说:“具胜智慧正直求法义,依善知识闻法不厌足。”

丁二、必须具足德相之根据

【是故纵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识,然于其师亦难了知。若知彼已能亲近者,必须自具是诸德相。】

因此,纵然依止了具备一切德相的善知识,但对自己上师的功德也难以了知。若要能了知善知识的功德而亲近,自己必须具足这些德相。

归纳:

修学圆满之道的弟子必须具足德相,因为:自己不具足德相,即便善知识具足德相,自己也难以了知。

丁三、宣说德相之差别

【其中正住者,谓不堕党类。若堕党执,由彼蔽覆不见功德,故不能得善说妙义。如《中观心论》云:“由堕党恼心,终不证寂静。”堕党类者,谓贪著自宗、嗔他法派。应观自心,舍如是执。】

“正住”,即不堕党类。若堕入党类之偏执,就会因偏执的遮蔽而见不到善知识的功德,因此不能获得善说妙义。如《中观心论》说:“由于堕入党类而恼乱自心,终究不能证得寂静涅槃。”所谓堕党类,即贪执自宗、嗔恚他宗。应当观察自心,舍弃宗派偏执。

【《菩萨别解脱经》云:“应舍自欲,敬重安住,亲教轨范,所有论宗。”】

《菩萨别解脱经》说:“应当舍弃自己的想法,对于亲教师和羯磨阿阇黎的所有立宗,敬重安住。”

【若念:唯此即完足耶?虽能正住,若无简择善说正道、恶说似道二事慧力,犹非其器。故须具慧解彼二说,则能弃舍无坚实品、取诸坚实。】

问:仅有“正住”这一条件是否足够呢?

答:虽然心能正直而住,但如果没有简择善说真实道与恶说相似道的智慧力,则仍不是法器。因此,必须具有能够简择真实道和相似道的智慧,才能舍弃无坚实的品类而获取坚实。

无智之人即使没有党类偏执,但因不具简择真假、有义无义等的智慧,闻法后仍不了然,无甚功效。

【若念:仅具二德足耶?纵有此二,若如画中听闻法者,全无发趣,仍非其器,故须具有广大希求。】

问:仅仅具有“正住”和“具慧”是否足够呢?

答:即使具有这两种德相,但如果像画中的听法者,内心根本没有引发趣入,则仍然不是法器,因此必须具有广大的希求心。

“如画中闻法者”,即闻法者仅是一种听法的影像,内在没有希求心。若无上进心,则如画中闻法者,因此希求心极其重要,有希求心才能学法。

丁四、摄为四种德相

【释中更加敬法法师、属意 [1] 二相,开说为五。若如是者可摄为四,谓于其法具大希求、听闻之时善住其意、于法法师起大敬重、弃舍恶说受取善说。此四顺缘谓具慧解,弃舍违缘 [2] 谓正直住。】

《四百论广释》中还加上恭敬法与法师和属意这两相,共开为五相。如此便可归纳为四相,即:对法具有大希求心,听法时心专注于法,对法与法师生起大敬重,舍弃恶说、受取善说。其中,成就第四相“舍弃恶说、受取善说”的顺缘是具有慧解,舍弃它的违缘是正直而住。

《水木格言》中说:“无慢寂静调柔,堪为真正法器,水不住于高岗,汇集低洼地带。不敬上师之人,纵通百论无义,水中枯树百年,不会生出绿叶。” 故学者应具恭敬之德相。

丁五、宣说须了知能依之相

【是诸堪为尊重引导所有之法,应当观察为具不具。若完具者,应修欢慰;若不具者,须于将来能完因缘励力修作。故应了知能依诸法,若不了知如是德相,则不觉察,由此退失广大义利。】

对于以上能够被上师引导的条件,应反观自己具不具足。若完全具足,应修欢喜心;若不具足,则应努力修积将来能圆满的因缘。因此,应当了知作为弟子堪能依止善知识的各项条件。如果不了知这些德相,就不能觉察自己的状况(对不足之处不知努力弥补,对具足之处也不知修持欢喜、策励自己增上),因此将退失依止善知识的广大义利。

因此,了知具相弟子应具的德相之后,以此对照衡量自身非常重要。

归纳:

修学一切道支的弟子,必须具足法器德相,因为若不具德相,则将空耗一生。

比喻:在坏器中即使倒入纯净牛奶,也会漏失而无法留住。

[1] 属意:令心专注于所缘上。

[2] 违缘:此处是指“舍弃恶说、受取善说”的违缘,即党派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