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 ︱ 智圆法师 讲授 ︱

第二十九 受经普得智辩愿

这里,“受经”两个字,表示佛法上的法行,包括读诵、受持、讽诵、为人宣说等。“得智辩”,就是得到智慧辩才。辩才的体就是智慧,或者说,以内在的智慧作为根本,外在就发为辩才,所以叫做“智辩”或者“慧辩”。

其次要知道,“受经”和“得智辩”是一对因果关系,以对佛的经法受持、读诵、演说等作为因,就产生获得智慧辩才的果。“普得”,体现了阿弥陀佛的悲愿,要让一切往生的人都得到智慧辩才。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说:我成佛之后,生在我国土中的菩萨,受持、阅读经典,讽诵、为人演说及作其他法行,如果不能由此得到辩才智慧,我就不取正觉。

为什么法藏菩萨要建立这一条愿呢?因为法藏菩萨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有些行者受持经法等时,能很快得到辩才智慧;而有些行者却很长时间也得不到。考察它的原因,是因为要快速生起辩才智慧,除了受持经法等之外,还要自己在积资净障上达到相当的程度。也就是只有在障碍薄弱、资粮深厚的时候,才能快速得到辩才智慧。不然就非常缓慢,久久也生不起智慧。法藏菩萨因为怜悯受持经法而得不到辩才智慧的人,于是就发了这条大愿。誓愿以自己成佛的力量作为强大的增上缘,加持每一个净土菩萨的心,让他们都在受持经法时得到辩才智慧。

接下来的一个重点是,要认识到菩萨演说正法的辩才智慧,完全归纳在法、义、辞、辩四无碍解当中,也就是对于法、义、辞、辩这四个方面,能够没有障碍地通达、驾御。“法”,就是诸法的类别和名称的类别;“义”,就是种种名称所表诠的义理;“辞”,就是种种世界的语言;“辩”,就是答辩、阐明、发挥。所以,“四无碍解”,就是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辞无碍解、辩无碍解。

首先,法无碍解:佛教的“法”字,范围最广,包括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诸法。因此法就有种种不同的类别,比如有善法、恶法,有漏法、无漏法等。而且每一个法有很多的名称,比如“无明”,可以叫做痴、愚蒙、无知、黑暗等;“智慧”,可以叫做觉、光明、慧等;“烦恼”,可以叫做惑、结使、热恼等。对于诸法的类别和种种名称的种类能够没有障碍地了达,叫做法无碍解。

第二、义无碍解,“义”,是种种名称所表诠的义理,也就是指诸法的自相和共相,能够对这些义理无颠倒地理解,叫做义无碍解。比如“烦恼”这个名词所表诠的意义,就是烦恼的共相和自相:心里真正能认识一切烦恼的共相是最初生起时就会让心不寂静的那种心理状态;而且了知一个个根本烦恼和随烦恼各自的相状,比如,“贪”就是对于合乎自己心意的境,心跟着它、耽著不舍;“慢”就是心缘着“我很好”这样的相而转,诸如此类,就是对“烦恼”的义无障碍而了解。

第三、辞无碍解,“辞”,就是三界六道种种世界的语言,对这一切语言都无障碍地通达,叫做辞无碍解。比如,对天界的语言、人类的语言、旁生的语言,怎样由字组成词、由词组成句、由句表达意义等,以及对于各种虚词的用法等,都通达无碍,就是辞无碍解。

第四、辩无碍解,就是对于所有的提问都能没有障碍地解答、阐明,得到了从一个法义展开来宣说,即使说上一大劫也不会穷尽的智慧。所以,这里的“辩”,就是辩说无尽的意思。

那为什么说菩萨演说正法的辩才智慧,不多不少,决定包括在四种无碍解当中呢?要这样观察,对众生演说正法只有所演说和能演说这两方面,所演说的只有一切诸法的类别、名称以及名称所表诠的义理,能演说的就是和众生同类的语言以及辩说无尽的智慧。如果在法、义、辞、辩这四个方面都没有障碍地通达、驾御,那就能做到自在无碍地对众生演说正法。这里用“演说”两个字,“演”就是像演电影那样,一层一层、一段一段,逐渐地把正法的妙义开演出来。

那么,怎样才能开发四无碍解呢?按照一般情形,它的主因是入定获得安住于真如本性的无分别智,之后就能以后得智通达法、义、辞、辩这四个方面,凡是在甚深空性和广大显现差别相等方面的一切疑惑,都会瓦解冰消,所以叫做四无碍解。而特别的方法是,求生西方净土,到了极乐世界,仰赖佛的愿力就可以如意现前。

有人会这样怀疑:以佛力的加持,真的能开启这么大的辩才智慧吗?这是有事实可以证明的。比如,隋朝慧思禅师(天台智者大师的师父),有一次在梦中见到阿弥陀佛给他讲法,之后聪慧辩才超凡绝伦。又比如,宋朝永明大师,有一年在天台国清寺修法华忏,禅观当中,见到观音菩萨以甘露灌入他的口中,从此就得到了极大辩才。这些祖师得到佛力加持之后,智慧辩才就完全和以前不一样。所以,这是真实的,没有丝毫的欺骗性。

第三十 慧辩无有限量愿

从“无有限量”这四个字就能看出,这是在上一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发愿,不但要让净土所有的圣众得到智慧辩才,而且要让他的智慧辩才达到无量无限。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说:我成佛之后,生在我国土中的一切菩萨,如果其智慧和辩才可以用比喻、计算、推理等测到它的量,我就不取正觉。

下面要着重认识慧辩有量和无量的状况,要这样辨别才能体会到阿弥陀佛的至极悲心——佛一心就是考虑怎么让一切众生快速成佛。

首先看智慧有量,就是智慧所了知的法义非常有限。比如:(一)知浅不知深:只知道粗浅世俗现象的一些规律、原理,不知道甚深的缘起、甚深的法性——空性、如来藏等,不知道超越了一般时空范畴的事事无碍的法界;(二)知粗不知细:只知道粗大的物质和心理的现象和规律,不知道万法细到微尘、细到刹那的现象和规律,比如刹那的无常性、苦性,或者刹那一念的微细缘起;(三)知近不知远:只知道世间很有局限的一段现象和规律,不知道时间远到无量劫、空间远到无边刹海的六种凡夫和四种圣者的现象和规律。

其次“辩才有量”,就是辩才有穷竭的时候,比如面对某一个甚深的问题,不能做出回答;或者在演说某一法义的时候,不能展开来宣说;或者,宣说到一定程度时,智慧力就穷尽了,再不能说下去。

而“智慧无量”,就是说诸法有无量分义,都相应地如实了知。从所知无量的角度,就说智慧无有限量——也就是,不论用什么比喻,怎么计算、推测,都测不到它的量有多大。

“辩才无量”,由于获得了不可思议的智慧,而能够从某个名词或者某个事相敷演开来,即使在无量劫中宣说,也没有辩才穷尽的时候。

理解了以上的内容,再看:法藏菩萨为什么要建立这条大愿?这是因为法藏菩萨怜悯菩萨得不到无量的智慧辩才,而不能在一切法会中自在无碍地说法,普度众生,因此就立下誓愿以成佛的力量加持菩萨的心,让他得到无有限量的智慧辩才。

大乘经论上讲,菩萨在入八地之后,渐次会得到四种自在,也就是:八地获得无分别自在和净土自在、九地获得智慧自在、十地获得事业自在。其中,获得智慧自在的标志,就是成就四无碍解。所以,到九地才真正现前四无碍解。而我们往生之后,以佛愿力的加持就能很快得到。那时,再分身到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当中,就能在一切法会中作狮子吼,自在地运用一切语言,以无穷无尽的辩才演说万法的真实义。以四无碍解的力量,就能断除一切众生的所有疑惑。

总之,我们要知道大悲慈父阿弥陀佛为我们发愿、为我们很多劫修行、最后成就大愿的大恩大德!知道了之后,现在就要提前发起大愿:誓愿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那里获得无量的智慧辩才后,分身到十方无数的世界里转大法轮,普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只有发这样的菩提心,才真正和阿弥陀佛普度我们成佛的悲愿相应。这一点务必要记住!要常常按《普贤行愿品》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