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四、愿海利益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下)》 ︱ 智圆法师 编述 ︱

四、愿海利益

分二:(一)校量闻经利益;(二)显示众行利益。

(一)校量闻经利益

仅仅闻信《普贤行愿品》的利益如何?达到何种量呢?

其实根本无法描述,只有借助比较或衡量来显示。也就是通过跟极大量级的财供养作比较,显示对于《普贤行愿品》深心渴仰的极大利益。

其中内义在于,没有缘分闻信《普贤行愿》的众生,不免令人遗憾,他们处在外围状态,执著小小的“自我”,即使做出再多的所谓利益贡献,也始终无法称合本性;而闻信《普贤行愿》的人,由对大菩提的因果之相产生胜解,并以深心渴仰的缘故,会无数倍地超过前者。后者立愿求证无上果地——本性完全开发的普贤行海,为此甘愿在因地逐渐行持菩提的道相,即是入于不可思议缘起,从而享受这圆满范畴中的利益。假设尝试计算,从他最初的缘起点开始,是如何以全面、圆遍的方式展开,其实不难认识到,闻信行愿远远超过了极大级别的财供养。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此处所说财供养的量非常广大,供养资具、境缘和时间都超出了天文数字。

供品是十方无边际的无量刹土中,充满的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等宝物。数量的庞大远远超过我们想像的范围。即使仅以充满地球的珍宝来作供养,尚且无法估算其价值,何况是十方刹海里有多少最小粒子,就有那么多个世界,里面全部充满金银珠宝等。我们当然会认为,除此之外绝不会有更大的供养资本了。

供养的对境如何呢?对上,是向十方无法宣说那么多的佛刹极微尘数世界里的所有佛尊呈献供养;对下,是向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里的人天为主的无数有情,施以世间最胜妙的安乐。我们又想:此外不会有更广大的供养境了。

供养了多长时间呢?在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劫数里,他一直都作供养。我们不禁又想:供养几个月、几年都很了不起,他竟然能历经佛刹极微尘数的劫数,而且时时不中断,这太难以想象了。

供养物、供养境、供养时三个无量相乘,结果会出生不可计数、无量无边的福德。假使福德有色相,必定遍满虚空,无法容纳。我们想:世界上没有较此更大的供养,任何人跟他的福德相比,也只能望洋兴叹罢了。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然而,如果对此殊胜不可思议的大愿王,有缘分听到,能生信心,并且对于殊胜菩提的因果之相深心渴仰,所得殊胜功德就会无数倍地超过前者。

事实上,两者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很多人对此难以置信,否则对于《普贤行愿》应有极大意乐来受持。如法王所说:“如果僧众每天能如法念一遍《普贤行愿品》,我住在世间也觉得有意义。”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即使每天仅能如法念一遍《普贤行愿品》,也应该觉得当天非常有意义;这种信念和欲乐,来源于对大愿王生起真实信心;真实信心则又取决于是否如理闻思而通达意义。

从本品经文第一句至此颂之间,如果都细致地学习过,就不难生起格外的信念、欲乐或感受,观修起来也会特别有动力。犹如在沙漠当中行走数日却滴水未进的人,极度干渴、一心希求甘霖;同样,生死荒漠中的我们,而今终于幸遇如此不可思议称性的大愿王——无上菩提最殊胜的因,就要排除万难,一心希求正道。在内心建立成佛最殊胜的缘起,未来生命的方向也随之确定。以大愿王摄持心心念念,也将产生无量无边、圆满周遍的福德,并直趣无上菩提。

而且,以深心渴仰只要念或听一遍,就百千万亿倍地超过前者。由于轨道不同,前者很辛勤地做一些外围的供养,尽管数量极其庞大,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没有趣入此秘密甚深层缘起的缘故,还不算殊胜。他以现前的自己,以一点一点累积的方式来增长福德;而后者对于无上菩提的因相——圆满、周遍、称性而发的普贤行海,以及果相的无边行海都深信不疑,对于自己以全法界心、尽法界量的实行具有胜解信,所以功德远远超过前者。所谓“圆人[1]修一天,胜过不圆人修一劫”也是此理。

再者,为了证得无上菩提果地,对于十大愿王最圆满发挥的境地、偈颂所述修道次第层层升进的大愿海,例如生生世世忆宿命、出家、持净戒,常发菩提心,不住二边,趣入不可思议行境,获得十力、八海等,乃至往生极乐世界来迅速圆成普贤行愿,整个一套共通和特别的途径,都生起了渴仰心。由此,内心自然被纳入到愿海的轨道当中,意义也就远远超过了前者——在内心的秘密层上,对于称性的行愿和完成它的法道,发生胜解信和深度欲求,毕竟是极宝贵的事。

由上可知,闻信大愿王确实无数倍超过前者,而并非是过誉之谈。有了这种信念,会倍加珍惜现在的因缘,每天都用心地如理立愿。

当然,这种真实信念,来源于对《普贤行愿品》的闻思。《普贤行愿》并非迂回曲折,而是称性的发愿,是快速完成无上菩提最圆满的行愿。缘于如是经文,应当在正式行持前,反复研习,对于无上愿王不可思议的文句,应当着重地学习、宣讲、研讨等。

(二)显示众行利益

分二:1、五种果;2、究竟果。

1、五种果

分五:(1)增上果;(2)等流果;(3)离系果;(4)异熟果;(5)士用果。

(1)增上果

对这部经作读诵、受持、开演等十法行,就会有增上势力的果,能使行者远离恶趣、恶友,亲见阿弥陀如来,具足普贤行愿。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以清净信心作意《普贤行愿》的每一条法义,随顺发起普贤愿,并如理修持,由此因缘,行者能够远离谤法、违逆善知识、毁犯福田等恶趣业因,从而恒时远离一切恶知识和恶道。之后能够很快见到圆具智悲力的无量光如来,以佛力加被的缘故,快速具足普贤最胜愿王。

也就是说,当自身具足了清净信心,当我们开始逐条地用心发愿并作意:“我要实现普贤行”,以此真实愿力的摄持和驱使,自然会按照既定的轨道去行持。只要对这条心中的缘起之道生起了信心,只要以“常忆宿命、常得出家”等逐次引发普贤行愿,自心就绝不会落于邪恶、偏狭、局限等歧途。每日的立愿和行持将引领我们一切时中真正远离恶知识和恶道,从而趣入于成佛的菩提道正轨当中。

比如,对于摄持正法的普贤行生起胜解而立愿:“愿我将一切佛、任何乘的经律论教法和戒定慧证法,都无余地受持于心”,之后自然随同此愿逐步实行,也就远离了谤法的恶趣之因。或者,对于令善知识欢喜的贤妙之行生起胜解与希求,立愿“生生世世都要以信敬来依止善知识,常常与善知识相聚,并使他常生欢喜心”。(立誓不同于开玩笑,而是需要真实去行持。)由此,以愿力的牵引,自己会非常殷重地修持依止的意乐和加行,一分一分地、真诚地开展,当然也就远离了违逆善知识的邪行等恶趣业因。

诸如此类,对于愿王之中一切根本性的行为都生起了胜解,并以极大的欲乐下定决心、再再立愿,之后,自然被愿力摄持而在一切时中如是行持。由此缘起,必将彻底远离一切粗细恶道,远离一切宣扬邪谬知见和行为的恶知识。

从正面而言,内心所确立的愿王系统,会一直驱使自己行于正道;从反面来说,它是最好的保护系统,使自己根本不接近恶知识或流入恶道。贤善的行愿既已确立,邪恶自然被驱逐无余。即使一旦出现恶知识,自己也容易辨认出他是以何种见地在指导何种行为,从而不可能去依附、亲近。

远离杂染的因缘和果报之后,内心开始恢复清净,就自然容易跟阿弥陀佛相应,并很快见佛。见佛之后,由于所确立的大愿而得佛加被、顿时具足普贤行愿,从而速疾成佛。

由此可见,行愿是以这种增上势力的方式在帮助我们不断上进,推动我们沿着最贤妙的正道发展,它是让我们提升、升华的内在最关键因素。假使内心缺乏普贤行愿这种充实的力量,即使遇到再多殊胜助缘,自己也不可能快速升华——任何果的成就都需要自身的主因和外在助缘两相结合,一旦内因欠缺,凭借助缘得到的利益毕竟有限;相反,即使暂时没有诸多助缘,以内在行愿的力量也能很快感得助缘出现,从而使修行迅速增上。这些都是增上势力的作用。

本颂为我们揭示了从远离恶师、恶法、恶道,到迅速往生见佛,现前圆满成就普贤愿的整个增上驱动的历程相。我们一旦明白它后期十分远大的前景和殊胜果报,就会非常珍惜目前立愿的因缘。这时不必别人强迫也能认识到:此次学修普贤行愿极其难得,我一定要把它铭刻于心。一次力量不够就多串习几次,在因上多种一分,在心中多建立一些,功能势力就会更强一些。如是自觉发起行动。

[1] 圆人:指通达事理圆融之中道实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