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总礼诸至尊上师

《系列三.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一-听闻轨理》 ︱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1、总礼诸至尊上师

敬礼诸具无缘大悲至尊上师前!

华智仁波切首先顶礼一切大圆满传承祖师。他们都具有无缘的大悲心,能够顿时加被传承弟子成就大圆满前行的修心功德,所以在开篇之初进行总的顶礼。

“诸上师”是指,从普贤王如来传到嘉维尼固祖师之间的所有大圆满的传承上师。

这部法的源流是从普贤王如来一代代地传到自己的根本上师——晋美嘉维尼固尊者处。以不忘传承本源的缘故,一心祈祷、敬礼从本初佛一直到自己上师之间所有的大圆满传承上师。依于上师们的无缘大悲,必能顿时加被,使我们增长修法的堪能性。

“具无缘大悲”中,“无缘”指无有偏堕、无有方所的无所缘悲心。“悲”指怜愍众生,欲断其身苦因、苦果,施予乐因、乐果的善心。凡夫、声闻、缘觉都不具此种悲心,故称为“大”。

此段解释“无缘大悲”的涵义。悲有生缘悲、法缘悲和无缘悲三种。“生缘悲”(“生”指众生),即缘于轮回众生的苦恼,发起愿做拔除之心;“法缘悲”是由了知众生其实只是五取蕴积聚的苦相续,不存在实有的人,但是在惑业苦的不断循环当中一直流转,缘此而生起悲心;“无缘悲”,是指真实中并没有人我和法我,然而众生却在迷梦中妄执人我、法我,感受无量无边的苦,因此现起拔济众生苦的悲心。真正的无缘悲是达到圣者地以上的成就。

“无缘”是指没有偏住、方所的无所缘著的悲心。一般的悲心是缘念某些所缘境而生,有对于某方、某众生、某种苦的偏堕或所缘;无缘悲是证得空性后周遍地利益众生,丝毫不起缘念。如果有所缘念,心就不免住于一时一点、一种众生相或苦相、方所上,叫做“偏住”。譬如我只缘着东方某地方、某人的苦而起悲心,就是有偏住、有方所。然而空性之中并无此等假相,不可思议的无缘大悲能摄众生于一法界体,并顿时给予加持。

“悲”的行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而言,悲以拔苦为相,慈以与乐为相。此处则以“悲”广指一切作利益的心,或代表慈悲所摄的一切善心。怜愍一切众生在生死里唯苦无乐,由此生起想要断除其苦因和苦果、真正给予乐因和乐果的善心,叫做“悲”。

由于凡夫、声闻、缘觉都没有生起拔济一切众生苦的悲,所以无缘悲堪称“大”。也就是说,凡夫、二乘有一分悲心,但没有普被法界一切众生,也没有想要彻底拔苦予乐,因此是“小”悲。诸佛、上师的大悲,是将一切众生都作为悲愍救度的对象,无所缘念而遍入众生心中。只要我们祈求,立即就会降下加持。

为了成办大圆满前行的修量,一定要祈求至尊传承上师的加被。这就需要至诚恭敬地顶礼,恭敬是蒙受加被和获得一切悉地的因,以下继续说到:

在如是具足无缘大悲的诸至尊上师前,我(华智仁波切)以身语意恭敬作礼。

敬礼有三品修法。上品指三轮体空见解摄持的礼敬,中品指具足生起次第修法的礼敬,下品则是具足胜解与恭敬的礼敬。

敬礼的修法有上中下三品,是由各自的见解等决定。上品是以三轮空性的正见摄持(三轮即能礼、所礼和礼敬三个方面。三轮空,指真实中并没有能礼者、所礼者和礼敬的动作,这种无所礼而礼虽然不见三轮,然而常住真实义,就是最殊胜、最彻底的礼敬);中品是指具有生起次第修法的礼敬;下品是指内在具有胜解和恭敬而礼敬。

初学者应首先行下品礼敬,对此要了解所净、能净、净果三者。

初发业的人首先需要着重修持下品礼敬。为此,心里应当明确所净、能净、净果这三个方面:我具足胜解和恭敬来修礼敬,它能净化什么?如何修持?净化以后的结果如何?尤其是在明确修礼敬的作用以后,我们就会乐于主动趣入。

能净指在顶轮、喉轮、心轮三处合掌,秉持恭敬心,以五轮著地而顶礼。如是行持,能净治身语意。净果指净治身语意所得之果,即色身获得相好,语言获得梵音声相,心得到智慧功德。

所净化是自己的身口意。能净化的方法是在顶轮、喉轮、心轮三处分别合掌,内心住于恭敬,之后五轮 [8] 著地,顶礼所礼对境的双足。随后自心入于至诚恭敬当中。如此行持的结果是:以身行礼敬,将来得到庄严相好;以口行礼敬(指合掌在喉轮间,或者言说礼赞的词句等),将来得到清净梵音;住于胜解和恭敬之意中行持礼敬,将来会得到智慧功德。

总而言之,身口意的恭敬顶礼是开发性德的首要因素,它能使我们消除障碍,出现微妙庄严的功德。因此,在修法、讲法、造论等之前都要首先礼敬。稀奇的是:每次行礼敬,都使我们的性德逐渐开发,障碍消除。印光大师说:“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即是此理。普贤愿王也以礼敬为开端,因为后后的一切善都需由礼敬开发、拓展。所谓“我慢高山不出德水”,如果心里没有恭敬,就开展不出任何善法功德的缘故,我们应当常修礼敬。

总之,对于所尊重境的功德和恩德发起胜解后,秉持恭敬心而作礼。

由此,对于非常值得尊重的功德对境,心里缘念其功德与恩德而发起胜解。胜解即是不可改夺的一种解信,深信尊贵之境有如此殊胜的功德,对我有无比浩大的恩德等。对于世间一般的长者或曾经对自己有恩的人,我们都会油然起敬,何况是对真佛化现的诸至尊上师们呢?他们具无缘悲,法身遍一切处,当下就能加持、摄受礼敬者,使从始至终的修法都非常顺利。如是忆念并发起胜解之后,自然引发自心恭敬作礼。

修持礼敬的时间,总的指在获得究竟菩提果之间,特别指在这部前行法闻思修尚未达到究竟之间。

我们敬礼传承上师,要到什么时候为止呢?总的来说,从现在起直至获得究竟菩提果之间,无论修何种法,都如同每天不能离开饮食一样,需要常常礼敬。不单是初学,即使是获得成就以后也仍然需要礼敬。譬如米拉日巴尊者每每获得成就、唱起道歌的时候,都首先礼敬上师。我们作为修法的行者,尤应注重礼敬。

特别来说,我们学习《大圆满前行》,对整个前行法教的闻思修还没有达到究竟之间,一直要懂得礼敬传承上师。譬如前行当中包括外前行的暇满、无常、业果、苦谛等法类,我们就要对此一一通过听闻、思维,来决定自心将走的路。之后数数修习,使正法变为自心的证德。在所有的此等法尚未完成期间,一直都须礼敬。同样,在内前行以及颇瓦法等尚未完成期间,也一直需要礼敬传承上师来求得加被。

敬礼的目的是为令成就菩提的违品及损害得以寂灭,暂时共同悉地与究竟不共悉地得以现前,以修持礼敬作为助缘。

或许有人会追问或思维:我敬礼传承上师是为求什么?

敬礼是断、证两方面的开端。从断分上说,我们很有可能遭受菩提违品的干扰或各种内外的损害。一旦开始行道,无论是魔障,还是内在的烦恼习气,都有可能使我们招架不住。怎样才能寂灭这一切呢?首先礼敬传承上师,在缘起上顺利地寂灭违品或消除各种损害。从证分而言,我们无论是希求暂时的共同悉地或究竟的不共悉地,也都需要安住于恭敬当中顶礼传承上师,由此打开内心、领受加持,并顺利获得悉地。

礼敬是开发万善、息灭万恶的开端。当一个人真正消除傲慢、显露至诚恭敬的状态时,他的恶业、违缘才会减少,福德才会增上,获得加被的因素也由此充分地蓄积。恭敬越大,能获得的加持和利益就越大,也越能消除违缘、障碍。因此,我们要以修礼敬作为离障证德的第一个重要助缘,所有的修法、讲法、造论等任何善事都以礼敬作为趣入的开端。

若能把握此要义,我们仅仅学习这一句就能得到很大利益。在进入前行正文之前,首先应在第一顶礼句上得到定解,然后才能把定解贯彻在本论所有的闻、思、修里面。推而广之,还要贯彻到一切大圆满法的修行当中,时时不离、处处殷重地恭敬传承上师,并以各种承事、供养来祈求加被。

[8] 五轮:头、两手、两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