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十)愿利益

《普贤行愿品讲记(下)》 ︱ 智圆法师 讲授 ︱

(十)愿利益

分二:

1、校量闻经利益

2、显示众行利益

校量即比较衡量。闻经指听闻《普贤行愿品》的讲解。众行指缘《普贤行愿品》作书写乃至修习的十法行。

1、校量闻经利益

听闻《普贤行愿品》的功德,本来无法言表,那怎么显示它呢?这里经中以惯用的手法首先假设一种极广大的财供养作为校量对象,然后通过和它比较来衬托听闻本经的功德。

首先举出校量对象: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这里的财供养,从供养的物品、对境、时间三方面作观察,供养物极其丰富,包括充满十方刹海的庄严众宝和最殊胜的人天安乐,也就是,十方无边刹土中有多少极微尘,就有那么多的世界,在这些世界中都充满了金、银等七宝,加上种种人天最胜妙的安乐,作为供养的物品。这些供养物品供养谁呢?供养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中的诸佛,和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中以人、天为主的众生。这样供养多长时间呢?经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劫数,相续不断。这是极广大的财供养,供养物、供养境、供养时间都大到极点。

众所周知,一时间以一种供品供养一尊佛都有极大福德,何况供养的物品、对境、时间这么广大,三方面和合起来,必定会产生极大的功德。

下面就以这种大供养来衬托听闻本经的功德。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如果这部超胜一切下乘的大愿王一经耳根,能暂时生起一次清净信心,对于最殊胜菩提的因果之相,内心渴望仰求,那么由心与愿王相应就能获得远远超过前者的功德。

“生信”是指对殊胜愿王的内涵,心中没有丝毫怀疑,确信“决定是如此的”。

(我们具有普贤自性,如同种子。承载着普贤行愿法义的经文就像雨水,一旦融入我们的心田,就会迅速熏发本具的佛性善根,令普贤自性很快苏醒过来。由此所得的功德远远超过财供养。)

长行文讲得更惊人,闻经生信的功德不但超胜前面的大供养,而且无数倍地超胜。长行文说:“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上面那么大的供养却比不上闻经功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之一,就像人间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比起色究竟天的天宫来,大大地相形见绌。

这样比较就明显衬托出受持《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前面,供养境是十方刹海中的诸佛众生,物品是充满十方刹海的精妙七宝,时间是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劫数。而这里单从数量上看很不起眼,所缘境只是一品经文,听讲的时间只是一历耳根(比如听讲一遍也就几十个小时),但从所得利益上衡量,却无数倍超胜了前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普贤行愿的内涵极为深广、圆满,加持心性的作用深妙难言,如果能对普贤行愿生起一次清净信解,内心渴求最殊胜的佛果境界,这种法行的利益远远胜过财供养。

再看经中这句——“能生信解,求胜菩提心渴仰”,这是获得殊胜功德的必要条件。具体是指,听到普贤愿王的文句内心欢喜,在如理忆念了普贤行愿的意义后,对最殊胜佛菩提的因果之相内心随喜,深深地信解,像这样,哪怕生起一次清净信解,就获得极殊胜的功德。这是我们凡夫经过一番努力就可以达到的。

能和普贤行愿结缘,不论念诵、讲闻,都有很大功德,但更重要的是,要从自己内心发起对普贤行的胜解信、欢喜心、希求心,这种珍贵的善根哪怕能显发一次也极可贵。如果能以信心长期随文发愿串习,那就会产生极大利益。总之,需要在根本上用功,能这样真实行持,经中的利益就会在自身上现前。

麦彭仁波切的《普贤行愿摄义》中有两颂能给我们极大的鼓舞。偈颂说:“周遍无量法界中,因及普贤行之相,此为无等佛行传,思则千叶信莲开。何人一次信解此,广大福藏金云聚,尽虚空际常安住,知此义者何不趣?”“因”是指前面礼敬等七支。不论七支,还是后面无量的普贤行,都是以周遍无量法界的方式显现的,这实际是无等佛陀从因至果的行为传记。什么是佛境界?什么是菩提行?普贤行就是最充分地展示。如果能对它善加思维,信心的千叶妙莲就会盛开。注意“思则千叶信莲开”,怎么让信心的莲花盛开呢?方法就是思维。谁肯用心思维,信心的莲花就会绽放。谁能对此普贤行愿生起一次信解,广大福德藏的黄金云聚就会在虚空未尽之间恒时安住。黄金品质稳定、价值昂贵,表示富贵和永恒。这是比喻描述对于普贤行愿生信能获得在虚空界尽之间无有穷尽的广大福德。了知了这些大义之后,我们为什么还不趣入呢?

以上只讲到了听闻这一项法行的利益,实际上,不但是听闻,缘本经作任何一项法行都有大利益。下面就讲总的十法行的利益。

2、显示众行利益 分二:

(1)五种果

(2)究竟果

(1)五种果 分五:

①增上果 ②等流果

③离系果 ④异熟果 ⑤士用果

①增上果

增上果是指对本经作十法行具有远离恶趣、恶友、亲睹如来等的增上作用。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这里,“恶知识”是指不信三宝和具有邪见等的不善友伴以及退出大乘趣入小乘的友伴。

这一颂说:具有清净信心的人通过作意普贤行愿的涵义能发起普贤愿,并如理地随顺修习,以此因缘就能远离诽谤正法、违逆善知识、毁犯福田等的恶趣业因,从而远离一切恶道,并能恒时远离恶知识。在远离了恶知识和恶道之后,很快能见到具有圆满智悲力的阿弥陀佛,以佛加持,速能具足普贤最胜行愿。

这一颂讲到修持普贤行愿不但能远离导致恶趣的因缘——恶业和恶友,临终面见阿弥陀佛,而且,相续中如果有过去生积累的种种能感恶趣的恶业,也能摧坏彼等的感果功能,从而往生清净佛国。

这里问一句:谁能恒时远离恶知识和诸恶道呢?谁能速见阿弥陀佛而具足普贤愿呢?就是那些通达普贤愿王的文义并能真实受持的人。

②等流果

等是同等,流是流类。就像下游水和上游水是同类那样,果是因的同等流类,叫做等流果。具体有:一、身口意的造作方式前后相似,果位的造作是因位造作的同类,叫造作等流;二、果的领受方式和因的造业方式相似,叫做领受等流。

等流果体现了缘起律不错乱,即因果是非常有规律的。什么规律呢?两种规律:一、行为习惯的同类性,即原来身口意是以哪种方式造作,后来也会以同类方式造作(造作等流)。举例说,一个人过去习惯于说谎,以等流的作用,现在一张口就是谎言。二、领受果报的同类性,即不论造什么业,都会领受到同类果报。古人说:“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发出什么,反过来就得到什么,叫领受等流。)浅近地讲,你给别人一个善意的微笑,对方也会回报你一个微笑。或者,这一世杀人,来世也被人杀。推展开来,造任何业在领受回报上都符合这一规律。

总之,要懂得万法唯心,发出去什么样的心、心量有多大,领受的也必定是同类的果报,果报的量随着心量的大小而相应地显现。缘起如此公平精确,令人震惊。了知了这一规律后,就会对受持普贤行愿具有无量、不可思议的等流作用不再怀疑。

下面看修持普贤行愿会得到怎样的等流果呢?

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此人”是指对于普贤行愿具有胜解的人。“寿命”是指由宿业力所感的异熟果。妙善的人生,遍满善行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叫做“胜寿命”。

关键要认识到,普贤愿王是能随愿出生一切利乐的如意宝,因为获得了“她”,这一生就成为妙善的一生,来到人间充满了安乐吉祥。而且,得到愿王如意宝之后,就具有与普贤菩萨同等的缘份,也就是大圣普贤是如何做的,自己不需要耽搁很长时间就变得跟他一样了。

下面从因果两方面解释“胜寿命”的涵义。

一、从因上解释:

圭峰大师解释:随学普贤行愿的人,不论随宿业感得多长或多短的寿命,由于这一生修习普贤殊胜行,没有虚度光阴,所以是胜寿命。相反,放纵身口意造作恶业,不能使身心调柔贤善,即使活上亿万岁,也只是令恶因辗转增长,使苦果无有穷尽,这样的人生就是劣寿命。

以这个原因,《法句经》说:“人生寿命百岁悭贪增盛,不如能在一日割舍财物美色。人生寿命百岁享乐而不持戒,不如能在一日以清净心守戒。人生寿命百岁常常忿怒不忍,不如能在一日心怀喜悦不生嗔恚。人生寿命百岁懈怠懒惰,不如能在一日策励身心。人生寿命百岁不善驾御身心,不如能在一日善巧运作。人生寿命百岁时常心怀怯弱,不如能在一日勇猛具智慧力。人生寿命百岁不发善愿,不如能在一日发起四弘誓愿。人生寿命百岁不生一种智慧,不如能在一日慧性聪明敏锐。”这段经文总的是说:百年放纵三门不断加深罪业,不如一日修善获大利益。 [1]

这样就知道,我们有限的人生只有精勤修集善行才有意义,在一切善中普贤行应该是最好的,它圆满含摄了一切最深广、最清净、最永恒的善行。我们有幸缘着普贤愿王殷重地念诵、发愿、实行,长期熏发心中的善根,以法性力、串习力,一定会形成深广无尽的普贤行,这使得我们的生命能最大量地摄取大义。缘着普贤行愿受持、串习,活一年有一年的胜寿命,活一月有一月的胜寿命,活一天有一天的胜寿命。如此而行,人生充满光明,充满善的力量,当然是“胜寿命”。

二、从果上解释:

按照领受等流来说,我们发出去怎样的心,就会领受到怎样的果报。仔细观察了普贤行愿每一条愿的内涵和作用就知道修持普贤行愿具有极广大的感召力,也就是修持普贤行愿,凡是受用大乘法中的顺缘——善知识、善道友、善处所、善资具等等,都会任运地摄受,一切应得的都能善得,因此是“善得胜寿命”。另一方面,种种能产生苦恼、能引发身心疾病等的恶因缘,以普贤行愿的转化力都能转为菩提心和修行的助伴。这样,这一生如法地修持普贤行愿,在诸佛菩萨的加持下,自然能迎来今生、来世的一切大义。

我们一条条地观察普贤行愿的内涵,很容易就发现:在普贤行愿里具足了一切能摄受内外顺缘和转逆缘为道用的正因。观察到这一层,就深深地了知佛语谛实不虚。比如,在普贤愿中有出家持戒愿、不忘菩提心愿、代众生苦愿、不离善知识愿等等,按照这样发愿、行持,缘起必定随着愿轮往这些方面运转,以缘起力,普贤行愿所具有的能招感今生、来世一切善果的作用,自然会显现出来。普贤行愿不同于一般,这是极深广、圆满的因行,是能全面开花结果的因行!是能永远开花结果的因行!


[1] 《法句经》云:“人寿百岁悭贪逾盛,不如一日割舍财色。人寿百岁乐不持戒,不如一日净心守戒。人寿百岁多忿不忍,不如一日含喜不瞋。人寿百岁怠惰不勤,不如一日策励身心。人寿百岁拙御身心,不如一日巧便运致。人寿百岁常怀怯弱,不如一日勇猛慧力。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人寿百岁不生一智,不如一日慧性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