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分
《无量寿经大疏(四)未定稿》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阿弥陀佛说:“从十方世界来的菩萨们,你们要想严净国土,首先就要了达,一切法如梦如幻如回响,现而不可得。有了这种觉悟空性的智慧后,再起如幻的心,行如幻的行,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既不住空边,也不住有边。或者说虽知佛土空,还炽然建立佛土,虽知众生空,还炽然教化众生。这样来建立如幻如梦的佛国,将来必定能够如是成就。”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指觉悟、证知一切万法,都是虚妄无实,如同梦、幻、空谷回响一样。
首先,“如梦”,《大智度论》说:“‘如梦’者,如梦中无实事,谓之有实,觉已知无,而还自笑。”就像梦里本来没有真实的事,但做梦的人却误以为一切都是真的。醒来后发现那些让自己感到恐惧、欢喜、贪著、忧虑等的事,实际上根本没有。之后自己也会哈哈一笑,原来一切都是白费心,本来无事的。同样,诸法就像梦中事,看起来好像是有,有山河大地,有各种的爱恨情仇,但这只是心识入迷现出的假相,实际根本没有它的自体,又怎么能得到它呢?
“如幻”,论上又说:“一切诸行如幻,欺诳小儿,属因缘,不自在,不久住。”一切有为法就像幻事一样,幻师对着石块等念咒,空中就现出了骏马、大象等等,但这些都是欺骗小孩的。小孩看到后,以为空中真的有象、马,其实根本不可得。这些象、马的影像都是石块、咒语等因缘合成的假相,根本没有自体存在,也不可能长久安住,正现的时候就了不可得。
这些幻事只是由因缘现出的一种假相,怎么能认为它有自体存在呢?如果它有自体,那么即使停止念咒,或者把石块拿掉,它也应当存在。因为它是有不观待其他而独自成立的体性,这样一来,随你因缘怎么息灭,也与它无关,它的自体还是存在的。但事实上,缘聚则现,缘散则无,显然这是观待他法而显现,根本没有自性。
“如响”,论上又说:“‘如响’者,若深山狭谷中,若深绝涧中,若空大舍中;若语声,若打声,从声有声,名为‘响’。无智人谓为有人语声;智者心念:‘是声无人作,但以声触,故更有声,名为响。响事空,能诳耳根。’”比如,在深山峡谷里,或者在很深的山涧当中,或者在空旷的房屋内,如果有人说话,或者物体撞击发出声音,就会由这些声音传出回声,这就叫“响”。没有智慧的人认为真的有人在那里说话。而智者心想:“这声音不是任何人说的,只是先前的声音和空谷、自己的耳根等和合,变出来一种声音相,所以叫做回响。那里根本没有人在说话,声音怎么可能是真的呢?只是因为缘起的作用,显现一种回响的假相,只是一种错觉。所以,这种响声的现相是空性的,根本得不到,但它却能诳惑耳根,让人听起来以为真的有这个声音。
一切因缘所作法都是如此。有自体的法根本不必观待因缘,它自性就能成立。但是,诸法并非不观待因缘,哪里会有自体呢?这里说的梦、幻、回响等等,都是指观待因缘的法无自性,只是一种假相,或者假名,真实中丝毫也得不到。
《净影疏》 里讲,这一偈,首先举出智和愿这两种因,然后授记将来决定成就这样的国土。其中“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是说智慧;“满足诸妙愿”,是指发愿;“必成如是刹”,是授记如此修行必定成就这样的净土。
这样就知道,依靠智慧和愿力才能成就净土。本经前面也讲到,法藏菩萨“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就是指他住在了知真实际的智慧中,起无量无边的如幻行海,来庄严净土。这里,阿弥陀佛开示诸菩萨,应当以智慧和愿力来成就净土。
【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受决当作佛。】
《净影疏》 说,这一偈,举出智和行两种因,并授记如是修行的菩萨将来必定成佛。其中“知法如电影”,是智慧;“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是行持;“受决当作佛”,是授记如此修行将来必定成佛。
“如电”,电光刹那不住,因缘聚合时忽而一现,过后立即消失。先前没有,之后也没它,这只是因缘合成的假相,根本没有自性。
“如影”,《大智度论》说:“‘如影’者,影但可见而不可捉;诸法亦如是,眼情(眼识)等见闻觉知,实不可得。”光明和物体的因缘一和合,就会现出影像。虽然妄识可以见到一种相,但这只是虚相,去捉取的时候什么也得不到。比如,物体旁边出现影子的时候,看起来好像是有,但就在它现的地方,用手去摸,是怎么也摸不到的。或者像水中月影,猴子们看见水里似乎真有一个亮晶晶的月亮,认为那是真实的法,就想把它捞出来。水月看起来宛然是有,实际上根本没有,所以,无论用什么方法也捉不到它。一切法也是如此,虽然眼等根识能够见到、听到等等,但实际了不可得。
像这样,了知诸法就像电光、影像那样,本来无有,当然国土也不例外。那么,该怎么成就清净国土呢?这就要依如幻的缘起来实现。也就是要有通达空性的智慧,而且发起严净国土的大愿,再依大愿而起大行,圆满自利利他的无边菩萨行海。也就是,从根本智起后得智,或者说由了达空性的大智而发起严净国土的大行,具足一切功德的根本,由此能无碍地变现清净佛土的庄严。总之,在空性中起无边的幻变,以此来成就净土。阿弥陀佛授记如是而行的菩萨将来决定成佛。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净影疏》 说,这一偈举出智和愿两种要因,而且授记这样修行必定能严净国土。其中“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是智慧,(前面“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是通达世俗的智慧,这里是通达真实义的智慧);“专求净佛土”是发愿,由这个净佛国土的大愿来发起妙行,以庄严净土;“必成如是刹”,是授记由这样智悲双运就决定能成就净土。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诸法”,指有为无为、有情无情、染净、凡圣等一切法。“性”是不改的意思,指真实理体。一切诸法的法性如何呢?凡是观待因缘和合而成立的法都是虚假的法,并不是真如本性,所以一切法都无有自性。如果诸法有自性,那就不应有增减、生灭、来去等相。因为,“自性”是不变不改的体性,就不会有任何变异,完全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所以,凡是有生灭、来去等相状的法都只是幻相,而不是本性。也因此,一切诸法都是以真实理体为法性。
那么,怎样才能通达诸法的法性呢?这又要决定地了解到,一切法无我或空性这个真理。“空性”和“无我”只是异名,就像“眼”和“目”一样,说的是一个意思。一切法都是由因缘合成,没有自性,所以叫“空性”。它本来没有自体,就叫“无我”。
“我”有“人我”和“法我”两种。“人我”是指,凡夫由于看不清真相,把五蕴法当成是常住、独一体性的“我”。如果知道这只是一堆刹那就灭去的很多体性的法聚在一起,里面根本没有补特伽罗的实体或者丝毫没有人我存在,就叫做“人无我”,就像灯光打开,看到只是花绳,上面没有蛇那样。
众生的身心内容,总的只有色、受、想、行、识五类法。如果认为真的有我,那应当在五蕴上存在,不应该在五蕴外存在。不然蕴外有我的话,就成了我和蕴无关,这蕴上发生的烦恼、苦乐等,我丝毫感受不到。但这显然不成立。如果说五蕴是我,那应当在蕴的支分或者总聚上得到。但是在蕴的每个支分上都没有我,而合集在一起也不会有我。
以色蕴为例,在眼、耳、鼻、舌、四肢、五脏、血、肉、骨、骼等每一个支分上审察,里面丝毫没有我,比如在眼睛上没有我,在手上没有我,当你看到这只是许许多多的微尘生来灭去时,就知道根本不是独一的、常住不变动的我。同样,按心法的受想行识观察,在任何心王、心所上也都没有独一的、常住不变的 “我”。比如,我们的眼识每一刹那取一个境相,前前后后的眼识是完全不同的法,这样有多少刹那,就有多少个不同的眼识,这不会是不变的、独一的“我”。其他受、想、行、识等,都按照各自的所缘境、时间、体性等,可以分成一个个体性不同的法。这样分了之后,就知道这是林林总总的很多不同的法,而且刚刚生了,一下子就灭了,就像电影银幕上不断变换的影像那样,这里面任何一个都不是常住、独一不可分的我。每一个法上没有“我”,聚在一起也一样没有“我”。除了这些再没别的。所以,认为有一个“我”,只是一种习惯性的错觉,其实根本就没有“我”。
“法我”是指我们认为的在人我之外,其他一切有为法和无为法都有自性。实际上,一切有为法都是观待其他因缘而生,根本没有独立的自性或自体。如果它有自性,或者说真实中有这个实法,那它和因缘不同,就是在因缘外有这样一个实法存在,即使因缘再怎么变,也跟它无关,它是独立存在的;即使因缘灭了,也还有它存在。实际上它丝毫无主,完全随因缘而转,并不是因缘之外别有它,所以无有自性。无为法也只是观待有为法而假立,并不是实有自体。所以,任何一个法都没有自性,这就是“法无我”。
这样就知道,一切法都是空性,正显现时根本得不到。
“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这就像《金刚经》所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然了知一切法空,但不堕在空边,仍然专求净佛国土。也就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由此必定能成就净刹庄严。
菩萨虽然了达三轮体空,以智慧不耽著任何法,但以大悲熏心的缘故,发愿严净国土。在严净国土时,仍然恒时寂静。这就是妙契中道,既不著有也不著无。所以,了达空性不是堕在断边,而是一切无住;不是不能做事,而是做得更好。一切都是称性而修。《往生论》中说,由一法句,即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能流现二十九种庄严,这是从空出有;二十九种庄严全摄归一法句,这是摄事归理。一切唯一是智慧起用而已。所谓“全性起修,全修在性”,由本性现起一切修行,一切修行全在本性起妙用,而不住著任何妄相,也就是“无作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