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题目

《佛遗教经略释》 ︱ 智圆法师.编述 ︱

将释此经,大分为二:初题目;二入文。

初中二:初正释题;二出译人。

今初

佛遗教经

先释“佛”,次释“遗教”,次释“经”。

“佛”者,觉也,有本觉、始觉、究竟觉三种。虽在梦中,本有心性不灭,称为“本觉”;梦中初步觉醒,知道梦本空虚,称为“始觉”;从梦中醒来,唯一觉心,无有二心,称为“究竟觉”。此觉性乃众生本具,无始无终,释尊只不过先证得觉性而成佛,来做我等的导师。又因我等长劫迷惑不觉,才于无生灭中示现生灭。

譬如月轮在天,水清月现,水浊月隐,于众生善根成熟时,佛在众生心前示现八相成道,以同类的身像、语言度脱众生;至度生因缘已尽,佛身隐没,即是所谓的“涅槃”。其实,佛法身常住,从未灭度,只是特别为浊恶凡夫说入灭,令其生悲恋心。佛悲心无尽,不仅度脱当时的所化,还要教导未来的弟子,因此色身虽然示现入灭,仍留下遗教来接引后人。

“遗”是遗留,“教”是训诫。好比世间的父母会留给孩子最重要的训诫,佛临涅槃时留给佛弟子这部遗教经,教导修行、解脱之道。因此我们应当以极其尊重的心来奉持世尊遗教。能依照佛遗教实行,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不依照佛遗教实行,就是对佛大逆不孝。

“经”有常、法二义。“常”指本经所诠示的真理历三世而不变。“法”指有情遵照本经所指示的妙道修行,就一定能返迷为悟,终至解脱、成佛。

亦名佛垂涅槃略说教诫经

这是本经的另一名称。对此,先解释“垂”,再解释“涅槃”,最后解释“略说”。

佛说法度生四十九年,度生事业完毕,将入涅槃尚未入的时刻,称为“垂”。

“涅槃”是离一切过、不生不灭的意思。有自性清净、有余依、无余依、无住四种涅槃。

一、自性清净涅槃,即诸法本来恒时寂灭。指佛和众生平等无二、不增不减的自性清净心。所谓的出、入,只有在生灭法上安立。先无后有为“入”,先有后无为“出”。自性清净涅槃本自元成,非因缘所作,故无出入。

二、有余依涅槃,指证得小乘四果时,虽已断惑业、不受后有,但有余报未尽,留有五蕴业报身,因此称为“有余依涅槃”。“依”是指所依五蕴身。

三、无余依涅槃,指因上已经断尽惑业,果上也已经消尽宿业果报,这样彻底灭掉三界业报身,归于无名无物的本体,称为“无余依涅槃”。本经所说的“涅槃”,则是指佛于浊恶凡夫前示现色身,因缘尽时入于寂灭。应化身入灭显示的是无余依涅槃。

四、无住涅槃,指不住生死、涅槃二边的佛果大涅槃。凡夫执人法实有,住在生死边;二乘求一己解脱,惑业苦已尽,住在涅槃边;佛则不住生死、涅槃二边,所谓“智不住生死,悲不住涅槃”,即是无住之意。

其实,佛久已证得无住涅槃,现在已经度尽有缘,因此示现将入涅槃。这和阿罗汉的无余涅槃不同,后者是实事,前者只是示现。由于佛的法身远离生灭,佛心无所住,因此不同于二乘涅槃。

“略说”,是指本经较《涅槃经》而言是简略而说。

二出译人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姚兴建国也称为“秦”,所以叫“姚秦”。“三藏”指经、律、论。经藏诠一心( 诠定学 ),律藏规范身口意的行为,论藏开启慧辩,以这戒、定、慧三学自规、规他的人,称为“法师”。“鸠摩罗什”翻为童寿,指童年时就有长者之德。翻梵为汉,称为“译”。